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摆脱贫困桎梏——贵州广大中小学教师奋战一线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〇/2020年第41期/10月15日
让孩子摆脱贫困桎梏
—贵州广大中小学教师奋战一线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曹雯--------------------------------------------------------------
在贵州,高山深壑曾阻隔了教育者的脚步,随着“东西部扶贫协
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相继实
施,山区教育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奋斗的意义不在今天,而是在 未来。

”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 校长刘秀祥的愿望是:每一名学生将 来都能更好,能够健康成长,通过努 力让身边的人更好。

刘秀祥常常奔波在控綴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2020年,他 收获两项国家级荣誉:第24届中国 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教师"。

1988年出生的刘秀祥,始终在 传递一个理念,教育最根本的还是树 人,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以分 数论英雄,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为学 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让贫 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 贫开发、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贵州,伴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50余万中小学教师坚守 教育战线,立德树人、奋进担当。

他 们是幼儿园教师、是中小学教师、是 高校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是特殊 教育教师,他们中有教育改革的奋进 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 引导者,有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 育人者,有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支教 者,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们都有 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孩子摆脱贫困的 桎梏,为孩子打开一扇希望之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山区教肓大有可为
1991年,胡道成从毕节师专毕业
的时候,在分配表上认真地写下:
"回家乡,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眼29年过去,胡道成用岁月践行了自
己的誓言。

从威宁自治县哲觉中学到毕节第
三实验高级中学,胡道成始终以一位
物理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之上。

他说这是教师的幸福感,"为党育
人、为国育才,这片小天地属于我,
有我的发挥空间”。

在胡道成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付
文峰也走上了教师岗位。

2019年,付
文峰辞掉了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和镇
中学校长职务,全心全意地投入初中
数学教学。

师道传承,匠心育人。


老师胡道成一样,付文峰最希望的还
是在讲台上展现自我价值。

从事山区教育大有可为,这不是
一句口号。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贵
州教师前仆后继、坚守山区,为的是
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带着梦想飞
得更高更远。

人勤地不懒,荒山变良
田。

在他们当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
对于山区教育独到的认识。

在铜仁市思南县鹦鹉溪中学语文
老师陈永洪看来,“语文”两字,拆
开来是能说会写,对乡村教育很有现
实意义。

同时,那些浸透在文字间的
传统美德、思想品行,学生读得多了
总能感悟,对于立德树人影响深远。

仁怀市第六中学体育老师张国
余,善于给学生开出运动处方。


说:“体育是生命的教育,可以提高
身体素质,调节学业压力,练就更好
的抗挫能力。

对于亟需摆脱贫困的农
村家庭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身心
健康更加重要。


绥阳县大路槽乡中学美术老师
王安金说,乡村教育不只是语文与数
学,在德智体美劳中,美是一种高级
的精神追求。

王安金想通过上好每一
堂美术课,让村里的孩子拥有一双发
现美的眼睛。

涓涓爱意晡育心田
7月2日11时11分,贵州省毕节市
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

赫章县城关镇
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第一时间跑到大
二班,在17秒内让32名孩子安全撤离
教室。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何梅说:
"地震的时候,我只想到大二班离安
全出口最远,一定要让所有孩子们安
全撤离出去。


9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
天眼聚焦/31 ■
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何梅入选。

在14年的教学生涯里,何梅从小 学教师转岗为幼儿教师,从门外汉变 成业内行家,她接送学生过河,为贫 困边远山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诠释教师的 神圣之爱,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 的认可、社会的认同。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至善的修行,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在 彼此这段共同学习的生命旅程中,相 互成全。

从小在盲校长大的周杭,在学习 的道路上收获了许多特殊教育老师的 关爱。

他说:"当时我就想,如果这 辈子能当个老师就好了。


2017年,通过全国统一招考,这位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北方汉子 走进了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 校。

从塑造学生的心理开始,周杭教 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他最想看到的是:"有一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教 育能够走向社会,走出精彩人生。

"
2018年1月,罗忠花和男友以及 她最爱的学生,在兴义市泥凼镇梨树 小学的校园里拍了一组别有意义的婚 纱照。

作为一名留守儿童兼职教研员,罗忠花想通过这组婚纱照让更多
人能关注留守儿童。

她说:‘‘乡村教
师和祖国每个角落的每个岗位一样,
都是一份平凡的工作。

我只是更愿意
陪着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山的这头去
看海的那边。

"
“大众的观念是老师成就了学
生,但我觉得是学生成就了我。

"盘
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赵芬对于教师这
份职业的敬畏,成为她不断前行的力
量。

她说当好老师,需要走近孩子、
理解家长,然后"用心去爱他们_’。

活力教育点亮未来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素质直接影
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素养提升。


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贵州师范大学
原副校长吕传汉教授曾说,核心素养
的培育不分城市、乡村,关键在于老
师们能不能在课堂上真正把学生调动
起来,让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下适当探
究,在探究过程中积淀素养。

在贵州,高山深壑曾阻隔了教
育者的脚步,随着“东西部扶贫协
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乡
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相继实施,给山
区教育质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实施“特岗计划"为抓手,15
年来已招聘特岗教师12.12万人到农村
学校任教,有力地优化了农村教师的
学科、年龄、学历等结构。

首批特岗
教师石明警回首十几年教育生涯,认
为年轻有冲劲、善于思考的特岗教师
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活力。

通过大力实施"国培计划_’,
10年来培训乡村教师近80万人次,使
得众多乡村教师第一次走出大山,开
拓视野、增长见识。

在‘'国培计划"
示范带动下,贵州不断加大教师队伍
建设经费支持,基本建立起省、市、
县、校四位一体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遵义市余庆县实验小学的数学教
师尹侠,在坚守了 20余年乡村教育的
讲台后,2015年再次踏上"求学”之
路,于2018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领航名
师。

他说:“我们有个初心,就是把
北京吴正宪这一派以情育人的教学理
念,与上海潘小明这一派以数学学科
本位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带
回贵州,创造出适宜于贵州本土教育
发展的黔派教学理念。

’‘
2020年5月27日,广州市天河区投
资4250万元援建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
次开学。

来自广州市天河区的支教老
师詹雯出任首任校长,提出“让每个
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

詹雯将校园改造成孩子们的“理
想国",设置了梦想教室、阳光书
吧、创客室、仁智讲堂等一系列别开
生面活动场所。

与此同时,开笔礼、
跳蚤市场,大量的校园活动冲击着孩
子们的感官。

“成为最好的自己、向
着阳光奔跑”,让詹雯欣慰的是,短
短几个月,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
很大变化。

(责任编辑/岳振l B
毕节第三实验中学教师胡道成给学生们讲解物
理题。


胡道成供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