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论文
概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基本数学尝试、基本数学思维的主要
学科。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设计,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开展。

优质的课堂导入,必定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教育行为需要教育理念进行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要正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做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更应该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实施有效的导入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课堂导入的成功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新课导入可以这样来设计:
教师:在平常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小数吗?在什么地方见过?请说一说。

学生A:在超市购买东西的时候,我看到商品标签上的价格出现了小数。

学生B:在数
学教科书上见过。

学生C:报纸上……教师:同学们请对自己手中的数学教科书的长、宽进行一次测量,谈谈你们的发现。

该课堂导入设计侧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的参与与
反应不够只是点到即止,不能够出现重“任务”轻“目的”的情况。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应该注重小学生这种表现欲望,满足小学生渴望“关注”的需求,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回应,使其积极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

一、融入生活情境
小学生是课堂导入环节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与他们年龄相符合的特殊性,如生
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角度等。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施方案。

课堂导入环节应该重点关注小学生当前生活的内在价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衔接。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时,课堂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超市购物的场景):超市里的产品各种各样,今天老师
给大家带了很多的东西,你们想要吗?学生:想!教师:想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用什么进行购买呀?学生:钱。

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

再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人民币呢?(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人民币。

因此,针对“人民币认识”这堂
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此学情,以对话的方式进行导入。

从小学生生活中对人民币接触的信息导入新课,能够有效建立生活中人民币信息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方法的灵活运用
导入方法要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具有不同
的特点与针对性。

基于小学生的特点,课堂导入的方法要新颖,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课堂导入设计要注重其生动性,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教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关于“凑数”的游戏,我先说一个数,你们
然后接着说一个数。

“凑数”的规则是,你们说出来的数要与我说出来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凑数”游戏)教师:同学们配合的真好。

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游戏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凑整”是简便计算当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然后继续开始简便计算的教学。

以游戏方式作为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因此,笔者认为导入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三、准确把握课堂导入原则
课堂导入设计要突出其与新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切忌所设计的导入内容与后
面的新课内容出现分离。

基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课堂上要求他们高度集中、不开小差其实很难。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之后,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将他们引入课堂,导入设计就要尽量精简。

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
(1)根据运算的定律的在_填上合适的数。

53+_=a+_
342+(158+86)=(342+_)+_
(2)怎么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67+86+64 65+84+16+125
教师:如何运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呢?學生:加法交换律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则是a+b+c=a+(b+c)。

教师:加法有结合律、交换律,那么乘法有这
样的规律吗?
该课堂导入,教师从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入手,对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的相
似性合理利用,将新课内容顺利地导入。

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系很强,而且内容的契合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坚持了课堂导入关联性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导入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的语言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
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情。

提高语言表达水平,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导入语言的清晰度。

课堂导入环节,无论是直接导入,还是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教师要注重语言的清晰度。

二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需要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专业性。

例如,在教学“加减乘除运算”与“加减乘除混合预算”这部分知识时,两者之间的差距看似很小,其实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

针对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加强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

从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来看,提问、回应等都属于一种启发性手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对知识的探究。

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基本数学尝试、基本数学思维的主要学科。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设计,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开展。

优质的课堂导入,必定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浅析[J].学周刊,2017(05):166-167.
[2]雷婷婷.从名师课堂看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的常用方法[J].课程教学研究,2016(10):57-60.
[3]孙忠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0):78-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