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苏省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
生命力强。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A.反问反问拟人拟人B.设问借代比喻拟人
C.反问比喻拟人比喻D.反问借代比喻拟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引起的。

B.因为他合理安排时间,且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所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C.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D.孩子们非常喜欢校外辅导员,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C.《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曾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演员甄子丹凭借电影《笑太极》出道,因《叶问》这部电影而声名鹊起
....,被圈内人士誉为新一代的“功夫之王”。

B.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C.学术不端行为有个人的投机原因,而一些学校和科研团体也是急功近利
....,默许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不择手段。

D.内地的援藏干部表示,我们一定会对藏区人民鼎力相助
....,让藏族同胞早日脱贫,圆满完成这次的援藏任务。

5.古诗文名句填空。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

(刘方平《月夜》)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魏尚自比,用“持节云中,_________”这一诗句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心情。

古诗中不乏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

如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用“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出重阳思亲的愁苦,晏殊在《破阵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清明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

6.李汝珍的著作《镜花缘》中,“男子反穿衣裙”“粉面郎缠足受困”这些情节发生在哪个国家?传递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思想?
二、阅读
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此:指滁州。

掇:拾取,采取。

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B.秀佳木秀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景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D.负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语段(一)第二段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4.语段(一)(二)都写了滁州四时之景,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足下:敬称,您。

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日力:岁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窘于.衣食/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公问其故.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___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9.阅读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民之不信B.能徙者/予五十金
C.太子/君嗣也D.民勇/于公战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民怪.之:(____________)②秦民大说.:(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4.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令行禁止的原因。

5.文章主要写了商鞅的哪两件事来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坚决和果敢。

10.(二)阅读《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回答各题。

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
①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

②“柴达木”在蒙古语中有“辽阔”之意,它的面积非常大,有多大呢?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柴达木盆地的海拔在2670-3200米之间,高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1200~2000米以上,堪称世界上最罕见的高原“天盆”。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温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7000兆焦/平方米,远远超出其他地区。

③柴达木盆地内大大小小的盐湖有100多个。

位于柴达木盆地腹部的察尔汗盐湖,储盐量就有250亿吨。

盐湖表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盐盖,盐盖最厚处达15米。

铁路通过察尔汗盐湖地段的32千米长的路基就铺在盐盖上。

路面损坏了,养路工人就用盐坑的卤水来修补。

在柴达木,不少房子是用盐块砌的,甚至飞机场也是用盐块铺设的。

除了盐,柴达木还富含煤炭、石油、锂、锶、石棉、石灰岩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矿产资源丰富,且各类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因此,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

④柴达木盆地西连新疆通中亚,南接西藏达南亚,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基于资源优势而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为柴达木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带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可以说,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对外开放重要节点,柴达木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顺风顺水,正当其时。

1.选文第②段说明柴达木盆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为什么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

()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首批布局在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该园区始终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成为带动柴达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该园区要建设一座发电厂,根据文章内容和已有知识,你认为选择以下哪种发电形式更适合?请说明理由。

(三个选项都要分析)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火力发电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成为医生好帮手
强薇
①近年来,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并开始在许多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例如,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与英国
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近日共同发布研究成果,称人工智能算法在诊断眼部疾病的精准度上超越了人类医生。

②这款人工智能算法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眼部的3D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成像技术,简称0CT)图像,诊断与老龄化致盲有关的黄斑部退化、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目前,这一算法已能检测出超过50种威胁视力的眼疾,并能给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最迫切需要治疗的人,错误率仅为5.5%,远低于8位人类眼科专家6.7%-24.1%的“误诊率”。

以往,不同的医生对同样的3D成像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款人工智能的高精确度相当于25个医学专家从不同角度会诊的结果。

③更重要的是,这款医用人工智能可以向人类“解释”自己的决策依据。

具体来说,在“阅读”扫描患者眼部后,人工智能第一步将0CT分解成数个区域,并进行标注,这时产生的原始数据人类还难以理解;第二步分析各个区域的成像,然后用另一种人类可以理解的分类识别系统,来寻找可能存在的病灶迹象,这时的数据对于人类而言具有解释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了以往人工智能算法“暗箱操作”的问题,有利于医生和病人了解其决策过程,对人工智能建立信任感。

