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究与建设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8e7e4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e.png)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一、引言智能变电站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传统的变电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设备互联互通、自动化运维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变电站。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⒈传统变电站的局限性传统变电站存在着设备信息孤立、运维成本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变电站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
⒉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提出为了解决传统变电站存在的问题,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能变电站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并通过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实现变电站的可靠运行。
⒊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程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网络互联阶段、数据采集与分析阶段、自主决策与控制阶段。
目前,智能变电站已经进入智能运营与维护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变电站到智能变电站的转型。
三、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⒈互联互通智能变电站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
这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更加高效可靠,并且便于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监控和运维。
⒉自动化运维智能变电站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巡检、故障诊断和维护。
这大大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提高了运维效率。
⒊智能化管理智能变电站依靠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变电站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调度。
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四、智能变电站的应用现状⒈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情况我国电力行业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区相继建设了多个智能变电站。
目前,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的应用逐渐普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⒉国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情况国际上,智能变电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b9f48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8.png)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一、引言智能变电站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以实时监测、控制和保护为核心,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调度和控制的一种电力设施。
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和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目前的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二、发展历程2.1 传统变电站的局限性2.2 智能变电站的兴起2.3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三、基本结构3.1 主体设备3.1.1 变压器3.1.2 开关设备3.1.3 保护设备3.1.4 测量设备3.2 辅助设备3.2.1 远动设备3.2.2 通信设备3.2.3 控制中心四、关键技术4.1 电力传输与通信技术4.1.1 光纤通信技术4.1.2 无线通信技术4.1.3 互联网技术4.2 自动化控制技术4.2.1 逻辑控制技术4.2.2 自动监测技术4.2.3 智能保护技术4.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4.3.1 大数据技术4.3.2 技术4.3.3 数据安全技术五、现状分析5.1 国内智能变电站发展概况5.1.1 建设规模与速度5.1.2 主要应用领域5.2 国际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5.2.1 先进技术应用5.2.2 智能化水平比较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数据统计。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电力法电力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电力工业发展和管理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电力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行为。
7.2 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是由国家能源局制定和发布的与电力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用于引导和规范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运行。
7.3 智能变电站规范智能变电站规范是由相关电力机构制定的关于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的技术规范,包括设备选型、布置、调试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b384a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8.png)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智能变电站在能源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推动,智能变电站作为能源系统的关键环节,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目前,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如下:首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升级。
传统的变电站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控制,存在运行不够灵活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智能化的变电站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智能变电站具备了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运行能力。
其次,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得到了改善。
智能化的变电站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的智能调控,通过预测和分析电力需求情况,提前做好电力调配工作,从而避免电网的过载和供电不足的问题。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可以实现对电力故障的自动检测和智能切换,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三,智能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需要适应并融合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接入。
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调度和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正在加速推进。
政府和能源公司纷纷加大对智能变电站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在新建变电站方面,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旧有变电站改造方面,智能化改造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智能变电站的整体水平和能源系统的发展。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在技术、运行管理、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的推广,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将为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1]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1]](https://img.taocdn.com/s3/m/1f9276f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b.png)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一、引言智能变电站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和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监测、维护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电力设施。
智能变电站的出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现状。
二、智能变电站的概念与特征2.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智能变电站是指在传统的变电站基础上,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各类传感器、监测装置和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
2.2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1)信息化集成:智能变电站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设备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
(2)数据智能化:智能变电站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设备状态和运行数据,并通过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智能诊断和预测维护。
(3)自动化控制:智能变电站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变电站各个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操作。
三、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应用3.1 智能监测与诊断智能变电站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和诊断,实现对设备运行的监测和故障诊断。
3.2 智能维护与管理智能变电站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维修计划的制定、故障处理和设备巡检等。
3.3 智能控制与操作智能变电站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变电站设备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操作,包括设备的远程控制、操作的自动化和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4.1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4.2 国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国际上,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比较成熟,德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智能监测、诊断和维护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成果和经验可供借鉴。
