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海洋地理学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2课程代码: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海洋地理学》为限定选修课,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为介绍海洋地理学体系各学科的知识概况。
通过学习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有关海洋的基本状况,海洋水体及流、浪、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1、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1海洋地理学体系1.2海洋地理学发展简史1.3中国的海洋地理学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地球的基础知识2,2海与洋2.3海底形态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第三章海水的理化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3.2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3.3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第四章海流4.1概述4.2海流运动方程4.3风海流4.4上升流4.5寒暖流4.6大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4.7海流与海洋生物的关系第五章波浪5.1概述5.2小振幅重力波5.3风浪与涌浪5.4浅水区波浪传播与破碎5.5内波5.6波浪与海洋生物的关系第六章潮汐6.1概述6.2与潮汐有关的天文知识6.3引潮力6.4平衡潮和潮汐动力理论6.5潮流6.6潮汐计算6.7潮汐与海洋生物的关系第七章海洋生物7.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7.2海洋生物多样性7.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7.4海洋生态系统7.5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第八章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及其应用8.1海洋光学性质8.2透明度和水色8.3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8.4海洋声学现象第九章海洋遥感9.1引言9.2海表遥感9.3海色遥感第十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10.1海洋开发10.2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2、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各部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3)了解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36,全为理论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5)以闭卷考试与开卷报告检查学习效果。
地理七年级上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特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是很不均匀。
(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①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②从海陆分布看,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①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②从海陆分布看,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在任何等分的半球中,都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陆、群岛、半岛、大洲、洋、海、海峡2、七大洲:(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①亚洲:②欧洲:④北美洲:⑥大洋洲:(2)七大洲的分布特点: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非洲、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洲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和北美洲(3)大洲的分界线:3、四大洋: (1)四大洋面积: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
坡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盆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专题14 海洋地理(精品讲义)-备战2023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解析版)

专题14海洋地理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1.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利用海洋资源分布图,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关注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交流我国新时期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的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的密度:(1)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压力等。
(2)分布规律①水平方向: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②垂向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低纬度海区垂向变化较大,高纬度海区垂向变化很小。
考点2. 海水运动1.波浪(1)动力: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
(2)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
(3)涌浪: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或在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4)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有利影响: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②不利影响: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2、潮汐(1)概念: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对人类的影响①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
海洋的详细介绍

海洋的介绍
海洋是地球表面上占据绝大部分的水域,由海洋盆地、海底山脉、海底沉积物、海岸线等组成。
以下是海洋的详细介绍:
1.海洋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的面
积,包括了五大洋和数以百万计的海湾、海峡和海峡等水域,分布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东西两极之间、北半球和南半球等地区。
2.海洋的形成和演化:海洋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随着地球的
冷却和凝固,水汽逐渐冷却并降落为水,海水逐渐形成,而后地球上的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活动形成了海底山脉、海沟等地形,同时大陆漂移等也影响了海洋的形成和演化。
3.海洋的物理特征:海洋的物理特征包括水深、水温、水压、盐
度等,其中水深最大可达到11034米,平均水温为3.9℃,水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海洋中的盐度则因为海水的蒸发和降雨等过程而产生差异。
4.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
之一,包括了各种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鲸类等生物,其中一些生物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5.海洋的经济价值:海洋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
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包括了海底矿物、石油、天然气、渔业资
源、海参、海藻等,同时海洋的旅游业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
力。
总之,海洋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专题二十海洋地理(试题部分)

