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
政策。 2.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开国大 典上明确宣布。
(2
①“
(3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1953年,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 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 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政策调整 (1 (2)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 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正式加 入WTO。 (2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练习--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2.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查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
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
”上述主张旨在()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3.1927年初,汉口、九江人民经过斗争强行收回英租界。
同年3月,英国人于北伐军到来之际主动放弃了镇江英租界的管理权。
不久,中国政府收回了镇江英租界的主权。
据此可知,镇江英租界的收回主要得益于()A.国共合作的推动B.民主意识的觉醒C.中国国力的增强D.外交策略的得当4.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差距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5.太平天国运动在宣传“四海皆兄弟”等观念的同时,又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名分,“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指导思想B.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D.与传统农民起义斗争方式一致6.下表为晚清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创办的机器厂矿和公司状况表。
它反映了我国()类型数量经费或投资额(单位:两)工人(单位:人)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 5 000万10 000洋务派民用企业27个 2 964万25 500~29 500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60 000A.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民主革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7.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来之风”往往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均是开始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民众运动与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民众运动与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曾荣
【期刊名称】《社科纵横》
【年(卷),期】2007(022)003
【摘要】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件大事.在英租界收回的过程中,民众因素起了较大作用,以陈友仁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借助民力,在与英领谈判时顺利地实现其"革命外交",中共也及时地发动民众将反帝斗争推向高潮.民众运动与国民政府的互动,以及中共的推动,使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目标得以实现.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曾荣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2.24
【相关文献】
1.近代中国最早收回的租界不是汉口、九江英租界 [J], 吴龙山;
2.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过程中的英国因素 [J], 刘丹;徐明波;蒋雪琴;蒲丹;
3.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 [J], 薛国中;谢显清;曾宪林
4.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斗争的铁腕外交述论 [J], 曾宪林
5.陈友仁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斗争中的贡献 [J], 方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回汉口英租界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斗争
摘要: <正> 1927年收回汉口英租界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多年来不少著作 和论文对此专门作过论述。但学者和专家们的著述一般集中在汉口英租界收回的时间、原因和 领导等方面,很少涉及当时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武汉国民政府和以工人阶级 为主体的各界人民群众在这场斗争中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民
关于我国近代租界的几个问题
