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6题每题各2分,第7题每空1分,共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仄歪(zè)瞥见(biē)震悚(shù)寒噤(jìn)
B.藩篱(fān)蹒跚(mán)焦灼(zhuó)滞笨(dāi)
C.尴尬(jiè )憎恶(zèng)烦躁(zào)阻遏(è)
D.提防(dī)伎俩(jì)愧怍(zuò)归咎(ji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轩榭天衣无缝重峦叠嶂
B.霹雳诘问五彩斑澜无动于衷
C.倚丽琉离巧妙绝伦唯妙唯肖
D.吊唁慌僻穷愁瞭倒在劫难逃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以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喧闹.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停了下来
B.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上学放学路上,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禁止不要在马路上逗留、玩耍5.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①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⑤②③①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题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B.《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是散文家,学者,诗人
C.《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D.《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7.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诗文句子
①,长河落日圆。

②会当凌绝顶,。

③《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句子是:,。

④《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虽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⑥请写出连续两句有关“月”的诗句,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1)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
(2)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0字左右)
三、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10.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阙
②不见曦月曦:
③虽乘奔御风奔:
④属引凄异属: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4)文章最后引用“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11.阅读《海中变色龙》,完成下列各题。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

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

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

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

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

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

因而。

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

(1)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
(2)第⑦段中划线句“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中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4)文章第⑦段从那几个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请分条概括。

12.阅读《逆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和妹妹在医院照顾生病的母亲,趁她睡着,我轻轻起来,去水房打水。

刚出病房门,一束刺眼的明亮的光,一下子晃到了我的眼睛。

我不由自主扭头看去,光,来自楼道的窗户边。

一张木头床上,坐着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镜子,正对着透过玻璃的一缕阳光照着,阳光反射过来,恰好落在她那张俊俏的脸上。

②她眯着眼,微微仰着头,很享受的样子。

她的头,因为化疗,已经没有了黑发,裸露着白白的头皮。

看着她,我心里忽然一酸。

③她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注视,放下镜子看我,冲我点点头,一脸的歉意。

我笑着,摆摆手,冲她竖起一个大拇指。

④打水回来,她还在对着阳光调整着镜子的角度,试图让阳光多一点,再多一点。

阴暗的楼道,也似乎因此明亮了一些。

我轻轻来到她身边。

⑤“哦,坐吧!”发现我的存在,她笑着说,“我这已经是第四次来化疗了,反应很厉害,每天都像是死了一遭似的。

都说来这里的人,已经是生命有限的人了,但既然还能看到阳光,生命就依然可以继续。

”我听着她说,看着她苍白却美丽的脸,能想象得出,当她拥有一头黑发的时候,该是怎样一个漂亮的女子。

⑥她接着说:“刚知道自己得病的时候,真是觉得天昏地暗啊,痛苦的治疗,残缺的乳房,让我直接想到了死,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在病房里待久了,都忘了阳光的模样。


⑦说到这里,她笑了,我也笑了,想安慰她。

⑧她说:“没事的,后来,我想开了,活一天,咱就快乐一天。

看不到阳光,就这么看啊!”
⑨她冲我晃了晃手里的小镜子,调皮地笑了,像个可爱的孩子。

⑩“虽然是逆光,虽然刺眼,但依然是光明啊。

”她问我,“这样说,对不对啊?”
⑪我一个劲儿点头,觉得此刻所有的开导都显得苍白无力。

⑫看着她,我想到了一个关于牧牛的故事:冬天的时候,常常会有突然而至的暴风雪造成牛的死亡。

当冰冷的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温度会迅速降低,牛们通常会背对风暴,躲到背风的地方,挤在一起,这样总是会有一部分牛死亡的。


是,有一种赫里福牛,它们会低下头来,并肩一起迎战暴风雪,这样,反而会把损失降到最小。

⑬还记得在哪里看过,说出海的人如果遇到风浪,是绝对不能后退的。

如果去寻找掩护的物体,会因为海浪的巨大冲击力而遭到不测。

这时候,要把船头稳稳地对准浪头,只有这样,才会有生的可能。

⑭此刻,眼前这个找阳光的女子,也正开心地笑着,她说:“姐姐,放心吧,我才二十六岁,青春还没过完呢,就这么让我走了,我才不甘心呢,我要好好活着,哪怕就像这逆光,拐个弯,也亮堂堂的,能照亮前面哩!”
⑮真的是呢,在逆光的日子里,只要调整一下角度,一样可以将阴霾丢掉,迎面而来的,就会是那怡人的明媚,生命的美好。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按要求作答。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标题“逆光”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3)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品析第⑨段“她冲我晃了晃手里的小镜子,调皮地笑了,像个可爱的孩子。

