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夹层设计
MS23 结构健康监测及无损检测(负责人:李法新、武湛君 ...

厦门大学
基于稀疏阵列的复杂结构导波概率化诊断
王 强 南京邮电大学
MS23-0711-O 高温压电换能器的耦合匹配层研制
禹建功 河南理工大学
MS23-1870-O 现场检测力学性能新方法:仪器化压痕法
权東一 首尔大学
主持人 李法新
17:35 17:45
17:55
18:05 18:15 18:25
时间
MS23-2122-O MS23-0344-O MS23-0726-O MS23-0248-O MS23-1132-O
编号
基于时空窗口的 PCA 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周立成 华南理工大学
高速铁路运营期结构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边界位移的结构内部不均匀材料分布无损反演 方法
王
翔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
法国圣埃蒂安高等矿 梅 跃 业学校生物医学与健
康工程中心
武湛君
基于 SH 导波稀疏阵列和相控阵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宦 强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基于多点应变感知的落下孔车承载梁动挠度计算与 陈 琳 中南大学 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 12Cr2Mo1V 钢韧脆转变温度微磁 吴 斌 北京工业大学 无损定量预测方法
爆炸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板损伤的 PZT 监测
刘 令 武汉科技大学
基于激光超声平面波成像的内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寇 兴 西安交通大学
非接触柔性电磁超声导波传感器及检测方法研究
范 峥 南洋理工大学 裴翠祥 西安交通大学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纳米尺度多场耦合力学成像分析 潘 锴 湘潭大学Fra bibliotek刘增华
14:25 14:35
MS23-2304-O MS23-1016-O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常用信号处理方法

小波变换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一)声发射事件的变化
幅值
电压(mv)
时 间 (us)
频率 (kHz)
系数
频率(kHz)
时 间 (us)
频率
时 间 (us)
图11 典型声发射波形,通过FFT计算的 功率谱,小波变换等高线图和3维图
图4–6 频率混叠图 a-采集信号﹙虚线﹚ ; b-真实信号﹙实线﹚
抗混叠低通滤波器
• 在对结构进行测量时,被测信号的高频成份往往不可避免, 例如:在大型桥梁、高楼、机械设备等动态应变、振动测 试及模态分析中,信号所包含的频率成份理论上是无穷的, 而测试系统的采样频率不可能无限高也不需要无限高,因 此信号中总存在频率混叠成分,如不去除混叠频率成份, 将对信号的后续处理带来困难。为解决频率混叠,在对监 测信号进行离散化采集前,通常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于 1/2采样频率的频率成份,这种低通滤波器就称为抗混叠 滤波器。
Wf (a,b)
f
t a,b
t dt
1 a
t
b a
dt
• 其中:W f (a, b) ——小波变换系数
平移
平移 伸缩
平移
平移
采用具有 不同平移 和伸缩因 子的小波 函数的叠 加去逼近 待分析信
号
小波变换过程图示
• 考虑便于计算机实现,常常把连续小波及其变换离散化,这就是离散 傅立叶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对连续小波变换中的尺度和位移参数同时 离散化:
a a0 j b ka0 jb0 , j, k Z
• 通常,取 a0 2, b0 1 ,也称二进制离散化,就得到离散二进小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智能夹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智能夹层 3 射流 2 防护性能 1 计量学 1 结构健康监测 1 结构健康监控 1 电磁干扰 1 电位法 1 流体力学 1 波纹式蒙皮 1 橡胶夹层 1 橡胶复合靶板 1 橡胶复合靶 1 橡胶复合板 1 标定 1 机电阻抗 1 抗电磁干扰压电夹层 1 抗侵彻性能 1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 1 应变测量 1 应力波 1 干扰能力 1 复合材料 1 声发射 1 变体机翼 1 压电纤维 1 制作工艺 1 冲击动力学 1 冲击力学 1 光纤bragg光栅 1 侵彻 1 传感 1 lamb波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质量防护系数 抗侵彻性能 射流 