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单元评价检测.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评价检测(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 )
(2)俱用.精神( )
(3)故不为苟.得也(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
(5)何以效.之( )
(6)妄.见之也( )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8)策之不以.其道( )
答案:(1)宽宏坚毅。
文中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2)因为 (3)苟且。
文中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4)天性,天良 (5)验证 (6)荒诞,无根据 (7)尚且,况且 (8)按照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 )
A.行天下之.大道
B.人皆有之.
C.宋之.庖丁学解牛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解析】选B。
B项中的“之”是“这”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3.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吾日三省/吾身
【解析】选B。
A项应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C项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项应为:吾日/三省吾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1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1分)( )
A.《孟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鱼我所欲也》选自《十三经注疏》,它的主旨是舍生取义。
B.韩愈的《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喻了封建统治者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C.《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讲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
度。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意思是“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
【解析】选A。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6.默写。
(5分)
(1)“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
(4)终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车站里挤满了回乡的游子,一如杜甫笔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应是绿肥红瘦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郁孤台下清江水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舍生而取义者也
7.(2015·郴州中考)名著阅读。
(2分)
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选文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________》。
该书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__________、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故事。
(1分)
(2)请结合原著,说说书中三个伟人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人传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
(2)①他们都经历了苦难和坎坷的一生;②都有着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③都创造了不朽的杰作。
8.(2015·孝感中考)综合性学习。
(4分)
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之际,学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以“了解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请参照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我国当前存在一些地名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一地多名、地名重名、一名多写、地名命名刻意崇洋、地名含义媚俗不健康等。
材料二:地名普查成果,可以促进地名规范,还可以用来编纂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综合类工具书,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等专科类工具书,导航产品,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材料三:在湖北,有“荆州”“赤壁”“襄阳”这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有“仙桃”“鹤峰”“云梦”这些画面感强、使人浮想联翩的地名;还有“鹦鹉洲”“莫愁湖”“古琴台”这些充满诗意、令人神往的地名。
其实,不少很美的
地名是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美化而来,如“叫花子村”改名为“娇花村”。
(1)请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归纳地名普查工作有哪几方面意义。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图表,猜想了几个地名的来历,介绍了地名中的文化知识。
请认真阅读,继续猜想,将空处补充完整。
(1分)
(3)按照语境续写句子。
(2分)
人各有名,名如其人;地有所出,各传其名。
我们的“孝感”就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地名,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秀丽的山水风景,有着丰饶的物
产资源,她是我们心目中的最美地名。
我爱孝感,爱那槐荫树下,孝感动天、喜结连理的动人故事;爱那双峰山上,峻岭横屏、晓雾渐开的美丽风景;爱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规范地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美化地名。
(2)A处:历史人物(或人名、名人、人物)。
B处: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桃源县”这个名字似乎让人们的美好理想变为现实。
(3)示例一:涢水河畔,色泽诱人、芳香扑鼻的白花名菜。
示例二:白兆山中,吟诗赏景、敬慕先贤的浪漫情怀。
示例三:观音湖畔,碧波轻漾、人在画中的醉人景致。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7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瑟(萧索)、荒凉。
10.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1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
①骈死
..于槽枥之间( )
②才美不外见.(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④策.之不以其道( )
答案:①(和普通的马)一同死②显露、表现③等同,一样④驱使、鞭打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1)(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
(2)(千里马)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手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
(2分)
答案: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作品的赏析能力。
作答时,注意两点:其一,选择自己把握最大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二,注意结合文章内容。
答案: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食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
阐明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9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解析】选D。
D项“已”均为“停止”的意思。
A项“加”分别为“带来好处”“增加”的意思;B项“穷”分别为“贫穷”“走到……尽头”的意思;C项“奉”分别为“侍奉”“供养”的意思。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17.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
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答案: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四)(2015·丽水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
(13分)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
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赠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
⑤灭裂:疏忽。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
(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
答案:(1)认为,以为 (2)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偷偷换了一步棋,其实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20.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附【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一个处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而棋友并不知道。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吕元膺就留给他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步棋,其实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三、写作(40分)
22.(2015·十堰中考)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
(1)最美的_________
(2)以“新”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写作提示】(1)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命题者要求记叙“最美的”人、事或物,其中心为赞美、弘扬向善、行善的社会美德。
据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平凡中也有伟大的力量;②再小的善举也能显示出博大的爱心;③不畏代价,追求高尚;④美存在于有爱心的行动中;⑤要善于滋养自身的真善美;⑥向善、行善、扬善。
可以参照以下命题:最美的风景、最美的瞬间、最美的善举、最美的善念、最美的人、最美的生命……(2)是话题作文,我们可就汉字“新”展开和社会世态有关的联想,可以写新面貌、新风尚、新潮流、新文化等,且要由表及里,对现象后面的本质有所反映。
因此,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编故事,以小说、寓言等形式来表现新面貌、新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