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蜡烛》诗歌
李商隐诗中蜡烛意象
李商隐诗中蜡烛意象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蜡烛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古代诗人笔下,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
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照明物体,古代的诗人常用它来入诗,古典诗歌中很早就出现了这一事物,如《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写了古人点着蜡烛在游乐交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首咏烛诗和烛赋,如庾信的《对烛赋》和萧衍的《咏烛诗》,那时多是把它当作照明的物体来描写,还未真正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
唐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蜡烛的描写,蜡烛成为文人抒情达意的意象,其中,李商隐是位多用蜡烛入诗的诗人。
受此影响,唐以后的诗人也常用这一意象入诗。
一、关于李商隐“蜡烛”意象的诗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晚唐著名诗人,有《李义山诗集》[1]。
他的诗构思比较奇特,风格也很细腻缠绵,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更是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同时,李商隐的诗有着丰富的意象,比如:夕阳,青鸟,月亮,蝴蝶,梦,镜,灯,蜡烛等。
他的下面四句诗中均出现了蜡烛这一意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炬”;“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中的“蜡烛”;“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中的“蜡”;“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中的“蜡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主要写相隔两地的爱人,苦于距离难以相见,好不容易盼到相会,到了离别的时候更是难舍难分。
离别后,诗人与所爱之人刻骨的相思,诗人不顾艰难险阻,对爱情苦苦追求。
这首诗构思新颖巧妙,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风格缠绵,体现出李商隐爱情诗缠绵蕴藉、感情真切、感人至深的特色。
红烛闻一多诗原文朗诵
红烛(闻一多诗集)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
1923年9月7日出版。
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
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红烛(序诗)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
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闻一多《红烛》阅读理解
闻一多《红烛》阅读理解阅读《红烛》的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如何理解红烛流泪的情景?2.全诗的收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红烛”这个意象?【答案】1.在这些诗行里,诗人的心情是轻松、乐观的,他仿佛看到了作为意志力、作为英雄主义象征的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所以,这是焦急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
在具有“五四”时代特色的乐观激情中,闻一多又一次与传统文化的牺牲精神产生了共鸣。
2.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心深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
于是,这一简洁的收束又显得那么的意味深长。
3.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写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拯救灵魂、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
《红烛》不是光写蜡烛,而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代诗词常把蜡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作“烛泪”。
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这是对流泪的充分理解。
接着又亲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
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
李商隐诗中蜡烛意象
李商隐诗中蜡烛意象一、关于李商隐“蜡烛”意象的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主要写相隔两地的爱人,苦于距离难以相见,好不容易盼到相会,到了离别的时候更是难舍难分。
离别后,诗人与所爱之人刻骨的相思,诗人不顾艰难险阻,对爱情苦苦追求。
这首诗构思新颖巧妙,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风格缠绵,体现出李商隐爱情诗缠绵蕴藉、感情真切、感人至深的特色。
二、对蜡烛意象的解读对蜡烛这一意象的意义,叶嘉莹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蜡烛的象征意义有三:象征光明皎洁之心意;象征悲泣流泪;象征中心煎熬痛苦。
以上是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
关于对李商隐诗中“蜡烛”意象的解读,有的认为是“女性化倾向,温情化倾向,悲情化倾向”[2],有的把它解读为“奉献”。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蜡烛意象,笔者认为它是相思爱情的象征,是对爱执著的体现;是生命的象征。
(1)爱情和相思的象征,对爱执著的体现在历代古诗文中,象征爱情的意象有鸿雁、青鸟、红豆、连理枝、比翼鸟、蒲苇、磐石、鸳鸯、红叶、燕子、斑竹等。
关于蜡烛象征爱情这一意义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经过历代文人不断把感情融合在其中,结合具体的事件来描写所慢慢赋予的。
随着文人诗中对这一意义的不断内化,最终它成了爱情相思的象征。
李商隐是位多用蜡烛入诗的诗人,在他笔下的“烛泪”是永恒爱情的典型代表,特别是《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蜡烛这一意象,是典型的爱情和相思的象征,更是对爱执著的体现。
李商隐一生命运多舛,感情上也屡遭挫折,“27岁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夫妻感情十分深厚。
但他半生沦落,长年辗转于外做幕僚,王氏一人在家抚养子女,生活清苦,却毫无怨言。
大中五年,诗人罢幕归家,妻子王氏已经病故。
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诗人不能自拔。
