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认知理论的咨询与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者注意:
(1)分析“应该”与“不应该”观念的非现实性, 及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并会影响重 要目标的实现。 (2)了解个体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事事都能成功 。 (3)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各有差异,没有统一的“应 该、不应该”模式,你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 认为应该,决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 (4)改变“应该,不应该”观念,使之更加现实 和富有灵活性。



认知治疗的基础理论来自于信息加工之理论模式,认为人们的行 为,感情是由对事物的认知所影响和决定。例如,如果人们认为 环境中有危险,他们便会感到紧张并想逃避。人们的认知建立在 自己以往经验的态度和假设基础之上 Beck指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有良刺激的直接后 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 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包括主观臆测,在缺乏事实或根据时的推断: 夸大,过份夸大某一事情(事件)和意义。牵连个人,倾向将与己 无关事联系到自己身上;走极端认为凡事只有好和坏,不好即坏 ,不白即黑。 他还指出,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 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 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例如:抑郁症大多对自己,对 现实和将来都持消极态度,抱有偏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事 事都不如意,认为将来毫无希望。焦虑症则对现实中的威胁持有 偏见,过份夸大事情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 视有利因素。因此认知治疗重点在于矫正患者的思维歪曲
个体的典型的价值观念
(1)必须事事成功,才能有快乐和幸福 (2)不取得第一,就是痛苦。 (3)不被他人认可,就是不幸。 (4)如果我失败了,就意味着我不行。 (5)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就是不欣赏我。 (6)如果不把握好时机,就后悔不已
应该人
(1)我应该待人和气,不伤害别人的感情。 (2)我应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3)我应该自信,并能解决每一个问题。 (4)我应该不知疲倦,保持旺盛的精力。 (5)我应该心绪平稳,永远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6)我应该能预测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事情。 (7)我应该沉着应付任何挑战。 (8)我应该理解和体谅别人。
Beck的认知疗法
(一)改变患者的现实评价 ( 1 )个体对自身或现实的感知,由于感觉器官 功能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最多只 能接近现实,而在病态情况下尤其如此 (2)个体对感知的解释和评价依赖于认知过程 ,对个体认知过程影响较多的因素,有生活经 历、个性特征、生理问题及心理因素等。 (二)改变患者的价值观念 1、危险一安全原则 2、快乐一痛苦原则 3、应该一不应该原则
适应证





①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如抑郁性神经症、焦虑 症、强迫症、疑病症及恐怖症等②反应性精神 障碍; ③行为障碍,如冲动控制障碍、各种药物滥用 等; ④心身疾病; ⑤人格障碍; ⑥性心理障碍; ⑦各类重精神障碍恢复期等。
贝克认知疗法


由A.T. Beck在研究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 步创建。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 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 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 曲的认知有关。 贝克认知疗法主要目标是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 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 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 逻辑的思考方式。治疗者透过接纳、温暖、同 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当 事人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 历程中
认知理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


单纯地运用认知理论进行的心理咨询与 治疗,简称认知疗法 其治疗的着眼点都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 行为的决定因素,并认为情绪和行为的 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又受个人信念、假设观念 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治疗原则
(1)认真收集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思维、信念、情绪和 行为等。 (2)患者必须积极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求治者。 (3)医生应与患者直接面谈,提出多个合理化的建议让患者自己 考虑选择,强调双方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医生应避免一个人反复陈述和于预,也不应成为患者移情的对象 (4)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患者亲 属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治疗。 (5)确定需要治疗的靶症状,如焦虑、抑郁、恐惧、害怕等具体 表现。 (6)进行心理教育及认知调整,使其学会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对待 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7)疗程一般为12~20次,不要无限期地延长。 (8)预防复发。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医生应协助患者学会如何 去把握自己的认知,如何应付可能的生活事件,如何掌握好认知 疗法的有关技巧等,并熟练家庭作业,随时进行自我监控。
1.
2.
3.
4.
5. 6.
适应范围 对轻至中度的抑郁症及非精神病性抑郁最为有 效。 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伴发的抑郁状态也有 较好的疗效。 内因性抑郁或精神病性抑郁,需配合药物治疗 。 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性强迫症、酒 瘾、药物成瘾等。 偏头痛、慢性疼痛等心身疾病。 对多动性行为障碍,冲动性行为等行为问题, 也有较好疗效。
认知歪曲的形式: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5.
6.
独断地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指没有充足而相 关的证据便骤下结论。 选择性的偏差推论(Selective abstration)。指以整个 事件中的单一细节下结论,而失去整个内容的重要性。 过度类化(overgeneralization)。指把某件意外事件产 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环境中。 扩大与夸张(Magnification and exaggeration)。指过 度强调负向事件的重要性。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是一种使外在事件与自己 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作这种联结。 极端化的思考(Polarized thinking),指思考或解释事 情时用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 极端地将经验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都分为“ 好或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