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乔姆斯基和他的《句法结构》一作者简介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于1928年12月7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 )的费城(Philadephia ).1949 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1951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了硕士论文《现代希伯来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在
该校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是《转换分析》。

从1955 年开始,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乔姆斯基的父亲是一位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乔姆斯基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历史语言学的一些原理和希伯来语的语法。

他初进宾州大学时曾一度对政治很感兴趣,甚至打算弃学从政。

他父亲为打消他的这一念头,把他介绍给著名语言学家海里斯(Z • S • Harris ),海里斯让他读《结构语言学的方法》的校样。

在海里斯的影响下,乔姆斯基决心从事语言学的研究。

乔姆斯基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出道时正式美国结构主义流行时期,他看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分析语言现象当中的种种不足,决心在语言学领域另辟蹊径,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开创了转换生成语言学派。

转换生成学说是对传统语言学的一种颠覆,掀起了一场革命,使语言学界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乔姆斯基是一位勤奋而富有探索精神的学者。

三十几年来,他不断修正和发展他的转换和生成学说。

他写了不少论著,这些著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还培养了不少语言学方面的人才。

由于他强调语言是探索人类心里的手段,把语言学看成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他的学说自然引起了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他对语言描写的高度形式化,也吸引了一些计算机科学的工作者,他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语言学的范围。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简称TG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发展阶段:古典理论(classical theory 1957-1965)《句法结构》是古典时期的代表作。

它于1957年出版,这也标志着TG理论的诞生。

《句法结构》的出版被看成是对美国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

其革命性首先表现在乔姆斯基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描写语言学的经验主义。

乔姆斯基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一样,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的形式化,即非经验主义是可能的。

非经验主义和形式化的语言学是TG革命性的首要标志。

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言的生成性是TG革命性的又
一表现。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并引入了“核心句”和转换规则。

他认为“语言”是句子的(有限或无限的)集(set )。

每个句子在长度上是有限的,它由结构成分的有限的集构成。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提出了一种新形式的语法,它包括三套规则:
1 短语转换规则
2 转化规则
3 语素音位规则
短语结构规则的基本形式是X—y.它在重写时每次只涉及到一个符号,这类规则有三种:(一)合并,即把几条规则合并加以简化。

(二)递归,即箭头左边的符号在右边可以重复出现,有了这条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如ab,aabb,aaabbb, >
S -a (s )b (其中的s 就是递归的成分)
(三)推导式(derivation )根据规则逐步推导:
S — NP+VP
Ni T+N
VP — Verb+NP
T — the
N — man 'ball
Verb —hit 'took
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核心语符列”,不经过转换直接由这种语符列得出的基 本举行叫“核心句”,它相当于简单句、主动句、肯定的直阵句。

为了描写xy —yx 这类现象,乔姆斯基引入了转换规则,即移位 xy —yx ;删 略 xy — x;添加 xy —xyz
最后用语素音位规则得出实际说出的句子。

古典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

这一时期的理论中不包括 语义部
分。

乔姆斯基认语法认为,语法理论不应建立在语义基础上,而应该用某种 严格的、客观的分析方法去代替对于模糊语义的依赖。

colorless gree n ideas sleep furiously
这个句子由“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组成,合乎英语语法,但没 有任何意义。

可见在语法里意义不起作用。

(二)标准理论(standard theory 1965-1971 )
标准理论的代表作是《语法理论要略》(1965)标准理论模式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TG 语法包括四个部分:
1基础部分
2转换部分
3语义部分
4语音部分
其中1、2部分是语法规则,3、4部分是解释性规则。

基础部分中的短语结 构规则在《句法结构》中已有,现在又加上范畴规则和次范畴化规则 。

这两种规 则确定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以及它们的语法特征。

基础部分还有词库,它注明词项的 语音结构和语义解释等,有点像通常所说的词典。

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标准理 论中已经取消核心句,基
短语结构规则 础
范畴规则 亠i 深层结1

