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五册 13 雾在哪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读音。
(4)指导书写。
(5)讲解词义。
利用相关图片,具体的语境,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三、巩固练习
1.熟读字词。
2.朗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词语,同学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课后要认真读读、写写。
五、作业
1.熟记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认读词语。
2.朗读课文。
让学生圈出这句话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理解“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他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指导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
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指名读第三句话,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
三、生字教学
1. 观察“于、周、房、躲”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小。
2. 教师范写,并带领学生书空写。
四、巩固练习
1. 生字练写。
2. 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关于雾的谚语(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1)让学生在第八自然段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2)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学生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雾的淘气、顽皮。
三、指导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想:雾消失后,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表达: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他。
路上走着行人,也出现了,他。
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
4.课文中描写的雾景是怎样的?用“”画出来。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①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②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③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比较第一、二句话,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1.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 思考: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二)学习第二—六自然段
1.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请用“”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学生默读课文,画出雾所说的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大片雾,把大海、城市等藏起来的情景,画面朦朦胧胧,隐约可见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象,画面整然开朗,据着尾巴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这两幅插图前后照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藏、于”等12个生字,会写“于、周”等8个字,会写“于是、四周”等词语,会打指语。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2.指导朗读好这几句话: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我”的后面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第四句要读出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读出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3.从雾说的几句话中,我们知道雾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以用以下句式说完整。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13雾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领读课文。
3.教师讲解字词。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义。
(2)出示词语。
藏起来 于是 四周 黑暗 城市 房屋
躲起来 桥梁 露出 悠闲 消失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雾藏了很多东西,没有什么可藏的了,所以雾最后把自己藏了起来,又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在一起去看看吧。
六、作业
1. 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摘气球游戏的方式,复习词语:于是、变暗、城市、桥梁、躲藏、露出来、悠闲、消失。
2.学生自读课文,回顾思考:雾是一一个怎样的孩子?他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二、指导继续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受雾的淘气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课件出示句子:雾飞到海上。雾来到岸边。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教师提问:雾藏了这么多东西,还会躲起来,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预设:淘气、顽皮。
3.让学生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课题
13 雾在哪里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 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孩子般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想象奇特,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感受雾的特点。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等景物藏起来的景象;第八、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来,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容易引发读者联想,回味无穷。
课文第三、四、六、八自然段的段落结构有相似之处。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来之后的景色。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雾”说的话。
3照课文,想象“如果自己是雾,会想把什么藏起来”,并将句子补充完整。
4.能用“要”说、写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1.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