关于我国近代租界的几个问题刘敬坤邓春阳一租界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产物,它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却又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组织与科学技术影响和传播于中国社会的主要媒体之一。
在租界问题的表述和研究中,由于长期对租界和居留地之间没有作出明确与确切的界说,以致对这问题的解释也很混乱。
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外交大辞典》(王卓然、刘达人主编)解释说:“租界(Concession or Settlement):一国在其领土内划定地带作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者,谓之租界。
”这是把居留地混同于租界。
该书又称:“日本学者往往讹称中国之租界为居留地。
”这是批评日本学者把租界混同于居留地。
实际上该书对租界和居留地也没有作出区别。
倒是威罗贝(Westel W. Willoughby)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明确一些的看法,说租界和居留地“虽常被当作同义语来使用,但是必须加以区别。
确切地说,最初的称谓或说法是‘划出供外人居住的地区’或‘外人居住区’,这类地区包括‘租界’和‘居留地’两种不同类型”[1](P307)。
威罗贝在这里对租界使用的是Concession,对居留地使用的是Settlement。
但对于何者为租界,何者为居留地,威罗贝仍没有说清楚。
朱华在《上海租界土地永租制初探》一文中明确指出:“在国际上,居留地(Settlement)和租界(Concession)是性质有别的。
所谓租界,就是一国政府将某一地区整个地出租给外国政府管理,由外国政府再将内中土地分租给其侨民。
这种租赁关系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属国际公法范围。
而居留地则是由一国政府划定一块地域,准许外侨在此区域内分别向本国土地所有者零星商租土地,整个区域的行政管辖权原则上仍属本国政府所有。
居留地租赁关系的主体是私人,属国际私法范围。
”朱华在这里很清楚的把租界和居留地区别了开来。
朱华在论述上海租界问题时又说:“上海租界制度的基础是外人享有治外法权,而不是土地永租权。
陈友仁与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陈友仁与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大革命高潮中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1927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在革命阵营尚未分裂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益高涨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帝国主义不得不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
陈友仁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收回租界中起了很大作用,被誉为“铁腕外交家”。
不会说中国话的外交部长陈友仁,1878年(清光绪四年)出生于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祖籍广东兴梅地区。
父亲陈阿金早年曾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流亡海外辗转到英属西印度群岛,先是当剃头匠,后开杂货铺,与当地土著英籍姑娘结婚。
陈友仁为陈阿金的长子,从小在特立尼达接受英国教育,毕业于西班牙港的圣玛丽学院。
1899年,21岁的陈友仁开始从事律师工作,成为特立尼达第一个华人律师。
因得到华侨和印度侨民的信任,律师业务进展顺利,不久便自设律师事务所。
由于收入丰厚,他曾投资于可可种植园和油田,但仍以律师工作为主。
平日里他颇为关心国际政治和中国局势,曾研读有关日俄战争的史料。
他虽然只受过西方教育,不懂中文,也不会说中国话,但民族意识强烈。
辛亥革命发生时,他正在英国度假,激于爱国热情,他毅然与马来西亚华侨、著名防疫专家伍连德等结伴回中国。
1912年春,陈友仁到北京,被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施肇基聘为交通部法律顾问。
不久,施卸任,由于赏识陈友仁的英文水平,施又转介绍他担任新创办的英文《京报》总编辑。
1915年,袁世凯图谋帝制,梁启超撰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
当时各报不敢登载,唯有《京报》独家刊登,轰动一时,陈友仁的胆识也为人们所称道。
1917年5月,陈友仁因撰写《出卖中国》一文,揭露段祺瑞与日本商议借款一万万元的密约,以“妨害公务”罪被判处徒刑四个月。
虽不久便获释,但《京报》被封闭。
陈友仁遂南下广东,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成为孙中山的一名得力助手。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课文注释: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课文注释: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7年1月1日至3日,是武汉人民庆祝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的日期。
为帮助各界群众了解庆祝的意义,武汉国民党中央及中央政治学校组织宣传队,到武汉各重要地方演讲。
3日下午,宣传员数人在汉口一码头江汉关前面与英租界交界的空场上演讲,听讲群众达千余人。
英帝国主义以此为寻衅之机,调大批武装水兵上岸,荷枪实弹,蜂拥而至,驱赶听讲群众,并用刺刀向人群乱戳。
当场刺死一人,重伤二人,轻伤数十人,血迹遍地,群众悲愤异常。
此事时称“一·三惨案”。
5日,武汉数十万群众游行示威,驱逐了英国巡捕,收回了英租界。
武汉惨案消息传到九江,九江各界群众怒不可遏。
1月6日,各界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声援武汉人民。
适逢九江怡和、太古两码头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
英帝国主义雇佣工贼进行破坏,工人纠察队抓获一名工贼。
英国水兵登陆干涉,枪杀中国工人一名、伤数人。
英舰还发炮恐吓。
九江工人和市民为回击帝国主义的暴行,英勇地占领了英租界,并请国民政府派员接收。
2月,英国被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协议,宣布无条件放弃,将汉口、九江租界交还中国。