”[3]夫妻之间长久的相思别离以及后来对亡妻的追思怀念,成为他诗歌反复暗含的情感,正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他的爱情思和无题诗可以写得无比缠绵绻缱;因为这些意象凝结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寄托,所以他的无题诗读起来特别晦涩。
《红烛》优秀课件
逼真地描述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 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 “掏”爽快率真。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赏析】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
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 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 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 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 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 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 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 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 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 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托物言志
红烛的赤诚 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
红烛伤心的烛泪 红烛的责任 红烛
诗人的赤子之心,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
对红烛的敬仰。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 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 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 诗人自勉自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赏析】 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 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 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 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 获,但问耕耘。”
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点拨: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 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 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 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只有做 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耕耘 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 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 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 的献身精神。
描写蜡烛的诗词
关于描写蜡烛的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蜡烛的诗词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蜡烛的诗词有哪些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
阎朝隐凤凰鸣舞乐昌年,蜡炬开花夜管弦。
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王建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
王建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
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王建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
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人归。
王涯夜久盘中蜡滴稀,金刀剪起尽霏霏。
传声总是君王唤,红烛台前著舞衣。
鲍溶白雪翦花朱蜡蒂,折花传笑惜春人。
请君白日留明日,一醉春光莫厌频。
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薛能好客连宵在醉乡,蜡烟红暖胜春光。
谁人肯信山僧语,寒雨唯煎治气汤。
段成式屏开屈膝见吴娃,蛮蜡同心四照花。
姹女不愁难管领,斩新铅里得黄牙。
李郢津市停桡送别难,荧荧蜡炬照更阑。
东风万叠吹江月,谁伴袁褒宿夜滩。
皮日休万树香飘水麝风,蜡熏花雪尽成红。
夜深欢态状不得,醉客图开明月中。
皮日休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皮日休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皮日休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舞袖莫欺先醉去,醒来还解验金泥。
皮日休飙御已应归杳眇,博山犹自对氛氲。
不知入夜能来否,红蜡先教刻五分。
罗邺裴回无烛冷无烟,秋径莎庭入夜天。
休向书窗来照字,近来红蜡满歌筵。
黄滔城上风生蜡炬寒,锦帷开处露翔鸾。
已知秦女升仙态,休把圆轻隔牡丹。
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和凝司膳厨中也禁烟,春宫相对画秋千。
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
成彦雄台榭沈沈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须。
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
诗歌本赞美诗歌本
诗歌本赞美诗歌本您是蜡烛,闪耀微弱的烛光;您就是园丁,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亮;啊!老師您把我培育成人,让我为祖国发光;啊!老師您教会我怎样做人,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老師,艰辛了是谁把幼稚的我们送进去宽大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就是您!老師!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taipanga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就是您!老師!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就是您!老師!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缘硕果。
