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设计与运行
新一代数字化变电站SCADA系统方案规划
模型转换 - 数据源模型到SCADA业务模型
•软件中心
SCADA基本数据对象模型 - mv设计实例
标示(Id)
id name ref descript lnid mag q t calvalue zerodb db deadzone fscalefactor multiplier foffset
下传操作票到电脑钥匙
电脑钥匙操作一次设备 与监控遥控操作
回传操作过程
SCADA系统与故障信息子站一体化设计
(1)目标:
在监控内嵌继保信息管理及故•软障件中信心息处理软件,以实
现故障信息子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
要求基于图模一体化的配置工具支持对保护设备的保
护信息配置。
(2)功能要点:
保护信息在站控层网络统一传送。
(3)多源数据处理
(4)可配置、可扩展、多级权限管理
调度中心
(5)信息分层处理以及责任区域管理功能
(6)自动旁路替代功能
(7)1+N支持
(8)动态拓扑着色功能
集控站1
集控站n
无人值班变电站1
无人值班变电站m
无人值班变电站1
无人值班变电站m
SCADA系统设计支持集控站模式
(9)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软件中心 安全解决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SCADA系统数据模型
(1)数据源对象模型
•软件中心
针对不同的通信协议,提供不同的数据源 模型,以实现无缝接入,并屏蔽掉特定协议信息。 对于IEC 60870-104协议:
Name
Channelgrp 1
1..4 Channel 1
1..* PubAddr 1
1..* OBJAddr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系统高度集成、设计集成优化为目标,推动智能变电站创新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对二次设备的技术要求,通过从发展需求和设备整合两个角度分析了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新设备集成优化方案,提出了几种模块化设计方案,体现了二次设备高度集成模块化的设计原则。
标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模块化0 引言随着经济和电力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变电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和目前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化特征鲜明,按照新技术要求,制定了新一代信息流方案,研制了通用一体化业务平台,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研制站域保护、集成式就地化二次设备等。
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实现最大化工厂加工,最小化现场施工。
还采用预制电缆、预制光缆,实现设备之间标准化连接和一、二次设备连接的“即插即用”。
1 二次设备的发展历程在中国50年代之前,早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采用模拟仪器仪表,就地监控和人工操作,不具备自动化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变电站采用机械电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二次设备应用,二次设备均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各部分独立运行。
20世纪90年代,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通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建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RTU、微机自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二次设备和系统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满足站内现场总线及以太网应用;2013年,在总结智能变电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提出了集成化二次设备和一体化业务平台应用,实现分散独立系统向一体化系统转变,强化了高级功能应用,全面提升了运行可靠性[1]。
2 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2.1 需求分析二次设备整合和集成是实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最终目标的首要任务及重要途径。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方案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 (5)2.1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2.1.1 国际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2.1.2 国内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6)2.2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6)2.2.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6)2.2.2 通信技术 (6)2.2.3 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6)2.3 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6)2.3.1 高度集成化 (6)2.3.2 高度自动化 (7)2.3.3 高度互动化 (7)2.3.4 高度安全可靠 (7)2.3.5 高度绿色环保 (7)第3章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分析 (7)3.1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概况 (7)3.2 存在问题与挑战 (7)3.3 国际智能电网建设经验借鉴 (8)第4章智能电网建设策略与规划 (8)4.1 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与原则 (8)4.1.1 建设目标 (8)4.1.2 建设原则 (8)4.2 智能电网顶层设计 (8)4.2.1 总体架构 (8)4.2.2 技术路线 (9)4.2.3 标准体系 (9)4.3 智能电网建设重点领域 (9)4.3.1 智能发电 (9)4.3.2 智能输电 (9)4.3.3 智能变电 (9)4.3.4 智能配电 (9)4.3.5 智能用电 (9)4.3.6 电网信息安全 (9)4.3.7 电网运营管理 (9)第5章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9)5.1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建设 (10)5.1.2 通信技术选型 (10)5.1.3 通信网络安全 (10)5.