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绿茶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名优绿茶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
日照茶区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茶区,由于纬度高,茶树叶片厚,在名优茶栽培加工上与南方茶有诸多不同。
近年来,随着名优茶外形嫩绿,滋味鲜醇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茶园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发展名优茶已成为提高广大茶区茶农及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为此,本文作者对日照名优绿茶栽培及加工中施肥、绿色控害、采摘、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总结,以供广大茶区参考。
1 茶叶内质提升—茶园施肥
日照由于冬季寒冷,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春季茶叶积累养分丰富因此所制绿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
但随温度升高,再加上采摘频繁,鲜叶内涵物质越来越少导致滋味平淡,涩味增加,市场竞争优势不大。
茶树鲜叶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土壤,因此土壤养分的优劣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好坏。
而土壤养分除了因土壤特性差异外,主要来自于外界的施入和改良。
为了探索几种肥料在茶叶上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肥料对比试验。
通过对茶叶农艺性状(如梢长、百芽重)、感观品质(如叶色和叶质)及产量的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茶叶生产上施用肥料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玉峰岭村东地块,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土壤PH值4.70、有机质3%、全氮1.84g/
kg、全磷0.356 g/kg、全钾6.95 g/kg、速效氮141.37 mg/kg、速效磷16.25 mg/kg、速效钾37.50 mg/kg,茶树品种鸠坑,树龄8年。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立4个处理,处理1为黄豆粕;处理2为森博有机肥;处理3为土杂肥;处理4为全量化肥(尿素+复合肥),各肥料养分含量见下表1。
表1 几种有机肥料养分含量
1.3 以等氮量施用为基础,亩施纯氮6.85kg,五氧化二磷
2.25 kg,氧化钾2.25 kg。
每小区的肥料均于2010年11月20日做为茶树冬季保树肥一次性施入茶树根际附近的土壤中。
2011年4月17日进
行春茶采摘,同时进行茶叶农艺性状(如梢长、百芽重)、感观品质(如叶色和叶质)观察记载和测产。
1.4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由上表2可以看出,施用有机肥料能更好地改善茶叶农艺性状和提高茶叶产量。
其中黄豆粕效果最好,春梢长为13,36cm,百芽重为113.6g,亩产干茶为54kg.比处理4春梢长增加33.2%,百芽重增加21.4%,产量增加18.3%,叶色和叶质均较好。
森博有机肥与土杂肥效果次之。
因此,日照茶区茶树营养物质的需求要结合茶树长势、茶叶基本产量来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进行合理的配方施肥。
茶园施肥坚持以有机肥、专用肥为主,速效肥为辅,分季节定时、定量合理配方施肥的原则。
基肥施用:每年秋季追施一次基肥。
于“白露”前后在茶行中央
挖深20 -30 cm,宽20-30 cm的施肥沟,每亩施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3000kg以上或饼肥150-5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400kg,另加过磷酸钙30kg.
茶园追肥:每年追施茶树专用肥或速效肥3次,追肥时间分别为3月中下旬、6月上旬、7月中旬。
具体时间可根据天气状况和茶树表现,天气不干旱,田间湿度适中,若出现茶叶脱肥、茶叶暗淡、不光亮,可以适当追肥。
追肥比例依次为50:30:20,每亩每次施用纯氮量不超过15kg,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4:1;1.施肥沟深度为10-13cm.
茶树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在茶叶生长季节多次喷施有机叶面肥和沼液。
使用的叶面肥须经农业部登记造册。
叶面肥与土壤施用肥相结合,一般喷4-6次,采摘前10天停止施用。
茶园铺草:在茶园行间铺草是一项用途广泛、效果良好的栽培技术。
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保持茶园土壤水分,减少茶园冻土层,增加茶园有机质含量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以保水防旱为主要目的茶园铺草,宜在旱季到来之前进行;以防寒为目的可在秋末入冬之前进行。
铺草厚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
茶园铺草可以使用稻草、玉米秸、其它作物秸秆等。
2 茶叶产量提高—绿色控害
鲜叶质量的提高与茶园病虫害与采收鲜叶标准有关。
山东茶树病害较轻,危害不大,主要是虫害。
虫害种类繁多,对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极大。
长久以来在防治上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结果造成害虫
抗药性增强和茶叶中农残超标。
因此应坚持物理、化学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科学环保原则,物理防治主要有杀虫灯、粘虫板,经过试验证明效果很好。
2.1 试验地点:日照市碑廓镇浏园茶叶生产基地。
2.2 试验时间:开灯时段为2010年6月至9月。
2.3 试验用材: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表3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茶园诱杀成虫分类调查表
上表3表明,频振式杀虫灯直接诱杀成虫,数量大、种类多,特别是对茶园鳞翅目害虫的成虫诱杀特别多,总计占38.3%。
