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ent Parent society
328
1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
1.1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要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健全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专业法律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法治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将会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进程。
1.2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基础薄弱,与师资雄厚的公办院校相比,整体师资水平也有不足。
民办院校的生源通常参差不齐,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学科基础薄弱,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浓厚,但是思维很活跃,个性突出。
针对这些情况,民办高校普遍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以实用性为主的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单单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2 当下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原因
2.1 当下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学生法律意识薄弱。
大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制力薄弱,但精力充沛。
此外,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各自基础不同,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法律意识薄弱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冲动之下作出错误的举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亟需且必要的。
(2) 学生维权途径模糊。
许多学生特别是刚入校园的大学生,刚刚脱离了父母家庭的庇护,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遇到问题无所适从,针对侵犯自己权益的事情或面对违法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维权,很多时候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自己默默的承受,不懂得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样的后果只会纵容了犯罪分子,无法从根本上捍卫自己的权利。
2.2 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1)课程设置单一。
以应用型人才技能培训为教学目标的民办高校,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单一,非法学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通识课程当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这门课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较少且过于简单,其中只是简单概括的介绍了一些通识法律知识,对于生活中涉及到的实用法律知识少之又少。
除此以外学生对于这门课多是敷衍的态度,以完成学分任务为主,并没有学习到真正实用的法律知识。
除了通识必修课以外,个别学校会偶尔开设一两门法律选修课,但是课程设置随机,受教人数有限,达不到广泛宣传的程度。
(2) 师资力量匮乏。
民办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通常由学校思政部的老师来担任,这些老师当中大部分都是非法学专业,法学专业占比较小,因此在讲授法律知识过程中专业性不足,且
浅谈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宋蕙桐
(广东理工学院助理研究院,广东肇庆 526100)
摘 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需要专业法律人才,还需要具有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民办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
才的基地,不仅要专注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
本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并就其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通常情况都是照本宣科,以教材作为传授法律知识的唯一来源,缺乏实践性经验。
除此以外,对于学生法律知识培养主要由学院书记或专职辅导员担任,这些人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还要完成本职工作,精力有限。
师资队伍匮乏也影响了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3) 缺乏相应的校内法律咨询机构。
民办高校特别是没有设置法学院的民办普通高校缺乏相应的法律咨询机构,无法及时为学生的法律问题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学生面对法律疑难的时候要么自己上网搜索答案,要么向辅导员求助,而这两种途径很显然并不能从专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高校法律宣传途径较窄。
民办高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设置课程和实践过程中,偏向于技能型训练,而对于法律知识方面的宣传却很不足,大多数未设置法学专业的学校几乎很少举办法律方面的讲座或论坛,部分学校会举办一些法律演讲活动或辩论赛,但是次数有限,收益学生范围有限,宣传法律知识的活动缺乏多样性,无法保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法律知识。
3 针对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
3.1 增设法律相关课程
学校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的职责,在开展通识法律课程内容上,应当增设相关的其他法律课程。
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可以适当增添相关法律专业课程,例如理工类学科可以增加相应的知识产权类课程。
将与生活关联性较大的法律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中,纳入到学生的选修课当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3.2 设立专门法律咨询机构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效仿心里健康中心的管理模式,由专业的法律人士为学生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法律咨询机构还应当承担校园的普法宣传工作,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定期邀请法律专家或律师到校园内进行法律知识宣讲,为学生解答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每学期通过组织辩论赛,法律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习主动学习了解法律知识。
3.3 引进专门法律人才,充实师资力量
民办高校应当引进适量的专业法律人士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一方面可以承担起本校的法律知识授课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本校的教师队伍结构。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建设法治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民办高校法律知识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廷正.民办院校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探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04):16-19.
[2]倪倩.探析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基于高校社会工作视角[J].法制与社会,2020(3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