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2017级下学期第十二周周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7级高二下学期第十二周周考试题
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解析A项,空调温度低,能源消耗增多,错误;B项,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易引起“白色污染”,纸巾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的乱砍乱伐,错误;C项,少开私家车,一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二是节约能源,正确;D项,过度包装会引起资源浪费,错误。

答案 C
2.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解析加几滴CuSO4溶液后,Zn与CuSO4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生成H2的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pH<10.0,要保证NaHCO3完全反应,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符合题意;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项不符合题意;为防止加热时出现安全事故,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所加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 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1 L 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2-3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
数为10N A
解析 A 项,60 g 丙醇的物质的量是1 mol ,根据其结构式可知,1 mol 丙醇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 A ,错误;B 项,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可知,1 L 0.1 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CO 2-3和H 2CO 3粒子数之和为0.1N A ,错误;C 项,在氧化物中,钠元素
的化合价只有+1价,因此23 g Na 即1 mol Na 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正确;D 项,235 g 核素235 92U 即1 mol 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时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 A ,错误。

答案 C
4.W 、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和Z 同族。

盐YZW 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 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 .X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 的
C .Y 2W 2与ZW 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标准状况下W 的单质状态与X 的相同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原子半径:Na>Cl>O>F ,A 项错误;HF 是弱酸,HCl 为强酸,酸性:HF<HCl ,B 项错误;Na 2O 2中O 原子与O 原子之间以非极性键结合,ClO 2的结构式为O —Cl —O ,无非极性键,C 项错误;标准状况下,F 2、O 2均为气态,D 项正确。

答案 D
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0.1 mol·L -1KI 溶液:Na +、K +、ClO -、OH -
B .0.1 mol·L -1Fe 2(SO 4)3溶液:Cu 2+、NH +4、NO -3、SO 2-
4 C .0.1 mol·L -1HCl 溶液:Ba 2+、K +、CH 3COO -、NO -
3 D .0.1 mol·L -1NaOH 溶液:Mg 2+、Na +、SO 2-4、HCO -
3 解析 ClO -与I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 项不符合题意;H +与CH 3COO -
会结合成弱电解质CH 3COOH ,C 项不符合题意;OH -与Mg 2+反应生成Mg(OH)2沉淀,OH -与HCO -3反应生成CO 2-3和H 2O ,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变化
C.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
解析因改变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值不变,A项和B项均正确;K值只与温度有关,K值发生了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改变,则平衡一定移动,C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应该变为K2原,D项错误。

答案 D
7.某兴趣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碱石灰的组成,设计下列方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操作Ⅰ中的数据a,可以直接确定碱石灰中NaOH的含量
B.碱石灰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可以干燥H2、CO、CO2、NH3等气体
C.操作Ⅰ后溶液中一定存在下列关系:n(Na+)+2n(Ca2+)=n(OH-)
D.取最后一次洗涤液,用pH试纸检验,若洗涤液不为碱性,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解析配成的溶液中含有Ca(OH)2和NaOH,氢氧化钙中也含OH-,故由操作Ⅰ中的数据a,只能计算出总的OH-的量,不能计算出NaOH的物质的量,A项错误;碱石灰不能干燥酸性气体CO2,B项错误;操作Ⅰ后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得n(Na+)+2n(Ca2+)+n(H+)=n(OH-),C项错误。

答案 D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3Fe2++NO-3+4H+===NO↑+3Fe3++2H2O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NH+4恰好生成NH3·H2O:
NH+4+Al3++5OH-+2SO2-4+2Ba2+===NH3·H2O+AlO-2+2H2O+2BaSO4↓
C.向少量的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
Ca2++2ClO-+2SO2+2H2O===CaSO4↓+4H++2Cl-+SO2-4
D.向碳酸氢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Mg2++2HCO-3+Ca2++2OH-===MgCO3↓+CaCO3↓+2H2O
解析A选项错误,磁性氧化铁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NO-3+28H+===NO↑+9Fe3++14H2O;B选项错误,根据反应顺序,首先Al3+与OH-完全反应生成Al(OH)3,然后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所以不会生成AlO-2;D选项错误,因为Mg(OH)2的K sp更小,所以产物中应为Mg(OH)2,而不是MgCO3。

答案 C
9.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X为强酸
B.M点c(HX)<c(X-)
C.N点c(Na+)>c(X-)且有c(Na+)=c(X-)+c(HX)
D.P点c(Cl-)=0.05 mol·L-1
解析 0.1 mol·L-1盐酸的pH为1,0.1 mol·L-1HX溶液的pH约为5,故HX为弱酸,A选项错误;M点为等浓度NaX、HX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说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 的电离程度,故c(HX)>c(X-),B选项错误;N点溶质为NaX,X-会发生水解,故c(Na+)>c(X-),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X-)+c(HX),C选项正确;P点c(Cl-)=0.02 L×0.1 mol·L-1
=0.067 mol·L-1,D选项错误。

0.03 L
答案 C
10.图甲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图乙为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装置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极要与Y极连接
B.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当N电极消耗5.6 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则a电极增重64 g C.不论b为何种电极材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一定为2Cl--2e-===Cl2↑
D.若有机废水中主要含有乙醛,则图甲中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CHO+3H2O-10e -===2CO
↑+10H+
2
解析由图甲分析得出M(或X)为负极,N(或Y)为正极,由图乙分析得出a为阴极,b 为阳极。