次范畴规则 n 构 : 1 :
分 词库 语义部分 语义规则 语音部分
语音规则
句子的语义 *■义表现 句子的语音 表现
这时标准理论对古典理论的修正之一。

深层结构通过转换部分得出表层结构。

但对转换施加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即转换不能改变意义。

此外标准理论中还取消了“强制转换”和随意转换,只保留了单一转换和综合转换。

这是古典理论的修正之二。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变化是把语义部分纳入语法。

语义规则对深层结构做出了语义解释。

(三)第三阶段:扩展的标准理论(extended standard theory).这个阶段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1972)为转折,以《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为代表。

总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简称EST。

1977年提出的理论也称为“修正的扩展标准理论(revised standard theory 简称REST .
1972年的理论主要变化在于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的作用。

1977年最
大的变化在于把语义解释全部放到了表层结构上,而且增加了逻辑形式这一层次。

REST勺理论框架如下:
扩展的标准理论模式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基础规则生成深层结构,但跟标准理论不同的是,基础
规则中的短语结构规则用X—阶X bar)表示。

它的形式是:
X—fcomp X相当于变项,可以用V (动词)、N (名词)、A (形容词)、P (介词)代入。

X上面的段横表示高一层次,如果高两层次就用X=表示。

comp表示补语。

这种X阶语法规则比短语结构语法规则在层次上更加分明。

扩展的标准理论中的转换规则提出了语迹(trace )这个概念。

底层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由于移位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了语迹。

如“张三打了李四”变为被动语态“李i四被
张三打ti 了。

”就留下了受事“李四”移走后的语迹。

语迹理论是扩展的标准理论的又一个发展。

上图还向我们表明语义规则已经全部转移到表层结构,而且增加了“逻辑形式”这一新层次。

(四)支配和约束理
论(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ging,1979- )
这一阶段以《支配和约束演讲集》(1981)为代表。

简称GB理论。

这一阶段的最大变化有以下两点:
除了原来的规则系统,普遍语法中增加了原则系统;(2)提出了虚范畴(empty category),在支配和约束理论中,规则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基本部分:
1词库
2语法a范畴部分
b 转换部分
3解释部分a语音形式部分
b 逻辑形式部分
词库指定每个词项的语音形式、语义性质和语法特征。

1、2a构成基础,通过基础规则并把词项并入2a的各个范畴就生成D结构。

转换部分用“移位规则(S代表某个成分。

把D结构映射到S结构上用3a用语音形式映射到S结构上,用3b把S结构映射到逻辑形式上。

这个理论取消了深层结构,代之以D层结构;除了表层结构外,还有S结构层;“移位代替了转换规则。

这个系统只是在EST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正。

支配和约束理论的另一个系统是原则系统。

它是GB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六
个部分:
规则和绚東理论中规则系紀的慎式
1主位理论(B -theory )
2 格理论(case theory)
3 约束理论( binding theory )
4 界限理论( bounding theory )
5 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
6 支配理论(government theory)
句子中有些成分具有主题作用( thematic role ,如施事、受事),主位理论是有关主题的原则。

格理论规定凡是具有语音形式的NP必须具有格,并规定赋予格的原则。

约束理论是有关照应成分(anaphor)跟先行成分之间关系的原则。

界限理论规定移位的位置条件;控制理论是为PRO(没有语音形式的虚成分)选择先行成
分的原则。

如:John wants to see Mary
Johni wants PROi to see Mary.
上例中PRO代表底层结构中的一个主语。

它跟先行词John同标引,表示PRO 指的是John而不是Mary。

控制理论就是对这些做出规定的一些原则。

支配理论是规定支配成分、被支配成分以及支配关系的原则。

支配理论在GB中起着主要作用。

凡是受支配的成分也被约束的。

以上六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的。

节选撮要
1 论语言理论的目标
语言理论的目标是为每一种语言提供一个标准,并加以说明,借以选择一种正确的语法,为这种语法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