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10)5.2.1 调度自动化系统架构 (10)5.2.2 关键技术 (10)5.2.3 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 (10)5.3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 (10)5.3.1 分布式能源接入 (10)5.3.2 微电网建设 (10)5.3.3 微电网运行控制 (10)5.3.4 微电网与主网互动 (11)第6章智能电网设备与技术应用 (11)6.1 智能变电站 (11)6.1.1 智能变电站概述 (11)6.1.2 智能变电站关键设备 (11)6.1.3 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 (11)6.2 智能配电网 (11)6.2.1 智能配电网概述 (11)6.2.2 智能配电网关键设备 (12)6.2.3 智能配电网技术应用 (12)6.3 智能用电与电力物联网 (12)6.3.1 智能用电概述 (12)6.3.2 电力物联网关键设备 (12)6.3.3 智能用电技术应用 (12)第7章智能电网运营管理模式优化 (12)7.1 智能电网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13)7.1.1 运营管理架构与组织 (13)7.1.2 运营管理技术手段 (13)7.1.3 政策法规与市场环境 (13)7.2 智能电网运营管理新模式 (13)7.2.1 创新运营管理架构 (13)7.2.2 引入智能化运营管理手段 (13)7.2.3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 (13)7.3 智能电网运营管理关键环节优化 (13)7.3.1 调度控制优化 (13)7.3.2 运维管理优化 (13)7.3.3 市场营销优化 (13)7.3.4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4)7.3.5 安全风险管理优化 (14)第8章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与防护 (14)8.1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4)8.1.1 网络攻击风险 (14)8.1.2 信息泄露风险 (14)8.2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策略 (14)8.2.1 防御性策略 (14)8.2.2 防护性策略 (14)8.2.3 漏洞管理策略 (14)8.3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4)8.3.1 网络安全防护 (14)8.3.2 数据安全防护 (14)8.3.3 系统安全防护 (15)8.3.4 安全监测与预警 (15)8.3.5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5)8.3.6 安全法规与标准制定 (15)第9章智能电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5)9.1 智能电网政策法规现状与需求 (15)9.1.1 政策法规现状 (15)9.1.2 政策法规需求 (15)9.2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构建 (15)9.2.1 标准体系框架 (15)9.2.2 标准制定与修订 (15)9.2.3 标准实施与监督 (15)9.3 智能电网政策法规与标准实施 (16)9.3.1 政策法规实施 (16)9.3.2 标准实施与评价 (16)9.3.3 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协同推进 (16)第10章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16)10.1 国内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案例 (16)10.1.1 案例一:某地区智能电网建设项目 (16)10.1.1.1 项目背景 (16)10.1.1.2 建设目标 (16)10.1.1.3 建设内容 (16)10.1.1.4 运营管理模式 (16)10.1.1.5 项目成果及效益 (16)10.1.2 案例二:某城市智能电网运营管理优化项目 (16)10.1.2.1 项目背景 (16)10.1.2.2 运营管理问题 (16)10.1.2.3 优化措施 (16)10.1.2.4 优化效果及评价 (16)10.2 国际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案例 (16)10.2.1 案例三:美国某智能电网项目 (16)10.2.1.1 项目背景 (16)10.2.1.2 建设策略 (16)10.2.1.3 运营管理特点 (16)10.2.1.4 项目影响及启示 (16)10.2.2 案例四:欧洲某智能电网运营管理实践 (17)10.2.2.2 运营管理框架 (17)10.2.2.3 成功经验 (17)10.2.2.4 对我国的启示 (17)1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17)10.3.1 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共性特点 (17)10.3.2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17)10.3.3 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建议 (17)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面临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巨大挑战。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是设计对象是配电工程中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为原始参考模型。
根据变电站原始参数计算了主变压器的容量和设定了无功补偿方案。
计算不同电压等级侧短路下的稳态短路电流、短路冲击电流。
并根据此计算值选定与变电站匹配的电力设备:断路器、隔离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最后设计了避雷方案。
【关键词】110kV;移动1. 整体设计方案为满足智能移动变电站的要求,在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选型和布置设计上,应设法降低变电所的高度与宽度,尽可能的减少车辆载重。
同时需要保证变压器的固定基础需要与车辆相连,防止车辆在运行时,导致电压器的震动与移位。
此移动式变电站的工作地点一般为野外作业,因此要主要车载的稳定性。
2. 主变压器选择考虑到移动变电站需要经常野外作业,根据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选择SFZ10-20MVA 型电力变压器。
为有载调压、双绕组变压器。
其变压器的参数如下介绍:其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20000MV·A,大于计算值13.14MV·A,符合要求。
该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方式为YNdl1,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空载损耗为△PO=18.9kW,短路损耗为△PK=85kW,空载电流百分比为IO=0.5%,短路电压百分比为UK=10.5%。
主变采用或单相,主要考虑变压器的制造条件,可靠性要求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当不受运输条件限制时,在330kV及以下的变电所,均应选用三相变压器。
在具有两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绕组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的15%以上,或低压侧虽无负荷,但在变电站内需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时,主变压器宜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在110kV的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
根据选择的变压器,此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YNd11。
对于此移动式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案:高压侧采用单母分段式接线,低压侧均采用单母分段式接线。
智能变电站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智能变电站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智能变电站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智能变电站依靠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重点关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具体效益和挑战。
一、智能变电站的概况智能变电站是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管理和运行的现代化电力设施。
