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利胆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肝利胆汤
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
白芍9克元胡索9克鸡内金9克
生蒲黄6克龙胆草6克枳壳6克
川楝子9克白术9克青皮6克
苡仁15克木香6克生大黄9克(后下)
五灵脂9克黄芩9克元明粉6克(另冲)
功能疏肝利胆,理气止痛,化瘀导滞。

主治肝胆湿热,气滞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用法水煎2遍,分2次服。

方解
方中大黄、元明粉荡除积秽,泄热利胆,活血祛瘀,是排除病毒、消除炎症之要药,且可通过利胆,以清除胆石;柴胡、枳壳、青皮、木香疏肝理气,解肝胆之郁,散肝胆之火,最能条畅肝木,推陈致新以生气血,有助于肝胆功能的改善;金钱草、茵陈、黄芩、龙胆草能增加胆汁分泌,为利胆退黄之圣药,尤其是茵陈能消除残存肝胆之病毒,改善消化功能,金钱草为排石之首选,故二者用量应高于他药。

白芍、元胡、川棟子解痉缓急止痛功力宏大,可解除肝胆剧痛的苦楚;五灵脂、生蒲黄理气行血散瘀而止痛,可明显缓解平滑肌痉挛,为痛引肩背必用之药;苡仁、白术补脾利湿,增进食欲,与苦寒之剂配伍,可免害胃之弊;内金消石顾护脾胃。

如为胆结石则应益以冬葵子性滑而下,王不留行性走而不守,急性子之性急猛异常等特点,以迅速直达病所,协同驱石外出。

六腑以通为用,一旦通降失常便会发生各种症状,故方中不待便秘已用生大黄、元明粉,如果服药后仍有便结现象,其用量必须尽早加重,以通腑泄热。

如果湿热炽盛,腹痛剧烈,每日可连服2剂,以
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之量;热重加黄芩、胆草之量;湿重加苡仁、白术之量;剧痛加五灵脂、生蒲黄、白芍、川棟子之量;腹胀甚者加枳壳、青皮、木香、柴胡之量;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之量;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胆石症加内金之量,再加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

方歌
舒肝利胆金钱芩,青枳大黄复内金;
胆芍灵柴茵索楝,元明蒲术苡香临。

按语凡是由于肝胆湿热、气滞瘀结而致的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确有良效。

上述疾病,湿热蕴结、肝胆气滞是主要原因之一。

湿得热而益滞,热因湿而愈炽,湿热互结,互为助长,又是本病发展的主要根源,故治疗本病强调抓住湿热这一主要矛盾,从方中不难看出是为清利湿热、理气化瘀而设的。

中医治病贵在辨证,必须因人而异,随证加减,药物用量也要有所侧重,如肝胆结石的腹部剧痛,大黄、元明粉用量宜大,取大黄性急有将军之称,通腑逐秽,推陈致新,其效如神;元明粉咸寒润下,为软坚化石名药,二者合用排石迅速而止痛,可收定乱致治之效。

《内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之谓也。

吴氏治病注重扶正与驱邪相结合,常在大量驱邪的方剂中,加入适当顾护脾胃之药物,即所谓破中寓补,驱邪而不伤正。

典型病例黄某,男性,47岁。

右上腹闷胀已多年,时有剧痛,发作不定时,初起呈持续性阵痛,后逐步加剧并痛引肩背,大汗淋漓难以忍受。

10日前曾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胆石症,嘱患者住院手术治疗不就,经保守治疗数天未效而来我院用中药治疗。

症见巩膜轻度黄疸,腹部胀气而拒按,小便赤涩,脉弦,舌质红,苔黄厚。

此乃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方用“舒肝利胆汤”加重生大黄、元明粉。


服3剂,腹泻数次,胁痛大减,腹部胀气仍有,小便较为通利,肝气得疏,湿热有下行之象,嘱再服7剂,腹痛基本消失,腹胀亦除,纳食有所增进。

因本院超声波机件故障未复查,嘱原方去生大黄、元明粉,继7剂以彻底清除余邪,巩固疗效。

医院B超复查,肝胆未见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