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一、组织学1. 组织构成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组织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组织。

由细胞构成的组织被称为细胞组织,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组成的组织被称为结缔组织。

2. 主要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上皮细胞具有密接的连接和充分发达的细胞间联系,它们所构成的细胞层覆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表面。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变形上皮。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成的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作用。

根据细胞间基质的不同,结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

(3)肌组织:肌组织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组织。

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肌组织的功能。

肌组织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保护。

3. 组织切片(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组织包固定,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最后用染色剂染色。

(2)冰冻切片:使用低温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然后用染色剂染色。

二、胚胎学1.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过程。

胚胎发育可以分为从受精卵到胚胎早期、胚胎中期和胚胎后期等几个阶段。

2. 源器官发育(1)第一源器官:第一源器官是由原肠中前段形成,包括消化道、肝、胰腺和呼吸器。

(2)第二源器官:第二源器官是由原肠后部形成,包括泌尿器、生殖器和肛门。

3. 胚胎畸形与危害(1)胚胎畸形:胚胎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异常,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环境污染和母体营养等因素。

(2)胚胎危害:胚胎危害是指母体在胚胎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创伤造成的胚胎发育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三、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1.简述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嗜酸性、嗜碱性: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染色后,能被碱性的苏木精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胞质内嗜酸性、嗜碱性:的核糖核酸染成蓝紫色,称为嗜碱性;能被酸性的伊红使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

3.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上皮组织是由大量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组织。

特点:①细胞多、间质少②细胞附于基膜,有极性(基底面、游离面和侧面)③无血管④感觉灵敏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分类:①被覆上皮②腺上皮③感觉上皮④生殖上皮4.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单层上皮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形态:细胞呈多边形,扁平,胞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细核处胞质较厚;分布: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间皮?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功能:物质交换;平滑表面便于脏器运动单层立方上皮:形态: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细胞中央。

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功能:分泌、吸收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细胞呈柱状,核长圆形,靠近基底部分布:胃、肠、子宫等的腔面功能:分泌、吸收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柱状细胞(游离面常见有纤毛,定向摆动)、梭形细胞、杯状细胞(分泌)、基细胞(分裂增殖)分布:呼吸管道等的腔面功能:防御复层扁平上皮:形态: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多边形细胞、扁平细胞分布:角化:皮肤的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等的腔面功能:保护复层柱状上皮:形态:深层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分布:眼结膜和男性尿道等的腔面功能:保护变移上皮:形态: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表面细胞(盖细胞)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的腔面功能: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舒张而改变5.名词解释:内皮:指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透过,血管内皮还有内分泌功能。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

组织学和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和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思考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思考题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血液 软骨和骨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循环系统 皮肤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消化管 消化腺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胚胎发生总论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上皮组织 复 习 思 考 题
1.各种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其分布(表2-1) 2.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有哪些?
见畸形及其原因? 4.写出生殖系统在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常
见畸形及其原因?
血管系心统的发生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心内膜垫 主A肺A隔
膜性室间隔 法洛四联症 2.试述原始心房的分隔 3.试述原始心室的分隔 4.心血管系统有哪些常见的先天畸形?简述其成因
皮肤 复 习 思 考 题:
1、厚表皮的分层如何? 2、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名称与功能?
免疫系统 复 习 思 考 题: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定义、组成与功能? 2、血-胸腺屏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3、 淋巴结实质的结构? 4、 脾实质的结构? 5、 名词解释:胸腺小体、淋巴小结、
弥散淋巴组织
内分泌系统 复习题:
3. 叙述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是如何形成 的?
4. 简述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
5. 胎盘的结构与功能如何?
6. 根据受精和植入的过程,设想几个可能的避孕措施.
泌尿系统和生殖统的发生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生殖腺嵴 尿直肠隔 未分化性腺 中肾旁管 次级性索
2.试述后肾的发生. 3.写出泌尿系统在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常
排卵、黄体、月经周期 2、 简述卵泡的发育与成熟过程。 3、 黄体是如何形成的?其结构与功能如何? 4、 简述子宫内膜的结构。 5、 简述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结构变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绪论一、基本概念组织:由一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产生。

按来源与功能差异,分为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基本组织有机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

系统:由形态结构不同而生理功能相似的一系列器官有机组合而成,并能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

二、技术嗜酸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酸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嗜碱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碱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H-E染色:又叫普通染色。

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细胞核被苏木精着色呈紫蓝色,细胞质被伊红着色呈粉红色。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