《中国现代史》第四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四、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1927年1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 义。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 央农民运动委员会。 湖南农民运动大发展:北伐前夕,湖南有农会会 员30多万人。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成立,易 礼容为委员长。
义。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二、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5、北方人民的反奉倒段斗争 1925年11月,“首都革命”。国共两党领导,11 月28、29日连续两天举行大规模的群众示威运动。 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革命军与日军冲突; 八国齐集大沽口武力示威。 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 政府制造。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辞。图中(左起)分 别为: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2、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聘鲍罗廷为顾问。 军政改革:成立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主席,蒋 介石入选委员。整编国民革命军,建立党代表制、政 治部和政治工作制。 财政改革:财政统一,统一金融。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陈炯明;讨伐粤南军阀 邓本殷。 两广的统一。1926年6月1日;黄绍竑、李宗仁。
马林(1883—1942), 荷兰人。因帮助爪哇 人民革命斗争的成绩 而受到列宁赏识。 1921年6月-1923年10 月来华,对中共的建 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42年在荷兰反法西 斯斗争中被德国法西 斯杀害。
第一节 国民党的改组
评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评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作者:谢长兵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3期摘要收回汉口英租界是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外交上的一个壮举,是武汉国民政府革命性的表现之一,但外交交涉本身是很复杂和艰难的,牵涉到复杂的国际关系。
武汉国民政府成功收回汉口英租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针对英国而争取日本中立的外交政策和国民外交政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武汉国民政府主要针对英国争取日本中立国民外交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26-02一、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根源即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特别是其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制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包括民族、民权和民生三个方面,以便解决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所面临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三个问题。
l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宣言》,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也就是要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半殖民地的地位,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
武汉国民政府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其外交,从而形成了革命外交思想,就是要以革命的方法与手段,来解决中外之间不平等条约关系中的外交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撤除外人在华优越地位的现状”。
①此外,武汉国民政府根据当时中国人民的力量还很弱小,不能同时对付所有的敌人;而当时中国最主要的敌人是英国,所以只能先集中中国人民的力量和英国斗争,尽力分化帝国主义;同时国民政府的势力由南向北发展而英国、日本的在华利益分别主要集中在南方和北方,北伐主要在英国的势力范围进行,所以主要对手是英国,而中日在北伐中冲突不多,于是国民政府制定了主要针对英国而争取日本中立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评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国际秩 序 。同时 英 国也 向 日、法等 国提 出了协 同防 卫上 海 的建 忘 录》 声明 中指 出: 的 欧玛利 提 出的关 于修 改某 种英 国权 利 的计 划 , …… 国 民政 府不 能认 为满 意或 充足 。但亦 愿视 为 国 民政府 “ 与 英 国问各 项事 件 圆满合 理解 决之 基础 ” 但 英 国军 队继 续在 。“
强 三个 问题 。9 4年 1 , 中山先 生主 持召 开 了中 国国 民党 第 12 月 孙
一
( ) 汉 国民政府 在 法理上 收 回汉 口英租 界 二 武
次全 国代 表大 会 , 过 了《 言》 对 民族主 义 、 通 宣 , 民权 主义 、 民生
英 国政府 命 令阿 马利 与武 汉 国民政 府就 汉 口英 租界 问题 进
族 从帝 国主 义压 迫 和奴 役下解 放 出来 , 脱 半殖 民地 的地位 , 摆 争 致 引起较 现在 更险 恶之 局势 。 现在 双方 之交 涉 , 只可 以现 在之 新 取 民族 的独 立 自由。武 汉 国 民政府 继承 了孙 中山先 生的 民族 主 状况为根据。。 ”这体现了革命外交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 英方