相比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高可靠性:智能变电站利用现代化的自动化系统和智能装备,实现对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预警和智能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2. 高可用性: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和信息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和响应速度。
3. 高安全性:智能变电站引入了先进的安全防护机制和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安全防护,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二、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1. 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电气参数、温度、振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预测和故障诊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智能保护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保护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保护装置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快速、精确的故障判断和保护动作,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智能电能质量管理技术智能电能质量管理技术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能效。
4. 智能运维与管理技术智能运维与管理技术对于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硕士学位论文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摘要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关系到民生民计。
近几年来,随着创一流供电企业的要求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变电站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成为电力部门各级领导放在战略高度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由于传感器、光纤、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部门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变电设备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开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趋向成熟。
本文重点讲述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的设计过程和实现过程。
在功能设计上,将对生产设备监测,视频联动,设备状态分析,智能巡检,设备智能分析决策等进行重点展开。
在性能设计上,为了实现平台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将对系统架构设计进行优化升级,采用双网设计,集群架构。
在软件体系结构上,为了达到平台的可维护和可扩张性,将采用分层架构结合SOA架构设计实现。
通过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将使传统数字化变电站更高效更智能。
在视频巡检和视频联动上,将为无人变电站的实现走出重要一步。
在生产设备监测基础上展开的设备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将是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视频联动,视频巡检,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状态评估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bstractThe power industry is a key secto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the first-class power-supplying enterprise and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ing, the strategies of transforming digital substation into intelligent substation become the key research topic of the power suplying departmen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nsors, optical fibers,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improvement of the informationizing process of the power department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equipments, the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becomes possible.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esig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Considering the functions, I will focus on monitoring, video linkage, equipment state analysis, and intelligent data logging equipment intelligent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performance, I will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dual-network design and cluster architectur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availability of the platform. On software architecture,I suggest using a layered architecture combined with SO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reach the platform maintenance and expanssibility.Through the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the traditional digital substations are becoming more efficient and smarter. The video inspection and video linkage are a step forward to the realization of unmanned substation. The intelligent deciding system based on equipment monitoring will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igital substation to intelligent substation.Key Words:Intelligent substation, Video linkage, Video inspection, Equipmen condition monitoring, Equipment condition assessmeni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图目录 (V)表目录 (V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变电站智能化的现状 (1)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1.4 研究方法 (3)1.5 本文结构组织 (4)1.6 本章小结 (5)第2章系统应用技术 (6)2.