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护种研究现状——以哺乳纲动物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论
述
202310263伞护种研究现状
——以哺乳纲动物为例
王焯瑗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在这个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保护生物学者开始引进各种新兴的保护概念,用以
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率。
伞护种(Umbrella species)概念由Wilcox 于1984年首次提出,指对一个物种的保护管理将有益于与其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种的保护,从而将保护成效最大化,为了更好地了解伞护种定义与发展历程,对以往以“伞护种”为主题词的学术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综述,收集的数据集中有87种哺乳动物被建议为伞护种。
通过对伞护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伞护种保护策略确实成效斐然。
然而,在实践中,保护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物种或栖息地的生物学特性,还与文化、基础设施等实用性因素有关,在实际保护行动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将伞护种保护成效最大化。
关键词:伞护种;选择标准;保护成效;哺乳纲动物中图分类号:X3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10-0085-03
物种多样性对地球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来自人类活动的日益增长的压力正使它们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栖息地破坏、物种入侵、资源的过度开发、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正威胁着世界各地物种的生存。
目前地球正遭受着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威胁,其中人类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是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为活动的影响和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当下的物种灭绝率正在快速增加,近代的物种灭绝率大约是人类出现之前灭绝率的100~1 000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衰退现象。
面对有限的资源和越来越大的挑战,保护生物学家们提出了伞护种(Umbrella specie)概念,其含义是通过保护一个或几个物种来保护其生境下的其它更广泛的动物群体,将原本复杂难以实现的保护计划成为一个可实现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保护生物学理论的发展以及人类保护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保护工作者们将目光聚集在伞护种的保护上。
尽管伞护种概念在理论和应用上很重要,但是对于定义优良的伞护种特征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因此需要大量对全球伞护种保护现状的研究来评估全球伞护种的保护现状,帮助研究者们了解全球伞护种的保护现状,为保护工作提供新的保护思路。
1 研究目的及内容
综述伞护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伞护种的定义和发展;伞护种的选择标准;伞护种和研究现状;伞护种保护效应的成效。
对伞护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厘清伞护种的定义
和选择方式的发展历程,综合评价以伞护种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成效和当前的保护生物学发展近况,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收集
对以往以“伞护种”为主题词的学术文献进行了综述和整理,经阅读后,剔除了简单描述为伞护种的大类群,整理出87种建议作为伞护种的哺乳动物,并对其数据进行整理。
2.2 数据整理分析
为了便于后续数据分析顺利进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将其中伞护种的物种名、物种所属分类“纲”“目”及分布区域汇集成表。
自然分类法分类阶元来自Encyclopedia Of Life。
3 研究结果
3.1 伞护种的定义和发展
Heywood 在1995年提出伞护种应该是那些生境面积或领域范围足够大并且整个栖息地要求足够宽的物种,如果给予它们足够大的保护面积,就会把其他物种置于它们的保护之下。
1997年Meffe and Carroll 对伞护种的定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们认为伞护种是需要大块相对自然或未受到外界改变的栖息地来维持存活种群的物种。
Simberloff 在1998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伞护种是一个对栖息地和面积要求都很苛刻的物种,拯救它会自动拯救许多其他物种。