义 思想 , 以此 指 导其外 交 , 而形 成了革 命外交 思想 , 并 从 就是要 以 代 表无法 否认 , 双方 经过 l 的谈 判 , 6次 1月底 , 双方 已经 基本 达
革 命的方 法与 手段 , 来解 决 中外 之 间不平等 条约 关系 中的外交 问 成 协议 。 由于武汉 国 民政府 坚持 原则 性 , 中国没 有退 还汉 口英租 题 。 体说 来 , 是 “ 不顾及 过 去及 过去 不平 等 的条 约 、 具 就 在 协定 与 界 , 为收 回汉 口英租 界提 供 了前提 , 这 这是 革命 外交 在遇 到 困难 惯 例 的前提 下 , 用 大胆 而强 烈 的手 段 , 运 在革命 精神 与群 众运 动 时 不妥协 的 结果 , 体现 了革命 外交 的优 势 。1 2 月 7日, 欧玛 利送 的 强大 支持 下 , 胁迫 性 或半胁 迫 性 的情 况 下 , 在 以达 到我 国外 交 来 了英 国政府 致 国 民政府 的一个 《 忘录》 《 备 及 附件》 。在 发 出上 谈 判 的 目的— — 撤 除外 人在 华优越 地位 的现 状 ” 。 述 文件 , 案磋 商即将 就 绪时 , 方又 从本 国及 印度 调遣 1 汉 英 . 2万 此 外, 汉 国民政 府根 据 当时 中 国人 民的力量 还很 弱小 , 武 不 名 军队开 往上 海 。1 2 月 9日,英 外相 张伯 伦宣 布英 政府 已经 决 能 同 时对付 所有 的敌人 ; 而当 时 中国最主 要 的敌人 是英 国 , 以 定 向上海 派遣军 队 , 所 还照 会美 国, 表示 不管付 出多大代 价 , 要维 都 只 能先 集 中 中国人 民 的力量 和英 国斗 争 , 力分化 帝 国主义 ; 尽 同 持 在中 国的特 权 , 希望 美 国与英 国采 取统 一行 动 , 以维护 远 东的
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龙源期刊网 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3期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帝国主义感受到中国人民觉醒和反抗的力量,并引起他们的极大恐慌。
英国为维护在中国的殖民权益,多次进行武装挑衅,千方百计地干涉中国革命。
1926年9月,英国军舰炮击万县县城,制造了千余家民房店铺被毁、死伤千人的万县惨案。
英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926年12月26日,汉口各界群众20余万人,在中国共产党人李立三的领导下,在汉口济生三马路召开反英大会,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立即收回租界。
1927年1月3日下午,全副武装的英军水兵冲出租界,扑向手无寸铁的正在听演讲的群众,当场刺死一人,打伤30多人,制造了汉口“一三”惨案。
惨案发生后,李立三、刘少奇立即声讨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并于当晚发表《为反对英水兵惨杀同胞通电》,提出请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等六项要求和实行抵制英货、封锁英租界等五项办法。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点燃了长期郁积在武汉人民心里的熊熊怒火。
1月4日,湖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省学生联合会等200多个团体的500多名代表举行武汉工农商学各界联席会议,根据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所提要求和办法,提出了请国民政府向英国领事馆提出严重抗议、由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实行抵制英货、封锁英租界等八项决议。
1月5日,武漢举行罢工、罢市、罢课。
在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和组织下,30万人在汉口参加反英示威大会,并举行示威游行。
群众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
工人纠察队员率先冲进租界,随后,群众冲进英租界,愤怒的群众登上楼顶,扯下英国旗,占领了租界。
租界内的英国官员和巡捕、水兵逃往江边的英国军舰。
汉口英租界被爱国群众控制。
1月6日,江西九江各界群众集会游行,声援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英国水兵再次干涉,打死打伤工人数名,制造了九江“一六”惨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民版必修一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排除;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亚非会议的影响,不属于“共同影响”,排除AB;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与“20世纪50年代”不符,故C错误。
2.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打破了外交僵局1/ 7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图是联合国大厦的一幅大型壁画,图中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被称为联合国的“黄金法则”。
下列外交方针、政策最契合其精神的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27年2月收回了汉口和哪里的英租界
1927年2月收回了汉口和哪里的英租界“武汉,武昌,汉口……”从1931年开始,日本人的租界就在武汉。
为了彻底赶走帝国主义势力,1931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归还租界的要求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方面在1929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期的条约……所以1931年日本人又卷土重来了。
1930年英租界还在汉口。
1932年又改为中华民国二年9月,日军占领武汉市后在汉口大肆烧杀抢掠,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干涉我国内政、侵犯我国主权的罪恶行径。
蒋介石于1927年2月1日致电北洋政府和蒋介石:“英租界及英属处女群岛及其他各租界各土地为日本所有,中国政府概不承认任何拥有或租让,凡该租界范围内之一切中国土地一律不属之。
