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顾庄等三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年春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4分)
千垛菜花风景区是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地方,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
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绮丽画卷。

这里有娇艳的花,有婆(suō)的树……敞开胸 (jīn),尽情享受乡村的日光浴吧,这会带给你一份淡(bó)的心境。

⑴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⑵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改为▲ (1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以“花海古城圆梦行”为主题的旅游节以无限的热情向各界发出诚挚邀请:“亲,春天来了,菜花开了,来兴化看千垛菜花吧!”
B.“不是挠个痒痒耍个棍子就是猴王了,要有精气神。

”猴王说着站了起来,抓起旁边的猴棍,“比如孙悟空瞭望,要突出猴子的逗、神的传奇和人的社会性。


C.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茅盾描绘的“白杨树”,会使你懂得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你的敬意?
D.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斤斤计较
....。

B.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
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
....的昆虫世界。

C.在建设书香社会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学校扮演着无.足轻重
...的角色。

D.在接受采访时,几位刚刚荣获学校表彰的运动员们夸夸其谈
....,现场气氛高潮迭起。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一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
①为山九仞,▲。

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的精神。

④苔痕上阶绿,▲。

⑤《马说》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最能表现其豪情逸兴的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

(6分)
(1)《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其中挑酒的汉子便是下图中的▲(填人名),整个计策都是吴用(绰号▲)主张。

(2分)
(A)白胜(B)柴进(C)阮小七(D)阮小二
(2)选出对《水浒传》的有关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

(▲)(2分)
A.《水浒传》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小说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揭示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鲁智深、李逵、武松三人,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暴的好汉,其中鲁智深急躁莽撞,疾恶如仇,主张“救人须救彻”,是小说中造反精神最为强烈的英雄。

C.晁盖是梁山上的主要领导人,有着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指挥才能,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为此,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

D.《水浒传》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策划得极其巧妙;再如三打祝家庄,三路英雄好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摸清敌情,共同合作,最终一战而胜。

⑶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

下面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可写出回目,也可概述故事情节)(2分)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将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级分组举行了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关注阅读信息】(2分)《京报网》报道,“国际儿童阅读日”、“世界读书日”让这个4月书香满溢。

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全民阅读”号召,肯德基在4月16日正式启动“天天阅读快乐成长”的系列读书活动,并将在之后的数月中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互动,为孩子们营造一种阅读氛围,帮助孩子们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粮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收获成长、享受快乐、分享关爱!
阅读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报道内容:▲。

【开展主题研究】(3分)你们小组开展了“鸟专题”知识阅读,并开展了主题研究。

材料:⑴始祖鸟化石的发现⑵候鸟的迁徙通道⑶鸟儿与飞机的发明⑷野生候鸟盗猎罪行猖獗⑸相关成语、谚语、传说⑹鸟类起源之恐龙说⑺咏鸟诗大全⑻电子鹰眼同桌将研究的主题定为“鸟类的起源”,挑选了材料《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和《▲》。

你将研究的主题定为“保护候鸟”,挑选了材料《▲》和《▲》(填序号)【提倡有效阅读】(3分)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电子读物的阅读量逐年上升,人们普遍“手不释机”(手机、平板电脑),而纸质阅读越来越少。

请你就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 阅读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一诗,完成第7题。

(6分)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瘐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7.⑴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李白诗歌风格的句子是▲,▲。

(2分) ⑵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2分)

⑶“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根据有关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此联所展现的画面。

(2分)

(二)阅读《木雕神技》(节选)一文,完成8—11题。

(14分)
商人白有功①言:在泺口②河上,见一人荷竹簏③,牵巨犬二。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④。

又以小锦鞯⑤被犬身,便令(木雕美人)跨座。

安置已,叱犬疾奔。

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⑥,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⑦,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⑧。

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⑨尾,披羊裘,跨(另一)犬从之。

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①白有功:人名。

②泺(luò)口:地名。

③竹簏(lù):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

④生:活的,活生生的。

⑤鞯(jiān):鞍鞯,又称鞍韂,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⑥学解马作诸剧: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

⑦尾赘:指臀部。

⑧讹:差错。

⑨雉(zhì):野鸡。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见一人荷.竹簏 ( ▲ ) ②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 ▲ )
③叱.犬疾奔 ( ▲ ) ④昭君频频回顾. (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披羊裘,跨犬从之
A.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B.左臂挂念珠倚之(《核舟记》 )
C.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何陋之有(《陋室铭》)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译文:▲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核舟记》)
译文:▲
11. 文中“木雕神技”之“神”有哪些表现?(用原句或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阅读胡雯雯的《为什么洗澡时你会灵感乍现》(有删改)一文,完成12一14题。