诱杀量顺序为:夜蛾>尺蠖>毒蛾,以7.8月份诱杀量最大,两个月合计2284头,占总诱杀量的57.9%。
对益虫主要是蜂类、瓢虫等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但是诱杀量相对较少。
表4 有灯区与无灯区主要害虫田间发生量及差异性
表4显示,2010年6月15日至9月16日,灯区的夜蛾、叶甲、毒蛾、叶蝉虫口密度比无灯区分别减少64.8%、63.8%、32.3%、10.6%。
其中对夜蛾、叶甲类控制作用明显,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总之,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叶甲、夜蛾的诱杀效果突出,是茶园病虫防治的一种有效物理防治措施。
而且它对害虫天敌有较好的保护,可以作为有机茶园病虫综合防治的一种方法,加以推广。
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中有些害虫(叶蝉)的防治效果还是十分有限,应配合其它防治方法综合使用效果更佳(可以施用生物农药1.8%百部﹒楝﹒烟乳油防治)。
3 清洁化机械加工
名优茶加工逐步实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是我国名优茶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
大技术措施之一。
清洁化机械加工工艺与机械组合配套方法:本研究采用比较成熟的清洁化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进行加工,其机械设备及工艺流程分别如下: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杀青机)—理条(6CZH—11D理条机)—摊凉回潮—初整形(6CBW—8.8D扁茶整形机)—回潮—整形—墒茶整形机—分筛—手工挺炒足干(手工茶锅)过筛归堆。
试验表明,清洁化机械加工茶工效达到2.5kg∕台﹒时,如用人工计算为0.2-0.83 kg∕台﹒时,比手工提高了3.15-7.0倍,平均提高5倍。
普遍清洁化机械加工茶成本为12.13元/kg,比人工炒制成本18.8元/kg降低了6.67元/kg,降幅达55%。
清洁化机械加工扁茶成本为13.01元/kg,比手工炒制成本20.91元/kg降低了7.9元/kg,降幅达到61%。
综合清洁化机械加工成本可比手工节省55-61%,平均节省成本58%。
清洁化机械加工所制扁茶整体质量水平要明显高于手工炒制,高档茶价格要比手工炒制价格高10-20元/kg,中低档茶基本持平。
总体上,机械比手工平均提高价格10元/kg.应用清洁化机械加工技术加工绿茶,能获得扁平、挺直的效果,唯光滑度欠缺,这可借助手工弥补,经审评,色、香、味均与手工炒制水平不相上下,尤其是汤色清澈胜过手工所制产品。
由以上所做3个试验可以看出,名优茶生产与加工的关键首先是
茶叶内质和产量的提升,其次是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
只有两者结合才会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茶叶产量的提高—除科学施肥外,注意病虫害防治、茶树安全越冬
1 绿色控害
茶树病虫害防治,既要保证茶叶优质稳产,又要保证茶叶的食用安全,不允许农药残留超标。
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茶园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力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使用化学药物,将农药残留降低到最低程度。
农业防治:1 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2 加强茶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
3 采用生态林建设等相应农艺措施控制病虫害。
物理防治:推广应用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等物理灭虫设施,降低茶园农药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化学防治:在实行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准确观察和把握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时期,采用正确方式喷药。
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茶,保证茶叶卫生质量安全。
2 茶树安全越冬
在山东茶区要想达到茶园稳产增产,就必须保证茶树安全越冬。
(1)浇越冬水
应在立冬-小雪期间浇一遍越冬水,如遇干旱年份应适时浇跑水,不要浇透水。
(2)茶树采用拱棚越冬。
首先是选择背风向阳处建稳固棚,扣棚茶园需在“白露”前施好肥浇足水。
其次扣棚时间一般在“小雪”至“大雪”间,防止茶芽提早萌发,造成茶树霜冻。
日常管理要控制适宜温湿度,科学透风。
成龄茶树除采取拱棚越冬外,还可采取北面搭风障、茶行地面铺覆盖物。
搭风障一般“小雪”至“大雪”间进行,风障以向前倾斜60°、高于茶蓬20cm为宜。
蓬面撒草既能防霜,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茶行间在浇好越冬水、松好土,再在行间铺防护物。
铺草需厚度在5~10cm,铺草加地膜效果更好。
三名优茶鲜叶采收技术
1 采摘时间
细嫩采,在芽初萌发或初展1-2片嫩叶时采摘。
选晴天采摘。
2 采摘标准
以一种芽叶组成,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芽叶要求颜色一致,大小均匀。
3 采摘方法
推广双手提采技术,保持芽叶完整、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4 鲜叶装运
鲜叶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篓装盛,采摘后尽快运至加工厂。
四加工工艺的改进—实行清洁化机械加工
推广全程清洁化加工技术,从鲜叶到干茶的整个过程,围绕摊放、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实行各种质量关键点控制。
1 鲜叶摊放
鲜叶到厂后,立即摊凉在摊凉架上,厚度不超过5cm,摊放6-8小时,当鲜叶开始透发清香时,即可进行加工。
2 杀青
运用燃气滚筒杀青机或微波杀青机,要求高温杀青,先高后低,5分钟内完成。
3 做形
运用多功能理条机或手工炒干机,对杀青叶进行揉捻或理条。
4 干燥
分毛火和足火两种,干燥又分炒干和烘干,茶叶足火含水量达到5%即可。
5 贮藏保鲜及包装
运用低温贮藏保鲜设施,采用密封性好、透水性差的包装材料,贮藏室相对温度控制在65%左右,温度在0-10度。
在贮藏过程中,杜绝不清洁物品污染茶叶,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