收稿日期 2023-07-15
作者简介 王焯瑗(1999—),女,四川乐山人,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学、动物学。
专题论述
2023102633.2 伞护种的选择标准3.2.1 物种持续存在
一个合适伞护种应相对常见,并具有较大的种群规模,因为暗示着该物种或种群长期存在的可能性性相对较高,容易监测,并能提高与许多同域物种共存的概率。
一个合适的伞护种不会有很高的局部灭绝的可能性。
3.2.2 迁徙物种更适合作为伞护种
会迁徙的物种比定居的物种可能更适合作为伞护种,因为迁徙的物种的分布范围通常比定居的物种活动范围更广。
例如,Berger 在评估黑犀牛和双角犀牛谁更适合作为潜在的伞护种时发现,为定居犀牛保护的栖息地不会包括更广泛的迁徙物种所需的区域。
3.2.3 体型大、分布范围广
作为伞护种,家域大、体型大的物种可能更适合,这是因为伞护种的家域大意味着能满足其他同域物种的生存的生境需求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体型较大通常表明动物需要较大的面积,但体型较小的动物不应该被忽视为潜在的伞护种,因为它们可能需要较大的面积。
3.2.4 容易取样监测
因为需要对所选择的伞护种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测,因此对于伞护种来说容易取样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监测的容易程度将主要取决于行为特征,如突出的视觉感官或声音鸣叫等。
3.2.5 繁殖周期长、寿命长
因为需要对所选择的伞护种进行长期的监测,繁殖周期长、寿命长已经被作为一个选择伞护种的标准,可能是因为繁殖周期长、寿命长的物种长期存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也意味着同一种群或个体被重复观测到的可能性更大。
3.2.6 能代表其他共存种栖息地特征
一个地区的伞护种必须是能代表其它物种的栖息地特征的。
伞护种是否必须简单地代表共存物种的栖息地面积和栖息地类型,或者共享相同的资源需求和对持久性的威胁还是不清楚的。
但是,伞护种必须在空间上与同区域的其他物种共存这是必须的。
旗舰物种,如顶级脊椎动物捕食者,可能是有效的伞物种,作为生态系统水平保护规划的基础。
来自不同分类群或营养水平的代表性伞护种可能需要被保护,确保物种在所有分类群或营养水平的持久性。
3.2.7 对人为干扰的敏感
对人类干扰敏感的物种最适合为不太敏感的物种划定合适的栖息地;如果伞护种不受影响,共存物种对人类干扰的敏感性可能会被忽视,因为并非所有物种都同样容易受到人类干扰的影响,则应强调对扰的敏感性是潜在伞护种的一个
标准。
3.2.8 关键种
关键种对其他群落成员的影响与其丰度或生物量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
如果一个伞护种也是一个关键种,那么伞护种保护其它共存物种的潜力就会增加。
3.3 现有哺乳纲伞护种的分类特征
哺乳纲动物作为目前为止进化度最高的物种,可分为原兽亚纲(Prototheria)、后兽亚纲(Metatheria)和真兽亚纲(Eutheria)3个亚纲,在收集的伞护种中只包括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总计8个目87种,其中袋鼠目1种、披毛目1种、长鼻目2种、兔形目2种、翼手目4种、啮齿目5种、奇蹄目6种、灵长目7种、偶蹄目19种、食肉目40种。
这87种伞护种中有6种被IUCN 评为极危,13种被评为濒危,5种被评为近危,21种为易危,42种为无危。
它们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澳洲、欧洲、北美洲及南美洲。
其中除食肉目的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美洲豹(Panthera onca)、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和婆罗洲云豹(Neofelis diardi)在各大洲均有研究外,其余的研究区域在非洲有14种,以亚洲为研究区域有35种,以澳洲为研究区域有1种,以欧洲为研究区域有22种,以北美洲研究区域有22种,以南美洲研究区域有5种。
3.4 伞护种保护成效
全球物种正在快速灭绝已是事实。
以我国保护非常成功的伞护种大熊猫为例,在众多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2016年大熊猫评定濒危等级从濒危下降到易危。
这说明伞护种的保护是有意义的,吸引了更多的保护生物学家们关注伞护种。
保护成功的衡量标准通常是根据数据收集的成本或难易程度来选择的,而不是根据明确的管理目标。
由于单一物种的生存需求很少包含所有共生生物群的生存需求,因此伞护种概念的有效性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
有学者提出将资源过分倾向于伞护种的保护,可能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在对艾草松鸡的一项研究中显示,资源过分倾向于艾草松鸡可能会制约同生境下的其它鸟类。
因此,对伞护种保护策略的实施还需综合考虑同一生境下的其它物种的生态位。
4 讨论
4.1 伞护种的定义和发展
自1995年Heywood 最早提出伞护种的概念以来,伞护种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
虽然Heywood 的观点对于保护伞护种及其生境下的共存种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对于保护工作者或者国
专
题论
述
202310263家来说,以最小的保护代价来获得最大的保护价值显然是更有意义的,如果对于一个伞护种的保护需要划定一块巨大的保护面积,那么这些代价显然不是轻易能承担的。
Meffe and Carroll 等认为,伞护种是需要大块相对自然或未受到外界改变的栖息地来维持存活种群的物种。