由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共同组成。

形态规则,排列紧密。

有明显的极性。

无血管,有神经。

朝向体表、体腔和器官腔囊的一面,称游离面。

与其相对应的另一面称为基底面。

一、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二、单层立方上皮刷状缘:肾小管的单层立方上皮游离面的微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三、单层柱状上皮纹状缘:小肠的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的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中的杯形细胞,分泌黏原颗粒。

胃肠胆囊子宫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杯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细胞。

呼吸管道五、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较强抗机械性摩擦的保护作用及损伤后修复能力。

分为角化和未角化两种:角化的仅分布于体表,未角化的主要分布于口腔、食管、咽、鼻前庭、阴道等腔面。

六、变移上皮多分布在泌尿系统。

七、复层柱状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凸起,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凸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清除异物,物质运输。

结缔组织浆细胞:细胞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粗,多分布于核膜处,呈车轮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精华)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精华)

1(一)是非题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结构与其功能的科学.2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可显示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3.原位杂交术是一种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能测定细胞中核酸的有无与相对量.4.透射电镜主要观察组织细胞的表面结构,扫描电镜主要观察细胞内的微细结构.5.被覆上皮()的分类是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层次.6.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7.膀胱的腔面为变移上皮,食管腔面为单层柱状上皮.8.细胞衣是指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9.桥粒()可防止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外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常构成体内各种屏障的基础.10.质膜内褶扩大细胞基底面的面积,有利于水分与电解质的转运.(二)名词解释1.缝隙连接():1)又称通信连接,呈斑状.2)电镜下,可见相邻两细胞间的细胞膜形成间断性的连接点。

冷冻蚀刻术的研究证明,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规则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子(每个连接子由六个亚单位组成,中央围成小管).3)功能是细胞间离子和小分于物质交换的通道,也利于冲动的传递.2.基膜()靠近结缔组织的一层称为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由成纤维细胞产生).3)功能是起支持和连接作用,并具有半透膜性质,便于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物质交换. 1)是介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2)电镜下可分2层,靠近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层称为基板(为上皮细胞形成);(三)简答题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分类和功能。

1.一般特征:①细胞多,密集排列成层,细胞间质少②有极性(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何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 分为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③一般无血管④有丰富的神经末梢2.分类: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3.功能: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2 & &(一)是非题1.结缔组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2.具有韧性可耐受强大拉力的纤维是弹性纤维3.网状纤维用银染法可染成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4.浆细胞(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5.肥大细胞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和白三烯6.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是胶原原纤维粗大,数量多而排列紧密,细胞与基质相对较少7.外加生长是由软骨膜外层的骨原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分化形成新的软骨细胞8.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是在细胞间质中含大量成柬的胶原原纤维9.骨板是平行排列的骨胶纤维由少量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着形成的薄板状结构10.类骨质由骨细胞产生,钙化后即形成骨质11.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均具有合成纤维和基质的功能二)名词解释1.分子筛:1)形成:是由长链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孔隙的网状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组胚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组胚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B )A 大分子B 细胞C 组织D器官2、细胞外基质产生于(B )A器官B细胞C组织D系统3、最常用的光镜制片技术是( B )A冰冻切片术B石蜡切片术C涂片术D铺片术【X型题】1、细胞的组成成分是(ABC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外基质2、组织学的研究水平包括( ABCD )A分子B亚细胞C细胞D组织3、能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的是( ACD )A细胞质内的核糖体B高尔基复合体C细胞核D粗面内质网二、填空题1、基本组织一般分为四大类,即(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2、HE染色法的染料是(苏木素)和(伊红),组织切片中与前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碱)性,与后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酸性),与两者亲和力均不强者具有( 中性)。

三、名词解释1、H-E染色是光镜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是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带有标记物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抗原结合,并依据标记物的特性予以显示,从而检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分布部位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四、问答题1、试述H-E染色的基本原理。

