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生活资源结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与生活资源结合教学案例
一、提出问题
9000万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专横这是社会给出的评价。

人之初,性本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本质区别这是专家
的观点。

于是,皮球踢到了教育上。

近日,国家人口计
生委透露,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已累计出生9000万独生子女。

9000万,这样的数据再次拷问了教育这则报告引起了我的深思:
曾听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小女孩上二年级,患
了感冒,想吃香蕉,妈妈骑车跑了好远的路买了二斤香蕉。

回到家,妈妈又渴又累,自己也剥了一根香蕉吃,
没想到女儿哭着扑上来喊:你给我吐出来,香蕉是我的,你不许吃!妈妈难过得流下眼泪。

小公主小皇帝们只知道被关心,不知关心人。

也有
人概括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

许多家长抱怨,现在
的孩子没有孝心,不知道心疼人。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

在在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中,要充分开发与利用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怎
么样引导学生写好表达亲情的文章呢?
于是,我决定以亲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亲情》单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
的借鉴,写一篇表现我爱我家的亲情作文。

针对很多学
生觉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动人的东西,不知
道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材料表现自己想抒发的情感
的状况,我进行了一堂亲情作文指导课。

二、案例描述
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古今往来,亲情是一根古
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对往事的缠绵。

亲情是一
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瑰丽的诗篇。

亲情是宽容,等待,亲情是憧憬,眷恋,历史分不开,
岁月剪不断。

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

请你说
说看,除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外,你还阅读过哪些表现
亲情的诗文?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说:朱自清的《背影》、刘恒的《生命中的伞》、刘燕敏的《母爱是一条河》、孟郊的《游子吟》、古代的《孟母三迁》等等。

我又问: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最打动读者的是什么?
学生说:《背影》中最打动读者的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路为我买橘子这一细节。

我趁机出示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让学生朗读这样
的一段原文,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
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
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
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
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我又问:像父亲这样的人随处可见,老师也经常叫
我们写一些身旁的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作者仅仅写
父亲的背影就能够让人感动呢?
学生1:概括说就是作者平时观察十分的仔细,而
我们就是缺少这种精神!
学生2:那为什么在车站那么热闹的地方作者能够
观察他父亲那不过潇洒的背影呢?你们可应该知道车站
那可是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啊,可看的美丽的背影多着呢?他就不会观察的走神吗?
学生3: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难道观察还会出错。

作者在观察父亲的时候,吸引作者眼光的不是父亲的美,而是父亲对我的那种爱。

而我们平时也很少去体会我们
父母的爱,所以就写不出来了。

像我昨天因为冒雨跑回家,见我的妈妈在家,就责怪她不给我送伞,当她拿鞋
子给我时,我故意不和她说话,她一直解释她也是刚下
班回家,还来不及给我送伞,但我就是不听,一直想着
她如果给我洗换下来的衣服我就原谅她,她也给我洗了,如果她把我的书包拿到我的房间里,我就原谅她,如果
她先和我说话我就原谅她但我到现在还是没有和她说话。

所以我们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缺少记录这种爱。

她刚一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认同的掌声。

接着我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自己父
母及长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从不知道感恩。

叫他写表现亲情的文章,总觉得无话可说,事实上
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描写,就能打动读者。

但是细节描写能不能编呢?
学生异口同声说不能。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编吗?
学生说:那样不真实、不感人、不能引起读者的共

说得很对,老师这里有这样一段话,请你们想一想
作者想用这一细节描写来表现什么,评一评这一细节写
得好不好?
母亲要动手术,我被允许呆在手术室里,我看着医
生忙碌着,嘴里一直唱着那首歌,歌词敲打在我的心坎上,也敲打在母亲的心坎上。

至少我们还有梦,妈妈你
一定要好起来。

学生1:他想用这个细节来表现自己对母亲的祝福
之情
学生2:我认为这一细节的描写是假的,因为手术
室里家人是不能进去的。

学生3:我也认为是不真实的,因为医生做手术时
是聚精会神的,不允许唱歌。

这时我说:应该说作者想要表现的对母亲的情感是
真的,语言功底也很好,知道用细节描写来感动人也是
好的,但这一细节的描写明显是经不起推敲的,自然也
就很难打动人心了。

实亲情无时无刻不洋溢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怎样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呢?
学生1:细致地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