您辛苦了!老師!在酷热寒冷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師!把青春无私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艰辛了,老師!你银白的头发、佝偻身子、孤单的身影你已旧了。
你与乡邻村野为伍你80岁的高龄、仍自己踢水、自己洗衣服你仍撕守着我儿时家园梦的故乡你一生养育我们四个儿女四个儿女就是你一生的自豪你放飞的鸽子是你一生的牵挂存活的期望每与人提起慈祥的脸上总摆满了笑容母亲我历尽风霜久经苦难的母亲颏拙的笔怎能写下天下万千话语我缕缕情愫别了,家乡古镇安详、宁静、古朴、温和的你在美丽的乌江边跨过了数百年通往山坡的那三株上百年的皂角树见证了你走过的点点滴滴曾经的我无数次在你的怀抱中安静的睡去直至黎明的到来随后我和小伙伴们在你的身躯里尽情的玩耍、打闹、狂奔不顾一切走遍你的每一根命脉一直至你发狂年才在你的身边存有石林、存有溶洞、存有温泉、有松叶的呼声、有溪流的乐声……他们把你装饰如此的娇艳动人、美不胜收犹如斜在江边的美人儿通常你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奋能干、豪爽质朴的文家店人任由我们在你的身躯上以获取我们所所需的物品你从没有怨言的为我们所服务着在此我要代表家乡的人民感谢你的恩泽如今,为了家乡的发展你的躯体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你发扬下来的精神将永永远远被我们所留存着我们会向自己的子子孙讲诉你的一切也许数千年之后等到乌江水干你又可以再现于天地之间等到那时我也不再就是我了那时的我只是你脚下的一粒黄沙在支撑着你度过无数个年头别了,我的家乡古镇别了,我的家乡古镇你将永远存活在我们文家店人的心中乘着时代的快艇我们悄悄来到梦的世界胸怀发展的中华儿女在梦的思绪中无愧于不辱使命迈步前进我的中国梦,因中国而骄傲我的中国梦因少年而腾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幸福的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让我们用双手去建设她吧我的梦我的中国梦听着淡淡的.音乐,用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回去倾听。
大学校园诗歌
关于大学校园诗歌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高校校内诗歌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高校校内诗歌《我爱漂亮的高校校内》仲夏的早晨,阳光穿透了漫漫升腾的薄雾,照在湿漉漉的路面以及满是露珠的草地上。
鸟儿藏在挺立摇曳的塔松上,藏在油油绿叶的榕树中,动听悠扬对你唱歌,晨读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
哦,早晨的校内涌动着生气,洋溢着盼望!中午,一阵大雨匆忙而来。
校内里全部的建筑物和花木静立在雨幕中,接受雨的洗礼,享受雨的滋润。
雨过天晴,校内清亮明净,满目清爽。
湛蓝的天空下,挺立的松树,名贵的榕树,经不起风之邀请,扭动着还算婀娜娇美的身姿,轻歌曼舞起来;翠绿的芭蕉头顶着花儿,娇艳欲滴;路边不知名的小花也赶喧闹似的,齐刷刷挤满了紫色的脑袋,向着路人尽抛媚眼!微风吹过,他们一个个俯身下去,兴奋地直冲着你点头!傍晚,落日将金黄的余晖洒落校内。
这时,每栋现代化大楼,都如青山怀抱里的姑娘,娇小玲珑,剔透可爱!眼前,铁树耸立,芭蕉姹紫,格外妩媚。
被绿树掩映的漂亮的图书馆,一面斜斜的光瀑,自西向东,由高而低涂抹在墙面上,“图书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走进小湖,簇簇柳树昂然挺立,株株棕榈树潇洒横逸,棵棵芒果树枝繁叶茂,把整个园子点缀得煞是荫凉。
清风徐来,吹皱近似半圆形的一池湖水。
这时,水中的一株由水仙花托起的小树恰似一点美人痣,镶嵌在如美人脸庞的水面上。
我不知道,这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还是自然的鬼斧神工?置身如此美景,阅读如此妙文,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晴朗的夜晚,朦胧的月色,照得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绿水逶迤。
整个校内慢慢静谧安逸。
这时华灯初上,虫鸣蝉唱,三五成群的同学们来来往往于图书馆、教学楼之间,说说笑笑,已经汇成一道动人的风景。
这就是我的漂亮的高校校内。
身处在漂亮的校内,专心感悟着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假如生活是一座生气昂然的百花园,那么,校内生活便是其中最明丽的一朵奇葩;假如生活是一际湛蓝肤浅的大海,那么校内生活便是其中最欢快的一朵为了咱的生活,为了咱的家,让我们手牵手,心靠心,营造漂亮校内吧。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诗歌四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等) 课件(部编版)
【经典觅珠】
1.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
青春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
大的人。 ——郭沫若
2.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
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闻一多
3.人生困窘/如同在一条/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四 周都见血迹/仁者之叹不独于/这血的真实/尤在不可畏 避的血的义务。 ——昌耀
雪莱被迫永远离开英国,定居意大利,但仍密切关注祖 国的政治形势。1822年7月8日渡海时不幸溺死。恩格 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成就: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 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 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 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明确】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 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 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 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 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 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
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 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 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红 烛》 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情感 2.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 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 刻含义?