答:即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2、试述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①取材和固定,常用甲醛固定新鲜的组织块;②.脱水和包埋,把固定好的组织块用酒精脱尽其中的水分;由于酒精不溶于石蜡,再用二甲苯置换出组织块中的酒精;然后将组织块置于融化的石蜡中,让蜡液浸入组织细胞,待冷却后组织便具有了石蜡的硬度;③切片和染色,将组织蜡块用切片机切成5~10um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以提高组织成分的反差,以便观察。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内的血岛关于原始心血管系统:为内皮性血管网左右对称最早形成2条心管是胚胎最早执行功能的系统心动脉端通过动脉囊与弓动脉相连心脏最早发生于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脏壁中胚层心管发生过程:围绕心腔腹侧的生心索形成一对并列的心管心管逐渐转到前肠腹侧、口咽膜尾端围心腔由心管的腹侧转到背侧左右心管逐渐融合成一条心管分隔左右心室的结构为左右心球嵴、心内膜垫、心底璧心肌组织关于心房分隔:原发隔与心内膜之间形成原发孔原发隔顶部吸收出现继发孔第五周末,心房顶部、原发隔右侧长处继发隔继发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卵圆孔,出生后逐渐关闭胚胎期血液可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为:脐静脉闭锁,右心房压力下降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上升肺循环建立,动脉导管闭锁卵圆孔关闭静脉导管闭锁左、右心球嵴与心内膜垫三者融合异常可致室间隔膜部缺损出生后卵圆孔功能性关闭的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法洛四联症胚胎学发生原因:主动脉隔偏位卵圆孔未闭锁的原因:原发隔过度吸收、卵圆孔瓣上有穿孔、左、右心球嵴未融合胎儿血循环特点:肝内有静脉导管有动脉导管有脐动静脉有卵圆孔分流关于心外形建立:直的心管上膨大和缩窄相间出现心动脉端从腹侧向尾端移位心静脉端从背侧向头端移动原始心房从两端膨出直心管心室形成左心室分割原始心室的成分包括:心肌组织、心球嵴、心内膜垫组织分割房室管的结构是背、腹侧心内膜垫分隔原始心房的结构是原发隔、继发隔和心内膜垫分割心球动脉干的结构是心球嵴、动脉干嵴主动脉隔偏位导致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隔未发生可致永存动脉干主动脉隔直行可导致主动脉错位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肌组织不能收缩可致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系统源自中胚层原始右心室源自心球近侧端永久右心房光滑部源自静脉窦右角永久左心房光滑部源自肺静脉及其属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共同起源于间介中胚层来自于间介中胚层的是:生肾索、尿生殖嵴,中肾嵴、生殖腺嵴关于中肾发生:中肾小管发生于生肾索由中肾小管和中肾管构成肾小囊和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肾小体中肾管由前肾管演化而来关于后肾发生:生后肾原基源自尾端生肾索集合小管、肾盏、肾盂均来自于输尿管芽输尿管芽起自中肾管尾端近泄殖腔处肾小管来自生后肾原基输尿管分化来的结构为集合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生肾后原基分化形成肾小管膀胱和尿道主要由尿生殖窦分化而来脐尿瘘由脐尿管未闭锁导致原始生殖细胞源自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性腺向睾丸分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睾丸决定因子有关睾丸发生:初级性索演化成生精小管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由初级性索演化成而来生精小管之间的间充质分化为睾丸间质和白膜睾丸在引带作用下沿腹股沟逐渐下降至阴囊内有关卵巢发生:原始卵泡由次级性索断裂形成初级性索退化,被血管和基质取代形成卵巢髓质卵泡细胞由次级性索细胞分化而来卵原细胞有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由中肾管演化而来:附睾管、射精管、输精管、精囊腺中肾旁管分化为子宫、输卵管、阴道穹窿部、输卵管伞端性未分化期生殖管道向男性分化需要雄激素和抗中肾旁管激素来自内胚层的是大部分膀胱和尿道成体由中肾演化而来的结构是输精管和射精管肾、输尿管和睾丸支持细胞来自间介中胚层后肾形成永久性肾肾小管远端和集合小管未接通引起多囊肾脐尿管未闭锁引起脐尿瘘中肾旁管下段未合并引起双子宫男胚的靶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引起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关于原始消化管:头端有口咽膜封闭,尾端有泄殖腔膜封闭膜面卵黄囊相通可分化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内胚层卷入胚体内形成内胚层可分化为:食管和胃上皮、气管和肺泡上皮、胸腺上皮、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由前肠分化的结构:十二指肠上端上皮、胆囊上皮、甲状腺滤泡上皮、咽鼓管上皮第三对咽囊背侧份形成下一对甲状旁腺中肠袢由脐腔退回腹腔时逆时针旋转180度胚胎生理性脐疝期间,中肠袢逆时针旋转90度由后肠分化的结构是肛管上段、膀胱、尿道、直肠肝脏和胆囊的原基是肝憩室关于泄殖腔:是后肠末端的膨大部腹侧与尿囊相通可分化为膀胱和尿道大部可分化为直肠和肛管上端胰腺的原基是背胰芽与腹胰芽喉以下呼吸系统的原基是喉咽管憩室气管食隔发育不良致气管食管瘘关于甲状腺的发生:原基来自内胚层甲状舌管为一盲管舌盲孔为甲状舌管起始处残留的浅凹人胚发育第13周,甲状腺开始分泌甲状腺激素新生儿啼哭时,脐部常渗出一些臭味粘稠物,最有可能患脐粪瘘婴儿因呼吸困难而去世最有可能时