夹层结构 冲击力学 银纳米粒子 金纳米粒子 智能杂化微凝胶 性能 形态结构 应用 合成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曲率测量 多功能特性 声振耦合 噪音控制 动力学性能 力学特性 光纤智能夹层 光纤传感器 优化设计 三明治材料及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智能夹层 结构健康监测 机翼盒段 有限元分析 损伤识别 压电夹层 光纤传感器 patran软件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粗糙集 粒度计算 智能夹层 敏感区城 损伤定位 光纤智能结构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 健康监测 传感网络
一种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的夹层板材设计

一种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的夹层板材设计摘要:夹层材料是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材料,它甚至与特殊材料并为当代新型材料的两大发展方向,具有难以度量的发展空间。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特定用途无人机的夹层板材设计方案,并通过多次实践检验了其强度与可靠性。
关键词:夹层材料无人机板材无人机最初用于航空运动,而后用作飞行员和地面武器训练的靶机。
无人机是由航空模型飞机发展而来的,它是使用无线电遥控或卫星通讯等手段进行操纵或由自身程序控制操纵的一种不载人飞行器。
无人机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的无人机还具有多种用途。
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用途是:靶机、侦察无人机、诱饵无人机、电子对抗无人机、攻击无人机、战斗无人机,它还可以用于目标鉴别、激光照射、远程数据传递的空中中继站、反潜、炮火校正和远方高空大气的测量以及对化学、细菌污染和核辐射的侦察等。
1 设计背景本次设计是为配合某电视台拍摄需求,设计出一架能从地面起飞,飞行高度100 m以上,留空时间大于30 min,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3000 g,可以搭载并安全投放重量为250~500 g载重的小型无人机。
经过前期机型设计,估算出本次设计的基本参数如下:飞机总重量:2500~3000g。
机翼面积:60 dm2。
翼展:1900 mm。
平尾面积:1540 cm2。
垂尾面积:506 cm2。
尾力臂:100 cm。
上反角:8°。
发动机:ASP46级(6.5cc)。
目前,用于制作无人机的材料主要有木材、竹材、塑料、复合纸料、纸、纺织品等非金属材料,还有铝、铜、钢、钛以及合金金属等金属材料。
出于成本预算和前期机型设计的综合考虑,本次设计决定使用一种独特的夹层板材作为主机身的材料。
2 主体材料的选择2.1 木材的选择木材有着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加工容易、粘结方便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它有较高的比强度。
比如,同等强度要求下松木的质量比钢材轻2.4倍,对于航空器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
木材的选择除考虑其比重、顺纹压力强度、顺纹拉力强度等因素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应力要求选择不同的木纹纹理。
航天航空泡沫夹层结构的设计

( C)
{ 0,
( a )机械连接或者胶接 ( b )共 固化 ( c )整体铺层 ( d )全新设计 图 2 加筋板的设计
泡沫填充帽形加筋条的面内压缩强度和空心加筋条相比,在结构出现初始失稳时 ,失稳
载荷提高约 1 0 0 %( 参见图 3 ) 。芯材主要承受和加强筋侧表面垂直方向的拉应力和压应力,
避免在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面板达到屈服强度前,结构过早地发生失稳破坏。
.
2.
目 前飞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主要的应用的部件有 :起落架舱门、雷达罩 、地板 、发动机 短舱 、飞行控制面 ( 襟翼 、副翼 、升降舵 、 扰流板等 )、 翼身整流罩 、 翼稍小翼以及泡沫填
充帽形加筋条用于加强壁板和蒙皮等。
图 4 夹层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性 芯材和非结构性芯材
关于泡沫作为非结构性芯材的应用可以参见波音 X - 4 5 A验证机项 目。 复合材料 占X - 4 5 A 结构重量的 4 5 %。 在机翼制造 中,为提高剐性 、 减轻重量并简化加工工艺, 美 国泡沫基体公 司( F o a m Ma t r i x ) 按肋条 、 桁条、电气线路及其他机翼部件加工出模具 ,然后模塑出整体的
研 究报告
: … … … … … … -… - … .