P261
每一种语言都会满足某些“关于确切性的外部条件” ,同时还应满足“普遍性的条件”。

这两个条件仿真一起就可以使我们对语言结构的一般理论和根据这一理论为特定语言编写的各套语法进行非常严格的关于确切性的检验。

在语言结构理论和特定语法关系上有一个最强烈的要求,那就是理论必须给已知的话语素材提供一个使用的、机械的方法,建立起语法来。

即这种理论给我们提供一个“发现程序” 。

这一理论必须能提供一个实用的、机械的方法去决定为已知的素材设计的语法事实是不是这个语言概括素材的最好的语法。

即给我们提供了语法的“决定程序”
已知一种素材,已知两种设计的语法G1和G2,理论必须告诉我们哪一种是这个语言的最好的语法、最能概括素材的语法。

即这个语法能提供“评价程序” 。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制造一种装置 (语法),假定事先已经以某些方式提供了一种语言的一些句子,这种装置就能生成改语言的所有合法的句子。

10 我们对语言理论最合情合理的期望,不过是希望语言能提供一个语法评价程序。

语法最好独立于语义学而自成系统,成为一个共识系统。

特别是不能把是否合乎语法这一概念和是否有意义等同起来。

要描写自然语言,就要像短语结构和转换结构这样相当抽象的语言平面。

语法是一个由三部分构成的结构。

语法包含一系列据之可以重新造出短语结构的规则;包含着一系列可以把语素符号链变成音位符号链的语素音位规则;还包含着把这两系列规则连接起来的一系列转换规则。

乔姆斯基的的普遍语法观念
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

贯穿乔姆斯基语言核心理论思想的是他的心智主义认识论基础。

-------------- 人脑究竟具有什么属性才使人说话或学会说话?即人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问题。

语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种反映说话人心理现实的语
言认知模式,即语言能力模式。

美国的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认为人脑生来是白板一块,这块白板在后天经验中通过机械的“刺激-反映”方式学会了说话。

这是人们常说的“行为主义”。

乔姆斯基认为“行为主义”不对:(1)如果人脑生下来是白板一块,那么狗的脑子也是白板一块,这样人和其他动物就没有先天的差别;(2)同样是“刺激-反映”,为
什么小孩自然而然可以学会说话,而其他动物则不能;(3)把(1)(2)逻辑地联系起来,把会讲话的能力归结为后天经验刺激的结果,变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人会说话而狗不会说话这一常识。

小孩(大人也是)能够将出他在经验中从没有听到过(刺激)的句子,即听到的少于能说出来的,这时行为主义无法解释的。

行为主义完全忽略或否认人作为认识主体在经验中获得知识、能力的能动作用。

心智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含义是:小孩生下来大脑就具有人种的遗传属性,其中包括一个可以使人在后天环境作用下学会使用人类语言的生物学属性,因此人的语言能力的获得和形成是人脑固有属性和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想是在承认并研究人类语言生物学属性的基础上与传统语言学分道扬镳的。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也叫生成语言学,是典型的解释性科学理论。

它的研究目的不是让人们用来描写汉语、英语等具体语言,也不是拿来用于外语教学、处理自然语言,或规定人们的言语行为。

乔姆斯基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人的语言系统是人脑整个认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其他认知系统既相关又独立,而在这个语言系统内,句法部分也是独立存在的,语言的形式不取决于功能,这就是常说的句法独立性或自主性。

生成语言学是典型的形式化理论,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形式化系统,具有公理系统的一般特征。

具有:明晰性、自明性和形式推导能力。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是用形式化的方法逼近对人脑认识的理论过程。

去探索人脑语言系统的奥秘。

我们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学思想。

2什么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是“由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
本质所在。

”普遍语法是“遗传规定的属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普遍语法是人脑遗传规定下来的属性,没有这些属性,人脑的语言系统就不会发育成长。