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化不良造成的咽鼓管来源于第一对咽囊腭扁桃体上皮来源于第二对咽囊胸腺上皮细胞来源于第三对咽囊上一对甲状旁腺来源于第四对咽囊肝和胰的原基来自于前肠气管和肺的上皮来自于前肠咽囊来自于前肠盲肠的原基来自中肠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面斜裂是由于上颌隆起与同侧外侧鼻隆起未融合人胚第四周的颜面包括:上颌隆起、下颌隆起、口凹、额鼻隆起第一对鳃弓参与颜面形成人胚头部两侧之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鳃弓相邻鳃弓之间的凹陷为鳃沟原始咽侧面内胚层之间向外膨出形成咽囊相对应的咽囊与鳃沟之间的结构为鳃膜人胚先后形成6对鳃弓,5对鳃沟鼻板是由额鼻隆起下缘两侧的外胚层增生形成的外侧腭突来自上颌隆起人中缺如、并伴有上颚前部缺损,究其原因可能是胚胎时期内侧鼻隆起发育异常造成的胚胎时期5-6周受到致畸因子作用导致唇部畸形上颌隆起与同侧鼻隆起愈合后形成上颌以及上侧唇外部左右内侧鼻隆起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人中以及人唇正中部左右外侧鼻隆起发育形成鼻外侧壁和鼻翼额鼻隆起下缘两侧外胚层局部增厚形成鼻板胚胎学绪论与人体胚胎学总论致畸敏感期是指受精后3-8周内关于透明带反应:透明带结构发生了改变保证了单体受精卵细胞浅层皮质颗粒释放酶透明带所含精子受体分子变性Implantation植入的条件为:胚泡发育良好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母体雌激素、孕激素的正常分泌胚泡适时达子宫腔关于blastocyst胚泡描述:约在受精后第四天完成内细胞群连于极端滋养层异位妊娠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输卵管关于卵黄囊:发生于受精后第2周由胚外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其尾侧向蒂内延伸形成尿囊原始消化管形成后其中部与卵黄囊相通关于三胚层胚盘:呈椭圆形,头端大,尾端小口咽膜中不含中胚层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组成三胚层均源于上胚层细胞人胚卵黄囊的顶和羊膜腔的底形成二胚层胎盘诱导神经管形成的结构是:脊索神经管前孔未闭合可形成:无脑儿前置胎盘发生原因是由于胚泡植入在近子宫颈处原始生殖细胞来远于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结构:羊膜、脐带、绒毛膜、卵黄囊有关原条的描述:由上胚层细胞增殖形成原结的细胞增殖迁移形成脊索胚内中胚层来自于原条原条所在一端为胚盘的尾端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脑和脊髓来源于外胚层Ectoderm原始消化管由内胚层卷入胚体形成卵巢来自于间介中胚层受精过程包括: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精卵结合、雌、雄原核融合有关绒毛膜:初级绒毛膜干仅有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组成绒毛干依次发育成为初级绒毛膜干、次级绒毛膜干和三级绒毛膜干从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构成绒毛膜由滋养层与胚外中胚层共同组成肝动脉与脐静脉来自尿囊的胚外中胚层关于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组成胎盘内有两套血液循环胎盘膜的构成:合体滋养层、绒毛内薄层结缔组织、细胞滋养层及基膜、绒毛内毛系血管基膜与内皮临床上用于诊断早期妊娠的激素是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胎儿出生时,脐带剪断后流出的血是胎儿的动、静脉血胚泡开始植入的时间相当于月经周期的20-21天人胚胎发育的桑葚胚以前阶段所含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来自于内胚层的结构:食管、胃、十二指肠、肺妊娠期与乳腺发育无关的激素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与分泌圆柱状胚体形成后胚胎位于羊膜腔受精的条件:输卵管顺畅、精子形态正常、镜子运动正常、精子数量正常正常情况下位于输卵管壶腹部的是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是胚泡人胚胎发育第二周形成的是二胚层胎盘由12~16个卵裂球构成的实心胚是桑葚胚第三周初在上胚层尾端纵行的细胞索是原条位于胚盘头端中轴线的细胞索是脊索口咽膜不包含的胚层是中胚层呼吸道上皮来源于内胚层眼与耳有关角膜:角膜有五层构成角膜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角膜上皮基地面光滑角膜上皮神经末梢丰富角膜基质中胶原纤维平行成层排列有关血管膜:富含血管与色素由前向后分别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关于视杆细胞:顶端膜盘可被色素上皮吞噬膜盘上镶嵌的是视紫红质缺乏感光物质会致夜盲关于视锥细胞:膜盘上镶嵌的物质是视色素缺乏感光物质会致色盲黄斑中央凹由色素细胞上皮和视锥细胞组成角膜透明的原因:角膜内无血管角膜上皮基地面平坦角膜基质中胶原纤维平行成层排列角膜基质中富含水分关于房水:产出和排除保持动态平衡可经瞳孔由后房流入前房回流受阻时,眼压升高,可致青光眼可来自血液渗透和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关于睫状体:睫状肌收缩可致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关于听弦:位于膜蜗管基底膜中声波传来可产生振动由胶原样细丝组成与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相邻关于膜蜗管:基底膜上有听觉感受器关于位觉斑:包括圆囊斑和球囊斑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上皮顶部由胶质状耳石膜可感受直线运动及头部在静止状态时的位置关于壶腹嵴: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的刺激螺旋器的特点:位于膜蜗管基底膜上组