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一段文字的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青铜、葵花,一人穿着蓑衣,一人戴着一个大斗笠,一人拿 着渔网,一人背着鱼篓出了家门。雨丝不断,细细地织成银帘。 那么大的田野,就他们两个。天空下,是一片湿漉漉的安静。他 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会儿,青铜不见了——他下到水渠里 用网打鱼去了,只见葵花一人抱着鱼篓蹲在那里。一会儿,青铜 又出现了——他拖着网上来了。两人弯腰在捡什么?在捡鱼,有 大鱼,有小鱼。或许是收获不错,两人都很兴奋,就会在雨地里 一阵狂跑。青铜跌倒了——也是故意的。回来时,那鱼篓里尽是 活蹦乱跳的鱼。
1.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2.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 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 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 3. 在有些小说里,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的强调隐藏起来,换成人 物的口吻来说话。
19
我今年一千三百多岁。 住在西湖一道桥的底下。这桥叫“断桥”。从前它不叫断桥, 叫段家桥。 冬天。我吃饱了,十分慵懒,百无聊赖,只好倒头大睡。睡 在身畔的是我姐姐。我们盘错纠缠着,不知人间何世。 虽然这桥身已改建,铺了钢筋水泥,可以通行汽车,也有来 自各方的游人,踩着残雪,在附庸风雅,发出造作的赞叹感慨, 这些都不再那么容易就把我俩吵醒了。 西湖本身也毫无内涵,既不懂思想,又从不汹涌,简直是个 白痴。竟然赢得骚人墨客的吟咏,说什么“山外青山楼外楼,西 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真是可 笑。 我在西湖的岁月,不曾如此诗意过。如果可以挑拣,但愿一 切都没发生。
小说知识序列及学习目标
最高目标:
①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 艺术特性。②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 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③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最低目标:
尽量多的拿到高考小说题型的得分(满分15分)。
小说基本元素的理解 叙述、场景、主题、人物、 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1、虚构、叙述、结构 : 小说的形式 2、人物、情节、场景: 小说的内容 3、主题、情感: 小说的思想性或社会价值
叙述角度转换练习
要求:请分别以乌鸦和狐狸的口吻来重新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 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 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 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 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 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 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 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 溜烟跑了。
补充: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 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 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2.把握场景的功能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5.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安排技巧
6.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8.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法:
1.学习:知识点讲解 2.巩固:1-2篇小说阅读、分析 3.运用:3篇以上小说练习
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 第三人称叙事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
第三 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 人称 叙述人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 时发生的事情。 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莫泊桑《项链》
二、叙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
第一人称“我” 1.有限视角 2.局内人(参与者) 3.既是叙事者又是文中形象 好处: 1.使叙述显得真实真切; 2.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 3.便于抒情议论; 不足: 受限制于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人称“他” 1.或有限视角或全知视角 2.局外人(旁观者) 3.仅是叙事者并非文中形象 好处: 1.叙述自由,无所不知; 2.不受限制于所见所闻所感。 不足: 1.冷眼旁观,少亲切感; 2.局外叙述,有距离感;
三、叙述腔调
1.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2.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 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 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 3. 在有些小说里,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的强调隐藏起来,换成人 物的口吻来说话。
18
三、叙述腔调
23
每月都要收回好些借据,一面另外立几张新的去展缓日期。 她丈夫在傍晚的时候替一个商人誊清账目,时常到了深夜,他还得 抄录那种五个铜元一面的书。 末后,这种生活延长到十年之久。 十年之末,他俩居然还清了全部债务,连同高利贷者的利钱以 及由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 骆塞尔太太像是老了。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 且耐苦的妇人了。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 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到办公室里去了,她独自坐在 窗前,于是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那个跳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 美貌,那样快活。 ——莫泊桑《项链》
远处,又传来清悠轻忽的钟声,不知是北山的灵隐寺,抑南山的 净慈寺,响起了晚钟。把身子转了一下,继续我的好梦。 我不愿意起来呀。 但春雪初融,春雷乍响,我们便也只好被惊醒。年复一年。 我的喜怒哀乐生老病,都在西湖发生,除了死。我的终身职 业是“修炼”,谁知道修炼是一种什么样的勾当?修炼下去,又 有什么好处?谁?我最大的痛会是不可以评盘级,一千三百多岁 了,还得一直修炼下去,伊于胡底?这竟是不可挑拣的。 除了职业,不可挑拣的还有很多。譬如命运。为什么在我命 运中,出了个小岔子?当然,那时比较年轻,才五百多岁,功力 不足,故也做了荒唐事儿。 ——我忘了告诉你,我是一条蛇。
22
*速度控制
1.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 细细品味。
2.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 速阅读,细细品味。 3.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 这一技巧也是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李碧华《青蛇》
• “讲述”与“显示” ◎关于“讲述”
特点:上帝俯瞰 全知视角 多采用第三人称 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 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莫泊桑《项链》契诃夫《套中人》
◎关于“显示”
特点:凡人目光 有限视角 多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者不肯露面,消失在文字背后。 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讲述”与“显示”在一篇小说一般是两相结合,穿插 交替使用的。
3.思考与实践 在每一单元的后面,设置一些思路新颖、别具一格的思考题。 这些题目是有关这篇小说的题旨、关键、奥秘与若干精到之处的, 甚至还有一些是由这篇小说所引申出来的美学、哲学、风俗等方面 的思考。
4.链接 这个部分列举了一些与该单元的作家作品相关的一些著作,这 些著作一般版本较为优良,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延伸阅读 提供便利。有些单元的链接部分还附有简短的评论资料,用于对 正文进行补充或从侧面印证。
话题一:叙述
目 录
c o n t e n t
阅读P7-9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叙述人称 叙述腔调
01 02
03
04
速度控制
一、叙述视角——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的观察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
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 1.遮蔽作者意图,隐藏某些情节; 1.了解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 2. 洞察所有人物的心理及过去、现 2.根据需要时而抒发感慨,发表 见解; 在和未来; 3.对所有人物随时随地进行情感判 3.叙事者是局内人,放纵读者情 感,读者主动接受; 断和道德评价; 4.叙事者是局外人,控制读者情感, 4.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去推理、 判断和评价。 读者被动接受。
每个单元又分为四个板块: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链接。
1. 阅读部分选取两篇小说,一篇精读,一篇略读。
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文章,标有*的是略读文章;
★★★2.话题 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全书共有“叙述”、“场景”、“主题”、 “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 这些话题大体上囊括了小说的一些基本面,是各个单元的核心要素 和分类依据。每个单元所选择的小说文本都是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这 个话题的作品。每个话题下面又分解出一些小话题,深入阐述该话 题不同的方面。 “话题”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本话题,标有*的是延展话题。
莫泊桑《项链》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二、叙述人称
人称 作用 好处 第一 第一人称叙事使叙事者介入故事,甚至 人称 变成故事中的人物。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抒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第一人称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
发感情。
第二 第二人称既可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可淡化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内心,使 人称 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使小说更有感染力。冷清秋《拷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