学生2: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放过与父母等亲人相
处的每一个生活小镜头。

学生3:注意积累,生活中有
一点感动的东西,就要用日记等形式记下来
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4:平时要多跟亲人交流。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怎样从细
微处入手用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将真情实感抒写出来呢?
学生1:罗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能体现亲情的生活
细节,筛选出最值得去写的细节。

学生2:思考自己最想抒发的对亲情感悟最深的是
哪一点,自己所选的细节是否切合所要抒发的情感?
学生3: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描写细节。

学生4:要将看似普通的生活细节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5:还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说得很好。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在生
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同样能体现亲情的伟大。

如果我们在
写作时能尽可能地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进行定格放大,运用多种手法将细节写真实、写具体、写生动,尽量做
到细微之处显真情,同时用最美的语言将自己的对亲情
的体会、理解和感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我们的作文
便是成功的。

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生活中最感人的事情,以
我爱我家为话题,自主拟题,写一篇表现家庭亲情的文章。

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看,本次作文教学应该说是成
功的。

在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出的不再是假、大、空的东西,而是由一个个生活细节组成的体现亲情的好文章。

如有一位学生在《奶奶为我梳头》中写道:奶奶总是喜欢用一只热乎乎的大手按住我的小脑袋瓜,另一只手细细
地把我的头发拢顺她的动作柔柔的,但布满筋脉的带有皱纹的手有时会挠得我痒痒的,逗得我咯咯笑个不停。

我猛一回头,看见奶奶也正冲我笑,心里暖融融的。

另外还有《妈妈的暖被窝》、《祈求原谅的我》、《一次离家出走》、《爸爸的眼泪》等等无不让人心动。

看到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被感动了。

于是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那就是让学生的父母们参与到此次作文中来,让他们品味一下自己孩子的文章,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对亲情的感悟。

因而,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带回去给父母阅读、评改。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也是可行的,从许多家长评语中可以看出,他们被孩子的细心、懂事所感动,有的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影响,这无疑拉近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

此外,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自己如何表现亲情的,大体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1)给父母带回一件礼物,不需贵重,只须真心:一枝花,一次成绩,一件小饰品
(2)为父母做一件事:洗脚、梳头、剪指甲
(3)陪父母做一件事:同看一次他们喜欢的电视或电影,并给他们讲解,或与他们交流看法、感受。

(4)对自己曾经伤害过父母的某件事表示歉疚或忏
悔。

(5)耐心地和父母就以前常发生冲突的一件事或一个观点交换意见,如若暂时不能达成一致,也要忍耐地
表示保留观点。

(6)和父母做一个肢体态势语言的交流: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
(7)记录父母一天的所作所为,感受父母的辛劳。

(8)观察父母:父母的眼神,父母的头发,父母的皮肤,父母的衣着
后来,在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反应,孩子们渐渐
能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
劳累了。

三、案例评析:
1、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
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的话形象
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
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
活水。

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
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
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
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
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

然而,许多学
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

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

如让学生回家
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
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
的礼物等等。

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

还可以让学生
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
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

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
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
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

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
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
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通过本次的作文训练,学生有
了明显的进步,不仅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不再是假、大、
空的东西,还懂得去爱身边的人,这是本次教学的亮点。

2、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此次作文课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使学生们认识到关注
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重要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而作文又源于生活,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亮点,便不会无
话可说,无情可抒了。

3、此次作文还使学生们认识到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生活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一些细节,如旅游归来,我们记住的可能只是一朵花,一株草;与友人分别后,记住的可能只是他的某一个习惯性动作
或富有个性的语言。

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真实、生动
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写具体、细致,进行必要的定格
放大,真切、自然的情感便会自然流淌于笔端。

4、此次作文也使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了以感恩的心态看待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
个眼神,学会了以满含幸福的情怀去抒写平常的事情,
学会了摒弃自私自利、感情虚假等不足之症。

并在实践
中去体会、品味亲情的伟大,学会以行动回报亲情,在
无形之中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5、虽然在本次的教学中,老师已经尽力教导学生去领悟身边的爱,但因为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所以对
这样的亲情体会并不深刻,这也体现现在学生情感的缺失,不是通过一节课便可以解决的,还有待于老师、家长、社会的进一步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