(10分)
①我们或许都有过这种经历:你站在花洒下,温暖细密的水珠喷洒全身。

在一阵氤氲朦胧中,听着淅淅沥沥的水声,你突然灵光闪现,工作上遇到的难题有了个好对策……
②这种天降灵感也可能发生在别的时刻,比如长途开车、饭后散步……这些时刻有一个共同特征:你正做着一种重复呆板的工作,这种工作并不需要进行太多思考,而且,你手边没有可以做记录的工具。

最奇怪的是,灵感来了,准备好记事本或录音笔的话,可能好点子就再也不出现了。

③关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们做过不少研究。

他们将其称为大脑的静息默认网络。

“在这种状态下,你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减弱了,内心的想法会变得清晰活跃起来。

”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的约翰·库尼奥教授解释。

④库尼奥专门研究了创意和注意力涣散之间的关系:要引导大脑进入静息默认网络,你所从事的活动就必须维持一种频繁的活跃状态,但又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

此外,它必须让你足够投入,不感到无聊,而且得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捕捉到不间断的思绪。

⑤“大脑是按事件内容来分类的。

比如说,窗户属于建筑类,星星属于夜空或是宇宙。

当你思考某个特定事件时,大脑总会遵照这些分类,维持直线单一的思路。


⑥这些思路就像是铁轨,你的意识会遵循着它们的路线向前走。

但是,如果你中途走了神,放松下来,思路就会脱离轨道。

当这些原本不可能接触的想法相互碰撞时,创意就产生了。

阿基米德在泡澡时,突然想出测定皇冠纯度的方法,就是个著名的例子。

⑦库尼奥从研究中发现,尽管大脑不会判断哪些思路的碰撞更有价值,但它们跨界的范围越广,结果就越好。

另外,当你处于一种愉快的心理状态时,也会更有帮助。

⑧“最重要的是,你心里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一旦你拿了纸笔或是录音机,就会暗示大脑集中注意力,让思路回到轨道上。

”有时,吓跑这些创意甚至连纸笔也不需要。

12.文中开头从我们有过的一些经历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13.修改下列分析不当的内容。

(4分,每小题2分)
①灵感发生时,我们正做着一种重复呆板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并不需要进行思考,而且,自己也没有准备做记录的工具。


②第⑥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思考问题时,放松意识,容易产生创意的内容。


14.库尼奥是如何解释人的灵感突然出现的现象?请再举出一个突然产生灵感然后有发明的例子。

(4分。

其中原因2分,举例2分)

(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17题。

(10分)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是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

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耳朵聋了,德国的贝多芬却成为世界闻名的音乐家……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

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

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

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

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

他想开了,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

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

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

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1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6.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7. 清明节假日,你的好友小明因要完成作业,失去了和家人游览千垛菜花的机会,很懊恼。

请你平衡一下他的心理。

(60字以内)(4分)

(五)阅读孙道荣的《教子》(有删改)一文,完成18—2l题。

(20分)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可爱。

②小区门口的岗亭上,笔直地站着一位保安。

小区物业为了改善小区的形象,做到文明服务,要求值勤保安,在业主经过时,必须敬礼。

母子从保安身边走过时,保安“啪”地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年轻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对儿子说:“叔叔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啊?”孩子看看妈妈,又仰头看着保安,也抬起手臂,学着保安的样子,敬了个礼,并用稚嫩的童音对保安说:“谢谢叔叔。

”年轻的保安脸竟然红了,连连摆手:“小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妈妈赞许地对孩子说:“小朋友就应该这样讲礼貌。

”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一脸灿烂。

③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

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做人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④他们沿着小区的道路,朝前走去,我也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往家走。

孩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和妈妈讨论这件事。

“刚才那个保安叔叔,好帅啊。

”孩子说。

年轻的妈妈点点头。

孩子忽然仰起脸,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保安,妈妈,你说好吗?”妈妈停下了脚步,瞪着孩子,“没出息!长大了,你要像爷爷一样当领导,或者像爸爸一样,自己做老板。

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做保安。

”似乎还觉得不够,年轻妈妈又重重地加了一句:“儿子,我跟你讲,长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像刚才那个保安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地替别人站岗,明白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⑤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惊愕不已。

年轻的妈妈,又一次拿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一回自己的孩子。

可是,这前后两次的教育,多么截然不同啊!
⑥这让我想起另一次经历。

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一帮人,去慰问扶贫结队户。

一位同事将儿子也带上了,同事想找个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困难户,一方面帮他们一把,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儿子好好上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多么幸福。