成细胞间有内隧道毛细胞游离面有排列规则的静纤毛毛细胞是特化的上皮细胞位置感觉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过前庭神经传入中枢螺旋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过耳蜗神经传入中枢Muller缪勒氏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螺旋器毛细胞的纤毛溶解、消失、出现耳聋晶体透明度下降甚至浑浊,出现白内障出生后玻璃体导管还有血液通过,出现飞蚊症男性生殖系统有关睾丸的描述:实质由生精小管组成间质细胞位于生精上皮间的结缔组织内能够发育成精子的是:生精细胞婴幼儿时期男性生精上皮的组成: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关于精子的发生:光镜下生精小管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宜观察到精子细胞染色质高度浓缩,构成精子头部精子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精子的顶体中心粒发出轴丝,形成精子的鞭毛关于支持细胞:位于生精细胞之间相邻细胞侧面近基底部细胞膜可形成紧密链接可结合蛋白可吞噬消化残余体细胞侧面及游离缘镶嵌各级生精细胞血-睾屏障:生精小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支持细胞侧面紧密连接关于附睾:分为头、体、尾三部分由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组成输出小管上皮由高柱状纤毛细胞和低柱状无纤毛细胞构成附睾管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睾丸间质可分泌雄激素睾丸支持细胞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位于生精小管基膜上的是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的是初级精母细胞可刺激间质细胞合成分泌雄激素的是促黄体激素LH可促进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的是促卵泡激素FSH使胚胎中期的中肾旁管退化的是中肾旁管抑制素女性生殖系统A型题①关于卵巢: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皮质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髓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女子医生双侧卵巢共排卵约400~500个②原始卵泡的特点:中央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一层扁平细胞数量多位于皮质浅层③初级卵泡的特点:中央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卵泡周围有卵泡膜透明带立方或柱状的卵泡细胞④初级卵泡发育过程中,出现卵泡腔时称为次级卵泡⑤次级卵泡:出现卵泡腔,内含卵泡液出现卵丘与放射冠颗粒细胞不断增加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膜细胞和毛细血管⑥卵泡发育:青春期开始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部分卵泡开始发育每个月经周期都有若干个原始卵泡生长发育卵泡发育经历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3个阶段每个经期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⑦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完成于排卵前36~48h内⑧从卵巢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⑨成熟卵细胞形成于受精时⑩关于黄体:是排卵后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发育而成新鲜时呈黄色主要有颗粒黄体和膜黄体细胞构成退化后形成白体①①关于子宫底与体部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下方固有层构成浅层功能层发生周期性脱落基底层可修复脱落的功能层螺旋动脉、基质细胞以及子宫腺随卵泡发育呈周期性变化卵巢排卵后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①②关于透明带:位于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富含糖蛋白嗜酸性在精卵识别及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①③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无调节作用的激素是松弛素①④出生后女性卵巢中不存在卵原细胞①⑤月经周期的14~16天为受孕期B型题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刺激卵泡发育的是:促卵泡激素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的是:促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发育过程中分泌的是:雌激素生长卵泡中含有:初级卵母细胞排卵时排出的是:次级卵泡细胞生后卵巢中原始卵泡含有:初级卵母细胞与第二极体同时形成的是:成熟卵细胞泌尿系统A型题①直集合小管不存在于皮质迷路中②肾小球(血管球与肾小囊)Renal corpulscle位于皮质迷路与肾柱③肾小体血管球:是动脉毛细血管网;由一条入球微动脉形成内皮细胞呈负电荷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管径大,毛细血管内压大。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Plasma cell(浆细胞)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