【明确】(1)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 相似点或相关处是:表面上二者有相同的颜色——“红 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 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 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红烛》说课稿
《红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烛》。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红烛》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现代诗歌,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这首诗以红烛为意象,通过对红烛燃烧自我、照亮世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以及为了理想甘愿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说学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蜡烛》诗歌仿写作文
《蜡烛》诗歌仿写作文希望(王子安)昏暗的天空下是破损的桥头破损的桥头边是凌乱的方场凌乱的方场上是孤独的坟墓孤独的坟墓上是摇曳的蜡烛摇曳的蜡烛旁是祈祷的妇人在妇人的心底是不灭的希望无题(倪旻澍)如果没有沾血的刀没有轰隆的炮是否就没有离别的寂寥没有心痛的烦恼然而战火却无情燃烧泪水与血水相交那么我们唯有虔诚祈祷点燃烛光闪耀迎接明朝的破晓来吧(徐一畅,胡钰晗)来吧,金戈战乱的悲哀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何等黑暗都无法成为羁绊来吧战车压倒麦田的方向军民奋起武装抵抗烛光静静照耀远方隐隐闪烁胜利希望来吧缓缓的殇歌依旧传唱悠悠飘进战士的梦乡黑夜来得更汹涌些罢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无题(刘显玥)听,战场上炮火的隆隆仍在回想。
看,方场中红烛的光芒还在摇晃。
即使步履蹒跚,也能点燃温暖与希望。
即使生命短暂,也可展现英勇与坚强。
心灵的慰藉,给人以前进的动力。
前方等待的,是未来无限的光明。
生前身后(陈恺雯)战场上一缕花烛的光点燃了不懈的力量。
硝烟中,一抹光明的亮照明着前进的方向。
无休止的战争不熄灭的光芒悲寂的坟墓控诉着残酷的战场蹒跚的脚步踉跄过无尽的希望请远望身后是战场的苍凉前方是温暖的故乡他们说(潘佳欣)残破的瓦砾呻吟的伤者唱响的悲歌和还在远方的故乡他们说,四起的硝烟弥漫于方场他们说,四伏的危机代替了安详蹒跚的步履瘦弱的背影黑色的围巾和摇曳灿烂的烛光他们说,有一根蜡烛点燃在苏联士兵的坟上,他们说,南斯拉夫母亲给了我们希望。
蜡烛(胡月明)年轻的战士倒在战场上,纷飞的战火燃着死亡的寒光,英雄的灵魂,仍在思念家乡。
孤苦的老人走进了方场,骇人的炮火无法粉碎希望,母亲的眼泪,滴落在烈士身旁。
那是一支结婚的喜烛,经历了45年的珍藏,正立在苏联战士的坟头上,它燃着的是胜利的希望,更是不朽的信念的光芒。
一束(辛宇)阴冷的方场,独有灵魂彷徨,肆虐的黑暗中,孕育了一束烛光。
阵阵机枪怎知万民重创滚滚炮火怎懂蜡烛微弱的光。
鲜血混进了流火向世界宣告这悲壮此地是地狱,还是战场?45年的希望此刻成就了永恒点醒了恐惧的黑夜让世界重回人性的天堂阴冷的方场独有灵魂彷徨肆虐的黑暗中终有一束希望。
《红烛》课件
1. 时代背景 《红烛》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 一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 面临重建与发展的重大任务。文艺 作品在这一时期承担了鼓舞人心、 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社会对知识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的崇 敬,体现了对劳动、奉献和牺牲精 神的崇尚。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全面理解《红烛》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表 达的主题。
• 例题四
• 问题: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答案与解析:诗中表达了对无私奉献者的敬仰、 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赞美。 通过描绘蜡烛的形象,诗人传达了情感的深邃 与温暖,激励读者追求理想,勇于奉献。
• 例题五 • 问题:分析诗歌的结构布局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 答案与解析:《红烛》采用了现代诗的自由结构, 前半部分主要描绘蜡烛的形象,后半部分转向表达 诗人对奉献精神的赞美。这样的结构布局增强了诗 歌的表现力,使主题更加突出,读者能更好地感受 到无私奉献的力量。
•例题六 •问题:诗中“燃烧”一词在此处的含义 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燃烧”在诗中不仅指蜡 烛的物理现象,更象征着奉献者在追 求理想过程中的牺牲与坚守。燃烧意 味着付出和奉献,是对理想和信仰的 坚定追求,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例题七
• 问题:诗中的意象与情感是如何相互映衬的?