(2)人脑生下来的初始状态;
(3)使人能在后天环境下学会说话的内在原因;
(4)普遍语法只是使人学会说话的可能,它不等于具体语言的具体语法;
(5)普遍语法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的硬件,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的软件;普遍语法所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
(1)语言只是能力是什么?
(2)语言知识能力是怎么获得的?
(3)语言能力是怎么运用的?
(4)语言知识能力的物质实现问题。

“管约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简称GB是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家在早期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普遍语法模型,现在已经改进提升为“最简方案模型” (Minimalist Programme简称MP。

在“管约论”中普遍语法中一个最著名的理论思想是“原则-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其基本含义是人脑的语言系统在习得和使用任何语言是都要遵循一定的普遍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先天规定的,后天语言经验对每个原则有简单的参数作用。

结构依赖(Structure Dependenc©任何语言句子中成分都不是线性排列的,而是构成一种层次或层级关系,换句话说,句子的构成成分不是词,而是一些大于词的短语结构。

各种句式见的转换关系是建立在这种对“短语结构”的依赖上,即任何语法变换的规则都只能使用在一个个的短语结构上,而这种结构成分的对应在任何语言中都有对应。

一个儿童可以从容地依赖短语结构听懂从来没有听所过的句子,这时语言知识能力的一部分。

中心参数理论(调和H而黯淡Parameter)生成语法把一个单个的词项排列组合成层次结构的方法,叫X-阶理论(X-bar Theory )。

基本语言观
内化语言(I-Language )和外化语言(E-Language)的区分是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中另一个较重要的理论概念。

语言能力(lin guistic compete ne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 )的区分是从内化语言和外化语言的区分中发展过来的。

乔姆斯基对功能语言学观进行了批评,认为人类语言的首要功能是思维和认识世界。

语言共项的类型普遍语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人类语言的共项。

但寻求共项不必考察所有的人类曾使用过和将使用的语言,只从一种具体的语言出发,也可以逐渐找到。

语言官能(the language faculty )生成语法研究的是人脑事先语言能力、主司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的官能。

原则和规则
规则是关于具体语言的规则,而普遍语法的原则是关于具体语言具体规则的抽象,主要表现是把这些表面不同的规则概括成一天普遍遵循的原则。

这些普遍语法原则是对语言系统形式、属性的抽象描写,而不一定具有心理真实性。

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基本概念
GB模型
模型中的PF(phonetic Form)和LF(Logical Form)是同人脑主司发音的声音系统和思
维认知系统的接口,这叫语言模型的外模块性。

在PF的接口上语言系统输出语音或音位表达式(representation ),是关于句子声音的结构性描写。

在LF接口上输出的是关于句子的表达式,是关于句子意义的结构性描写。

当且仅当一个合格的PF表达式和合格的LF表达式同时生成的时候,才有呵护语法的句子。

(2)模型内的深层结构和表
层结构是两个不同的表达式。

用移动可以从一个
深层结推到除一个表层结构的表达式,因而移动便成为句法盐酸中最基本的操作。

抽象的移动可以把一个表层结构表达式推到为一个LF表达式。

主要内容:(1)规定生成结构内的X-阶标理论;(20)决定语言类型的中心参数理论,“pro脱落”参数;(3)约束论;(4)刻画各种结构成分间的“管辖理论”
(the government theory );(5) “核心语法”(core gramma)和周边语法(peripheral grammar)的区分。

短语结构的X-阶标理论
X-阶标理论是使语言中的词项在不同结构层次上构成短语结构的句法技术。

图示如下:
XP
式中的XP叫结构的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 ) ,X为这个投射的中心,中心项的同一线性层次的右侧有一个结构成分,叫补语( complement),中心项X
与补语comp组成X'的结构成分,X'与其左侧成分Spec组成最大投射XP X的值按句法推导的需要规定,可以是N、V、P (介词)、也可以是I (in flection )、C (complementizer )等。