”从此汉口退出世界舞台。
这是第一次收回了武汉!下面这段话很重要:武昌英国人在1899年8月11日与武汉英租界英国驻汉口总领事汤森签订《伦敦租界协约》;次年2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武汉英租赁区;1928年4月2日汉口市政府成立、1930年6月3日英女王退位、1929年1月31日民国2年2月1日武汉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结束:1927年1月10日国民政府宣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5月9日英美领事撤换中国驻英大使马礼逊;在上海开辟租界,后又与国民党联合创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堂。
1922年11月22日,上海市政府根据英美的《续议中法和约》向日本宣战并签订《中日北京条约》:1926年1月1日正式在汉口租借地成立“汉口市”(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开埠的城市。
这也是长江流域第一个以国家主权的名义收回自己城市的一个时期。
一、英国租界区英国租界区包括现湖北省武汉市区北部以及湖南、江西、安徽、江西等地。
现为武汉的英租界,也就是现在的香港界。
英租界:1899年8月11日英国驻汉口总领事汤森代表英国与武汉政府签订了《伦敦租界协约》(以下简称《租界协约》)。
英国将在中国境内建立包括汉口在内等6个城市的租界。
简析四一二事变前后共产国际对华政策
简析四一二事变前后共产国际对华政策1926年冬、1927年春北伐军胜利进军,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但是,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开始出现隐患,蒋介石依靠手中权力,大肆发展个人势力,逐渐仇视革命势力,并加紧策划,伺机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开刀。
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由对蒋介石进行拉拢、孤立、揭露和利用右派的政策到放弃孤立、揭露和利用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政策,并驱逐、斗争和从政治上消灭右派的方针,再到既要北伐又要开展土地革命的策略。
本文将以四一二事变前后为背景,讲述共产国际对华政策。
标签:四一二事变;共产国际;对华政策自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后,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消灭了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北伐战争的胜利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就在北伐顺利进军时,蒋介石开始叛变革命,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并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肆迫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上级领导,共产国际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革命问题不断采取策略。
本文将就共产国际对华采取的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一、1927年春中国的政治形势与共产国际的对策(一)1927年春中国的政治形势北伐的胜利进军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而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又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到了1926年12月,全国工会会员由北伐前的100余万人增加到将近200万人,其中以湖北、湖南以及华南许多城市的工人运动发展的最为蓬勃。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构成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宏伟图景。
随着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中国南方的封建势力也遭受沉重打击,以广东、湖南、湖北、江西为代表的农民运动发展的最为迅速。
其中,湖南的农民运动最为突出,其廣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其它地区。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猛烈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有力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收回外国租界的年代
中国人民收回外国租界的年代中国人民收回外国租界的年代1919年收回天津德、奥租界和汉口法租界1924年收回苏联放弃的前俄租界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9年收回天津比租界和镇江英租界1930年收回厦门英租界1943年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及英美比在上海和厦门的公共租界1945年收回在中国各地的日租界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汉口和广州的法租界及法国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1947年收回天津意大利租界及意在上海厦门的公共租界的权利至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设立的租界被全部收回。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时间收回租借地时间1.胶州湾1922.2.4.《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2.威海湾1930.4.18.《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3.广州湾1945.8.18.《中法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收回关税自主权条约时间1.中美1928.7.25.2.中挪1928.11.12.3.中比1928.11.22.4.中意1928.11.27.5.中丹1928.12.12.6.中葡1928.12.19.7.中荷1928.12.19.8.中英1928.12.20.9.中瑞典1928.12.20.10.中法1928.12.22.11.中西1928.12.27.12.中日1930.5.6.收回治外法权及其它特权条约换文时间1.中墨(换文)1929.10.31.2.中英1943.1.11.3.中美1943.1.11.4.中巴西1943.8.1.5.中挪1943.11.10.6.中比1943.11.20.7.中瑞典1945.4.5.8.中加1944.4.14.9.中荷1945.5.29.10.中法1946.2.28.11.中瑞士(换文)1946.3.13.12.中丹1946.5.20.13.中葡(换文)1947.4.7.14.中西班牙1953.2.19.(此时“中华民国”已在台湾)。
