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南菁实验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南菁实验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
中考试试题
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2.微晶锆陶瓷可以应用于指纹传感器。
在元素周期表中锆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40
C.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4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化合物中一定有不同种元素D.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B.用铜制导线
C.用天天然气烧开水
D.用水制氢气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蜡烛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将光亮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紫红色的铜析出
6.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微粒观:干冰由分子构成B.能量观:氢气燃烧放出热量
C.分类观:矿泉水属于纯净物D.转化观:氢气和水可相互转化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干冰C.果汁D.澄清石灰水8.提倡使用下列产品,其中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加碘食盐B.无氟冰箱
C.无磷洗衣粉D.无铅汽油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 +2O22H2O + CO2B.P+ O2P2O5
C.S+O2SO2↑D.4Fe+3O22Fe2O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N2的化学性质较不活泼,可以用来做霓虹灯
C.空气质量报告中有SO2的监测数据,因为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CO2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因此它属于空气污染物
11.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出淡蓝色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1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
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
请判断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5 C.+3 D.-3
1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1: 4 B.4: 1 C.1: 5 D.4:5
14.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
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1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实验室常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选择的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或E;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
下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袋装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
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3)食用碘盐的国家标准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含碘量为25士5mg。
某地工商部门在对商品进行检测中,测得某袋碘盐(500g/袋)中碘酸钾的质量为21.4mg,请通过计算判断碘盐中碘元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18.(8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高能燃料及助燃剂为成功发射卫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比较常用的燃料----------助燃剂组合有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液氢-液氧、煤油~液氧等。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2H8N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2)C2H8N2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偏二甲肼(C2H8N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一)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编号,下同),C、D、E三种收集氧气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_________(填编号)。
(4)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二)称取一定质量的铜,放入足量稀硝酸(HNO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223Cu+8HNO ()=3Cu(NO )+2R +4H O 稀(R 表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式),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 ,生成气体R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R 的化学式是________,t 1时生成气体R 的质量是_____g 。
(2)称取铜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解析】
A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 ,故错误;
B 、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 、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
2、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锆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A 错误。
原子序数为40。
故B 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 故C 错误。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0。
故D 错误。
考点∶考查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3、C
【解析】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A错误;
B、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一定有不同种元素,故C正确;
D、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也可以组成混合物,但是不能组成化合物。
4、B
【解析】
A、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用铜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符合题意;
C、用天然气烧开水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用水制氢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5、C
【解析】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 蜡烛充分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充分燃烧时伴有黑烟,此选项错误;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此选项正确;
D.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将光亮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观察到有紫红色的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铜是实验结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A、微粒观: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正确;
B、能量观:氢气燃烧放出热量,正确;
C、分类观:矿泉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D、转化观:氢气和水可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是混合物;
B、干冰(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C、果汁中不光有水,还有水果中的营养物质等,是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是混合物。
故选:B。
8、A
【解析】
A、加碘食盐是给人体补充碘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关,与环保无关,故A正确;
B、含氟冰箱能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层空洞,所以使用无氟冰箱与环保有关,故B错误;
C、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与环保有关,故C错误;
D、含铅汽油能污染空气,所以使用无铅汽油与环保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A、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H4 +2O22H2O + CO2,故A正确;B、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为:4P+5O22P2O5,故B错误;C、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
S+O2SO2,故C错误;D、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
3Fe+2O2Fe3O4,故D错误;故选D。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是否已配平,③条件和符号是否漏缺,④化学式书写是否错误。
10、C
【解析】
A、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选项错误;
B、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选项错误;
C、空气质量报告中有SO2的监测
数据,因为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此选项正确;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此选项错误;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2、C
【解析】
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及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来解答本题。
【详解】
NaN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
(+1)+x+(-2)×2=0
解得x=+3,
即NaNO2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
故选:C。
13、A
【解析】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所以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20%:80%=1:4,故选A。
14、B
【解析】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要与试管口紧挨,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B、量取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正确;
C、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注意垂直悬空,故错误;故选B。
15、D
【解析】
A、由图可知,该元素是14号元素,故质子数是14 ,正确;
B、由汉字的偏旁可知,硅字是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C、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4 ,故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 ,故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B催化作用2H2O22H2O + O2↑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解析】
(1)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B,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与空气的比较选择收集装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214 7.5 符合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16×3+127=214,故填写:214;
(2)解:设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x
0.15g20
=
x1000
x=7.5g
故填写:7.5;
(3)碘元素的质量为:
127
21.4mg100%12.7mg
214
⎛⎫
⨯⨯=
⎪
⎝⎭
则每千克食盐中含碘量为12.7mg(1000g500g)25.4mg
⨯÷=,25.4mg在25士5mg 范围之内,因此,符合标准,故填写:符合标准。
18、60 3:1 46.7%
【解析】
(1)C2H8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8+14×2= 60
(2)C 2H 8N 2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3:1
(3)偏二甲肼(C 2H 8N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2100%60⨯⨯=46.7%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A E 丙 混合物 NO
4.8 19.2g
【解析】
(一)(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 ,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 、D 、E 三种收集氧气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E 。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当剩余的水较少时,水易从长导气管导出,故选丙。
(4)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固体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是混合物。
(二)(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3Cu 、8H 、8N 、24O ,反应后(R 除外)有3Cu 、8H 、6N 、22O ,故2R 中含有2N 、2O ,气体R 的化学式是NO 。
根据图像可知,t 1时生成气体R 的质量是4.8g 。
(2)解:设t 2时消耗铜的质量为y 。
332
23Cu +8HNO ()=3Cu(NO )+2NO +4H O 192
2306.0y
g
⨯↑稀 19260=y 6.0g ,解得y=19.2g 。
答:(1)气体R 的化学式是NO ,t 1时生成气体R 的质量是4.8g 。
(2)称取铜的质量是多少19.2g 。
【点睛】
由图像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二)的关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