专题⼆⼗海洋地理(试题部分)专题⼆⼗海洋地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海洋与海岸带运⽤地图及景观图⽚,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运⽤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分析海—⽓相互作⽤及其对全球⽔、热平衡的影响考查形式:均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海洋与海岸带以及海洋开发、环境问题和权益。
考查频率及分值:江苏卷每年必考,考查频率⾼。
分值为10分。
考查能⼒: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知识的能⼒。
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协调观素养备考中要注意复习重点。
“海洋和海岸带”注意海洋⾃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形成原因。
“海洋开发”结合海洋资源开发实例,注意开发特点、现状及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侧重理性分析、探究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以及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另外多关注时事热点海洋开发、环境问题和权益说出海⽔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的特点和现状;运⽤资料,说明海洋⽣物资源开发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海洋与海岸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南海局部地区图和中国新建的南海灯塔雄姿图。
(1)我国南海岛屿的海岸类型以和为主。
(2)图中字母表⽰的海底类型名称是:A ,B 。
(3)我国南海建灯塔,属于开发海洋的资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的南海海洋资源有等。
答案(1)基岩海岸⽣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2)⼤陆架⼤陆坡(3)空间资源海洋⽣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任意两种)知识2 海洋开发、环境问题和权益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海洋资源丰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南沙群岛的众多岛屿多为岛,⼀般出现在的热带浅海环境中,这类岛屿对⾃然环境的保护作⽤是。
(2)据图分析,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占领的原因是。
(3)渔政船巡察南海、南海岛礁建设等活动显⽰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管理的能⼒和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七年级上册地理海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海洋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学科,涵盖着丰富多
样的知识点。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关于地理海洋
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海洋的知识点,
并探讨有关这些知识点的一些信息。
1. 海洋的概念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覆盖三分之二的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它是一个极其广阔、富有生机的天然自然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最
大的水域,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北冰洋组成。
2. 海洋的特征
海洋的深度非常深,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处可达11,034米。
此外,海洋还具有广阔的面积、变化无常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盐度高等特征。
3.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指海底地貌的特征。
它们包括大陆棚、海岸线、大陆坡、深海平原、海沟、大洋中脊和海底山脉等。
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4.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海草、海藻、海星、海胆、龙虾、鲨鱼、鲸鱼等。
海洋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持和改善至关重要。
5.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各种珍贵资源。
它包括食物、能源、金属矿产、珍珠和药用物质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结语: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海洋知识点的全面介绍。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海洋的概念、特征、地形、生物和资源,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做好准备。
中国海洋地理分区教案

简介:海洋地理分区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地理教学资料,它在讲解海洋地理学方面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等诸多特点。
本文将具体介绍海洋地理分区教案的内容及在海洋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海洋地理分区教案的概念海洋地理分区教案是一种针对海洋地理学知识,根据各种海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海洋生物特征、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等划分而成的教育资料。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个关于海洋地理的系统化、科学化知识,并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海洋地理分区教案的内容1. 序言序言主要介绍本教案的编写目的、使用对象、适应范围及使用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方便和规范参考。
2. 海洋地理分区概述海洋地理分区概述主要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化学特征、海啸、热带气旋、洋流等方面,以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依托,使学生对海洋地理分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理论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实践问题。
3. 海洋地理分区的划分海洋地理分区的划分将中国海域划分为五个海洋地理分区,包括北渤海地区、黄海中部地区、太平洋大陆架地区、南海地区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交界海域。
对于每个海区,通过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特征进行划分,不同海区之间主要是生态和气候差异。
4. 海洋地理分区的特点每个海区的生态和气候是比较典型的,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在不同的海域中表现出的特点也不同。
通过了解不同海域的特点,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各海域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并为未来海洋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三、海洋地理分区教案在教学中的应用海洋地理分区教案在海洋地理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作为单独的教材,也可以用于海洋地理学的教学辅助资料。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对中国海洋地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提供参考,为国家的资源保护和利用贡献智慧与力量。
结论:海洋地理分区教案是一种先进、实用和具有科学性的教育资料,它可以为海洋地理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海洋地理探究课程设计

海洋地理探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海洋资源的认知,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与利用,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和防治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海洋地理现象,具备搜集和处理海洋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海洋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为我国的海洋事业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海洋地理基本概念:介绍海洋的定义、分类、分布及海洋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2.海洋资源:阐述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等。
3.海洋环境问题:分析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洋灾害等问题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4.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讨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事业的繁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问题等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海洋地理案例,使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践。
4.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海洋地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海洋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海洋地理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中国的主要海洋与地理特征

Part Two
中国的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类型与分布
主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黄土地貌等
分布特点:地形地貌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地形地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地形地貌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的 形成等
气候带分布与特点
然而,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 一些挑战,如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 坏等,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包括海岛、 海滩、海湾等
海洋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 重要支柱
海洋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海洋旅游促进了就业和区域经 济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添加标题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加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 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海洋经济发展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全球治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应对全 球性挑战等方面。
热带气候带:位于中国最南部的海南岛,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亚热带气候带: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气候带: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高原气候带: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河流湖泊数量与特点
中国河流湖泊 数量众多,其 中长江、黄河、 珠江等大河闻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盐度、洋流等发生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 衡。
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 )