中国史填空题
中国现代史1.1920.7.10~23(直皖战争),在奉系张作霖助直作战中,皖系大败,从此势威。
2、1922.4.29(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败,张作霖退出关外,5月12日,宣告东三省“自治”。
1924.9.15(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部反戈一击,于10月23日潜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大败。
3.1924年10月孙中山的北伐讨直计划因(广州商团叛乱)夭折,南方反直活动宣告失败。
4.参加1919年1.18-6.28巴黎和会的中国(北洋政府)五位全权代表(陆征祥外长)、(顾维钧驻美公使)、()、(魏宸祖驻比)、(王正远南方军政府)5.1925.5.30上海(五卅惨案) 6.11(汉口惨案) 6.23(沙基惨案)6.1927.2.19和20日(北伐期间),中国分别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7.最早酝酿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是(李大钊)(陈独秀)8.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在北大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最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9.19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施存流)(周佛海)在日本组成了(旅日共产主义小组)10.1921.7.23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0余人。
(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董必武、陈潭秋武汉)、(毛泽东、何叔衡长沙)、(王尽美、邓恩名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由陈独秀委派)、(马林尼可尔斯基共产国际列席)大会选举(陈独秀书记)(张国焘组织)(李达宣传)三人组成的中央局11.1921.8中共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初设上海,后迁北京,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下设北京、武汉、湖南、广东、上海等地方分部,出版(《劳动周刊》),于5月发起召开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12.1922.1-3(香港海员大罢工)——苏兆征、林伟民1922.9.14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李立三、刘少奇以上为第一次工运高潮1923.2.4(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张国焘、项英13.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出现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地区,1921.9月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宣告成立14、1923.9.4(李大钊)以个人身份第一个加入国民党(“三大”后)15、(1924、1月20日-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召开。
汉口租界
汉口租界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武汉也为帝国主义所垂涎。
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负责督理华洋交涉事务和稽查来往船只及进出口货物、监督税务。
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即"五国租界区");同时,英、美、俄、法、日、德、意、比、丹、荷等国还设立了领事馆,将汉口沿江一带大片土地建成"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华中地区的基地。
1861年3月21日,英国海军提督贺伯、参赞巴夏礼与汉阳知府刘齐衡立约,在汉口旧市镇以北、杨林口上下划定租界,面宽250丈,进深110丈,四至立石为界,合地458亩(即今日南起江汉路,北抵合作路,西至鄱阳街,东临长江)。
当时这一带地势低洼,水坑较多,基本无人居住。
英租界设立的同年,即动工兴建英领事馆。
设馆初期,馆区内建有领事馆、办公及辅助用房共4栋(位于今天津路北);这些建筑皆为两层砖木结构,四周一般建有露台式券廊,它们是汉口最早出现的殖民式建筑。
随后,英租界当局又在今南京路兴建工部局、巡捕房、波罗馆等,现已无存。
1865年,法国在英租界下首建立法领事馆,馆内建两层西式楼房多栋;1891年领事馆毁于大水,1892年重建。
1895年,德国在汉口划定租界,址在英租界以北,但未与英租界毗连,其地南抵今一元路、北至六合路、西抵中山大道、东至江边,占地600余亩。
当年兴建领事馆,馆舍两层,三面皆有券廊式露台,外墙拉毛粉刷,入口设平台式门斗,屋面塔顶升起,侧面开窗作采光亮顶,室内楼梯设在门厅正中,制作工艺考究。
此外,还先后建了领事官邸、工部局、巡捕房,均为两层砖木结构,内部有壁炉采暖和木制楼梯、地板,装修十分精致。
1896年,俄、法两国将英、德租界之间的空余地段作为两国租界,并以黎黄陂路下首、经洞庭街至车站路江边作为两国租界线。
