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师的盛宴》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师的盛宴》读后感
然而,编者选取的作品较为主观,为了避免故事题材上的重复,整体质量参差不齐。
书中有一些当之无愧的神作,令人惊叹,也有一些纯属凑数的作品,让人感到无聊至极,看完就忘。
个人口味更偏向黄金时代,越往后看越觉得难以理解或缺乏惊喜。
但总体而言,书中还是有较多的佳作。
波尔·安德森的《叫我乔》讲述了一个心电感应师与一个被称为乔的心电傀儡的意识逐渐融为一体的故事。
控制傀儡的人正在变成傀儡,那么,肉体和意识,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自我呢?当意识移植到另一个生命体身上,是死亡还是新生?“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主题。
海因莱因的《你们这些还魂尸》被我认为是本书的最佳之作。
看了开头,我就觉得似曾相识,直到看到时间机器的部分,才发现这原来是电影《前目的地》的原著。
时间旅行的悖论、莫比乌斯环、吞吃自己尾巴的蛇、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循环……这些设定在 1959 年就出现在了作品中,作者的脑洞令人惊叹,让人不得不佩服。
西奥多·斯特金的《寂寞漂流碟》讲述了一个飞碟降临并与一个女孩对话的故事,从此她的生活再无安宁之日。
所有人都想知道飞碟的情报,但她却有口难言。
寂寞得难以承受的她把秘密写在漂流瓶里,被另一个寂寞的人捡起。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谁比你更寂寞?但幸运的是,两个寂寞的灵魂终于相遇,生命的孤独从此结束。
弗雷德里克·波尔的《世界底下的隧道》是又一篇经典之作。
这个设定可能为很多电影提供了灵感。
为什么 6 月 15 日这一天所有事情都不对劲?为什么第二天醒来还是 6 月 15 日,但所有人却不记得了?剧情不断反转,出人意料,看到最后让人感到有些绝望,仿佛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厄休拉·勒古恩的《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探讨了一个关于乌托邦的问题。
如果眼前这座完美的乌托邦城市是用一个孩子的苦难换来的,而作为交换条件,你只能冷眼旁观,甚至连一句同情的话都不能对那孩子说,那么你还愿意留下吗?还是会选择离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拉里·尼文的《无常之月》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场景:月亮变得异常明亮,而世界的另一边正在发生着什么。
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对恋人享受着末日前的狂欢。
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乔治·亚历克·埃芬格的《一》则探讨了一个关于外星文明的问题。
据数据推算,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的概率高达90%以上,但为什么我们探访了两万多个行星,却连一丝生命的迹象都没找到呢?也许是我们探索的时间和数量还不够,但有没有可能,地球是宇宙中唯一被赐福予生命的孤独星球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离开地球寻找其他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大师的盛宴》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
虽然有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整体来说还是让我享受到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
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