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科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科教版)
《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自然界、人类的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3.有些声音比较悦耳,如鸟叫声;有些声音比较刺耳,比如汽车喇叭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复作用)
2、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4、我们说话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咙处,能感受到声音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3、不断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玻璃罩里的电铃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轻。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6、物体在振动时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
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7、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通过棉线传播。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鼓膜很薄,即使很轻微的声音,都会产生振动。

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
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3、耳朵的结构及作用:
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
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都可以说明振动幅度
和声音的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

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

伸出长,振
动慢,声音低;伸出短,振动快,声音高。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影响弦乐器的音高因素有:弦的长短、松紧、粗细。

2、紧的弦,短的弦,细的弦,振动快,音高高。

3、松的弦,长的弦,粗的弦,振动慢,音高低。

第八课、《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1、吸管排箫如图:从左到右吹,声音是由高到低。

这是因为吸管越短,里面的空气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2、如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敲杯子,声音会越来越低。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科教版)
《呼吸与消化》
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须的原料,氧
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呼气: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3、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和肺。

4、图1模拟:呼气;这时膈肌上升,肺收缩,胸腔体积变小,
图2模拟:吸气;这时膈肌下降,肺扩张,胸腔体积变大。

图1呼气图2吸气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1、人的呼吸实质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平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

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增加。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运动后,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呼吸次数会增加,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氧气。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人体是否健康
的指标。

2、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表示。

3、增加肺活量的方法:运动(游泳、跑步、跳绳)、唱歌、大笑。

第四课、《一天的食物》
1、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要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2、按照食物的来源,食物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也称为荤食和素
食。

3、按照食物的生熟情况,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

4、按照日常使用的数量,食物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

5、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为米饭、面食、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

第五课、《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支持生长发
育。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大豆、牛肉、鱼肉、鸡蛋纯牛奶、开心果等。

3、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有:食用油、花生、核桃、猪肉、巧克力等;
含有丰富糖类(淀粉)的食物有:大米、面条、土豆、烹调淀粉、马铃薯等。

4、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5、脂肪的检验: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淀粉的检验:在食物上滴碘酒,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1烧焦后有一股焦臭味;方法2使得双缩脲试剂变紫。

第六课、《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

2、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3、科学的膳食营养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
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第七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为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
过程称为消化。

2、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食物中口腔里的消化有牙齿、唾液、
舌头共同完成。

牙齿:咬碎食物;
舌头:搅拌、运输;
唾液:湿润食物,初步消化。

3、牙齿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门齿:8颗,切;
犬齿:4颗,撕;
臼齿:16颗,磨。

3、龋病齿也叫蛀牙,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第八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口腔:初步消化;
食道:运输食物;
胃:进一步消化;
小肠:吸收营养;
大肠:吸收水分。

3、消化器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充分咀嚼的食物)
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健康。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科教版)
《运动和力》
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

2、苹果掉落到地上,小孩从高处滑下,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3、在小缆车实验中,小车的拉力大小用垫圈个数表示。

拉小车的绳子长度:应该在小车运动到终点时,垫圈接近地面最合适。

4、只有拉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5、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给它动力;如果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要给
它阻力。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
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远。

这是因为橡皮筋圈数越多时,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也称为弹簧秤。

5、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作用: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拉力大,弹簧伸长长,示数大。

7、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8、弹簧测力计使用注意:(1)调零(2)平视读数(3)不超过最大测量值*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物体
会受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2、在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我们用垫圈的数量来表示摩擦力大小。

3、滑动时摩擦力大,滚动时摩擦力小。

4、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有(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花纹),减小摩擦力的有
(自行车轴承、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第六课、《运动的小车》
1、坡度越大,小车速度越大,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远,小车具有的能量
越大。

2、运动的小车、发光的小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

3、能量还可以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第七、八课、《设计制作小车》
1、设计制作的一般过程: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2、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我们一般需要绘制设计图,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并标注主要部分的尺寸。

3、小车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车不走直线、动力不足、车声不稳定等。

4、工程师会将不成功的模型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