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为什么“是药三分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告诉你,为什么“是药三分毒”?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病人普遍已经吃了不少清热解毒的中药或是西药抗菌素,病情有没有改善暂且不论,但是他们的脾胃往往被药物所伤。
老祖宗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中医区分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中,药品的味道为什么都偏苦呢?
其实,我们的身体在很多时候都可以本能地选择自身需要的东西。
当身体的元气或者气血津液失去平衡的时候,它能通过对不同口味食物的偏好而自动调节,例如饿了就会喜欢偏甜的食物,酒醉了会喜欢偏酸的食物,这就是身体的智慧。
苦味则是我们的身体最排斥的口味,因为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形成了口味偏好,对于苦味物品的判断就是:这是不适合食用的东西。
但是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就会对苦味的味觉有所变化或感觉不到那么苦。
药物入口,首先进入胃。
中医说“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指的是中药药物寒热性质的偏颇,正是因为这种寒热偏颇的药性,才能用来调节纠正我们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疾病。
但是用之不当,用之过久,用时不考虑脾胃功能的健全与否,反而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损伤脾胃,不利于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
所以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一般都会嘱咐病人在饭后吃药,就是为了减少药品对于脾胃的伤害。
中药虽然药性平和、毒副作用较小,但其中一些性寒、味苦的中药,如果长期服用,也容易伤及脾胃。
而西药中的抗生素类药品是最伤脾胃的。
服药损伤了脾胃,又进一步引发其他毛病;而脾胃功能不好,又会使药品无法吸收。
所以说,在治疗其他腑脏的疾病时,也要时刻注意调理脾胃。
就以急性肝炎为例,急性肝炎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急性肝炎,很多都是由于湿热蕴结在脾胃,阻碍了肝胆正常的升降功能而造成的。
两个“火”字组成,就只看到火热为患的一面,使用大剂量的苦
寒药,忽视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各腑脏之间的阴阳平衡和升降出入。
结果就是病人的病情没有起色,甚至药后病情加重的也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