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向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

胞质呈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核旁有大量高尔基复合体。

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

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

细胞扁平,多突起。

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含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合成和分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构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弹性蛋白,构成弹性纤维;蛋白多糖和纤维粘连蛋白,构成基质。

Collagenous fiber(胶原纤维)又名白纤维,主要化学成分是Ⅰ型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纤维的一种。

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排列成束。

电镜下,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既有韧性又有弹性,使器官与组织抵抗外来牵引力。

Molecular sieve(分子筛) 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中心,形成一种稳定的蛋白多糖聚合体。

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Dense connective tissue(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成分为纤维的固有结缔组织,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

①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和腱膜。

②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见于真皮、硬脑膜、巩膜及许多器官的被膜等。

③弹性组织是以弹性纤维为主要的致密结缔组织。

Nissl body(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电镜下,尼氏体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2.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

3.HE染色:组胚学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的染色方法。

4.尼氏体:仅位于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强嗜碱性,为斑块状或颗粒状。

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组成,能够合成蛋白质,是神经元机能状态的一样标志。

5.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至肺泡组成的。

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也是肺病理变化的基础。

6.滤过屏障(滤过膜):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膜或者滤过屏障。

7.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8.窦周隙:位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

9.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的过程。

10.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它垂直于肌膜表面。

11.胆小管:是穿行于肝板内的微细胆道,相互连接成网,它由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

12.血-脑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属于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外肌膜完整,肌膜外有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样的突起围绕。

上述特点增加了血管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的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对血管壁的通透,对脑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上述结构特点及产生的生理效应成为血脑屏障。

13.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14.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的主要腺体。

15.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16.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的一层嗜酸性的均质膜。

17.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

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共同构成。

18.肌原纤维大量平行且规律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

19.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像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一、组织学的重点要点: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组织的种类及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和排泄功能;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填充和保护作用;肌肉组织可收缩产生力量;神经组织传递和处理信息。

3.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鳞状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和过渡上皮。

4.结缔组织的构成:主要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包括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纤维等。

5.肌肉组织的分类和形态特征: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具有纵纹和横纹;平滑肌呈长圆形,无横纹;心肌具有纵纹和横纹。

6.神经组织的结构: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胚胎学的重点要点:1.胚胎发育的定义: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从受精到形成器官系统的过程。

2.受精过程和早期发育:受精过程包括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细胞核融合和形成受精卵,早期发育包括卵裂和形成囊胚等。

3.体轴的形成:体轴的形成主要包括原肠胚期的原肠形成和胚胎的胚层发生,原肠胚期的原肠形成是指内胚层细胞向前移动并形成外围的环状原肠,胚层发生是指在胚胎体外和体内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三个原始胚层逐渐形成。

4.器官的形成:器官的形成主要包括器官原基的形成、器官原基的增长和器官的分化,其中器官原基的形成是指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其中一器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定定位的细胞群。

5.器官系统的发生:胚胎的器官系统发生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它们的发生过程具有特定的定位和时序。

6.田间器官发生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一系列调控因子的影响,包括细胞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和体外因素等。

以上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点要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学科的知识。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
11 血涂片 红细胞数量最多,胞体小而圆,无核,胞质呈 桔红色,中央染色较浅,周边较深。 (人的血液 ,瑞氏染色 法 , ×400)
11 血涂片 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以小淋巴细 胞为主,其直径与红细胞相似,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 色质浓密呈块状,染成深蓝色,胞质少,呈天蓝色,有时可见 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人的血液 ,瑞氏染色法 , ×400)
27 小脑:表面厚而浅的为分子层;靠近髓质着色较深的为颗粒层;两者之间有一层大的 神经元胞体为蒲肯野细胞层。髓质位于皮质深层,染色较浅,与皮质界限清楚,主要有神经 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分子层:较厚,含大量神经纤维,神经元少而分散,主要由星形 细胞和蓝状细胞构成。分子层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为软脑膜。(人 , HE, ×4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有髓神经纤维 纵断面: 神经纤维平行排列,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神经纤维的中 央的紫红色的线状结构为轴突。轴突的两侧,染色较淡,呈细网状的为髓鞘。髓鞘两侧 的红色细线,为神经膜。紧贴髓鞘上的见长卵圆形细胞核为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核。 图中无髓鞘的两个相邻的施万细胞交界的区域为郎飞氏结。相邻两个郎飞氏结之间的神 经纤维称结间体。神经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为神经内膜。(兔的坐骨神经 , HE, ×100)
16 心肌 纵断面: 心肌纤维短柱状,有分支;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清晰;细 胞核一个或两个,椭圆形,位于中央。相邻心肌纤维之间有闰盘。心肌纤维之间 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羊的心脏 ,HE,×100)
示教 心肌纵断面: 心肌纤维短柱状,有分支;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清晰; 细胞核一个或两个,椭圆形,位于中央。闰盘明显。(羊的心脏 ,铁苏木精 , ×400)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组胚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组胚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肿瘤学生殖医学环境毒理一.上皮组织特点1 细胞形状规则,密集排列成层或成膜,细胞外基质少。

