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水表层洋流的分布: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运动,叫做洋流。

(一)“8/0”模式
1.洋流的成因分类:
(1)风海流:在盛行风影响下形成的洋流。

回顾地球上风带的分布:信风(低纬度);西风(中纬度);极地东风(高纬度)。

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在北半球西风带(西南风)和南半球西风带(西北风)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

南半球的基地东风带影响下形成南极极地环流。

画出风海流,然后补充剩下的补偿流,形成三个大洋环流,呈“8/0”模式。

形成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以南北纬30°为中心(或称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以北纬60°为中心(或称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40°S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试分析其原因:
①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区的水温;②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热量;③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南半球缺少中高纬度环流的原因是缺少陆地。

在南极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形成南极极地环流。

(2)密度流
由于盐度或温度的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存在差异,海平面产生高度差,形成补偿流。

①盐度高的原因一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很少;相对封闭
②表层海水是由密度小的流向密度大的
(3)补偿流:
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上升和下沉)。

上升补偿流往往在吹离岸风的位置,形成渔场,但陆地有可能形成荒漠景观。

2.洋流的性质分类:分为暖流和寒流
(1)方法一:①温度大小变化判断半球;
②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洋流的流向;
③由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是寒流。

2.方法二:在区域图中判读洋流,就是要对洋流进行定位:
步骤:①根据纬度确定是中高纬度环流或是中低纬度环流;
②结合“8/0”模式,根据东西岸的相对位置判读出洋流的性质。

(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
1.成因:
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东北信风不十分发达,因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造成的热带季风却占了优势地位。

2.规律:
夏季呈顺时针环流(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季风环流)
冬季呈逆时针环流(季风环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
3.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4.为什么冬季形成了赤道逆流而夏季没有?
冬季,在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动)和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动)的作用下,西印度洋水位较高,东印度洋水位较低。

形成了一支自西向东补充东西印度洋水位差异的赤道逆流。

夏季,季风洋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而南赤道暖流的流向为自东向西。

赤道附近的东、西印度洋水位差异不显著。

因此,没有形成赤道逆流。

5.为什么在夏季索马里洋流是寒流?
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并使水温显著下降,洋流属于寒流。

6.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在考察中通常需要考虑该区域受那种类型洋流的影响。

2.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知道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

大型渔场的成因主要有两类:
寒暖流交汇(大致分布在45°N附近);
上升补偿流(低纬度信风带,西南季风)形成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

【渔场的成因分析】: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容易形成大渔场。

大陆架海区: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河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渔场。

温带海域:冬季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渔场。

3.对航行的影响:顺流航行可加快速度;寒暖流交汇处常有海雾和浮冰。

海雾: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中低纬度主要是寒流影响,时间主要在夏季;
中高纬度主要是暖流影响,时间主要在冬季。

(大或浓)海雾形成条件分析:水汽多;降温作用;风力微弱。

4.对污染物的影响:利:加快进化速度弊:扩大污染范围
三、扩展:厄尔尼诺现象
正常情况下,受信风的影响,赤道太平洋形成了海温和水位东低西高的形势,与此同时,在赤道太平洋东侧的下沉气流和西侧的上升气流影响下,信风会加强。

但是,一旦信风减弱,太平洋西侧的海水就会向东回流,太平洋赤道中东段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这就导致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较强时,太平洋东岸的上升气流减弱,所以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往往出现严重干旱森林火灾;
南美洲的秘鲁等地由于下沉气流减弱,暴雨成灾、美国南部飓风肆虐、巴西北旱南涝。

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而补偿流的形成和东南信风密切相关。

同时,秘鲁寒流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从而形成冷水性渔场。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的鱼大量死亡,其成因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
1.温暖海水大规模南下,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2.东南风减弱,使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食物死亡。

3.水温升高,海水的含氧量等物理、化学成分改变,使鱼类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