航天 航 空泡 沫 夹 层 结构 的设 计
胡 培 ( 赢创德 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上海 2 0 1 1 0 8 )
1 夹层结构的介绍
夹层结构是一种层合复合材料的特殊形式 ,它是 由不同材料相互粘接组合 ,通过利用各 个组分的性能特 达到整个系统组成的结构优势。
板的稳定性。实际上 ,某些次结构件或者内饰件也可以使用夹层结构设计来满足强度 、刚度 要求。对于常用的加筋板 ,图 2( a ) 中,加筋板分 3 步制造,包括面板固化、加筋条固化和 二次胶接。尽管可以通过一些高效率、低成本的方法,例如挤 出工艺制造出加强筋,但是由 于采用了二次胶接 , 抵消了成本优势。另外一种方法是加强筋和面板采用共固化工艺 ,如图
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中压电-导波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时监测和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损伤的扩展。 因此,飞行器设计时可以适当降低安全寿命结构的安全因数、 合理地减轻结构材料重量裕度、保障复合材料的应用,而不会 危及结构的完整性并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使得飞行器实施“视情维修”策略成为 可能[7,8]。传统的飞机维护通常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定时地对飞 行器结构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施维修。这种检 测是非连续的,现场检测局限性较大,无法检测隐藏部位的损 伤,费时且成本高。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获取的结构状态、操 作,以及服役环境等信息,可用于结构健康状况预判及辅助维 修与维护决策。建立在结构实际健康状况与性能基础上的维 护管理可大幅降低飞行器结构的维护成本、减少了结构无效 拆装、避免了二次维护损伤、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有潜力发挥飞机延寿的重要作用, 推动群机粗放式管理向单机寿命监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发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航空领域的运用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航空领域的运用◎孙锐(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设计人员在实际开展飞机结构设计工作时,始终面对强结构以及高效率这一要求。
各类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都需要满足不失稳这一需求,尤其是在受到拉力、压力以及剪切荷载作用力的情况下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在航空领域当中应用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方向,也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现阶段夹层结构在飞机结构设计中使用的范围不断拓宽,这充分说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航空领域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一、常用芯材的客观分析1.蜂窝芯材的特性。
蜂窝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蜂窝因为存在开孔结构,不适用湿法工艺或树脂注射工艺(如RTM 树脂传递模塑)。
铝蜂窝或芳纶纸蜂窝具有压缩模量高和重量轻的优点,它们是飞机结构上广泛使用的夹芯材料。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面板出现裂纹和孔隙时,水或水汽就很容易进入蜂窝。
温度下降后,进入蜂窝孔中的水被冰冻后体积会发生膨胀,将破坏邻近蜂窝孔格的粘接,降低了夹层结构的性能,这时必须对蜂窝材料进行维修。
强度以及比刚度较高,是铝蜂窝这一结构材料的明显特征。
剪切载荷较大的部位是铝蜂窝层结构应用的主要位置,一般会利用金属板材作为面板使用。
在一定重量条件下,铝蜂窝夹芯材料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自身厚度。
同时这也是其缺陷,在壁厚太薄的影响下,蜂窝表面可能会有严重的局部失稳出现。
在同一阶段内使用铝蜂窝以及碳纤维面板时,无法顺利结合两种材料。
在膨胀系数方面,上述两种材料具备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会导致明显的固化变形问题出现。
两种材料之间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问题。
没有恰当处理电绝缘是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泡沫芯材的特征。
在隔热以及隔音能力方面,硬质聚氨酯泡沫远远高于其他泡沫,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是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明显优势与特征,但是其存在力学性能较差这一缺陷,在机械加工中极其容易出现易碎或者掉渣的问题。
已成型的复合材料层压板蒙皮腔体内是注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最终位置。
抗电磁干扰压电夹层优化设计

抗电磁干扰压电夹层优化设计石晓玲;袁慎芳;邱雷【摘要】The signal of the piezoelectric layer ( PZT layer) used in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for aircraft structures is easily effected by radiation and crosstalk.