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管线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管线方案
1.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方式
水平线子系统完全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
有两种走线方式:
* 墙上型信息出口:
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金属托架,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
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铁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86型)。
UTP在信息点处预留30cm作为信息安装,光纤出线预留30cm。
线槽的材料为1.2mm厚冷扎合金板,表面可进行相应处理,如镀锌、喷塑、考漆等。
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见管线图纸)。
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同时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槽体有良好的接地端。
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配线箱均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
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
* 地面型信息出口:
采用地面多条φ25金属管走线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的办公间,有大量地面型信息出口的情况。
在地面垫层中预埋φ25圆管。
主线槽从弱电井引出,沿走廊引向各方向,到达设有信息点的各房间时,再用支线槽引向房间内分线盒引向各信息点出线口,信息点出线盒预留30cm作信息安装用。
这样可以向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包括数据、语音的集成面板。
真正地做到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下,实现办公室自动化。
1.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地板通孔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
由于系统使用的典型接线间,其可以走进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标准的大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宽90cm,向外开。
垂直干线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1.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线的通道。
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布线系统的大对数电缆和光纤通过的长方形面孔。
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持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
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安装金属桥架300x100。
干线用紧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
预留的电缆井的大小,按标准的算法,应至少是要通过的电缆的外径之和的3倍。
此外,还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主干电缆必须余留3-5米,光纤余留5米。
2.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时,提供垂直干缆从设备间到其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道。
这部分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型电缆桥架的方案。
所用的线槽由金属材料构成,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
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管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1.3 电缆通道
(1)走廊电缆通道:
电缆通道可根据电缆的多少和可用空间的大小计算并安装电缆通道(采用桥架)。
电缆通道主要用于弱电系统(数据、电话、图象),通道预埋在混凝土里或放置在走廊的吊顶层中,这些金属材料的通道构成一个重要的接地物件,可根据现行的安全标准与专用接地板地线连接,并将电缆放置在里面并加以固定。
弱电通道和强电通道之间至少相距0.3m。
(2)办公室内电缆通道:
工作区的配线用电缆槽的方法进行。
使用分成好几个小间格的电缆槽,这样电缆就自动分开:一个间格放置弱电电缆,一个间格放置强电电缆,中间的间格分成两种电缆的隔离区,也可以用作安装不同类型的插座的连接区域。
1.4 管线要求
(1)预埋暗管支撑保护要求:
* 暗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硬质PVC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为15-20mm。
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
* 暗管的转变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变角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
* 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 暗管弯口应光滑,并加有绝缘套管,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50mm。
(2)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 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隔一般为1.50-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隔宜小于2m。
* 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间隔3m、离开线槽两端口0.50m处、转弯处。
* 塑料线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为1m。
(3)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不小于150mm,活动地板内如果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地板内净高不应小于300mm。
(4)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缆线敷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缆线时,在工作区宜设置交接箱,每个交接箱的服务面积约为80平方米。
(5)不同种类的缆线布放在金属线槽内,应同槽分室(用金属隔开)布放。
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根φ25预埋管宜穿设2条网络布线电缆。
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40-50%,截面利用率宜为25-30%。
可根据情况,采用金属管材或塑料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