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梅”——“匠神”祥多吉和他的铁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除了飞机翅膀之外,什么都能做!”(摄影/金海)

“匠神”祥多吉和他的铁艺
撰文/索穷
【 】
三朵梅
又一个17年过去了,当他坐到合作社门口专为他设计建造
的大师工间时,那个威风凛凛的‘匠神’虎虎生风,立马复
活了。

听祥多吉介绍自己的产品仿佛欣赏相声贯口,让人接
应不暇。

琼结专辑

族人亲切地称呼社区里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为“祥”“祥啦”,意思是“尊敬的舅爷(阿
舅)”。

已奔70岁的祥多吉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也有了这样的“礼遇”。

看他30年前的照片,形象、气质、穿着习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个乐呵呵的表情,还是那顶再熟悉不过的宽檐礼帽,这种性格刚强随和、身板硬朗的老人总是老的很慢。

其实,看起来还挺年轻的祥多吉早在2000年截稿的《县志》中就已经进入县级“名人堂”,其主要事迹如下。

祥多吉是拉玉乡德庆当村社员,49岁,从1966年学习铁匠技术,现任地区政协委员。

他做的家具美观大方,具有民族特色,质量高,价钱合理,深受用户喜欢。

1981—1982年两年中,他帮助群众干活不收工钱或少收工钱达千人次,折款上千元。

多吉的足迹踏遍了拉玉6个村、17个组的每家每户,当冰雪刚刚开始融化,大地乍暖还冷时,他就来到群众中,为社员修理犁耙、播种机。

1982年一年中,他为群众修理、新做锄头530多把、镰刀1200多把、十字镐200把、打场用的铁筛子40个,焊拖拉机水箱3个,修理拖拉机4台,播种机6部,为群众做生活用具铁皮水缸60个、各种水桶100个、水瓢180个等。

……
又一个17年过去了,当他坐到合作
社门口专为他设计建造的大师工间,那个威风凛凛的“匠神”虎虎生风,立马复活了。

听祥多吉介绍自己的产品仿佛欣赏相声贯口,让人应接不暇,也长见识——“看吧看吧!藏刀、菜刀、酥油刀;刀鞘、刀身、刀把子;菜勺、水勺、油漏勺;肉钩、毯钩、线头钩(肉钩指藏人家中煮大块肉时翻找肉块的专用铁钩,毯钩是妇女出门用藏毯背小孩时钩住毯子两头的特制工具,线头钩是妇女做毛线活时寻找针头线脑的特殊用具);还有寺庙僧人制作坛城沙画用的抖斗;藏帽顶饰、耳饰(索吉);藏式火锅、酒碗、茶壶、桑坚(大型酒壶);农具全套;藏医器械全套;木工工具全套(祥多吉骄傲地告诉我,古话讲,木工时时求铁匠,铁匠无须求木匠,这是很有自主性的一个职业);还有这灯盏、油壶;仿古藏锁与钥匙全套;藏式仿古度量器全套;藏式民居及寺院金属门饰、窗饰全套;藏式文房用具墨水罐、笔筒、削笔刀;砍树、砍柴、砍毛刺、收拢苜蓿草、树叶的各种工具;鼓把、钹;烟灰缸;马鞍子;簸箕;青稞麦筛子、青稞炒锅;铁炉、炉盖、炉筒、炉灰铲;萝卜、土豆丝擦、高压锅把、高压锅放气阀;藏式噶乌、火镰、针线盒。

我的藏刀是卖的最好的!”
跟着他走,我不得不认真地一一识别:他的这些宝贝足足有130多个种类,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祥多吉自
祥多吉生产的的各种金属用品(摄影/曲杰)
琼结专辑
创的产品,或者打着鲜明的“祥多吉生产”的烙印。

我在想,这位技艺高超、艺高胆大的祥多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祥多吉自述:“我今年63岁。