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he PZT layer signal is researched and some related coupling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asonable parameter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were designed and a kind of anti-interference PZT layer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ti-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of the designed PZT layer. It can be well used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the same test condition, the magnitude of the crosstalk decreases to 10 percent of the original one and the SNR of a fixed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s improved by 3. 16 times when the optimized piezoelectric layer was used.%利用电磁干扰原理,对应用于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夹层信号易受到串扰、辐射干扰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若干耦合影响因子.通过合理设置这些影响因子达到了降低干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抗电磁干扰压电夹层.实验表明,所设计压电夹层有着很好的抗串扰、辐射干扰能力,能够很好地实现损伤检测: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优化后的压电夹层信号串扰量较普通压电夹层下降一个数量级;对固定频率谐波干扰的信噪比提高了3.16倍.【期刊名称】《计量学报》【年(卷),期】2012(033)005【总页数】6页(P457-462)【关键词】计量学;抗电磁干扰压电夹层;电磁干扰;结构健康监测【作者】石晓玲;袁慎芳;邱雷【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9731 引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维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在飞行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夹层结构天线罩电性能优化设计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18年第13期·137·文章编号:2095-6835(2018)13-0137-02夹层结构天线罩电性能优化设计曾安民(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300;中航工业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北京101300)摘要:对某型飞机天线罩的罩壁结构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提高天线各扫描角度范围内天线罩透波性能。
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主极化方向的功率透过系数相对于等壁厚结构的透过性能有了显著提升,最小透过率由原来的56%增加到了81%,大大提升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
关键词:天线罩;夹层结构;高透波;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V19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8.13.137天线罩是保护飞行器导引头天线在恶劣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的功能结构,它是由天然或人造电介质材料制成的覆盖物,或是由桁架支撑的电介质壳体构成的特殊形状的电磁窗口[1-2]。
工程上应用较多的是多层夹心结构,中间芯层密度低,外层蒙皮层属于致密层,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力学性能,同时其宽频透波性能还非常优越。
通过设计合理的芯层和表面厚度,使天线罩在天线整个扫描角范围内具有优良的传输透波性能[3-6]。
本文针对C 夹层天线罩结构,采用几何光学射线追踪法理论,研究通过天线罩罩壁变厚度结构设计来提高天线各扫描角度范围内天线罩透波性能。
1理论分析几何光学三维射线追踪法用的是标量克希霍夫衍射公式,它对大天线来说,线积分项可以忽略,所以计算结果将是比较精确的,特别是当天线面积大于75倍波长平方时,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综合考虑空气动力学及宽频透波性能要求,本文选择具有良好气动外形的C 夹层正切卵形天线罩结构作为整体结构天线罩的分析对象。
天线罩[7-8]的外形为旋转对称的正切卵形,其对应的函数写成如下形式:.0 R2R 2R2R>+=ρρy x (1).R Wz R -+-=22R 2R ρ(2)上式中:R 为生成圆弧的曲率半径;W 为基础圆直径。
民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民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魏元雷;高飞鹏
【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卷),期】2022(30)8
【摘要】国内民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尚未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系统,飞机结构健康监测地面支持系统的架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的民机结构健
康监测的技术、规范和成功经验,深入研究了金属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载荷、部位、损伤类型等飞机结构健康监测需求,以及理想SHM系统的要求;给出了民机
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参数体系及适用的传感器,提出了民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总体架构设计方案;依据该架构设计方案,开发了SHM原型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显示,SHM原型系统能够正确解码原始数据,各模块演示功能符合预期,从而表
明了SHM系统架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魏元雷;高飞鹏
【作者单位】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运行支持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06.1