我们陪着那位同事,来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女主人因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的重担,全落在了男主人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

在介绍了情况后,同事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让儿子亲手交给困难户家的男主人。

男主人推阻再三,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从孩子的手上,接过了那个红包。

同事的儿子还掏出了自己的几十元零花钱,送给了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

两个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⑦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同事摸着儿子的头,夸奖他今天的表现非常好。

孩子有点害羞地低下了头。

没想到,同事又趁热打铁地教育儿子:“看到了吧,回去不好好读书,将来你就会和那个叔叔一个下场。


⑧一车人错愕不已。

⑨也许我的这位同事,与我在小区所遇到的那位母亲一样,急迫地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可是,这一课的背后,是多么让人悲凉和痛心的现实啊。

我不能确定,我们在孩子心灵中,到底埋下的是怎样一颗种子
..。

(选自作者博客)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两件事。

(4分)
①▲②▲
19.在小区里见到的一幕,使“我”对那位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用两个词语概括出这种
▲。

(2分)
20.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5分)
⑴请说出你对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2分)

⑵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1.第⑦段中“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假如你是“我们”中的一员,
这时你的心理活动怎样的,请描述出来。

(50字左右)(3分)

22.生活中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育的内容,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请说说《教子》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奶奶、孔乙己的教育特点。

(6分)【材料1】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贾平凹《月迹》)【材料2】有一回(孔乙己)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

”(鲁迅《孔乙己》)母亲:▲奶奶:▲孔乙己:▲
三、作文(60分)
题目:那一刻,我停下脚步
要求:(1)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注意书写规范、端正。

(3)600字以上。

2014-2015年春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娑襟泊 (每字1分,共3分) 弛改为驰(1分)
2.C (2分) (C项为陈述句,句末问号改为逗号)
3.B (2分) (A项“斤斤计较”指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常用于贬义。

C项“无足轻重”意思是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

指无关紧要。

这里应为“举足轻重”。

D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用在此句中显然不当。


4.①功亏一篑②无边落木萧萧下③毫无自私自利之心④草色入帘青⑤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分,每空1分)
5.名著阅读。

(6分)(1)白胜智多星(各1分)(2)A(2分)(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分。

若概括出故事情节也可: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让林冲去看草料场,然后趁夜里放火,要害林冲性命,哪知林冲因居住的草房被雪压塌,躲到附近破山神庙过夜,不仅没被烧死,还听到了陆虞侯等人谈起如何设计陷害他,不由得怒火中烧,杀了陆虞侯等人。

(意对即可)
6.【关注阅读信息】肯德基在4月16日正式启动“天天阅读快乐成长”的系列读书活动。

(2分)
【开展主题研究】《鸟类起源之恐龙说》《候鸟的迁徙通道》《野生候鸟盗猎罪行猖獗》(3分,各1分)(或写序号:⑹⑵⑷))
【提倡有效阅读】明确观点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

表述理由与观点一致即可。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6分)
7.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分)
⑵赞美李白的诗歌(1分),思念李白(渴望相见)(1分)。

⑶示例: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2分表述连贯,突出主要内容即可)。

附:【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诗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
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

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二)(共14分)
8. (1) (4分,每词1分)①担着,背着②同“披”,盖,穿③呵斥、大声呼喝
④看,回头看(2)B 9.于簏中/出/木雕美人(每处1分,共2分)10. (每句2分,共4分)(1) (穿着)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扬鞭(在后面)追赶,真像是活生生的人一样。

(2)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立刻)刻它。

(关键词“奇”“素”“旋”,翻译时注意词序。

) 11. ①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②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

③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每句1分,答出两句即可。


【译文】商人白有功(人名)说:在泺口河上,看见一人背着竹篓,牵着两条很大的狗.从他的背篓里取出木雕美人,一尺多高,手和眼睛都能转动,(容貌)装扮就像活的(一般).又用锦缎作的(类似马)鞍子披在狗的身上,然后就让木雕美人跨立坐在上面.布置完毕后,大声呵斥狗迅速地奔跑.(木雕)美人自己立起,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时而蹬藏于犬腹之下,时而从狗背跃至狗尾.(在狗身上)叩拜起立,灵活变化没有一点差错.又作昭君出塞的样子;另外取出一个木雕,(在其身上)插上雉(野鸡)尾,(为其)披上羊皮做的裘衣,骑在(另一只)狗上跟随在(作昭君的那个木雕)后面.(扮作)昭君(的木雕)频频回头,(穿着)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扬鞭(在后面)追赶,真像是活生生的人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