• 答案与解析:诗中通过蜡烛这一意象表现出 无私奉献的情感,而这一情感又通过蜡烛在 黑暗中燃烧的形象进一步加强。蜡烛在黑暗 中照亮他人,象征了奉献者的无私与坚定, 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无私奉献的情感。
例题二 问题:分析诗歌的主题,如何体现无私奉献的精 神? 答案与解析:诗歌的主题是无私奉献,体现了在 艰苦环境中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我的崇高理想。 通过描述“红烛”在黑暗中燃烧的形象,诗人展示 了对奉献精神的赞美,强调了奉献的意义与价值。
四年级诗歌作文:蜡烛赞_350字
蜡烛赞_350字
我喜欢蜡烛,我赞美它。
一天晚上,突
然停电了,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根蜡烛,点燃了它,它放射出光芒。
蜡烛的颜色很单调,除了
白色就是红色,形状也再普通不过了,就是一
个细细的圆柱,圆柱中心有一条灯芯,就像一
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亭亭玉立地站在桌上。
就是这样的一根普通蜡烛,却能在漆黑的
夜里给我们带来光明,即使是一丝丝光明,也
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希望和安慰,虽然蜡烛的
光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但是可以让人们
不再害怕停电。
蜡烛慢慢变短了,流下的蜡油
就像女孩的眼泪,背也不像以前那么笔直了。
蜡烛的生命非常短暂,单蜡烛有燃烧自己,照
亮别人的精神,它多么伟大啊! 看到蜡烛,我
想起了老师。
当我没有考好的时候,老师鼓励我,给我希望;当我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会帮
助我找到错误,并纠正错误;但我遇到困难时,老师会引导我克服困难。
老师用纯洁、光明的
心照亮我们心灵黑暗的角落。
老师啊,你就像
一支普通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我爱蜡烛,它外表平凡,样子普通,我更爱我的老师,他们有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蜡烛无私奉献的诗句
蜡烛无私奉献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蜡烛无私奉献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赞扬蜡烛无私奉献精神诗句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诗蜡烛,你在黑夜里闪耀,你在盼望中跳动蜡烛,红色的蜡油是你无私奉献的眼泪蜡烛,跳动的火焰是你无私奉献的形象蜡烛,你是光和热,你是盼望的火苗,你又可否是那讲台上的老师2.赞扬蜡烛无私奉献精神+诗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1直到死都在吐丝,至死方止.蜡烛点燃了,1直到灭了为止.用自然现象来表达出1种宏大的奉献精神.--李商隐《无题》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有着芳香的花朵,甜蜜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旧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1条小路,比方1个人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史记·李将军列传》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形容1个人对其他人不落痕迹,不求回报的关心和关怀.---杜甫《春夜喜雨》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天从树上落下的花不是无情的,它们离开大树,只是为了化作春天泥土里的养料,以保证来年的花开得更好.表现1种不甘自弃、连续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龚自珍《已亥杂诗》3.形容蜡烛无私奉献的语句,段落无题:年月:体裁: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4句,接着写由于“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犹如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方自己为不能相聚而苦痛,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1样。
赞美老师的长篇诗歌
赞美老师的长篇诗歌诗歌1:《谢谢您,老师》您,是黑夜的启明星。
您,是白昼的晴空。
您,是骄阳下的清风。
您,是雨中的屋檐。
您,是大海;您,是山川。
是您塑造了我的灵魂。
您,是载送卫星的火箭。
您,是海上的罗盘针。
您,是投入,您,是付出。