【相关文献】
1.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结构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2.珠江黄埔大桥结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测点与测试方法设计
3.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4.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5.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夹层结构成型工艺及设备

芯材的应用领域广阔,涉及航空航天、船舶、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
1、航空航天航空部门特别需要轻质高强的材料。
夹层结构获得低密度芯材的方法之一是复合模袋法。
它在泡沫中将微珠有序结合,典型的是玻璃微珠。
轻而坚硬的芯材或层材,用于飞机、航空器和其它领域。
它们具有防火、低导电和抗破环的特性。
飞机的主要部件,如机身,机翼和尾翼可采用PVC泡沫芯材复合结构,同时使用丁二烯。
在生产中不必进行高压高温处理。
飞机的重量得以减轻。
直升飞机最新一代复合螺旋桨叶采用密度较低、可耐大多数溶剂且可经受高压蒸煮温度和压力的 PMI 泡沫芯材。
它采用传统预浸工艺制造。
这种新型复合螺旋桨叶的寿命可达10000h/L 先前的金属桨叶寿命提高十倍。
飞机的机舱地板对材料的要求非常挑剔。
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要求其轻质、高硬度、耐疲劳及长寿命。
现在飞机上使用了芳族聚酰胺纤维为芯材的地板和其它类似的产品。
这些产品最大的优点是有效而持久,即使用于喷气式飞机的过道,也完全满足了机舱地板材料的要求。
飞机上最早使用的铝质夹层结构虽然轻质j 更实,但是它不耐腐蚀、易扭曲、导热、有导致点载荷破坏的倾向,而以芳族聚酰胺纤维为芯材的地板完全克服了铝质夹层结构的这些缺陷。
美国新泽西洲的巴尔特得公司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宇航员乘坐的探测号上使用了轻质木芯材。
它使宇航员乘坐的探测号经受了降落时的冲击。
70 年代轻质木芯材被用来隔离盛有大量液氮的舱体。
今天超轻型竞赛飞机,飞机模型和现代 " 超级风车 " 的桨叶都使用了轻质木芯材。
2、船舶常规的交联 PVC泡沫己在船舶中广泛应用。
瑞士海军的护卫舰使用了 28、13.5 、0.09m 片状构造的丁二烯蜂窝芯材。
聚氨酯( PU)发泡芯材也常用于船舶的建造。
80kg/m3 高密度泡沫可应用于承载部件如船舷等; 80~120kg/m3 的泡沫专门用作甲板和上部构造的芯材。
硬质 PU泡沫广泛用于水槽、绝缘板、结构性填料和充空填料。
压电晶体传感器激励模型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压电晶体传感器激励模型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张锋;王乘
【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
【年(卷),期】2005(018)002
【摘要】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基于应力波的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是一种主动的局部损伤检测方法.压电晶体传感器作为激励部件可以在结构中引入高频应力波;其同裂纹等局部损伤发生相互作用将产生波动的能量耗散、波形反射以及波形干涉等现象.通过对附着在无约束金属板上的压电晶体传感器(PZT)激励模型的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说明PZT能有效地产生检测应力波,并可将其应用在结构局部损伤检测中.
【总页数】6页(P215-220)
【作者】张锋;王乘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计算与仿真研究所,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计算与仿真研究所,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5.3;TP212
【相关文献】
1.光纤光栅传感器在路桥隧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J], 柏格文;齐云鹏
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FBG传感器的应用 [J], 朱纬;刘安龙;周卫丰;魏金龙;王彦
3.光纤光栅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J], 张潘恒
4.压电晶体传感器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J], 卢贤曜
5.压电晶体传感器阵列在补体系统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J], 王磊磊;方晖;曾庆音;周晓东;方运祥;胡继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微系统(Transducer and M icr osyste m Technol ogies) 2008年第27卷第7期设计与制造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夹层设计3王 强,袁慎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摘 要:根据智能夹层思想和真实航空飞行器结构特点,研究了面向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夹层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到了某无人机机翼盒段结构健康监测验证实验中。