我们铁匠家的师傅和前辈有翁则次仁边巴、翁则尼玛顿珠、翁则格桑、乌米翁则等。

我的父亲就是翁则格桑,他做庄园主的门饰,百姓家的钥匙、锁具,从小就很有灵性。

“但是我家的祖先最初不在这里,是从县城南部的加麻地方来的,家名叫‘加免追白’,家里有一个男孩,两个女孩。

两个女孩一个待在家里伺候父母,一个嫁到县城的雪村扎西家。

但很不幸,家里唯一的男孩是个哑巴,却很机灵、活泼。

因为此地工艺匠人奇缺,人们连做把镰刀、锄头、饭勺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找铁匠,不但耗费精力,财力消耗也很多,苦不堪言。

正好,附近山寺的活佛看到这个男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聪明、善良、勤快,他就念经作法,将其‘教化’为铁匠艺人,并赐名
‘加免追白’,意思是加麻地方神变的铁匠,简称‘匠神’。

‘匠神’的诞生给此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福利。


“很年多后,‘匠神’老了,他将这一身的技艺传授给住在县城雪村的妹夫雪追果扎西,雪追果扎西又把技术传给自己的儿子,子子孙孙地延续,一直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了。


“话说我们加免‘追白’家的铁匠技艺是很有一套的,本地所有需要的铁器包括农具、家具、厨具、饰品自不必说,无不是我们家独自生产,而且有些东西是别的铁匠不屑做的,比如藏式的铁钉,有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别人懒得做或懒得细分,我们是一定会分的特别细。

因为每种形状的钉子用途都不一样,有的是专门钉柱子的,有的是专门钉楼梯和门板的,有的是专门钉皮箱的,一个都不能错,也从不会偷工减料,因为这是上百年经验的积累,你想偷懒老天也在看呢。

什么叫作‘全活儿’?这就叫‘全活儿’,这也是一个工匠从心里尊不尊重自己职业的标志。


“我现在能做大概130种铁器,别的地方有冒充我东西的,他们喜欢背后说‘看,这是祥多吉做的(铁器),好吧?!’但是被明眼人看一眼就露怯了,我也给足他们面子,从不说破。

因为别人学我,说我好总归是好事嘛,因为我也不可能靠这个发大财,特别是农忙时间,大家伙特别忙,农具损坏也大,他们经常把东西一丢,祥多吉,帮我修下,下午要用啊快点。

下午他来
了,拿起东西就走,也忘了给钱,乡
里乡亲的,我也不好追着要钱,下次
提醒就好了嘛,因为我的原料费、时
间成本毕竟是很多的,哈哈。


“为什么要这样?哈哈,藏族的
古老谚语就道出了人与人和睦相处的
关系——
邻里的牛死了,
也要致哀三日 。


……
“当然,总的来说旧西藏对铁匠这
个职业是很歧视的,但是人们的生活
实在离不开铁匠。

就是说其实人们内心
里是需要铁匠的。

像我的这些前辈师父
们,都有翁则的名号。

翁则本来是寺庙
的一种职称,意思是‘领诵师’,人们
叫我们师父为翁则,是一种尊称,意思
是说他们是有带徒授艺的资格的,内心
里其实是离不开我们。

这在旧社会就不
用说了,那时候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
铁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西藏和平解放
后一段时间都是如此,但是旧观念在极
个别人心眼里还残存着。

有一次县里开
三级干部会议,我心里有不平,就在台
下说过去在旧西藏我们铁匠被认为是黑
骨头,今天我要当着县领导的面把我手
臂上的肉割下来一块,给大家看看我铁
匠多吉的骨头究竟是黑的还是白的。