2覆盖在身体的外表面或衬帖在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

3 上皮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4有基膜,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5无血管,无淋巴管,营养靠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透。

6 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多为感觉神经末梢)1)被覆上皮;2)腺上皮;分类3)感觉上皮:嗅上皮,味蕾,视网膜,听觉、位觉感受器4)肌上皮;5)生殖上皮1)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功能2)感觉功能3)生殖功能4)收缩功能一、被覆上皮(一)类型和结构单层扁平上皮单层单层立方上皮按其排列层次及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形态可分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1.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结构: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侧门观:细胞扁薄,核扁圆形,位于中央。

分布:∫衬帖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称内皮;∫衬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称间皮功能:滑润2.单层立方上皮结构: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侧面观:细胞立方形,核圆居中分布: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功能:吸收和分泌3.单层柱状上皮组织:由一层柱状细胞紧密排列而成,有的夹有杯状细胞结构:柱状细胞:核长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胞浆充满粘原颗粒,内含粘蛋白和水,水化为粘液分布:1)胃肠道粘膜,在肠粘膜上皮夹有杯状细胞。

2)在子宫、输卵管腔面单层柱状上皮的游离面上有纤维,称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成:四种细胞柱状细胞:上有纤毛能摆动,顶天立地杯状细胞:高脚酒杯梭形细胞:织布梭子锥体细胞:脚踏实地5.复层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表层:数层细胞为扁平状中间层:由浅入深分别为梭状和多变形细胞基底层: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细胞,有较强的分裂增殖的能力分布:1)在皮肤表层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已无细胞核,胞质中充满角蛋白,形成角质层,这种上皮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衬帖在口腔和食管等腔面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是有核的活细胞,含角蛋白少,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名解&(简答题)&问答题第一章、上皮组织名解: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基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样结构4、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与质共同向外形成的指状突起第二章、结缔组织名解:1、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部分血浆成分,含有血液中多种营养成分2、骨单位:骨单位(哈弗氏系统)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骨板间,数量较多,呈筒状,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问答:1、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 细胞少,间质多2 无极性地分散于细胞间质中3 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4 有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运输、修复的作用2、比较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异同点:1 抗拉/弹性2 量多/量少3 粗细不等/细3、描述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功能:结构:1 核小(圆形或肾形)2 有较长的伪足,形态不定3 胞浆丰富嗜酸功能:1 趋化运动2 吞噬作用3 免疫应答4 分泌作用4、长骨骨干的组织结构:骨松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骨密质:1 环骨板2 骨单位(构成骨板)3 间骨板4 骨内外膜5 中央管,穿通管第三章、血液名解:1、血浆:血液离心后的上层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PH 为7.3~7.4,渗透压为313mOsm,包含水、无机物、有机质问答:1、光镜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1 圆形,两面凹,中央浅红,周围深红2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3 有一定的可塑性2、光镜下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同点(详见下):异:1 数量:多/少2 胞质:细小/粗大同:1 直径相似2 分叶核数量相近3、比较光镜下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异同点(详见下):异:1 数量:3~8% / 20~30%2 体积:14~25μm / 5~8μm3 胞核:核形态多样 / 核大,核质比=9∶1同:含嗜天青颗粒第四章、肌组织名解:1、肌节:相邻两条Z线间的肌原纤维,1/2的I带+A带+1/2的I带2、横小管: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的小管,垂直肌膜表面3、三联体:有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所组成4、闰盘:心肌细胞的连接问答: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 细长圆柱状,直径10~100μm,长1~40mm2 肌膜外有基膜,有几十~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3 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纤维间有大量线粒体4 纤维具有明(I带——Z线)暗(A带——H线——M线)带2、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 肌原纤维:粗(肌球蛋白)、细(肌动蛋白、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丝组成2 横小管3 肌浆网第五章、神经组织名解:1、郎飞结:轴突各节段间无髓鞘处的弧形缩窄区2、结间体:相邻两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3、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外的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形成传导束,在周围形成神经,功能是传导冲动4、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梢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的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部分5、运动终板:分布在骨骼肌纤维处的运动末梢问答:1、什么是突触,并进行分类: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非神经元之间的特化的细胞连接分类:化学、电、混合2、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1 前成分:突触小泡、突触前膜2 后成分: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3 间隙:3、神经纤维的构成和分类:1 构成: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膜细胞构成2 分类: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结构,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第六章、循环系统名解:1、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管径较宽,大小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间距较大,基膜不连续或完全缺如的毛细血管问答:1、光镜下中动脉的管壁结构:1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构成2 中膜:10~40层平滑肌,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构成3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2、简述各种毛细血管管壁特征及分布范围:管壁特征:1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连接紧密,封闭了细胞间隙。