但是目前来说全世界范围内未被人类踏足的地方是屈指可数的,要寻找一块相对自然或是未被外界改变的自然环境无疑是困难的。
如今在许多动物生存的生境种被人类修建的许多交通要道隔断,造成了许多动物生境的斑块化、碎片化,但是如果我们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将这些要道抛弃,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4.2 伞护种的选择
目前对于如何确切地选择一个伞护种,科学家们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一些明显的旗舰种当中来选择伞护种作为保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保护规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但是在选择伞护种也不能盲目的参照分类群作为依据,还应按照保护目标和成效最大化来确定伞护种。
因为一个合适的伞护种不仅代表了该地区的需求,还应与共存物种共享生境特征或对生存的威胁。
4.3 现有哺乳纲伞护种分类保护特征
研究发现,大型哺乳动物比小型哺乳动物更适合于作为伞护种。
与鸟类伞护种营养结构相似之处在于,猛兽作为食物链的顶端与猛禽相似,更适合作为伞护种进行测试,并对广泛的物种进行保护。
栖息地的不稳定与丧失仍然是许多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最大威胁,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并依赖稳定环境进化的物种。
栖息地的丧失导致了种群数量的减少,更小的种群更不可能坚持下去。
栖息地的不稳定与丧失会严重影响范围广泛、密度低、繁殖力低的物种即以“K-选择”为进化策略的物种,如大型食肉哺乳动物。
因此,保护足够且稳定的栖息地可以确保濒危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并促进其种群的恢复。
4.4 保护伞护种的建议
就最大化物种丰富度同时最小化保护所需的地理区域而言,伞状物种通常比随机选择的物种表现更有效。
如果所有一种或多种选定物种的地点都能得到保护,那么使用伞护种保护策略对其余物种保护可能不会特别有帮助。
在综合论述过程中发现,有些实际问题在伞护种的保护中也经常被忽略。
例如,如何选择最有潜力的物种作为伞护种。
这个潜力是否能够实现?伞护种概念是否具有野外易操作性和有效性?一些保护生物学家们已经证明,根据客观的生态标准,为不同的分类群和生态区确定潜在的伞护种是可行的。
因此,伞护种在以后的选择标准中不仅应该明确考虑目标集合的生活史特征,还更应该考虑该区域开展实际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
哪些地点最适合为伞护种提供生态保护,需要一些技术指导与实地考察。
有必要时还需要用工具来预算地区可产生的生态效益,并事先评估该地区是否适用于伞护种策略的建立,或保护区监管控制和人力物力支持力度等。
利用保护伞护种作为保护中国动物群落的捷径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但新方法的提出对其他大部分只是利用单一魅力物种的保护地区具有非常重要指示意义。
此外,还需在当前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地区进行严格的禁止偷猎管控,做好社区共管。
参考文献:
[1] 王誉成.生物灭绝速度比过去快1 000倍[J].自然与科技,2014(6):7-8.
[2] 李晓文,张玲,方精云.指示种、伞护种与旗舰种:有关概念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J].生物多样性,2002,10(1): 72-79.
[3] 李君,马月伟,姜楠,等.雪豹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3):796-805..
[4] 周云磊.人为干扰对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效应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5] 降级,说明大熊猫保护措施行之有效[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5):2.
(上接第84页)减少病原体在猪群间的传播,提
高猪群抵抗力。
养殖户要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1] 齐佐强.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和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5):51.[2] 卢林才.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
2020,41(5):24-25.
[3] 杨礼.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40(4):28-30.[4] 高瑾.猪支原体肺炎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7):110-111.[5] 曹国锋.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3):17-18.[6] 蒙乃念.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及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 2020,4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