乙的a极要与甲的X极相连接,A项错误;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N电极消耗5.6 L(标准状况下) 即0.25 mol O2时,a电极生成0.5 mol Cu,即32 g,B项错误;C.当b电极为惰性电极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但当b电极为活性电极时,则电极材料本身失电子,C项错误;图甲装置实质可以理解为酸性条件下的燃料电池,乙醛在M极失电子生成CO2,故配平电极反应式为CH3CHO+3H2O-10e-===2CO2↑+10H+,D项正确。

答案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4分)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

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 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 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

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

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或者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固体未完全溶解) Fe2+ Fe+2Fe3+=3Fe2+ 4Fe2++O2+4H+=Fe3++2H2O 白色沉淀 0.05 mol·L-1NaNO3溶液 FeCl2溶液(或FeSO4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
12.(13分)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Fe2O3、MgO、Al2O3、CaO、SiO2等杂质,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取MnSO4·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部分金属阳离子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
②温度高于27℃时,MnSO4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1)“浸出”过程中MnO2转化为Mn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步除杂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步除杂中形成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调pH至5~6所加的试剂,可选择________(填以下试剂的序号字母)。

a.CaO b.MgO
c.Al2O3d.氨水
(4)采用“趁热过滤”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少量MnSO4·H2O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其pH发现该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1)MnO2+SO2===SO2-4+Mn2+
(2)将Fe2+氧化为Fe3+
(3)Al(OH)3、Fe(OH)3ab
(4)减少MnSO4·H2O在水中的溶解,得到更多产品
(5)Mn2++2H2O??Mn(OH)2+2H+
解析:(1)“浸出”过程中MnO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SO2===SO2-4+Mn2+。

(2)第1步除杂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以便于形成Fe(OH)3沉淀,过滤将沉淀除去。

(3)第1步除杂时调整溶液的pH在5~6,可以使溶液中的Al3+、Fe3+分别形成Al(OH)3、Fe(OH)3沉淀,所以形成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l(OH)3、Fe(OH)3;在调pH至5~6时,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所加的试剂应该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可选择含有Ca2+、Mg2+的化合物CaO、MgO,a、b正确。

(4)由已知②温度高于27 ℃时,MnSO4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故采用“趁热过滤”操作可以减少MnSO4·H2O在水中的溶解,得到更多产品。

(5)MnSO4是强酸弱碱盐,Mn2+发生水解反应。

13.(13分)甲醇(CH3OH)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和前景乐观的燃料。

(1)①已知:CO、H2、CH3OH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285.8 kJ·mol-1、726.8 kJ·mol -1,则CO和H
反应生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设想综合利用太阳能将天然气转化为较易储存运输的甲醇,装置如图1,装置工作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反应CO(g)+2H2(g)CH3OH(g)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其相关数据如图2。

①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

②5 min后速率变化加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6.98 MPa、250 ℃和催化剂(CoI2)作用下,甲醇可转化为乙酸:
CH 3OH(g)+CO(g)=====6.98 MPa 、250 ℃催化剂
CH 3COOH(g) 有机合成常有副反应存在。

若反应釜中CH 3OH 和CO 的配料比(质量比)为1∶1,甲醇生成乙酸的选择率为90.0%,则此反应中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4)常温下,K (CH 3COOH)=1.8×10-5,向0.1 mol·L -
1 CH 3COOH 溶液中滴加0.1 mol·L -1 CH 3COONa 溶液至pH =7,此时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 (CH 3COOH)∶n (CH 3COONa)=____________。

解析:(1)①由CO 、H 2、CH 3OH 的燃烧热可得到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 ·mol -1 Ⅰ;H 2(g)+12
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Ⅱ;CH 3OH(l)+32
O 2(g)===CO 2(g)+2H 2O(l) ΔH =-726.8 kJ ·mol -1 Ⅲ;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2-Ⅲ得CO(g)+2H 2(g)===CH 3OH(l) ΔH =-127.8 kJ ·mol -1。

②由题图1可知,甲烷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转化为甲醇,故阳极反应式为CH 4+H 2O -2e -===CH 3OH +2H +。

(2)①由题图2可知,反应至10 min 时达到平衡,平衡时n (H 2)=0.8 mol ,则v (H 2)=2.0 mol -0.8 mol 2 L ×10 min
=0.06 mol ·L -1·min -1。

平衡时,c (CO)=0.2 mol ·L -1,c (CH 3OH)=0.3 mol ·L -1,c (H 2)=0.4 mol ·L -1,平衡常数K =c (CH 3OH )c (CO )·c 2(H 2)=0.30.2×0.42
=9.375。

②5 min 后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增大较大且反应正向进行,可能的原因是使用了催化剂。

(3)由题意知,反应釜中CH 3OH 和CO 的配料比(质量比)为1∶1,设加入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则加入CO 的物质的量为87
mol ,又甲醇生成乙酸的选择率为90.0%,则该反应消耗甲醇0.9 mol ,消耗CO 的物质的量也为0.9 mol ,则此反应中CO 的转化率为0.9 mol 87 mol ×100%=78.75%。

(4)溶液中始终存在K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1.8×10-5,当溶液pH =7时,c (CH 3COOH)∶c (CH 3COO -)=1∶180,则n (CH 3COOH)∶n (CH 3COONa)=1∶180。

答案:(1)①CO(g)+2H 2(g)===CH 3OH(l) ΔH =-127.8 kJ ·mol -1 ②CH 4+H 2O -2e

===CH 3OH +2H + (2)①0.06 mol ·L -1·min -1 758
(或9.375) ②使用了催化剂 (3)78.75% (4)1∶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