NP是中心词项N的最大投射,VP是V的最大投射,IP (相当于传统句法的S)是I的最大投射。

N、V、P、A称作词汇范畴,I、C称功能范畴,Spe或Comp 出现在哪一侧由统一的X规定。

附加成分只能附加在X'处。

X-阶标的句法结构可以运用到句法的各个表达式层次。

用X-阶标技术建构出
来的结构表达式即使在结构成分移动后也要保持原结构形式,这叫“结构维持原则
(the structure preserving principle ).
语义角色理论和功能范畴
一个词项是一个词项属性(lexcical features )的集合。

词项属性在GB语法模式中包括:语音属性,句法范畴属性、语义属性。

句法范畴型标示一个词项属于句法范畴的哪一部分,而语义属性当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标示该词项 (主要是动词) 的“论元结构”( argument structure, 也叫语义角色框架theta-grid, 或概念结构) 属性,说明一个动词在与以上能分派几个语义角色‘能分派几个,分派的语义角色选择什么成分充当。

移动和格理论
在GB模块中,“移动是唯一的句法操作手段,它的运用极为简单,就是把结构表达式中的一个结构成分从一个结构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结构位置。

移动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具有普遍的语法属性,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必须得到遵守。

移动什么、从什么位置到什么位置、
移动多远、在什么结构层次上进行等方面都有规定。

首先,被移动的结构成分或者是最大投射(XF)、或者是中心成分(X),结构成分X' 不能被移动。

移动的作用是把一个已有的结构式转变为另一个结构表达式。

移动后,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语迹( trace ),记作t ,移动的方向只能由下而上,一步一步进行,每移动一次就留下一个语迹,最后生成一个链.C: (S
i ,ti, ti ).
NP移动主要发生在被动化(passivization )、NF提升 ( NPraising )和宾语提升(Object raising )等情况下。

NP移动作用于一个没有格但有语义角色的名物成分,移动的目的是有格但没有语义角色的位置。

Wh移动是产生疑问句的手段,在
英文中是从含有特殊疑问词的深层结构开始,江疑问成分按条件一步步显形地移到CP的Spec位置上,生成一个含有语迹的表层结构。

Wh移动的目标位置没有语义角色,产生一个没有语义角色成分为首的链。

与移动有关的一个理论叫格理论( the Case theory ),是关于名物性结构短语分布的理论。

按格理论的规定,所有的名物短语都要有格,因此必须出现在一个有格的位置上,要想让一个位置有格,首先得有能分配格项的词项,能够分派格的词项在英语中有动词、介词、AGR等。

这些格的分派者,按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向一个特定的位置分派格。

一个被肥胖了格的位置叫“格标记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名物短语都可以按格理论规定应该得到的格。

如果一个名物性短语出现在一个没有格标记的位置,那么这个名物性短语就无法在这个句子里生存,而含有无格名词短语的句子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句子。

这种关于名物短语必须有格的规定叫格筛选( the Case filter ) .
在这种普遍语法格理论的基础上,不同语言中不同情况可以按格分派的方向,和分派能力的远近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因此,格分派的方向和距离就成了作为普遍语法原则的格理论的参数。

管辖
生成语法的句法是一个近似数学的形式系统,在这个形式系统中X-阶理论统一地规定了结构形式的几何树图形,规定了几何结构树上的节点( no de)的名称、
位置、属性和各节点间的关系。

其中成分统制(c-command和管辖(government) 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结构关系。

成分统制是关于X-阶标理论生成几何树形结构中两个结构成分飞结构关系。

树形图上任意一个节点X可以向上行一个节点再向下行,凡
是下行可以直接到达的节点都被X成分统制。

管辖关系也是树形图上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如果X和丫为一颗结构树上的两个节点,且X和丫呈互相成分统制关系,即X成分统制丫,丫又统制X, X为管辖着(governor),那么X管辖丫。