海洋地理走进考纲:1. 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貌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海水运动:波浪、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海岸与海岸带: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6)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3)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5)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7)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1)海域的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国际海洋秩序: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基础回顾:Array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a—大陆架、d—大陆坡、f—岛弧、b—海沟e—洋盆c—海岭(洋中脊)2.海底地形的形成2注: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结冰或融冰(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河流径流注入量,洋流,海域轮廓(开敞—盐度适中,闭塞—盐度升高或降低)。
海洋地理与海洋资源

海洋地理与海洋资源海洋地理的概述海洋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海洋的空间分布、地理特征以及与陆地的相互关系。
地球表面的71%都是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海洋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的地貌、海流、气候、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的经济价值等。
海洋地理的地貌特征海洋地貌是海洋中各种地形的总称,包括海底山脉、海沟、大陆架、大陆边缘等。
海底山脉是海洋中的一种重要地貌,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断层和构造变形形成。
海沟是海洋最深的地方,通常与大洋边缘重叠,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地质现象。
大陆架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是浅海区域的海底延伸部分。
大陆边缘是大陆架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区域,是一种地形和地貌的转折区域。
海洋地理的海流分布海流是海洋中的水流运动,主要由洋流和海流组成。
洋流是大范围的水流运动,主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海流是洋流的一部分,是指狭窄的水流运动,如沿海水流、潮汐水流等。
海流的分布与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的海流带来了不同的水温和水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地理的气候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的热容量大,吸收和释放热量的速度慢,使得海洋起到缓冲气候变化的作用。
海洋表面的海水蒸发形成水蒸汽,通过大气环流和降水再次回到陆地和海洋。
海洋中的大规模水汽传输对气候形成和气象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地理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海洋生态系统分为海洋浮游生态系统、海底生态系统和沿海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以及海洋能源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洋 地理名词

海洋地理名词
海洋(SEA),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因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
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
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欧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红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1。
海底地理和地形特征