④一名再资深的医生,其职业生涯中所见的病例也是有限的。

人工智能却凭借其读取和筛选信息的卓越能力,可
以接触到庞大的病例资料和诊断数据。

据称
..,IBM开发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在短短17秒内能阅读3000多本医学专著、4万篇论文,这可能是人类穷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

⑤虽然说人工智能的诊断精准度优于人类医生,但现在就预言人工智能将取代医生这个职业还为时过早。

一名医生能否让患者最大程度地减轻病痛,不仅取决于其经验多少,对患者的态度以及细微的观察问诊,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谓“望闻问切”,说的就是问诊的重要性。

深度的医患互动,恐怕是眼下的人工智能还不能达到的。

⑥此外,人工智能的一大特点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虽然新算法在解释性方面实现了很大突破,但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获得了“深层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读取海量数据,并能通过这些数据给出有价值的诊断结果,但对于诊疗过程背后的病理药理并没有深刻认知。

⑦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可能的是,人类医生仍将是为患者诊病的主力。

成熟的、可被解释的人工智能技术,则让医生如虎添翼,使诊疗的过程更准确、更高效、更值得信赖。

1.试分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第④段中的加点词“据称”是否多余,为什么?
3.文章第②段跟第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你认为将来人工智能能否完全代替医生?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应用
12.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希望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
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不超过15个字)材料
二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图片。

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介绍画面内容;②分别说说两幅宣传画的寓意。

为“世界读书日”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春风吹过,给山林留下一片葱翠;细雨洒过,给田园带来一派生机。

少年的你,又会给亲人、朋友,给校园、社会,给现在、将来留下些什么呢?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给________留下的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的是反问修辞;(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据此,答案为D。

2、B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可去掉“而引起的”。

B.正确。

C.二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歧义句,在“一来到这里”前加主语“他们”。

故答案为B。

3、A
【解题分析】
A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表述有误。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4、D
【解题分析】
A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使用正确。

B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使用正确。

C项,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使用正确。

D项,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对象用错。

5、(1)虫声新透绿窗纱(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赢得生前身后名(4)何日遣冯唐(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赢”“遣”“梨”等字词的书写。

6、女儿国;男女平等
【解题分析】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

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

二、阅读
7、1.D
2.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人在出游。

3.太守醉因: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安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4.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言凝练传神。

语段(一)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

语段(二)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

1.D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都是“背着”之意。

A前者“聚拢”,后者“归依”。

B前者“茂盛”,后者“秀丽”。

C前者“景象,景致”,后者“日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还有“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判断句的翻译。

3.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

醉的原因:沉醉于山水之乐,宴会众宾之乐,客与太守游时的欢乐以及能和百姓同乐之趣。

而醉与乐的关系: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

全文巧妙的把醉与乐统一起来,充分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比较阅读。

要求答出在景物描写方面两文的共同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语段(一)分别以“香”“繁”“洁”“水”写春夏秋冬。

语段(二)分别以“掇幽芳”“荫乔木”“刻露清秀”“风霜冰雪”写春夏秋冬。

这些都是标志性的季节景物的特征。

【题目点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二)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
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8、1.D
2.(1)我看见您题写的字,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3.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5.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解题分析】
1.A.在/比。

B.所以/ 缘故。

C.得到/通“德”,感激。

D.都解释为“归依”。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应落实“见(看见)、以为(认为)、恨(遗憾)”的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

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

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

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

④根据固定句式断句。

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年龄还没有到三十岁,如果在道德和学问上多下些功夫,所达到的高度不仅仅是这样吧。

”据此该句可断为: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翻译文章,抓住宋濂的言行“余幼时即嗜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分析,他是一个勤奋好学,诚信的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分析即可。

【题目点拨】
译文【甲】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乙】我看见您题写的宇,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

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庭坚我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吃的穿的都很窘迫。

即使知道应该早些向先生请教学习知识,然而母亲老迈,不得已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