”这句话。

(4)你认为年轻女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她的两个特点。

(5)读完本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

四、写作
1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也是一种美。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的相伴。

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补充完整后作文。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永德一中八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6题每题各2分,第7题每空1分,共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仄歪(zè)瞥见(biē)震悚(shù)寒噤(jìn)
B.藩篱(fān)蹒跚(mán)焦灼(zhuó)滞笨(dāi)
C.尴尬(jiè )憎恶(zèng)烦躁(zào)阻遏(è)
D.提防(dī)伎俩(jì)愧怍(zuò)归咎(jiù)
【考点】多音字;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解答】A.有误,“瞥见”应读作“piē jiàn”,“震悚”应读作“zhèn sǒng”;B.有误,“蹒跚”应读作“pán shān”,“滞笨”应读作“zhìbèn”;
C.有误,“尴尬”应读作“gān gà”,“憎恶”应读作“zēng wù”;
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轩榭天衣无缝重峦叠嶂
B.霹雳诘问五彩斑澜无动于衷
C.倚丽琉离巧妙绝伦唯妙唯肖
D.吊唁慌僻穷愁瞭倒在劫难逃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A.正确;
B.“五彩斑澜”应写作“五彩斑斓”;
C.“琉离”应写作“琉璃”;
D.“ 慌僻”应写作“荒僻”“穷愁瞭倒”应写作“穷愁潦倒”;
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以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喧闹.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符合句意,成语使用正确;
B: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符合句意,成语使用正确;
C: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符合句意,成语使用正确;
D: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不符合句意,成语使用不正确.
故选: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停了下来
B.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上学放学路上,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禁止不要在马路上逗留、玩耍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
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前后矛盾,去掉“突然”;
B.正确;
C.语序混乱,将“及时解决”和“发现”交换位置;
D.否定失当,去掉“不要”.
故选:B
5.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①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⑤②③①④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是中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注重语言表达的整体连贯原则.
【解答】排列句子顺序,首先阅读四个选项的句子,是说不同的人对苦难的态度,根据“有的人…”“而有的人…”两项内容分类来排序,因此顺序为:②⑤③①④.
故选B.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题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B.《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是散文家,学者,诗人
C.《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D.《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
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常识.
【解答】A.有误,《骆驼祥子》主人公是祥子;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7.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诗文句子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虽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⑥请写出连续两句有关“月”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①大漠孤烟直
②一览众山小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重点字:烽)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重点字:馨)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重点字:阑)
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1)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
(2)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0字左右)
【考点】新闻阅读综合.
【分析】本则新闻介绍了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答】(1)给新闻拟标题时,只需要关注导语部分即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据此可拟题为:山东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说明理由,作答时,一定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意表达要通顺,不能有语病.
答案:
(1)山东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我认为这样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不能否认,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精华,我们当然要吸收,对于糟粕,就要毫不犹豫的舍弃,但学生并没有甄别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加以选择和引导.
三、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考点】山水田园诗;诗歌炼字炼句;诗歌思想情感.
【分析】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解答】(1)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词语的意思入手,然后结合具体诗句,看看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乱莺啼”是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乱”字就写出了鸣叫声此起彼伏,黄莺飞舞的美景.这种动感,带给人们一股浓厚的春天气息.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心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全诗内容,抓住词语“人意好”来分析表达诗人的心情即可;注意要抓住“愉快的心情”来理解.
答案:
(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人意好”.
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10.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④属引凄异属:连接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4)文章最后引用“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空缺.
②句意: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④句意: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属:连接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虽:即使
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重点词有:良:确实
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3)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特征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抓住写夏天的水的特征的关键句子进行概括总结.
(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表现方法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联系上下文及全文内容,抓住文章中关于相关内容的语句,理解写作意图.
答案:(1)①通“缺”,空缺.②日光,这里指太阳.③飞奔的马④连接(2)①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3)水速快,水流急
(4)渲染了三峡之秋悲寂凄凉的气氛.
11.阅读《海中变色龙》,完成下列各题。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