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合欢树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合欢树
一、散文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合欢树》一文,完成1~3题。

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作者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过度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2.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

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爱的执着与无私.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恒久。

3.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曹飞跃
不知死,焉知生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

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2010年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

真是这么回事,
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

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

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

……“长达九年、1 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

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个周四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

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
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
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

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

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

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


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
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为了预祝史铁生六十大寿,邻居王耀平送了他一个装蛐蛐的“拉子”(笼子),原本期望可以送蛐蛐伴他,不料竟成他去世前的唯一信物。

(选自2011年《看天下》第01期,有删节)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和思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诠释。

B.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疗的过程,是细节描写,为后文引出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做铺垫,这又是“以小见大",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

C.文章通过史铁生的文坛朋友周国平以及陈村等人的评论来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

D.“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生经过磨难能够活下来是一种幸运,没经历像史铁生那样生死体验的人去妄自谈论生死是一种矫情与造作。

解析:选D A项,这篇文章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其思想和特点来介绍;B项,详细地写“透析”的
过程主要是为写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刻感悟做铺垫;C项,非周国平的评论,而是史铁生与周国平的对谈。

5.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史铁生的“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在生活上,他感受着他人的温馨、幸福与美好,而自己却仍然寂寞。

“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

②在写作上,在地坛的所思构成了他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他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用美来做最终的解答,不断地超越美。

③在思想上,尤其
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

在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6.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结合你的人生阅历谈谈你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时时刻刻都应该珍惜生命当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光,珍爱生命。

②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

③面对任何不幸,要从容,要微笑面对,要有一种坚强乐观的品质。

(谈感悟时应涉及人生及面对的困境)
二、语言文字应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田蒙为《倔强的萝卜》的上演做了大量宣传,他携主演黄渤、黄奕、黄小蕾等在首映仪式上坐而论道
,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
B.从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到《我与地坛》等散文,史铁生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能详
的作品,无不闪现着理性、抗争的光辉。

....
C.我是史铁生——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话有点怪,好像我除了是我还可以是别的什么。

这感觉一直不能消灭,独处时尤为挥.,终于想懂: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
之不去
...
的地D.走南闯北20多年,形形色色的菜系见得多了,稀奇古怪
....
方名吃也品尝过不少,却总惦记母亲做的那碗香喷喷、油亮亮的坨子肉.
,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E.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履薄冰
....
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

解析:选AE A项,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
不见行动。

望文生义。

B项,耳熟能详: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C项,挥之不去:指某些印象或记忆在脑海里一直留着,总是会想想;或指(事务)压在心头,无法排解。

D项,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E项,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河道蕴藏丰富的沙金,使其成为一块“唐僧肉”,淘金者来这里非法采金,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B.史铁生文学创作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和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发言并出席研讨会。

C.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体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方法去探索。

D.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史铁生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着,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结构导致缺少了主语,应去掉“由于”。

B项,语序不当,将“发言"放至“出席研讨会"后。

C项,前后不照应,将句首的“能否”改为“能”或“关键在于”
后加“是否”。

9.填入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__________-—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__________,而且越搬离它越近了。

A.就一直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住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
B.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可总是在它周围搬来搬去
C.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
D.就一直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住可总是在它周围搬来搬去
解析:选C 根据课文原文,结合上下文文意来完成此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贯通,语句通畅.
21岁瘫痪,30岁患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

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
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②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