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店厨房配菜间生产制作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店厨房配菜间生产制作规范
一、准备阶段工作规范
(1)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穿好工作服装,手清洗并消毒,不得穿易打滑的鞋。

(2)检查相关工具是否准备完毕,刀具是否有锈迹,如果有,则需先将刀具磨亮至无锈。

(3)砧板如果凹凸不平而影响正常工作,则应事先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再制定专门的规定加以处理。

二、磨刀的操作规范
(1)磨刀前,应该先将刀面上的油污擦洗干净,再把磨刀石安放平稳,磨刀石以前部略低,后部略高为宜。

(2)磨刀的过程中,先在粗磨刀石上磨出锋口,再在细磨刀石上磨快。

(3)在磨刀时,两脚要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稳,胸略微前倾,右手持刀,左手按住刀面的前端,刀口向外,手放在磨刀石上,两手要按稳,以防脱手,造成事故。

然后在刀面和磨刀石上淋水,将刀刃紧贴石面,后部略翘起。

(4)磨刀时要前推后拉,要注意用力地均匀。

磨至石面起砂浆时再淋水继续磨。

刀的两面及前、后、中部都要轮流均匀磨到。

两面磨的次数要基本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刀刃平直、锋利。

(5)刀磨完后要用清水洗净、擦干,然后将刀刃朝上,仔细地
看一看。

如果刀刃上看不见白色的亮光,表明已经磨好。

也可将刀刃轻轻放在手指盖上拉一拉,如果有拉不动的感觉,表明已磨好;如果刀刃在指盖上滑过,表明刀还没有磨好,需继续磨。

三、原料的处理加工规范
1.原料的领取与堆放
(1)领取后的原料需分类存放在货架上,不得随地乱放。

(2)如果层叠堆放,最高不得超过1米,并将易压坏、变质的物品堆放在上部。

(3)对于如冬瓜等易滚倒的物品需采取防倒塌措施。

(4)对于容易损坏的原料,不得层叠堆放。

2.农药残留量检测规范
(1)将少量的样品剪碎或撕碎,放置杯中,用蒸馏水或纯净水浸没并摇晃或振动,将蔬菜农药残留情况速测卡试纸端浸湿10秒钟,翻转对折叠放在一起(白色试纸朝上),3分钟内如果白色试纸变蓝为放心菜,若不变蓝表示有有机磷农药残留;对每批蔬菜做测试验,应同时用纯净水作空白对照。

(2)经过检测,对于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加工人员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标识,然后立即上报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采取向供应商退货、易货、索赔等措施或在蔬菜清洗池中加入适量净菜宝浸泡20 分钟以上,再次进行农药测试。

(3)对青菜、小白菜、卷心菜、韭菜花、刀豆、豇豆等蔬菜,即使测试合格,也需要在蔬菜清洗池中加入适量的洗液进行浸泡,以
保证蔬菜的食用安全。

(4)将检测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

3.原料的初加工操作规范
(1)必须遵循“先清洗,后加工,再清洗”的原则,即在初加工完毕后,先将原料送到专用的“蔬菜清洗池”中清洗干净,然后才能进行细加工,细加工完毕后,根据加工原料性质的不同,对加工完的物品再次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的物品盛装在干净的盛具(菜筐)中,不得着地存放。

(2)清洗蔬菜时,要将黄叶、泥沙、杂草等清除干净,在初加工过程中要将腐烂变质、有虫眼及其他不必要的部分处理掉,但应注意节约用料和用水。

(3)工作人员在初加工时,只能加工一种原料;对于暂时不必加工的原料应将其清理出操作台,重新放回货架,并整理整齐。

(4)仔细检查有无老鼠咬过的痕迹以及蟑螂爬过留下的异味,若有老鼠等咬过或蟑螂等爬过的痕迹,则立即予以隔离、标识,并立即上报本部门负责人,予以销毁,并由本部门负责人查出原因。

(5)初加工的过程中注意力应集中,不得随意谈私话、开小差,若遇割伤、摔伤等事故按规定处理。

(6)初加工过程中,避免将残留物掉在地面上,注意保持地面干净;每加工完一个品种,加工人员应及时将操作台和地面上的残留物清扫干净,并倒入垃圾袋中,待所有品种加工完毕后,倒人带盖的垃圾桶中。

此外,要根据《现场卫生操作管理规范》将操作台、地面、
墙壁、墩头、菜管等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将墩头应在洗干净后竖起来晾干,但不得放在太阳下暴晒,以防炸裂。

4.原料的细加工操作规范
(1)只能加工一个品种,对于初加工完毕,但尚不进行细加工的原料,应将其放置在货架上或指定的位置,不得着地放置和层叠放置。

(2)注意合理用料并避免将残留物掉在地面上,同时注意保持地面干净。

(3)加工完一个品种后,应立即送到水池清洗干净,注意将黄叶、泥沙、杂草等清除干净。

(4)每加工完一个品种,加工人员应及时将操作台和地面上的残留物清扫干净,并倒入带盖的垃圾桶中。

(5)注意力应集中,不得随意谈私话开小差,若遇割伤等事故按《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