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概述 (6)2.2 IEC61850概述 (6)2.3 智能变电站的统一建模 (6)2.4 分层和SOA架构 (7)2.5 SVG与VG技术 (9)2.6 本章小结 (10)第3章需求分析 (12)3.1 系统用例 (12)3.2 系统功能性能需求 (13)3.3 本章小结 (14)第4章系统架构和软件体系结构 (15)4.1 架构在系统性能上的要求 (15)4.2 系统架构对系统开发的要求 (15)4.3 系统的架构的设计 (16)4.4 本章小结 (18)第5章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19)5.1 引言 (19)5.2 系统底层通讯及IEC61850协议内部转化设计与实现 (19)5.2.1 通讯模块架构设计 (19)5.2.2 IEC61850客户端模块划分 (20)5.2.3 数据接口设计 (21)5.2.4 公司内部规约通讯设计与实现 (23)5.3 设备状态评估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4)5.3.1 设备状态评估的总体架构 (24)5.3.2 模块的数据库模型 (25)5.3.3 具体设计与实现 (26)II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5.4 在线状态监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0)5.4.1 实时消息展示模块 (30)5.4.2 VG图形化展示模块 (39)5.5 视频智能应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5.5.1 视频巡检 (44)5.5.2 视频联动 (46)5.6 系统管理配臵模块 (47)5.7 本章小结 (49)第6章总结与展望 (50)6.1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50)6.2 本文的主要贡献以及创新点 (50)6.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50)参考文献 (1)作者简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一代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新技术综述
针对不 同电压等级,站域保护将实现集中后备保护、站域备 自投、 低频低压减载 、过负荷联切、低压简易母线保护等功能 , 减少二次设备 数量 ,降低了建设成本。
3 3 产践级 保 护
、 受 。 J 罨 拯制等
功能即智能终端的作用。
通过二次 系统的功能整合和设备集成 优化 了 一 次i 殳 备的配置数
次化保护控制系统和二次设备集成方案 ,简要分析 了新技术的特点和应 用。
枣 词 新一代智能 变电站 ; 层 次化保护 ;二次系统集成
1 引 言
信息,综合判断后 , 通过各站域级保护系统下达控制指令。三层保护协 调 配合 ,构成 以就地级保护为基础 , 站域级保护与广域级保护为补充的
新一代智能 变电站是在智能变 电站设计 、建设及运行经验 的基础
上构建以 “ 集成智能设备和一体化业务 系统”应用 为特征 , 实现专业设
计 向整体 设计的转变,一次设备智能化 向智能一次设备的转变,是先进 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 本文根据 新一代智 能变 电站 的发 展方向和顶层 设计理 念 ,结合典 型示范工程建设实践 , 简 要阐述 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新技术、 新设备特点和应用。
障,保护站内各 电气元件。
故 障录波与网络 分析集成 装置解决了动态和暂态报: 史旧记录问题 , 同时可以简化网络配置方案,节省线缆敷设数量。
4 2 , 过程层设备集成
1 1 O k V及 以下 电压等 级采用合并单 元 ( MU )与智能终端装置集 成 ,实现过程层 S V / G O OS E 共 网共 口 传 输 该装嚣 一 方面用以对来自 二次转换器的电流或 电压数据进行时问相关乏 目 合实 合 另一方面具有与一次设备采用 电缆连接 ,与保扩 、 光纤连接 , 实现对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 元的功能 : 专I 二 } 复爵采用
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基础施工方案设计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2020年第18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8-0146-02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基础施工方案设计分析李钊,吴俊辉,陆朝阳,刘广州,袁孟佼(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25)摘要: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过程中,预制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预制舱基础的施工也需要更加重视。
对预制舱基础的施工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预制舱基础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对基础中的一些关键性结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使得预制舱基础在施工时要求更加明确,确保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关键词:变电站;预制舱;基础施工方案;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8.060随着中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网工程数量迅速增加,变电站现有的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提高变电站的建设效率,一般通过加快变电站的施工进度来实现,而智能变电站预制舱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因此预制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
为了缩短施工周期,一般需要在预制舱生产完成前先一步完成预制舱的基础施工,这样当预制舱运到施工现场时可以立即开始接下来的工作,避免因为基础施工缓慢而耽误后道工序进程。
而要想尽快完成预制舱基础的施工,需要提前设计好预制舱基础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尽可能节约时间,完成基础施工[2-3]。
1预制舱基础对变电站建设的影响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离不开土建工程的施工,而变电站土建工程对变电站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预制舱基础结构又是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又基础的环节,如果基础结构没有处理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变电站建设的质量,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沉降、塌陷等严重问题[4]。
在预制舱基础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设计出符合安全要求的基础结构,以保证变电站各电器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因此需对预制舱基础结构设计提出一些必要相关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全面投运
以上防误 闭锁 装置 未能实 现防 止带负荷 拉 、合
隔离刀 闸,防止误分、合 断路器 ( 开关) ,防止误
入 带 电 此类误 操作 。
参考文献 :
1 翁治江 .基 于风 险评 估的配 网防误分析 [ J ] .电气技术 ,
2 0 1 1 ( 5 ) .