基膜完整。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

参与了血-脑屏障等屏障性结构的组成。

2 有孔毛细血管:一层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和连续的基膜,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较薄。

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3 血窦:内皮细胞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连续或完全缺如。

分布于肝脏、脾、骨髓第七章、免疫系统名解:1、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的统称2、淋巴小结:与周围的界限清楚,由B细胞密集而成,也含有一定量的Th 细胞3、血-胸腺屏障:连续型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巨噬细胞血管间隙、胸腺上皮的基膜4、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由T 细胞聚成的弥散淋巴组织问答:1、淋巴结皮质的结构和功能:1 浅层皮质:由淋巴小结及小结间的薄层弥散淋巴组织组成,为皮质的B 细胞区2 副皮质区:位于皮质的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有T细胞聚集而成3 皮质淋巴窦:是被摸下方和与其连同的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分别称为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功能:巨噬细胞清除进入腔内细菌、异物,捕获抗原物质2、淋巴小结光镜结构:1 暗区:由许多刚转化的体积较大的B细胞核部分Th细胞组成,细胞嗜碱性强而着色较深2 明区:主要由中等大小的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核巨噬细胞3 小结帽: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含幼浆细胞、初始B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第八章、消化系统名解:1、肠绒毛:肠上皮+固有层向肠壁突出的细小突起2、中央乳糜管:肠绒毛中轴固有层12条的纵行毛细淋巴管,运送肠胃上皮细胞吸收的乳糜微粒3、门管区:相邻肝小叶间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小区4、窦周隙: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场所,位于内皮细胞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问答:1、肝细胞各邻接面的超微结构:1 肝细胞的连接面:紧密连接、桥粒连接2 肝血窦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内皮细胞有间隙,内皮外无基膜3 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紧密连接、桥粒连接、具有微绒毛,相邻肝细胞角膜局部凹陷形成胆小管2、肝血窦和窦周隙的结构和功能意义:·肝血窦的结构:位于肝板之间,有小叶间动脉、静脉终末支将血液汇入,汇入中央静脉,肝血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功能: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流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其内有肝巨噬细胞,为肝内重要的防御装置·窦周隙的结构:位于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贮脂细胞·功能:利于物质交换,贮存维生素A3、肝小叶的组成、结构、功能:·组成:肝板、肝血窦、胆小管围绕中央静脉而成的·结构:中央有长轴中央静脉,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肝板,肝板间有肝血窦,相邻肝细胞局部胞膜内陷形成胆小管·功能:1 接受小叶间静脉、动脉血,加工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由小叶下静脉运出2 肝细胞合成胆汁后汇聚胆小管,由小叶间胆管运出第九章、呼吸系统名解:1、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界2、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属肺间质问答:1、肺气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的关系:结构特点:黏膜(纤毛细胞、杯状细胞)、粘膜下层(含混合性气管腺)、外膜(有C型透明环状软骨)·功能:黏膜:清除异物,构成黏液屏障外膜:支撑作用,保持气道通畅,有助于免疫作用,有利于清除痰液2、肺内导气部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组成: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变化规律:1 管壁:厚——薄2 杯状细胞:多——少——无3 气管腺:多——少——无4 软骨片:多——少——无5 平滑肌:无或少——多——完整环形3、气血屏障的组成和功能:·组成: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功能:有利于气血交换第十章、泌尿系统名解:1、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滤过屏障:血浆经过的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这三层结构的总称3、致密斑:远端小管曲部在近血管极一侧的细胞呈高柱状紧密排列,形成的直径40~70μm的椭圆形隆起,约有20~30个细胞组成问答:1、近端小管曲部管径粗,官腔窄而不规则,胞界限不清的原因:1 表面积大,有利于重吸收2 完成钠离子、钾离子的主动运输第十一章、男性生殖系统名解:1、血-睾屏障(血-生精屏障):包括血管内皮和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界膜、支持细胞紧密连接问答:1、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精子形成:单倍体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化,由圆形逐渐转化为蝌蚪形的精子过程主要变化:1 胞核染色质极度浓缩,核变长移向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2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成双帽结构覆盖在核的头端,构成顶体3 中心粒迁移到胞核的尾侧,发出轴丝,精紫细胞变长,形成尾部4 线粒体从细胞周围汇聚于轴丝近端周围,盘绕形成线粒体鞘5 仅在胞核、顶体、轴丝表面覆有薄层细胞质,多余胞质渐汇于尾端,后脱落2、精子的发生:1 B型精原细胞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2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3 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为精子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