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专题训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第二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煤的燃烧
C.铁水铸成锅
D.潮湿的衣服变干
【答案】B
【解析】
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煤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铁铸成锅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潮湿的衣服变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A. 稀有气体
B. CO2
C. O2
D. N2
【答案】D
【解析】
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B错误;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误;
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最多,故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滴加试剂
C.过滤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A
【解析】
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要领是“悬空,竖直”,胶头滴管不能进入试管,更不能碰触试管内壁,故错误;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NaOH具有腐蚀性和吸水性,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称量时应尽量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的香昧是因为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间有间隔
D. 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兰花香的主要原因,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兰花香与分子的体积无关,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兰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兰花香,与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无关,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用第四代光谱杀菌消毒剂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B.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
C.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答案】A
【解析】
A、ClO2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A级安全、高效、快速杀菌剂,广谱杀菌消毒剂,不会污染水体,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
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冰水混合物
C.氢氧化钠
D.河水
【答案】B
【解析】
A、氧气是单质,故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D、河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家们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如纳米TiO2可制成性能优越的隐身型涂料,用于导弹等武器装备上。

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答案】C
【解析】
试题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则x=+4;
选择题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选择题
在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H
B.Mg2+
C.He
D.O2
【答案】C
【解析】
A、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Mg2+表示1个镁离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e属于稀有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O2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选择题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高于1/5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或硫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A、红磷的量不足时,不能将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会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1/5,故错误;
B、装置气密性要好,否则外界空气进入影响实验结果,故正确;
C、将红磷改为碳或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导致瓶中压强不变,水进入不到集气瓶里面,故错误;
D、该实验中红磷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只能确定空气中有氧气,剩余气体的成分不能确定,故错误。

故选B。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K:2个钾元素
B.H2:氢气中有两个氢原子
C.Mg2+ :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D.2OH-:2个氢氧根离子
【答案】D
【解析】
A、2K:“2”表示两个钾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故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从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水分子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A、由水的微观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此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此说法正确;
C、由水的微观构成可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此说法不正确;
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已知氧为-2价,铁为+3价,则由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O2Fe3 B.Fe2O3 C.FeO D.Fe3O4
【答案】B
【解析】
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是6,由它们形成化合物中,铁原子的个数为:6÷3=2,氧原子的个数为:6÷2=3,化合物的化学式是Fe2O3。

故选B。

选择题
在下列对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饮用水用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

为了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ClO2消毒杀菌。

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中不含氧气
B.ClO2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每个二氧化氯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
D.Cl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5,则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答案】C
【解析】
A、ClO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ClO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ClO2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设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x+16×2=67.5,解得x=35.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填空题
请用文字或化学符号表示:
(1)3CO2表示__________,
(2)2个镁离子_________,
(3)1个氢原子_______,
(4)4个氮分子_______。

(5)硫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6)氯化钠_______。

(7)五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8)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答案】3个二氧化碳分子2Mg2+ H 4N2 NaCl 5SO2 2SO42-
【解析】
(1)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CO2表示为:3个二氧化碳分子;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
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氢原子表示为:H;(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氮分子可表示为:4N2;(5)S2-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8,质子数是17,所以
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6)氯化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Cl;
(7)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8)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分别可表示为:2SO42-。

填空题
现有六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稀有气体、③氢气、④氮气、⑤二氧化硫、⑥氧气,请选择相应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能做燃料的气体是_____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
(4)霓虹灯内充的气体是__________
(5)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_
(6)可用于炼钢的气体是_________
【答案】④ ③ ① ② ⑤ ⑥
【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氢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高,能做高能燃料;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4)霓虹灯内充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5)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6)炼钢是为了除去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所以可用于炼钢的气体是氧气。

填空题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为此,科学家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将它们科学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的元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常量元素。

周期ⅠA
1
1H 氢ⅠA
ⅠA ⅠA ⅠA ⅠA ⅠA 2
6C 碳xN
8O

3 llNa 钠12Mg 镁
15P 磷16S 硫17C1氯
4
19K 钾20Ca
……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

(2)氮元素的核电荷数x =________。

(3)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4)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_______。

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答案】门捷列夫7 钾或K P+O2P2O5
【解析】
(1)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2)根据表可知,氮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
(3)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钾元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 P2O5。

填空题
小岚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在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我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4)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

(5)“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_________。

【答案】过滤吸附肥皂水加热煮沸蒸馏洗菜水用来浇花
【解析】
(1)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说明是硬水;
(3)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吸附只能除去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沉淀只能使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或小颗粒沉至水底部,过滤则是把水中不溶性固体与水分离开;这些净水方法得到的水都不是纯净物,水中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并不能被清除;而蒸馏则是先把水蒸发然后再冷凝,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因此,上述方法中蒸馏的方法净化水的程度最高;
(5)洗米水浇花、拖地水冲厕所、盆浴改用淋浴等都可以节约用水。

填空题
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氯酸钾⑦水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

九种物质中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⑤⑧ ①②③④⑥⑦⑨ ③⑥⑦ ①②④⑨
【解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中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2)氮气、铜、二氧化锰、液氧、氯酸钾、水、水银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3)二氧化锰、氯酸钾、水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4)氮气、铜丝、液氧、水银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

实验探究题
李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图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李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制取装置。

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与________(填序号)装置连接,此时当收集满氧气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先_________,再撤酒精灯。

(4)实验室只用B和C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

请写出在实验室中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5)F是多功能瓶,若用于收集氧气应从________(填“a端”或“b端”)通入气体。

【答案】酒精灯水槽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棉花KMnO4 K2MnO4+MnO2+O2 E 将导气管移出水槽H2O2H2O +O2 a
【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②是水槽;
(2)装置A中是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A装置中,试管口应该塞一团棉花;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KMnO4K2MnO4+MnO2+O2;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与E装置连接;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如果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会使水槽中的水分倒吸入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应该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4)实验室只用B和C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可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H2O2 H2O+O2;
(5)F是多功能瓶,若用于收集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填空题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1)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实验中试管乙内的气体是______,该气体的
用途之一是________;
(2)氧气有许多制法,在实验室里,我们还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反应后二氧化锰的回收需要过滤操作,过滤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下列有关过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过滤时漏斗下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B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C为顺利过滤,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能有气泡
D过滤时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答案】H2O H2+O2 氧气或O2 供呼吸KClO3KCl+O2 D
【解析】
(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
H2+O2;由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知,乙试管收集的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酸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
A、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正确;
B、过滤操作中,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故正确;
C、过滤的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故正确;
D、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加快过滤的作用,故错误。

计算题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

请你根据丙烯酰胺(C3H5ON)的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1)求丙烯酰胺(C3H5ON)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
(2)求化学式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______(3)14.2㎏丙烯酰胺中含氢元素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______【答案】71 7% 1kg.
【解析】
(1)丙烯酰胺(C3H5ON)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5+16+14=71;(2)丙烯酰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
(3)14.2kg丙烯酰胺(C3H5ON)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4.2kg×
×100%=1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