2 陈新圣 .采用微机 监控 方式时 “ 五防”原则讨 论 [ J ] .华
3 总结
配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调度、运行 、维护 、检 修、改造等工作量大的特点,随着对配 网供 电可靠 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配 网操作过程的各环节中, 必须有 效地 避免误 调度 、 误操作 等带 来 的巨大风 险 。 提高配网管理和运行水平 ,建立配网防误系统是确
更加 完整 、性 能更 加 可靠 ,基于 一体 化 平 台的顺序 控 制 、智 能告 警 等高级 功 能实用 化水 平进 一 步 提升 ;着 力 优化布 局 ,缩减 建筑 面积 ,户外站 、户 内站 分别 采用 二 次设备 集成 舱或 二 次装置 就地 布置 ,优化 后户 内站建筑 面积 减少 l 5 % ~2 5%、户外站 建筑 面积 减少 4 5 % ~6 4%; 全面贯彻 “ 一 体 化设计 、一 体化 供 货 、一 体 化调试 ”理念 ,显著 提 高 了设 备安 装调 试 效率 ,建设 工 期较常 规 平 均缩 短 了四分之 一 。
东 电力 ,2 0 0 2 ( 1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1 2 1 9 。 作者简介 :
代晓丰( i 9 8 3 一 ) ,男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配 电网生产管理 以及供
电可靠性分析工作 。
黄国钊 ( 1 9 7 7 一 ) ,男,助理工程师,从事配电网生产管理工作 。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连接发电和用电的中心枢纽,成为智能电网网络建构的基础,也能保障电网的合理和安全运行,使得供电、用电更可靠。
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基础上,拓展其发展理念,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未来该领域的进步带来新的启示,并推动智能电网的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智能变电站的全站信息数字化技术,与通信平台网络化技术共同体现了信息共享的作用。
先进而可靠的智能设备,完成信息采集工作之后进行测量和控制,并随时监测智能电网的通电变化。
供电企业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电网的实时自动控制系统,并在线分析用电安全提供高级决策,这使得智能变电站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应用较为关注,国外在变电站的建设方面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值得学习,变电站的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向,也为智能化的变电技术提供了可能。
第一,西门子、ABB等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变电站的智能技术,利用一次和二次设备,取得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是ABB公司研发的GIS设备虽实现了二次设备就地化,利用智能断路器互感器进行集成处理,但却没有实现系统规划和投产的效果。
智能变电站在互感器和检验保护及监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却未能达成互操作性和工作难度的简化可行性效果。
第二,国内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迅猛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却推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规范,比如,我国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应用开启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的先河,并在翻译IEC6185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内智能变电站硬件集约功能整合,通用互换和性能可控的良好效果,这对于现代中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驱动力。
根据I EC61850标准,智能变电站可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网络系统可实现多个层次的连接,并能为我国修建标志性智能变电站提供基础[1]。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吴莉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吴莉摘要:智能变电站突破了常规变电站的技术发展,智能变电站在一次设备智能化运行以及二次调试运行上存在一定的突破,也是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所在,因此在智能变电站中应该针对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一些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智能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智能电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突破了常规变电站的技术发展并且在一次设备智能化运行以及二次调试运行上存在一定的突破,变电站智能化的关键在二次设备与技术,一次设备智能化也是通过二次设备与技术来实现的。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特征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其主要应用特征表现为一次设备智能化和基于IEC61850的自动化系统。
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智能变电站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有:电子式互感器技术、IEC61850标准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等。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全面提升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1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电子互感器的原理是将一次侧高电压、大电流转变成方便传输的信号,通过绝缘性能很好的光纤传输到二次设备,在低压侧做一定的处理后,可以以模拟量形式或数字量形式输出,供测量和保护用。
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只存在光纤联系,高压回路与二次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不存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给设备和人身造成危害,安全性大大的提高。
电子式互感器从实现原理上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现象,使互感器运行暂态响应好,稳定性好,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电子式互感器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频率响应范围较宽,可以测出高压电力线上的谐波,还可以进行电网电流暂态、高频大电流和直流的测量,一台电子式互感器可同时满足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方案
24
(二)、智能视频监控及可视对讲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基于数字硬盘录象机等硬件设备,以大规模集中监控系 统软件为核心,执行强大的图像监控功能。
系统支持 海康系列 监控主机 主流摄像 机及云台。
25
和站内监控系统进行联动:对设备操控、事故处理时进行联动,并可 以实现远程视频巡检和远程视频指导功能。
系统通过监测、预警和控制三种手段,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 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等问题。
主要技术特征: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