俄租界紧接英租界,占地414亩;法租界南靠俄租界,北接德租界,占地187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月刊2011年第5期#专题研究#西周德观念与早期人文理性吕方[关键词]西周;德观念;人文理性[摘要]西周之前人们也考虑过德的问题,然而没有周人思考得这样深刻和系统。
德观念在西周盛行,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一个不争的文化史史实。
西周的德观念来源于宗法贵族社会管理的政治理论,随后它超越了政治领域而发展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文化观念和道德准则。
它的普遍文化因素表现为一种早期的人文理性,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涵: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张扬人的理性思维,重视人的精神提升,强调人的责任感。
然而,它的不足在于漠视个性,为异化个体价值做了历史文化铺垫。
中国传统文化极端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漠视人的个性的文化倾向即滥觞于此。
对于西周的德观念,目前的先秦文化史研究著作基本都有所论述,这些研究认为,德观念成熟于西周,并形成了重人文的特色¹。
然而,前人的研究大多是笼统、鸟瞰式的回顾,缺乏系统考察º;他们或主要讨论德治思想的政治法律内涵和伦理构成,或多从德治思想的阶级性来看待问题»,却忽视了德观念蕴含的人文内涵。
本文认为,西周文献中展露出德观念逐渐成熟的历程,而且,德观念本身也闪烁着古典人文理性的光彩¼。
所以,本文的中心议题不在于探索德的最初源头,而在于讨论西周时代德观念的具体状态½,并从一个全新的文化视角来观察它,敬请方家指正。
一德观念在西周的形成大体说来,从文献材料中看,西周的德经历了从具体实指概念到抽象观念的发展历程,显示出周人对德的体认逐渐深化。
也就是说,德观念在西周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稳定成熟的观念系统,人们依据其评价和指导行为与生活。
1.具体行为意义的德作为具体实指的德,在西周文献中是有记载的。
5尚书#多方6篇告诫各诸侯国君不要叛乱: /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
克阅于乃邑谋介。
0¾意思是说,假如你们不做坏事,就能够保有现在的禄位。
/凶德0是指真实的、具体的不良行为。
5尚书#康诰6:/勿用非谋非彞,蔽时忱。
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
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0周成王希望康叔努力施行¹º»¼½¾如郭沫若认为,周人创造性地推动了德的精神观念发展,在德的观念话语里包含着人文理性的最初萌动,然未及展开论述(郭沫若:5先秦天道观之进展6,5郭沫若全集#历史编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2~337页)。
王国维提出,周礼的创制实际上体现了德的观念和原则(王国维:5殷商制度论6,5观堂集林6卷十,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77页)。
刘翔认为德作为处理人伦关系的价值观念是成熟于西周时代(刘翔:5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说6,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0~96页)。
此类研究主要有斯维至:5说德6,5人文杂志61982年第6期;张怀通:5西周卿大夫之/德0释论6,5孔子研究62002年第5期;孙峻山:5中国德治思想元型试析6,5安徽史学62002年第2期;李仲立:5西周礼乐文化的内涵是/德06,5社科纵横62005年第3期;张希平:53尚书4的德治思想6,5晋阳学刊61999年第6期;武树臣:5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6,5法学研究62001年第2期等。
以政治伦理视角看待德观念的主要著作参见李泽厚: 5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295页;徐复观:5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6,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8~29页;陈来:5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16~356页;郑开:5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23页;以阶级观点的君民关系来看待德观念的著作参见王世舜译注:5尚书译注6,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姜建设注说:5尚书6,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60页。
人文主义与理性都是哲学概念。
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理性是指自信地、冷静地、负责地分析总结事物,并使用恰当处理方案达到事件需要效果的一种思维状态。
人文主义与理性都是近代概念。
但作为一种思想传统,我们在上古思想中可以寻觅到它的初始形态。
本文认为,上古思想史中的德观念包涵着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张扬人的理性思考,重视人的精神提升,强调人对自身的社会使命负责的世界观内容,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人文理性思想。
本文考察西周德观念依据的主要史料,根据杨宽先生对西周史料的考订意见,以5尚书6中的5周书6,5诗经6中的5周颂6、5大雅6、5小雅6和5豳风6为主体。
参见杨宽:5西周史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5尚书正义6,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9页。
本文所引5尚书6内容均出此版本,下不复注。
德政,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治民之道,以求安定民心,使得国运不至于断绝。
这里的/敏德0有顺应民心、施行好的政治措施之意,/顾乃德0中的/德0也指康叔的行为。
5尚书#多士6追溯: /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0,周公认为商朝的先王是/明德恤祀0,即努力施行教化、谨慎祭祀上帝的。