智能变电站方案配置
![智能变电站方案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0ad39dc02020740bf1e9b69.png)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 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什么是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 通信平台网络化、 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 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的变电站。
主要特点: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 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 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 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信息采集就地化; ★信息共享网络化; ★信息应用智能化; ★设备检修状态化。
GPS 对时系统结构图网络通信设备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
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
智能变电站的应用★顺序控制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支撑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城波发輕耶护DCS 做设备状态可视化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源端维护★顺序控制-操作安全、高效避免误操作,提高安全水平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操作时间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支持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2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3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监控/■调度中右猱矩监控主站儿网E网★智能告警-异常/故障快速、准确定位对变电站发生的随机告警信号进行信息分层、分类。
对大量故障信息进行综合,并结合相关保护动作信息、设备状态变位信息及保护动作报告信息进行综合,生成事故简报。
对变电站异常信号完整时,采用精确推理法给出异常原因和建议。
当变电站设备异常信号上送不完整时,能够利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并给出原因和异常处理建议。
4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1动模实验室模拟一次主接线图iftflfli ffiia n Bis H,卫它沟为三相1实验室二次设备清单5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6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报价:240万7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8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报价:250万9 许昌华邦电气有限公司。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a2cc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f.png)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能变电站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高级电力系统设施。
随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二次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部分,负责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保护。
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增加,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效解决电网运行中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流程、关键技术、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智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
【研究背景】部分即在于此。
1.2 研究意义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系统是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部分。
二次系统的设计优化直接关系到智能变电站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通过合理设计二次系统,可以更好地监测和控制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网的响应速度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灾能力。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电网负荷波动时,优化设计的二次系统可以更快地作出调整和响应,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正文2.1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提高供电质量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系统的最佳化配置。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a3fd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成为了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优化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还处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存在着人工操作复杂、反应速度慢、易受外部干扰等问题。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管理,具有了较强的自愈能力和智能化运行特性。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中,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也逐渐成为了变电站的核心部分。
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装备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实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智能化调度和运行管理,为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装备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装备状态和性能的精准预测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化调度和控制算法优化,实现了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维护和修复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
2. 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另一主要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和优化调度。
智能控制策略能够在实时监测到设备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障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647e9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8.png)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系统作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革与创新。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和现状备受关注。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
当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先进的通信、控制和监测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变电站,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智能变电站逐渐从概念走向了实际应用。
早期的变电站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监控,设备之间的通信相对简单,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也较为有限。
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对供电质量的高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变电站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硬件方面,新型的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变压器、智能断路器等不断涌现,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强的自动化功能。
智能变压器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对油温、油位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调节。
智能断路器则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判断和开断,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
在软件方面,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系统也日益完善。
这些系统能够对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采集大量的运行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为运行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避免故障的发生。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实现了与上级调度系统的高效通信,能够快速响应调度指令,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
如今,智能变电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大批先进的智能变电站相继建成投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变电站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和控制,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运行成本。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160b3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0.png)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现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经历着变革和创新。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对于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1 世纪初,它是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智能变电站采用了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如智能断路器、智能变压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并将相关数据上传至监控系统,从而实现了设备的状态检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其次,智能变电站拥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通过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监测装置,可以实时获取变电站内各种电气量、非电气量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为变电站的运行控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再者,智能变电站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和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变电站的倒闸操作、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等功能,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通信方面,智能变电站采用了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架构,实现了站内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和信息共享。