10
所解决的问题
将其它同类软件的以“监视”为核心,转变为自动和智能的“监视” 和“控制”为核心,从而产生“质”的提升。
嵌入式技术发展,在基站等场所出现多 系统集成的雏形,但是大联网规模较小
系统集成化
联网监控成为普遍需求,动力环 境、消防、视频、安防以及设备 控制等各大系统有机集成,并实 现大规模联网监控和管理。
9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介绍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是电科恒钛综合采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 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等 多种技术,对变电站动力环境、图像、火灾报警、消防、照明、采暖 通风、安防报警、门禁识别控制等实时在线监测和可靠控制。
¾提出智能电网愿景,制定(1)《欧洲未来电网的 远景和策略》(2)《战略性研究议程》《战略部 署文件》报告
(1)European Smartagrids
Technology Platform :Vision and Strategy for Europe’s Electricity Networks of the Future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宣传画册V1.1
保护信息
电能 计量
在线监测
PMU 数据 集中器
服务适配
数据集成与服务
基于SOA 的平台服务总线
能源模型
数据采集与交互
一次系统模型
统一数据预处理 统一数据存储与整合
统一数据采集
二次系统模型
本地监控终端
运行监视
程序化控制 一次设备状态检修
二次设备监测
SAC 05
SAC 06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与控制
产品应用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电子式互感器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电子式互感器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
层次化保护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继电保护按照间隔独立分散配置为基础,总 结变电站运行经验,并根据未来变电站发展趋势,提出更可靠, 更稳定的层次化保护解决方案。 ● 就地快速保护:完全利用本地信息实现元件主保护功能。 ● 站域保护控制:面向多间隔的集中式保护和控制,利用信息
共享优势,提升保护可靠性水平。 ● 广域保护控制:一方面利用广域信息,改进和提高传统继电
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及设备故障处理分析_3
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及设备故障处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11-15T09:57:58.300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第13期作者:骆约约[导读] 近些年以来,整个全球市场上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规模呈现出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去年我国新一代智能变电骆约约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供电局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近些年以来,整个全球市场上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规模呈现出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去年我国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建设启动会由国家电网召开,在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时逢智能变电站建设规模巨大化发展之时,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技术以及出现故障后的设备处理措施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将直接受到运维技术和设备故障处理的影响。
鉴于此,文章就结合智能变电站的优点,简要分析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技术和出现故障后设备的处理方法,期望可以促进智能变电站的长足建设与应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设备故障;处理一、智能变电站的优点1、发展建设智能变电站,能够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建设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所不同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电缆接线将不会再被使用,而是用光线电缆将其取而代之,并且在一些电子设备中会使用一些功耗低集成度高的电子元件设备。
以往变电站建设中会使用一些充油式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这些也将被淘汰,电子互感器的存在将充油式互感器取代了。
不论是改善接线方式还是改善设备,很大程度上对于能源的浪费和消耗都是有效的改善,对于工程建设的成本也有效降低,并且针对变电站内部的辐射、电磁等产生的污染以及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伤害都显著降低。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效提升了环境的质量对于变电站性能是极大的优化,也显著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2、发展建设智能变电站,其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功能,实现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变电站所肩负的职责及其运作时的特性,要求它的交互性要比较好。
精选变电站调试与运行方案
《变电站调试与运行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至关重要。
本项目为[具体变电站名称]的调试与运行工程,旨在确保变电站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投入运行,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该变电站采用了先进的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调试与运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阶段(1)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设备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规范,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调试计划。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明确施工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3)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校验,确保其性能良好。
(4)清理施工现场,为设备安装和调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设备安装阶段(1)按照设计图纸和设备安装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变压器、开关柜、控制柜等电气设备的安装。
(2)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设备的安装精度和质量,确保设备安装牢固、可靠。
(3)对设备的接地系统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3. 电缆敷设阶段(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电缆桥架的安装和电缆的敷设。