实验结果表明:压电夹层工作性能稳定,寿命长,压电元件的一致性良好,抗干扰、串扰能力较好,该技术对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实用化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压电夹层;机翼盒段中图分类号:T B552;V2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87(2008)07-0072-03 PZTs l ayer techn i que for aerocraft structurehea lth m on itor i n g3WANG Q iang,Y UAN Shen2fang(The Aeronauti c Key Labora tory for S martM a ter i a l and Structure,Nan ji n g Un i versity ofAeronauti c and A stronauti c,Nan ji n g210016,Ch i n a)Abstract:Based on the ideal of s mart layer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astic of aviati on flyer,PZTs Layertechnique f or aer ocraft structure health monit oring(S HM)is studied and used in the SH M validati on experi m ent f ora testbox of an UAV wing.The experi m ent result p r oves that the PZTs layer works stably and has l ong service life,and the PZTs have good consistency,l ow interference.A ll of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PZTs layer technique is hel pfulfor the p racticality of SHM.Key words:SH M;PZTs layer;wing testbox0 引 言自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世界各地发生的航空事故所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使得来源于仿生原理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得以提出并迅速发展起来[1~4]。
该技术研究在结构中安装或集成传感器/激励器、控制器以及信号处理器等功能单元来实现对结构健康状态的在线监测。
在众多的传感器和激励器中,压电元件由于具有正逆压电效应,既可作为驱动器也可以作为传感器,因此,得到很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并大量采用。
在安装时,传统的方法是将压电元件逐个粘贴与分别连线,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各压电元件存在性能差异,且稳定性、电气特性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难以控制。
为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进行了分布式传感器系统的研制,将这种分布式传感器系统叫做智能夹层(s mart layer)[5,6],国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首先进行此方面研究的机构,在原理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7,8]。
然而,目前国内压电智能夹层的应用研究还都是以小型结构为主,工作环境也大多局限于实验室内,距离真实工程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以航空结构为应用对象,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面向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实用化压电夹层技术,并在大型某无人机机翼盒段综合健康监测系统验证实验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压电夹层原理电夹层的设计思想是采用柔性印刷线路工艺将压电传感器/激励器网络设计制作成夹层的形式,其中,压电元件按照一定工艺封装在夹层中,并用印刷线路代替普通导线连线[7,8]。
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解决压电监测系统中常用的直接将压电元件粘贴在结构上所引起的胶层厚度不均、电绝缘问题、传感性能分散、串扰大的弊端。
2 设计方案将压电夹层集成到结构中实现航空飞行器健康监测时,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使用环境来确定夹层设计、安装工艺等。
机翼盒段是航空飞行器中较为典型的结构部件,收稿日期:2008-03-25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计划资助项目(50420120133);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095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4-0513);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7B_076Z)27第7期 王 强,等: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夹层设计 也是结构健康监测中研究较为集中的一种结构[9,10],同时,由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高模量、高强度和轻质等优点,在飞行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本文选择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机翼盒段为应用对象,根据其特点和使用环境设计符合实用化要求的压电夹层。
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盒段的结构特征为中空矩形立方体,盒段内部肋和前后梁平行排列;结构对Lamb波能量的吸收能力较强;结构表面粗糙度较好,便于薄膜粘贴。
机翼盒段一般都密封在飞行器内部,使用环境较为稳定,电气特性以信号线之间的串扰为主。
据此,本文在设计时采用和遵循了以下设计要点:1)压电元件布局:压电元件采用直线排列的方式,3只压电元件为一个单元等间距集成到一张夹层中,多张夹层平行安装组成压电监测网络。
压电元件的尺寸和间距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定。
2)基材:基材选择较为轻薄坚固的聚酰亚胺薄膜,厚度达到了12.5μm,以保证在不影响结构特性的同时保证压电传感网络的使用寿命。
3)压电元件集成方式:为减少因胶层、基材等不同材料对能量的吸收,保证压电元件的灵敏度和信号的信噪比,压电元件采用嵌入的方式集成到夹层中。
此外,在布线、屏蔽设计和夹层安装等工艺中均制定了相关技术要点。
图1为根据上述要点设计出的压电夹层结构图。
夹层的长宽为400mm×50mm,选用的压电元件直径为8mm,厚度为0.48mm,相邻压电元件的间距为75mm 。
