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的18岁美得令人窒息!这组照片,99%的芜湖人没看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的18岁美得令人窒息!这组照片,99%的芜湖人没看过
2018年,你好
这是芜湖第一帮2018年的第一条推送
2018年
我们祝所有的芜湖人新年快乐!
这两天
朋友圈都被18岁的自己刷屏
大家都在晒自己的18岁我们来晒晒芜湖的18岁吧
电影《芳华》上
故事从70年代延展到2016年,
前后跨越四十年
电影中的一些片段
“让许多人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
也许你也经历过时代变迁
也许你就是走过这个时代的人
但是
当你忙忙碌碌地为生活奔走时
在夜晚下班的路上迷茫时
会不会偶尔也曾回想
想回到那个单纯快乐的过去!
那时候的天,都是敞敞亮亮的蓝色!
那时候的姑娘,不施粉黛却很带劲!
那时候的万物,都散发出蓬勃的活力!
那时候,
有我们最想拥有的无忧无虑!
那时候,
夏天在镜湖里泛舟,
欢快的度过一整天。
▽
排队玩“登月火箭”。
▽
那时候公园里的标配大铁鱼,
小孩子最喜欢在里面钻来钻去。
▽
那时候的水上娱乐,
碰碰船,
是那时候最刺激的娱乐项目了。
▽
那时候,
有相机的文青都喜欢在镜湖边上拍摄,让人羡慕极了。
▽
那时候,
时髦青年聚会的场所:
工人文化宫
不要太潮哦!
▽
那时候,
很期待学校组织的春游,
可以出去玩,野餐。
▽
那时候,
买彩票都是在街头摆个摊。
▽
那时候,
偶尔能去大众电影院看场电影,
是很奢侈的!
▽
出行基本靠自行车。
▽
当年共四路公交车:
1路到大垄坊,2路到芜钢,
3路到四褐山,
4路到新汽车站即现在“五一”广场,除1路起点站为铅丝厂现29中学处,其余均起点为新市口
▽
那时候,
没有动车和高铁,
一辆绿皮火车能带我们去远方。
▽
那时候,
还有售票员在车上售票。
▽
还记得当时售票员的票夹吗?
夹着不少票子,
当时觉得这个小夹子能值很多钱。
▽
那时候的交通安全警示海报。
▽
那时候,
最开心的就是逛街了,
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商品,
但又舍不得买。
▽
那时候,
夏天逛百货是很惬意的,
因为可以在里面乘凉。
▽
那时候,
芜湖街头有不少小人书摊。
▽
那时候,
去花鸟市场的金鱼摊,
逛一圈也是不错。
▽
那时候的新闻多值钱,
大街上排队买报纸。
▽
那时候,
年糕是手打出来的,
冬天必囤的粮食之一。
还有酱肉酱鸭都是自己做的。
▽
那时候,
咸白菜真的是用脚踩出来的,和冬笋一起蒸,鲜掉眉毛。
▽
那时候煤气灶不多,
大多数人家吃的都是柴火饭,下面煮饭,
上面还能蒸七八个菜。
▽
那时候,
街上有很多“爆米花”,“pong”的一声巨响,
米就变成脆脆的米泡了。
▽
那时候还在烧蜂窝煤。
▽
那时候,
最奢侈的饮料是这个,
后来看《家有儿女》
还老羡慕他们每天都能喝这个......
▽
那时候,
吃完小零食还有惊喜,
最爱把它们贴在本上召唤神龙。
▽
那时候,
爸妈都说棉花糖脏,
但我们还是很喜欢吃。
▽
那时候,
芜湖人用的第一台洗衣机是金鱼牌的,功能不多噪音还大。
▽
那时候,
熊猫电视机
可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大件!
▽
那时候没有手机,
流行去电话亭打电话。
所以那时候的人基本很守时,
前一天约好的时间地点,
不能临时变卦了。
▽
后来有了大哥大,
大家开心坏了,
拉出长长的天线,
在人群里喊上一句:
“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
”
▽
那时候,
谁能拥有录音机、传呼、随身听,
谁就是最fashion的。
▽
那时候,
妈妈没事就会坐在缝纫机前做起针线活,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
▽
那时候,
没有什么“杨树林、前男友、香奶奶”,一盒百雀羚、一盒孔凤春就非常知足了。
▽
那时候的大美人挂历!
家家户户门后都挂着一个,
然后把去年的挂历用来包书皮。
▽
那时候,
搪瓷脸盆绝对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颜色大多是红色,
还会印着红色的囍字!
▽
那时候,
用水缸储水,
夏天被太阳晒过的水缸,
到傍晚可以直接用温水洗澡。
▽
那时候,
用的都是这种张小泉剪刀,
缝纫、杀鱼都可以用它。
▽
那时候,
娶亲的队伍是这样的,
大包小包的棉被,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
那时候,
不觉得上学是件开心的事,
但是现在却最怀念上学的时光!
▽
那时候的课桌都是木质的,
那时候,
总是为谁超过了课桌上的三八线争吵。
▽
安徽师范大学
(郭沫若题写校名)
▽
那些年,
家里还没有电脑,
最开心应该还是学校开电脑课,
虽然不能联网,
但是就只玩字母游戏也是很开心的!▽
那时候,
女生最喜欢玩的就是跳皮筋,
课间必须来一把。
▽
那一年,
我们玩的是只有一个
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
电子宠物里的小宠物得天天照顾着,
它特别容易死~
▽
那时候,
买了偶像的磁带如视珍宝,
结果听腻了就把磁带扯出来玩~
▽
那时候红领巾一人只有一条,
生怕弄丢弄脏了。
▽
最吓人的是家长签字,
签一个“阅”字或是家长大名。
有时候让字迹成熟的同学代签,
还要随时担心被老师发现。
▽
我们还有许多集体活动,
比如运动会,
广播员说的开幕词都是从各班“投稿”上来的,风格类似于:
“看,正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是XX班的同学,他们喊着嘹亮的口号,通过了主席台……”
▽
开学前一天叫返校日,
好久不见的小伙伴都来了,
甚是想念。
然后就是发新书,
看看有多少篇文言文,
接下来就是轰轰烈烈的包书皮运动……▽
那时候还在建设中的芜湖
▽
那时候的青弋江口
▽
芜湖“九莲塘”
传说地藏菩萨(新罗国王子)留恋此处在上九华山修行之前
在此撒下九朵象征佛国的莲花
▽
芜湖北门牌坊,
90年代初被一场台风刮倒。
▽
位于中山路最繁华地段的
芜湖市中百一店,
现为中山路步行街中心广场。
▽
建于19世纪末的楼房,
现为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病案管理科办公楼。
保存完好。
▽
光阴匆匆而过,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致芜湖人,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