格分配理论的一个条件就是用管辖关系来规定的:一个具有格分派能力的结构成分只
能把格给予它管辖的结构位置。

有了格理论、成分统制和管辖的约束,就引出了另外两个具有普遍语法意义的理论:约束论(binding )和控制论(the control theory )。

执行语义角色标准,句子中充当语义角色的名物性成分,有的具有声音形式,有的没有声音形式。

这种没有声音形式但充当语义角色的成分叫PRO PRC出现
的位置受严格限制,它只能出现在没有受管辖、没有格的位置上,多见于英语不定式动词的主语位置。

约束论是关于什么位置上出现(1)照应成分(anaphor)(反身代词、被动句中的语迹);(2)代词性成分(包括代词和Wh语迹);(3)—般名词性成分。

所有语言都影遵守约束论,具体语言间的差别,普遍语法的参数值的确定取决于约束论中的“管辖范畴(governing category )的定义。

最简方案MP
经过众多生成yuf阿雪家近20年在GB模型内的研究之后,乔姆斯基在1992 年提出了MP普遍语法模型。

这是在GB模型改进的基础上的一个性模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改进和发展:
(1)MP普遍语法系统模型由一个数据型的词库(lexion )和一个计算系统(computational system )构成,计算系统内没有任何表达形式的层次,直接在一
个叫“声音系统”的认知子系统和一个叫“思维系统”的认知子系统的接口处生成PF表达式和LF表达式。

MP强调语法模型中端生成的不是句子,而是在PF接口处生成关于句子声音形式的“结构描写(SD, structural Description )作为PF的表达式,在LF接口生成关于句子意义的结构描写,作为LF表达式。

当一个PF表达式和
一个LF表达式相匹配时,才是合格的句子。

PF表达式是向主管声音的认知子系统
发出指令,LF是向主管意义的认知子系统发出命令。

两个表达式发出指令后相关的认知子系统能执行就成功了。

语言计算系统的总体任务是推导出成功的PF、LF表达式。

一个成功的LF 表达式不能含有这个在这个接口上不能得到解释的、多余的成分,应该是能够完全解释的。

(2)用普遍通用的的计算系统取代了GB模型中的普遍语法原理,即不管什么语言都使用同一个句法操作系统。

同普遍语法相关联的参数也不存在了,语言的差别只是表现在某些功能词项的某些属性上。

GB模型中原有的普遍语法原则及相关的概念和条件均为经济原则取代。

原有
的这些普遍语法原则仍保留其描写上的价值,而不具有解释意义。

经济原则和拖延原则(the procrastination principle )和自顾原则(the Greed principle )构成了MP普遍语法的核心。

拖延原则指如果能够给出成功的LF 表达式,能不做显形移动就不要作显性移动,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移动;自顾原则指的是:不要管别的成分,不要为别的成分着想而去移动,只有自己需要时才移动;经济原则指的是:当必须作显性移动时,移动的步骤越少越好,移动距离越短越好。

(3)GB莫型中原有的初始表达层次深层结构和中间表达层次表层结构在MP 模型中已被取消,也不再有对应的表达层次,GB模型中原有的X-阶标理论也被取消,把词项结构起来的是靠“融合”和“广义转换”两种结构方式实现的。

出现了一个相当于GB 表层结构的叫做“释出(spell-out )的推导点。

这个点一方面通往PF,一个点通往LF。

(4)在转换变形操作技术上,GB模型用的是移动移动的对象是整个词
项,MP模型用移动和吸引,吸引的对象可以是词项的某个属性。

(5)核查理论:是MP模型中一个保证PF表达式和LF表达式成功的重要理论。

基本思路是:为了在LF接口处推导出成功的表达式或完全解释,在抵达LF接口前应该在PF 去掉所有的在LF上不能得到解释的成分,即对语义解释没有意义的成分。

链接:生成语法中的语法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