图1 压电夹层结构图F i g1 Structura l d i a gram of PZTs l ayer 图2(a)为传统方法安装的压电元件电气特性图,可以发现由于复杂的引线问题,信号存在很大的串扰,虽然通过屏蔽线连接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按照要求只能采用轻而细的屏蔽线,这样的屏蔽效果有限,且很难做到完全屏蔽,因此,并不能完全克服。
图2(b)是压电夹层的重复性实验和电气特性实验,首先,可以看到,由于采用了印刷电路布线技术,对串扰的问题解决得很好,而且,夹层测量的信号重复性很好,10次测量的结果几乎完全重叠。
3 应用与性能分析本文在国内首次将压电夹层应用到了真实航空结构的健康监测研究中。
该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盒段尺寸为4000mm×1200mm×245mm,中间部分为复合材料盒段,图2 夹层重复性实验和电气特性实验对比F i g2 Cam par ison of electr i c character between trad iti ona lPZTs and PZTs l ayer一端为铝制的支持端,另一端为铝制的加载端。
复合材料盒段的上下蒙皮壁板为泡沫夹层板,盒段上下结构对称,只不过上下翼面与梁、肋连接方式不同:下翼面为前后梁突缘与蒙皮缝合成预成型件,5个肋突缘与蒙皮是抽钉连接,上翼面为紧固连接。
肋的间距为800mm,监测目标为盒段上壁板与肋之间的螺钉连接失效。
实验中,在盒段的上壁板内外表面总共布置了6片压电夹层,共计18只压电元件,对盒段中的两条肋与壁板的连接情况进行了监测。
其中, 4片压电夹层在盒段制作时预先用环氧胶平行布置在盒段内部待监测肋两侧的壁板内表面,另2片布置在上壁板上表面,夹层中压电元件到肋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均为75mm,布置完毕后统一由信号屏蔽线连接到固定在铝加载端的航空接头上。
图3为结构抽钉失效情况下,一组压电阵列监测到的典型波形。
其中,激励信号为调制后的5波峰窄带正弦波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信号中没有明显的噪声,且信号的某些参数在损伤前后发生了清晰的变化,最典型的是损伤信号相对于健康信号来说幅值变大了。
提取响应信号的5个特征参数:时域信号能量、时域信号峰值、时域信号峰值到达时间、中心频率处小波细节信号能量以及中心频率处小波细节峰值,这5个参数组成一组状态向量表征抽钉状态,由人工神经网络成功辨识了抽钉的松动和松动级别。
所有的实验情况证明所采用的压电夹层设计在传感器灵敏度、电气特性、稳定性以及寿命等方面性能良好。
37 传感器与微系统 第27卷图3 一组压电夹层阵列监测到的典型波形F i g3 Som e typ i ca l waveform m ea sured by PZT l ayer4 结 论本文对压电夹层的实用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验证,以飞行器机翼盒段为应用对象,设计了面向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夹层,并以某无人机复合材料机翼盒段为对象,在真实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验证实验中得到了应用。
实验过程与数据表明:压电夹层工作状态良好,能经受起长距离的运输,安装和连线简单、整洁,安装后夹层中的压电元件一致性较好,信号中的电磁干扰和串扰很小,满足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1] Boller C.Next generati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 oring and its inte2grati on int o aircraft design[J].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Syste m sScience,2000,31(11):1333-1349.[2] Yuan Shenfang,W ang Lei,Shi L ihua.On2line da mage monit oringin composite structures[J].Journal of V ibrati on and Acoustics,2003(125):178-186.[3] Peng Ge,Yuan Shengfang.Da mage l ocalizati on on t w o2di m ensi o2nal structure based on wavelet transf or m and active la mb wave2based method[J].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5(475~479):2119-2122.[4] 彭 鸽,袁慎芳.基于主动监测技术的结构冲击损伤BP神经网络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6):574-577.[5] L in M,Chang F K.The manufacturing of composite structureswitha built2in net w ork of p iez ocera m ics[J].Comp Sci Technol,2002,62(7):919-939.[6] Q ing X P,Beard S J,Am rita Kumar,et al.Advances in the deve2l opment of built2in diagnostic syste m f or fila mentwound compositestructur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 ogy,2006(66):1694-1702.[7] 唐守锋,熊 克,梁大开,等.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智能夹层研究进展[J].实验力学,2005,20(2):226-234.[8] 唐守锋,熊 克,李 刚.压电智能夹层及其特性分析[J].传感器技术,2005,24(7):32-34.[9] V incent Caccese,R ichard Me wer,Vel S S.Detecti on of bolt l oadl oss in hybrid composite/metal bolted connecti ons[J].Enginee2ring Structures,2004(26):895-906.[10]Gr ondel S,A ssaad J,Delebarre C,et al.Health monit oring of acomposite wingbox structure[J].U ltras onics,2004(42):819-824.作者简介:王 强(1980-),男,江苏句容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健康监测、压电夹层技术、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