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聚力打造“文化之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聚力打造“文化之都”
作者:汪灵犀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23年第12期
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处处体现出中外荟萃、古今交融的独特优势。
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提升香港的文化气息,更好把握自身优势,连通亚洲及世界各地,使香港全面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文化”成为香港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充分发挥“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以中华文化为引领,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全方位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香港应着力把握独特的创意氛围,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生态圈建设,做好连接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桥梁。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说。
面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
前不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期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提出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专责策划及举办推广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活动,明年起举办“中华文化节”,并设立两所博物馆介绍国家和抗战历史。
“特区政府会设立博物馆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涵盖国家历史、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等领域。
明年将设立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重点介绍抗战历史,提升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并与深圳市文物局合作,展览介绍港深两地共同抗战的事迹。
”李家超说。
“中华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和‘本’,也是香港与内地之间非常重要的纽带。
香港加强弘扬中华文化,能够让市民认识我们的文化底蕴,提升港人国民身份认同,培养爱国精神,对‘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杨润雄介绍,目前香港每年会举办中国戏曲节,并邀请不少内地团体来港演出,接下来会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中华文化节,让市民游客更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
坐落于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占地约40公顷,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
一年多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此开馆,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开幕以来,共有5批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的珍贵文物再次与海内外观众见面。
正在展出的“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展出120件距今2600年至4500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大部分是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
“我们的立馆初心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馆方将继续策划具有香港特色及世界级水平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践行融通中外、汇通古今的理念。
不仅是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日益丰富、紧密、多元的发展态势。
“国风国韵飘香江”“欢乐春节”“中国戏曲节”“香江明月夜”庆中秋活动等品牌项目,持续不断地将内地文化艺术精品带到香港。
作为香港文化推广大使,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表示,想带着香港表演艺术家前往祖国内地,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去贵州、陕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再取道湖南女书村,探寻女书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缘起”。
背靠祖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处处体现出中外荟萃、古今交融的独特优势。
“香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以融合亚洲及世界各地文化而闻名。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提升香港的文化气息,更好把握自身优势,连通亚洲及世界各地,使香港全面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李家超说。
梵高的《长草地与蝴蝶》、波提切利的《圣芝诺比乌斯的三个奇迹》、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近日,52件来自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的世界艺术经典名作首次亮相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莫奈和梵高等绘画巨匠的经典名作,涵盖文艺复兴、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等多个艺术史上重要的时期。
这是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英国国家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特区“文化艺术盛事基金”2023年资助的项目之一。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表示,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独特而明确,“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背靠祖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
一项项文艺盛事近期接连在香港上演:首届“亚艺无疆”艺术节重点节目“亚裔艺采”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展现亚洲各地的文化和演艺才华,吸引超3万名市民到场欣赏和参与;“香港艺术节”“流行文化节”等轮番上演;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汇聚177家来自32个国家及地区的艺廊,吸引众多知名国际艺术家重回香港。
“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香港,以文化盛事、国际性展览、艺术表演等为媒介,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互相尊重,这就是我们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方向。
”杨润雄表示。
坐落于维港东岸的香港艺术馆,是全港历史最悠久的公立艺术馆,开办至今已有60年,以中国书画、中国文物、外销艺术、现代及香港艺术4大馆藏享誉盛名,当代美术大师吴冠中的400余幅作品就捐赠并收藏于此。
“我们希望与世界不同地区的策展人合作,从不同角度、不同藏品,找到与香港文化契合的部分,表现出香港的多元,让全球观众看到一个有中有西、有新有旧的丰富的艺术世界。
”香港艺术馆馆长莫家咏说。
立足香港激发文化艺术产业活力
数十年前,香港电影、电视剧、歌曲曾引领华语文化圈的潮流,是几代人心中的共同记忆。
当下,香港如何推动流行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是本届特区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之一。
数据显示,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每年投放在文化艺术上的开支均超过50亿港元。
李家超发表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中公布,特区政府将为“电影发展基金”和“创意智优计划”共注资43亿港元,用以筹办设计营商周、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演艺博览会等国际活动,培育人才,开拓潜在市场。
同时还将推出“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和“欧亚文化交流电影制作资助计划”,帮助香港电影业界制作更多能进入内地及国际市场的电影。
香港特区政府还于2022年推出“串流平台内容开发计划”,为创作团队提供资金开展项目,增加香港作品在串流平台播放的机会。
此外,国家艺术基金自2021年7月起面向港澳特区全面开放一般项目申报,目前已有19个香港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入围。
建立百花齐放的文艺创意生态,还需要培养和汇聚更多人才。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通过实习和资助计划,鼓励本地毕业生、新进藝术家和艺术团投身艺术产业,为文艺界注入新血。
同时扩大“人才清单”,吸引更多不同范畴的文艺专才来到香港发展,为文化界人才库带来新动能,提升软实力。
艺术科技是让文化艺术与创新科技对接的新发展方向。
“特区政府通过不同基金和计划,鼓励文化艺术界在合适的项目上应用科技,推动艺术科技发展,批出的拨款已经突破1亿港元,共324个艺术与创科相关团体和人员受惠。
”李家超透露,全新的东九文化中心预计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开始分阶段开放。
东九文化中心会配置创科设备,并特别设立艺术科技试验场,推动艺术科技的发展。
“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哪座城市像香港这样吸引我,她底蕴丰厚、魅力无穷,是一颗宝贵的明珠。
”谭盾认为,东方与西方文化、科学与艺术在此交融,完善的教育及孵化体系有助于汇聚更多人才,为香港呈献更多创意。
“希望香港这块‘国际大都会’的金字招牌愈加闪亮。
”杨润雄表示,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和香港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必将发展成为耀眼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汪灵犀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