您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诗歌2:《赞歌》红烛出蜡身幽幽疼我心愿人多安枕此痛最销魂雪齿恨霜飞唇雨落雨花晕诗歌3:《默默的蜡烛》您没有雄健的体魄却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您没有建筑师的双手却给我们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您没有艺术家的眼光却给我们建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大厦您那渊博的知识让我们感受文明与希望您那高远的胸怀让我们懂得宽容与忍让您那高尚的人格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感谢您老师我们真诚的感谢您您就像那一支默默的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有您的光明的指引我们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在您的面前不断的飘舞把那些做人的道理飘进了我们的心里诗歌4:《老师您是烛》亲爱的老师,您无私的爱心播种了新的希望,您满腔的热血撒下了智慧的火种,您无私的奉献精神丰富了我的心灵,您渊博的知识增添我了的智慧。
老师您是梯,默默无名,以伟岸的身躯,托着我们稚嫩的双脚,一步步攀高;老师您是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以不灭的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伴随我们不断地向前探索。
亲爱的老师,您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您就象那冬梅飘洒着早春的芳香。
今日又逢佳节,寄上我一份诚挚的祝福,祝福您永远健康幸福快乐!诗歌5:《生命应该和奉献联系在一起》徘徊在秋风中行在夜雨里红烛啊,我想起你想起你照亮别人的热情想起你燃烧自己的美丽从唐人的诗卷里我读到了你内心深处的苦寂从《红烛》的序诗里我感悟到生命应该和奉献连在一起诗歌6:《一生无悔》班主任,苦难累,披星上班戴月归。
日常工作虽繁杂,苦中作乐寻回味。
学陶师陶知重任,自我角色重定位。
要做热心实践者,与时俱进勤思维。
诗歌7:《老师您是最早托起太阳的人》虽然,现在有一些学者说:“不能把老师比作蜡烛,也不要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红烛诗歌三美中的体现
红烛诗歌三美中的体现蜡烛本是用于照明的,但因其具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即便化为灰烬也要发出自己的光亮的特点,于是人们便赋予它特有的象征比喻意义(在微观诗学理论中可称之为意象的象喻性);而自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金句”传世之后,“蜡烛”就更多地成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象征;至于“红烛”呢,本意是红色的或火红的蜡烛,在我们传统的民族习俗中多用于喜庆节日,则有“喜庆、吉祥和激情”的象喻意义。
诗人闻一多有一现代诗即以“红烛”为题(此指其第一部诗集《红烛》同题序诗)。
那么,作为主张“理智节制情感”的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的闻一多在这首诗中又赋予“红烛”以怎样的含义?诗人又借此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小文拟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简要赏析《红烛》的意象建构及其人格凸现,进而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意象典型而富有新意。
诗文开篇即引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作题记(引子),这表明诗人仍旧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作为“蜡烛”意象寓意的基调;接着,诗人又选取另一意象“心”与之相组并置,且以“颜色”相联立意,从而凸现出蜡烛的人格意义,这就是:红烛——红心,它们是赤诚的象征,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我们也由此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
我们完全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因此,诗歌开篇第一节就奠定了全诗的思想感情基调。
接着,诗歌从第二节开始,仍以“红烛”为中心意象,配之以“躯体”“灵魂”“灰”“光”“火”“泪”等子意象,叠加在一起,与中心意象形成辐射式组合(建构)方式,从而传达出由衷地赞美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主题立意;同时,又选取“梦”“血”“监狱”“残风”“脂膏”“花儿”“果子”等子意象,从而赋予“红烛”(诗人自喻)新的象喻意义:唤醒民众,追求光明,驱散黑暗,“我”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道路艰险;但“我”会义无反顾,“但问耕耘”,“创造光明”,将“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籍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