5尚书#文侯之命6:/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
0周平王追忆伟大的文王和武王谨慎努力地贯彻德行,他们的德政与声望远播于上天与臣民之中。
可见,这些篇章中的德,无一不是对应着真实、具体的内容。
5诗经#隰桑6:/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0¹描写女子见到丈夫之后,二人互诉衷情,/德音0是指互诉衷情的话。
5诗经#蓼莪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0咏叹苦于服役、无法返家照顾父母,/欲报之德0的/德0指代父母的生养大恩。
5诗经#荡6:/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0叹息上天降下不法之臣,助纣为虐。
/滔德0指这些不法之臣。
这些诗篇中的德都是实在具体的对象。
这些材料反映出,西周时代的德有真实的、具体的特定含义。
这样的德还不是一般的、观念化的东西。
但是,我们注意到,这样使用德的地方并不多,已不是德的普遍性用法,德在人们的思想言论中,更多的是另一种抽象用法。
2.德的观念化发展西周文献中大量出现的德字,已不再对应某一真实、具体的内容,而是成为一种具有一般意义的观念认识。
见于5尚书6、5诗经6和西周钟鼎铭文中德的内涵反映了西周上层社会的思想意识,也是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
5尚书#洪范6中提倡、赞美了君主的美好行为准则:/予攸好德0,5洪范6九畴之第六畴的/三德0中以/正直0作为天子的道德标准,所谓/无反无侧,王道正直0,以/正0为最高道德理想;而庶民也会在天子的教化之下安于中正之道,/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0。
一个德字浓缩、总结了从天子到庶民的最高行为指导原则,形成了宗法社会政治文化中基本的意识和观念。
5尚书#吕刑6篇提出主持断狱不能过于依赖刑罚,还要宽厚,最重要的是/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0,统治者处事必须符合上帝立下的道德标准,才能获得长治久安。
/天德0孔疏为/能效天为德,当谓天德平均0º,/天德0的精义不在于耀武扬威,而是在于/天德平均0,公平性原则才是刑罚的最大原则。
/天德0实际上表达了西周时代进步的刑罚原则等法律思想观念内容。
5尚书#多士6记录了周公向殷商旧臣发布诰令的内容,对于他们的前途、出路,周公说/予一人惟听用德0,意思是我只听从任用有德的人。
这里/予一人0所/听用0的/德0,即周公主观上所依据的经验、知识的凝结,用以判断、认识、使用心态面貌各异的殷商遗民。
这样的德隐含着西周时代创立的人伦关系理论,是指导人们的判断和行动的道德观念。
在5尚书#多方6篇,周公强硬地警告诸侯各国必须服从周王统治,不服和反叛就会招致惩罚直至诛杀,而且强调这样诛灭/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0,是我们周国秉承德教原则做的,是符合道义原则的。
这里提到的/秉德0,秉承德教的原则,不同于/德教0本身,而是某种行为的原则。
综上所述,德主要有三个层面内涵,即/三德0:一,在处理平和事态和法律事务时,/德0诉诸于中正公平性原则/正直0;二,在对待真心归顺的殷商旧臣时,/德0展示怀柔安抚原则/柔克0;三,在处理强横反叛时,/德0主张刚强立事原则/刚克0。
显然,德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张弛有度的观念系统。
如果说5尚书6中德观念还暗含在政治理论的行文当中,那么5诗经6中的表述就非常明晰了。
5诗经#鹿鸣6:/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
0篇中的/德音孔昭0是说在座的宾客品德高尚,下文的/视民不恌0,对待人民宽厚、不刻薄,是对/德音0的补充。
此说虽然是以政治伦理为出发点,但更是超越政治伦理的、适用于大众的人伦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
5诗经#伐木6写宴享亲友故旧,/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0,诗人感慨亲友相疏,朋友之间失去交谊。
此篇中诗人感喟、评述/失德0的人伦情感,透露出的道德观念就更为明显了。
5诗经#鼓钟6篇缅怀古代圣贤,追思前人功德:/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0/犹0者病也,泛指缺陷、缺点,此句是说前代圣贤的道德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这里的/德0当然是对前贤圣人、淑人君子的高尚人¹º5毛诗正义6,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95页。
本文所引5诗经6内容均出此版本,下不复注。
5尚书#吕刑6,阮元十三经注疏本,第249页。
度去感化他们,最终得到先前的敌对民族的真心臣服,而且这种宽容的德政要保持传递下去,/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0¹。
我们不能否认,这篇训词体现的是一种属性明确的统治思想,而仔细体会,这种政治思想的表达中,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宽容、慈善,反对暴虐的人文精神。
这种反暴力思想被应用到了广泛的社会治理领域,并对后世造成深刻影响。
5左传#隐公四年6记载有卫桓公的弟弟州吁杀桓公而自立为君的故事。
鲁大夫众仲评论此事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0,像州吁这样弑君、虐民,/不务令德0(不修美德),/而欲以乱成0(诉诸武力)的人,其命运是/必不免矣0º,必然要败亡的。
众仲的言论显示出明显的反暴力观点,而他所依据的就是/臣闻0之的前代思想。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是春秋初年,其前代思想当然就是西周以来的传统思想了。
此例印证,西周时期的反暴力思想,已经成为政治家立论的思想根据,是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观念。
反暴力的观念,适用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反对武力、战争。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楚军大胜后楚庄王否决了纪念武功的建议,并发表了精彩的武德和反战思想观点»。
他明言武德的本质精神是:/夫文,止戈为武0,是消弭战争,而炫耀暴力、威胁诸侯,并不是真正的强国的表现;只有/安民、和众0维护和平,保障人民安康幸福才是武德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