们的女县长站在主席台上带头说不用不
用,我知道我们的工人兄弟的骨头是白
的。

于是全场响起了会意的掌声。


“我现在生意很好,我申请的商
标是这种多技牌‘三朵梅’铁艺花,
祥多吉的“三朵梅”(摄影/金海)
琼结专辑
这是我师父也就是父亲教给我的第一个工艺图案。

所以我记忆深刻。


“匠神”祥多吉打铁的具体工艺跟大部分铁匠差不多,大致如下:
1.拣料:挑拣好铁料可以节省作为烧料的炭和锻打时间。

主要靠打铁师傅的经验,通过目测与手掂来挑选合适的铁料。

2.烧料:挑好铁料后,喂入炉灶里,立刻来回拉动风箱手柄鼓风烧旺炉火(现在大多使用鼓风机替代,节省人力)。

铁匠手握长柄铁钳夹住铁料翻动,使铁料充分受热、软化。

3.锻打:将加温到一定程度的铁料夹到铁墩上,举锤敲打。

若打制的是小件器具,铁匠一人就可拿着小锤反复敲打定型。

若是大件器具,须两三人抡大锤轮流敲打。

4.定型:锻打后的铁料逐渐失去火红的颜色和足够的温度,铁匠再次将它喂入火塘里,再次烧料。

定型是个反复的动作,直到初具成品模样。

5.抛钢:铁匠手下的器具,只要是刀具之类的都要抛钢。

而钢料下在刀
具上的多寡与均匀度,往往成为顾客评定该刀具好坏的标准。

6.淬火(这是打铁工艺中最精华的部分):打制铁器过程中,定型和抛钢两道工序都夹杂着淬火这一道工序。

打造的铁器好不好,火候的掌握和冷却是关键。

7.回火:锻件淬火后硬度变高了,但脆性大了,容易变形,甚至出现细小的裂纹。

可将之重新放回火炉加温来调整硬度。

8.泽油:所谓泽油,就是在铁器回火后趁高温尚存,迅速夹块猪肉(或直接用植物油,甚至猪皮也可以),将猪肉贴到器具上反复摩擦,铁器的高温使猪肉渗出的猪油涂抹在器具上,这既有助于提高光泽,又能使得器具长时间不生锈。

祥多吉感慨,过去我们讲铁匠干的是炼狱里的活儿,受铁与火的煎熬,但是现在政府把我们当亲儿子一样看,给我们盖起了房子,给我们建起了合作社,给我们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的“非遗”项目,有各种资金扶持,拉萨和自治区有这方面的活动都让我们参加,把我们当宝贝,要我们多培养人才。

士为知己者死,我祥多吉心情愉快地培养了20多名技艺传承人,只要有谁愿意,我都会手把手地教,没有任何隐瞒和保守。

历史上,由于日常生活用具的需求和生产工具的需要,还有宗教艺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藏区金属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属冶炼、锻造、加工、雕刻工艺,藏族金属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

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吐蕃传说中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时期,古代藏族社会就进入了铜器和铁器并用的时期。

早在聂赤赞普统治以前,就已经出现了矛、盾、盔甲等武器。

到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时期,金属冶炼和加工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能从矿石冶炼中提取银、铜、铁等金属,制作矛、盾、剑、刀等武器,而且还能在湍急的河水上面架设铁桥。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属冶炼、加工技术的日益提高,金属工艺开始逐步分立成行。

藏族的金属工艺按其功用和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生活、生产用品,包括犁铧、锄、镰刀等生产农具和酒壶、酒杯、勺、筷、碗、盘、火炉、锅、瓢、盆、壶、缸等生活用品。

第二为装饰用品,包括手镯、戒指、项链、头饰、胸饰等装饰品和建筑装饰及刀、鞍等器具装饰。

第三类为宗教用品,主要包括佛像的浇铸和诸如斧、钺、金刚、钹、号、铃等宗教法器的制作。

祥多吉擅长的是前两类,尤其是各种精美藏刀,很好地继承了祖先的工艺。

但是话说回来,古代的匠人们无论技艺如何高超,都没有像祥多吉那样赶上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这是属于祥多吉的美好时光。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声音回响在德庆当的上空,反而显出古老村落的宁静与安详。

琼结专辑
祥多吉擅长的是各种精美藏刀,很好地继承了祖先的工艺 (摄影/金海)
琼结专辑
历史上由于日常生活用具的需求和生产工具的需要,还
有宗教艺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藏区金属工艺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属冶炼、锻造、加工、
雕刻工艺,藏族金属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

图为祥多吉
的产品展示厅,有130多种铁器。

(摄影/金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