海底地理和地形特征
海洋地壳
海洋地壳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海底地层,分为洋壳和大陆坡。
洋壳主要由较厚的鳞片状玄武岩构成,而大陆坡则由大陆地壳的延
伸构成。
海山
海山是指海底下突起的山脉。
海山通常位于洋脊附近,是洋脊
构造的一部分。
海山的高度和形态各异,有的是平顶、圆锥形,而
有的则像切割般陡峭。
洋脊
洋脊是海底中央的长条状隆起地带,是地壳从洋脊裂谷中间往
两侧扩张的结果。
洋脊是地球壳远离地壳边界最活跃的地带,也是
地球内部物质上涌和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海沟
海沟是指海底最深的地方,通常位于两块板块发生俯冲的地点。
海沟的深度超过了海洋平均深度,有的海沟更深甚至超过了地球陆
地的高度。
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指覆盖在海底地壳上的大片相对平坦的地区。
大洋
盆地通常较为平坦且地形相对稳定,是海洋中的主要地质单元。
以上是关于海底地理和地形特征的简要介绍,此领域还有很多
深入的研究和发现等待我们去探索。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是蓝色的行星,大部分表面都被海洋覆盖。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来源。
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学科。
本文将总结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包括海洋的基本地理特征、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为大家对海洋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海洋的基本地理特征1. 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的71%都是海洋,海洋贯穿了五大洲,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北冰洋等。
在地球的陆地上,海洋被分成了不同的海域,如:近海海域、大陆架海域、大洋海域等。
2.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地球上形成最早的自然环境之一,其形成有多种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质构造。
地球上的洋脊、大陆架等地质构造对海洋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海洋的物理特征海洋的物理特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水的温度是受太阳能影响的,热带和赤道附近海水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含量,一般海洋中的盐度平均值约为3.5%。
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密度大的海水往往下沉,密度小的海水则上浮。
4. 海洋的环流海洋中存在着多种环流,如:大洋环流、海洋季风环流等。
大洋环流主要是指大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西洋环流和南大西洋环流。
5. 海洋的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形态特征,包括海床的形状、地形、地质构造等。
海底地形的特点是充满了各种火山火山、海底山脉和大洋深渊。
二、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了多样性的海洋生物,如:鱼类、鲸鱼、海洋植物、海藻、海洋微生物等。
海洋中生活着数不清的物种,其中有些是已知的,还有很多是未知的。
2. 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生物活跃的地方是水温较高、营养物质丰富的地方。
在热带和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9 江苏省各地期末与最新调研地理卷分类精编
海洋地理
说明:江苏高考选修海洋地理只考综合题10分,不考选择题。
(江苏省扬州市2009届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32.[选修模块:海洋地理]
读图19,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航线经过的板块有太平洋板块、
板块和 板块。
(2分)
(2)航行途中经过的著名渔场是 ,其成因是 。
(2分)
(3)沿这条航线,海洋表层水温逐渐变 ,原因是 。
与同纬度大洋相比,上海附近海区表层盐度较 ,主
要原因是 。
(4分)
(4)近年来,有关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
(2分)
(2) 2分 北海道渔场(1分)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1分)
(3) 4分 低(1分) 纬度渐高,海水受到太阳辐射渐少(1分) 低(1分) 上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C (海洋地理)读图2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是 海峡,它是我国的 海(水)。
(2分)
(2)红树林海岸是由红树植物覆盖的海岸,红树林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
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2分)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3分)
(4)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3分)
C(海洋地理)(10分)
(1)琼州内(共2分、各1分)
(2)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共2分,各1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共3分、各1分)
(4)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共3分、各1分)
(江苏省盐城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
32. [海洋地理]右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8月份,图中A、B、C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分)
(2)图示地区沿海多良港,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
(3)图中C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4)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
(4分)
32.(1O分) (1)B>C>A(1分) (2)基质海岸,水域深;海岸弯曲,多海湾,避风浪(各1
分;共2分) (3)珠三角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水排放量大;纬度低,水温高,水生生物繁殖快;海岸弯曲,水流弱,稀释作用小(各1分,共3分) (4)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污水源的控制;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加强对近海养殖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任四点,给4分)
(江苏省启东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海洋地理】读“某区域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处海域属于,c处海域属于。
(2)a处的盐场多分布于海岸,其有利条件是。
(3)图中b、c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试分析该处渔业资源丰富的可能原因。
(4)分析海底地形d的分布规律是,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形成原因。
30.(10分)(1)内水(1分)专属经济区(1分)
(2)淤泥质(1分)地形平缓广阔(1分)
(3)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1分);入海河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1分);沿岸有寒暖流交汇(1分)
(4)大洋边缘(1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或板块碰撞挤压)
(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海洋地理)读图2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是 海峡,它是我国的 海(水)。
(2分)
(2)红树林海岸是由红树植物覆盖的海岸,红树林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
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2分)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3分)
(4)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3分)
C (海洋地理)(10分)
(1)琼州 内(共2分、各1分)
(2)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共2分,各1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共3分、各1分)
(4)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共3分、各1分)
(江苏省通州市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A .[海洋地理] 根据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10分)
材料一:天津附近海平面在正常情况和上升情况下的潮位高程表
材料二:天津市滨海平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
(2)当海平面上升0.3米时,天津市各区县中,哪
些城镇(区)可能会被淹没? ▲
(3)图中所示河流的名称是 ▲ ,并简述该河流
的主要水文特征。
(4)天津是我国主要的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生产
基地, 所用海盐主要产自附近的 ▲ 场,试分析该盐
场生产海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 (3分)
A.[海洋地理](10分)
(1)全球变暖(1分)
(2)当海平面上升0.3米,出现高潮位时,大港区、唐沽区会被淹没(1分,城镇未写完整不给分);若出现风暴潮则汉沽区、宁河县、津南区、市区的大部分也会被淹没(1分,城镇未写完整不给分)
(3)海河(1分)河流径流总量较小;夏季流量较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任答对1点给1分,总分不超过3分)
(4)长芦(1分)沿海有平坦开阔的海滩(1分);晴天多,多风,蒸发旺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