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单元练习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A. 4万平方千米
B. 6371平方千米
C. 5.1亿平方千米
D. 960万平方千米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所以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

(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对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B.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
C.丙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
D.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阴影区域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依据其所在的纬度可判定,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丙>甲=乙>丁。

(2)图中甲位于东半球中纬度;乙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位于北温带;丙位于南半球,兼跨热带和南温带;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定距离,即纬度间隔1度,实际距离在全球各地均相等,大约为111千米;经度间隔1度,只有在赤道上的距离大约是111千米,并且该距离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2)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5.今年五一,四位大学生穿着登山鞋,带着装备前往北方某山进行考察。

右图为某山地形
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

下列选项与他们的路线最相符的是()
A.a→b→甲
B.c→d→甲
C.e→f→甲
D.h→g→甲
(2)他们从甲山穿越到乙山,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A.17米
B.17千米
C.200米
D.2千米
(3)他们在乙山顶游玩后,先向西北方向,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答案】(1)B
(2)A
(3)D
【解析】【分析】(1)等高线向高处凸起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起为山脊;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为山峰;等高线密集重合为陡崖。

(2)相对高度是两地形区绝对高度(海拔)的差。

(3)地图上的指向标指向正北,因此符合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断规律。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

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6.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66.5°S,90°E
B.66.5° N,90°W
C.66.5°N,90°E
D.66.5°S,90°W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②点位于东半球
C.③点有极夜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

(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点66.5°S位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位于135°E,东半球,B正确;③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错误。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

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2)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

7.下图是微信启动画面,图中的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拍摄时该大洲南部处于()季。

A. 亚洲,冬
B. 北美洲,夏
C. 非洲,夏
D. 亚洲,秋(2)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
①云层越薄
②云层越厚
③可能是晴朗天气
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非洲。

拍摄时(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拍摄时非洲洲南部处于夏季。

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C。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

故答案为:D。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如果地球表面是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射到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卫星云图上表现为绿色。

绿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地面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带通常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覆盖,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8.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在为归来的勇士们举行的褒奖仪式上,西班牙国王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一圈,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从半球位置看,西班牙位于()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为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根据题意。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从半球位置看,西班牙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考查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为界,西经20°以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2)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9.关于下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的地理坐标是(10°W,10°N)
B. B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
C. C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 D点每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关于图中点的叙述,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赤道以北,所以地理坐标是(10°E,10°N));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B点是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C点的经度大于160°,赤道以南地区,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D点的纬度是60°S,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

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

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10.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 哥伦布
B. 加加林
C. 麦哲伦
D. 郑和【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
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同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球体。

11.五月的北京繁花似锦,夜空的鸟巢星光璀璨。

“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于2019年5月15日亮相国家体育场“鸟巢”。

此期间,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图中的_____位置,我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A. ②;昼长于夜,昼渐长
B. ①;昼短于夜,昼渐短
C. ②;昼短于夜,昼渐短
D. ①;昼长于夜,昼渐长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①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5月15日的北京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图中的②位置,其白昼时间越来越长,昼长于夜。

故答案为:A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

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2.龙井茶品种多样,其中杭州西湖产区的龙井茶品质被公认为最好。

龙井村位于西湖产区,其茶园分布在30度以上的坡地,且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形成了茶树良妤的生长条件。

读“龙井村茶园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S峰与龙井村相对高度最可能为()
A. 80米
B. 180米
C. 280米
D. 380米(2)图中茶园多分布在()
A. 平地
B. 山顶
C. 陡崖
D. 坡地(3)龙井村出产的龙井荼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悠久
B. 制作工艺独特
C. 土壤富含某些微量元素
D. 气候温和湿润
【答案】(1)C
(2)D
(3)C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S山峰的高度为350-400米之间,龙井村海拔在100-150米之间,所以S山峰和龙井村的相对告诉可能为200-300之间,故C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茶园分布在海拔100-250米之间的坡地上,故D符合题意。

(3)从题中可知龙井茶分布在坡地上,土壤呈酸性,土壤中富含某些微量元素,所以龙井茶品质优良,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C。

【点评】(1)地面上某个点比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

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3)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1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天圆地方
C. 不规则的球体
D. 圆形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

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4.读某区域等高(深)线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A. 350米
B. 400米
C. 450米
D. 500米(2)图中①地所属地形类型是()
A. 丘陵
B. 山地
C. 平原
D. 高原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根据数值的海拔变化规律,①的海拔在200~300米之间,②的海拔在-200米之,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最小值是大于200-(-200)=400米,最大值小于300-(-200)=500米;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450米。

(2)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海拔没超过500米,起伏较小为丘陵。

故答案为:(1)C;(2)A;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5.2018年10月23日,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市举行。

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 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B. 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D. 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10月23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中的丙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2)10月23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1中的丙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还在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各地气温越来越低,白昼时间越来越短。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6.下列地图中,有助于盲人出行的是()
A. 纸质旅游图
B. 发声电子地图
C. 纸质交通地图
D. 可视游览图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有助于盲人出行的是发声电子地图。

故答案为:B
【点评】电子地图就是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一种新的地图服务方式。

可以在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网络工具上使用。

17.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表示图中C地地理坐标的是()
A. (0°,30°W)
B. (10°S,10°E)
C. (20°N,30°E)
D. (10°N,60°E)(2)图中A地位于B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3)图中A,B,C,D四地中,属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答案】(1)C
(2)D
(3)D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20°N、30°E);结合题意。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得,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结合题意。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A、B、C、D四地中,属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的是D。

故答案为:(1)C;(2)D;(3)D;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还产生的现象是()
A. 昼夜更替
B. 四季变化
C. 板块运动
D. 海陆变迁【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故选项B符合题意;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9.下图a为我国海南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河流上游流域为主要水源林区。

图中b为世界某岛屿,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一架飞机从a岛飞往b岛,是从()
A. 大西洋飞往北冰洋
B. 印度洋飞往太平洋
C. 北半球飞往南半球
D. 东半球飞往西半球
(2)海南岛()
A. 位于中纬度、热带
B.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①区域为该岛主要工业区
D. ③区域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
(3)据图文资料推断()
A. a、b两岛时间相差12小时
B. a、b两岛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C. 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
D. 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 岛小于b岛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材料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濒临太平洋;b为毛里求斯岛,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濒临印度洋。

由此可判定,飞机从a 岛飞往b岛,是从北半球飞往南半球、从太平洋飞往印度洋。

故C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海南岛位于低纬度,地处热带,A不符合题意;
B.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B符合题意;
C.③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为该岛主要工业区,C不符合题意;
D.①区域为山地,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