(2)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注意电缆的排列整齐、固定牢固,避免电缆交叉和扭伤。
(3)对电缆进行标识,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4. 二次接线阶段(1)按照设计图纸和设备接线图的要求,进行二次接线。
(2)接线过程中,要确保接线正确、牢固,避免虚接和短路。
(3)对二次接线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5. 设备调试阶段(1)变压器调试- 测量变压器的绝缘电阻、直流电阻和变比。
- 进行变压器的空载试验和负载试验,检查变压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 对变压器的保护装置进行调试,确保其动作准确、可靠。
(2)开关柜调试- 检查开关柜的机械性能,包括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隔离开关的分合操作等。
- 测量开关柜的绝缘电阻和耐压试验。
变电站改造方案
变电站改造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现有的变电站需要进行改造。
本文将提出一种变电站改造方案,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问题分析1. 电力供应不稳定:由于变电站设备老化,电网供电稳定性下降。
2. 能效低下:现有变电站设备能效较低,无法满足电力网络的能源管理需求。
3. 安全隐患:变电站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造以提升安全性。
三、改造方案1. 设备更新:将老化的设备更新为高效、稳定的新一代设备,提高供电稳定性和能效。
- 替换变压器:采用新型变压器替换老旧变压器,提高能源利用率。
- 更新开关设备:采用先进的开关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响应速度。
2. 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智能化程度。
- 联网管理:将变电站与智能电网相连,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运行效率。
- 增加智能传感器:在关键设备上增加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减少人工巡检频率。
3. 安全设施升级:加强变电站的安全设施,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 安全培训和指导: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定期进行安全指导。
- 安装监控摄像头:在变电站内外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安全监控和防火防爆措施。
4. 备用系统建设:建设备用系统作备用,确保电压和电流在设备故障时仍能正常供应。
- 建设备用发电机组:在变电站附近建设备用发电机组,用于应对供电中断情况。
四、计划实施1. 调查与评估:对现有变电站设备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改造需求和优先级。
2. 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包括设备更新、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安全设施升级和备用系统建设。
3. 采购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4. 施工实施:按照计划,进行设备更新、系统改造和安全设施升级等工程施工。
5. 联调与测试:完成施工后,进行设备联调和系统测试,确保改造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6. 投运与验收:经过测试合格后,正式投入运行,并进行验收。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一、变电站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1.1 变电站建设现状目前,我国变电站建设在供电管理、设备运行和技术水平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传统变电站建设采用的大多是机械化、人工化的施工方式,设备运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简单的监测手段,存在安全风险高、运行管理效率低、能源利用不足等问题。
1.2 变电站建设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变电站建设将发展向着智能、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技术将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建筑、智能设备、智能管理和智能运行等方面。
二、智能建造的技术路径和方案2.1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技术(1)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设施的智能化。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控制、自动控制、节能降耗和环境监测等功能,提高建筑设施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2)智能设备技术智能设备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远程操作、自诊断和自修复。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设备技术实现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等设备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3)智能管理技术智能管理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建筑、设备和运行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管理技术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提高运行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智能运行技术智能运行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的智能化、自动化和自适应。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运行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自动调节和预测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2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1)智能化设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的初期阶段,应采用智能化设计方案,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设备布置设计、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
新型配电系统优化规划与运行控制
新型配电系统优化规划与运行控制摘要: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国家“双碳”和“能源绿色转型”战略目标的根本举措,而新型配电系统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
随着风光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型源荷大规模接入配电网,一方面配电网结构形态正逐步由交流网络向交直流混合网络转化,配电网功能形态正逐步由电力传输分配向各类能源平衡配置转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化、多元互动、多能耦合特征凸显;另一方面,由于风光可再生能源高度的不确定性,导致配电网功率波动、电压越限、设备重过载等供电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新型配电系统的优化规划与运行控制面临新问题和严峻挑战。
