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精简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
二○○九年八月六日,第一阶段化疗后,王强依然坚持在书房继续撰写《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

资料照片
“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我这儿的资料你用吧。


这是他临终前发出的一封短信。

“贾老师,我还想写本书,如果我能活下去,我希望我们能合作,如果活不成,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


这是他临终前发出的另一封短信。

留下这短信遗言的是王强,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教授。

生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遗言里提到的“贾老师”,是盐城师范学院老师贾后明。

看到短信,贾后明泣不成声。

王强病逝时,只有42岁,与病魔苦苦抗争4年,把工作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病榻上的王强常说:“我深爱着我们的党、我的研究方向,我现在还有时间,对我们学科建设还可以思考,我的知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得让它们传承和发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用活着的每一天努力工作。


就在前不久,他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荣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他的妻子孙卫芳抚摸着这本沉甸甸的书,难掩悲伤:“王强走得太仓促了,所以整本书有些粗糙,如果老天能再多给王强哪怕是10天时间,这本书还会更精彩。


王强,这位“70后”教授,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守。

一对对爱情和事业忠贞不渝的夫妻
翻开《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的后记,一行细腻的文字浮现在读者眼前:“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妻孙卫芳一年来为我奔走求医和精心照顾,并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与我合作撰写了部分章节的初
稿。


这个从与记者见面开始,就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和大家安静交谈的女子,就是王强的爱人孙卫芳。

“我们是徐师大88级的同班同学。

”孙卫芳说这话时,神情像极了所有提及学生时代美好爱情便会甜蜜微笑的姑娘。

“见他第一面,觉得踏实。

”共同的人生理想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1992年大学毕业,当王强选择在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苏北执起教鞭时,孙卫芳果断放弃家乡已安排好的优越工作,毅然随他来到盐城。

人生地不熟,白手共起家。

20年的风风雨雨,夫妻俩相濡以沫不言苦和累,更是双双把青春托付给了教育事业。

平日下班后的时光,夫妻俩大都是窝在书房看书。

家中的书房,目所能及之处皆是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书籍,成百上千本,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品茗论道览群书,心有神器济天下。

王强喜欢喝着茶,端坐在书房,潜心思考和研究,常常是物我两忘。

但是,这样的日子不幸被打断。

2016年11月,王强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

孙卫芳痛苦不堪,但她知道:只要他不倒,自己就不能倒!
漫长的住院生活代替了原本温暖的家庭时光。

为了完成丈夫编写《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的心愿,孙卫芳索性把电脑搬到病房,一边照顾爱人,一边把他更新的手稿输进电脑。

所有来看望的人都吃惊于这张特殊的病床,看不到过多的生活用具和食品,几乎所有空间都让纸张、笔、电脑占据了。

身体状况稍微好些时,王强便会要求妻子送他去学校,指导学生论文。

王强头发脱落。

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妻子深知他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总是跑遍大街小巷为他买回来各式各样的帽子。

一天,已经不能发声的王强吃力地在手机上按下“笔”,孙卫芳把笔递到丈夫的右手边,却发现他的手不听使唤地拼命往左伸,她把笔塞在丈夫手里,转头奔出病房。

这个坚强的女人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伤痛,,失声痛哭。

她明白,丈夫的癌细胞又扩散了。

那天夜里,躺在病榻上的王强浑身插满管子,难受得死命咬住嘴唇。

孙卫芳握着丈夫瘦骨嶙峋的手轻轻哼起大学时代俩人常听的歌。

这个大男人哽咽着,眼角渗出泪水,湿热的泪珠滚落在孙卫芳的手掌上。

从那以后,孙卫芳不分昼夜地扑在《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上,她坐在爱人的病床前,一遍遍梳理他的手稿,一心念想着出版之日尽快到来。

凭着这份对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著,终于,2016年8月,《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出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