关键词:新型配电系统;优化规划;运行控制引言随着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接入、电能替代加速、负荷互动增强、交直流配电兴起、电力电子装备快速发展,均使得配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发生明显变化,配电系统不但在组成元素、拓扑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将进一步复杂化,而且在电源结构、用电方式、规划运行体系方面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仅依靠传统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以及源荷接入方式将难以适应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
因此,推动配电系统构建全新的网络架构,促进源荷单向供给向“源荷互动”转变,充分发挥新型配电系统在“源网荷储”协调互济的优势,是应对电力系统面临的新挑战的重要措施。
1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的概述配电自动化与管理措施一般能够分为几大类,其中,配电自动化管理是一种告别传统手工控制方式的智能化管理,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办法,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它所收集到的数据也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能够对配电系统进行自动化调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输设备、电站、变电站、配电站等,其中主站系统主要由几个前置服务器和一个主设备构成,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时,该系统可以作为主设备,不会对配电系统的运行造成任何的影响,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3
一、近期开展工作 二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 三、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四、示范工程运行情况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撑调控合一;应用多功能测控装置,优化二次回路,实现功能整合。
建立站内一体化以太网络,实现信息共网传输,简化网络结构。
1U1U1U1U
变电站 5#
变电站 3#
SDH
SDH
对时系统
SDH
监控主机
SDH 网关机
站
枢纽变
SDH
SDH
变电站 4#
变电站 2#
数据服务器
变电站 1#
北斗主机 GPS主 机
调控主站
突出工业设施定位,整合功能房间,减少建筑面积及电缆沟截 面,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筑理念。 采用集装箱建筑或预制式建筑,实 现建筑物模块设计、工厂制造、整体运 输、快速安装的工业化制造流程。
220kV AI S方案
目前智能变电站总建筑面积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总建筑面积
(集装箱个数)
面积减小比例
820 324 (9)
4
2.1 示范工程建设目标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发展目标
系统高度 集成
结构布局 合理
装备先进 适用
经济节能 环保
支撑调控 一体
新一代示范变电站建设目标
验证路线 科学性
验证成果 创新性
验证方案 可行性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验证运行 安全性
验证设备 可用性
5
2.2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
系统结构
完成了19类107种型号设备的研制和检测调试,构建了
“集成化智能设备+一体化业务系统”
广域
一
层次 保护
体
化
北斗 GPS
业
综合
务
IEEE 1588
系
对时信号 A网
统
应用 服务
器
数据 服务
器
化保 站域 护控 保护
层次化保护 控制
制
就地 保护
78 m
160 m
新一代220kV AIS智能变电站总平面
45m
65 电m缆出线方案
新一代220kV GIS智能变电站总平面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10
2.2 示范工程设计原(续)
土建结构
其他电气设备
6
2.2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
电气主接线
除满足变电站自身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需要外,基于设 备可靠性提高、检修周期延长等因素对主接线进行适当简化。
110kV主接线可靠性指标
0.0158% 27%
0.0116%
0.147 13% 0.128
220kV主接线可靠性指标
0.112%
32% 0.0753%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 设计与运行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1
一、近年开展工作 二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 三、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四、示范工程运行情况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智能终端
智能化一次设备
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
一体化业务平台系统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9
2.2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续)
总平面布置
结合主接线优化、新型集成设备和封闭母线(GIL)的应用,整体 优化布置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 应用模块化设计,制定规范的集成方式与接口规则,功能分区 明确,实现功能模块、设备模块、土建模块的“即插即用” 。
B网
集
成 化 智 能 设
合并单元 智能单元
合并单元 智能单元
集成 式无 功设
备
低压 气体 绝缘 开关
柜
集成 式二 次装
置
备
检测组件
检测组件
St2a0te2G1r/id3/C1o0rp集ora成tio式n 智 Of 能Ch变ina压. A器ll rights re集se成rve式d.@智2能01隔2 离断路器
0.215 13% 0.186
故障概率 常规接线
故障频率 优化接线
故障概率 常规接线
故障频率 优化接线
注:数据引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研究报告》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7
2.2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续)
器于一体,降低故障概率,实现紧凑型布
置,减少运行维护。
2021/3/10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2012
8
2.2 示范工程设计原则(续)
二次设备选型
构建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实现“就地—站域—广域”三级协调配合。 一体化业务平台系统实现数据平台标准化,功能软件模块化,全面支
一次设备选型
将智能组件与变压器本体有机结合,集成 式智能变压器提高变压器智能化水平。
集成接地刀闸,与电子互感器一体化制造, 集成式智能断路器实现操作与测量设备高 度整合。
采用环保气体绝缘介质,智能金属封闭开 关柜实现设备环境友好,节约占地,降低 运行成本。
集成式无功设备集串联电抗器与并联电容
PMU
数据优化 图形调阅 告警直传 熟数据订阅
控制
录波 故障分析简报
数据服务器
在线监测主站
操作员工作站
数据综合网关机
检修公司
计划检修终端
智 开关设备
制 合
电子式互感器
合 常规互感器
智 开关设备
保护装置
多功能测控装置
安稳装置
故障录波设备
一次设备 在线监测
IED
空调、通风、排 水控制等辅助系
统
过程层
合并单元
2
1.1 已开展工作
2012年
5月 概念
2012年
设计
9月
2012年 2月
启动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究与设计工作是公 司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具体实践,是电网 发展方式转变的又一典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技术研究 设备研制
2012年
启动第一 12月
2014年 1月
批试点工 程建设
6座扩大示范 工程全部投运
2015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