这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还为电网的智能化调度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回顾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早期的探索阶段,主要是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试点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逐步进入了大规模推广阶段。
如今,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选择,并在对传统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技术方面,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例如,在传感器技术方面,精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在智能控制算法方面,不断优化和创新,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加强了对变电站数据的保护,防止了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分析
![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c7e5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3.png)
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分析第一章前言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变电站面临着严重的压力,需要更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来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智能变电站技术介绍智能变电站技术是借助现代计算机、通讯、控制、监测、保护等技术对传统变电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设备状态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通过实现线路状态动态监测、智能配电、远程操作、自动调度等功能,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变电站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通讯技术方面包括局域网、广域网、无线通信、射频识别技术等。
通过网络化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监测、远程操作和管理等。
2、控制技术方面采用先进的PLC、控制器等控制设备,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管理。
3、监测技术方面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线路运行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进行处理。
4、保护技术方面采用数字式保护装置,实现对电网的实时保护,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实践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下面是一些应用实践案例:1、华东电网公司埃及地中海分公司智能变电站工程华东电网公司埃及地中海分公司智能变电站工程是华电国际在2010年中标的第一份海外EPC订单。
该项目是一座220kV变电站,借助智能技术实现了双回馈系统的全过程监控,自动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提高了电网安全和稳定性。
2、国内某智能变电站工程该工程采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多环网电源切换、自动安全闭锁、远程故障定位等功能,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3、西门子(SIEMENS)公司开发的NECST工程NECST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化变电站控制系统,在德国首次应用。
该工程实现了数字化电网的管理,大幅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第四章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前景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研究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e6db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d.png)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研究摘要: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先进适用、集约高效”为总体原则,继承和发展现有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及运行等成果经验,全面开展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建设。
构建二次系统优化四大支撑体系,规划二次系统业务功能定位,优化二次系统整体架构,开展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型及业务功能优化、设备可靠性、安全防护、二次系统运行状态评价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
关键词:自主可控、主辅一体监控、安全防护、二次系统1. 研究背景目前电力二次系统所使用设备的芯片大量依靠进口,国际形势严重影响二次设备核心芯片供应链安全。
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随着电网发展对二次系统精益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和设备远方集中监控业务需求,对变电站设备信息采集广度、设备感知能力深度,设备运维管理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电网发展和生产体系变革对变电站二次系统也提出更高要求。
1.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1)设备监控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站控层包含多专业独立系统,缺少整体协调,采集信息冗余或不全,监控界面分散杂乱,主辅设备一体化监控能力不足。
(2)对远方监控的支撑能力不足上送的实时数据不能完全满足远方监控需求,上送方式以单向原始数据上传为主,信息含量不高,智能分析和服务化支撑能力不足。
(3)站控系统软件架构封闭站控系统缺乏共享开放的基础平台,服务厂商缺乏充分竞争,不利于智能化水平提升。
(4)辅控系统标准化程度低、设备繁杂、全面感知能力不足辅控系统接入设备众多,运维工作量大;主、辅设备监控未有效整合,不利于运维人员统一监控。
(5)数据采集方式不统一;设备重复配置、共享度低。
(6)合并单元故障影响范围大;过程层网络复杂,运维难度大。
(7)系统防御能力不足,3、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势(1)全面自主可控元器件优化筛选。
按照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要求,对国产芯片进行全面筛选和论证,确保满足完全自主可控要求。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60952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0.png)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环境下,推动了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进程,而变电站自动化也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本文简单概括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国内、国外的应用现状,从其特点、体系结构、设计要求、建设目标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在电网各类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中,智能变电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功能在于将发电设备相互链接起来,以供用电所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在信息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电网也开始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以信息共享作为要求,来进一步落实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智能设备,来完成信息收集、测量、控制、检测等任务[1]。
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现阶段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我国在智能电网应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因此,在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当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使其满足我国能源长远战略的需求,从根本上推动电网工作效率的进步。
1.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现状1.智能变电站技术国外研究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国外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较为领先,特别是对于欧美地区来说,由于其技术应用时间较早,取得了许多的优秀经验。
西门子、ABB等公司,在变电站的智能化策略安排中,也研究出了一套智能化设备,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仅仅只能应用于电网规划的某一先环节中,尚未具备电网系统智能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实际的整体规划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ABB公司研发出了一套GIS设备,并且在这一基础上,也实现了二次设备就地化处理,通过智能互感器、断路器的功能作用,来实现其集成化技术应用,用于满足其检控和保护功能[2]。
国外西门子、ABB等公司在变电站智能研究方面也开始进行一些试验测试,在间隔层设备中完成互操作试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设备互操作性以及简化变电站工作难度的可行性。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511134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b.png)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连接发电和用电的中心枢纽,成为智能电网网络建构的基础,也能保障电网的合理和安全运行,使得供电、用电更可靠。
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基础上,拓展其发展理念,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未来该领域的进步带来新的启示,并推动智能电网的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智能变电站的全站信息数字化技术,与通信平台网络化技术共同体现了信息共享的作用。
先进而可靠的智能设备,完成信息采集工作之后进行测量和控制,并随时监测智能电网的通电变化。
供电企业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电网的实时自动控制系统,并在线分析用电安全提供高级决策,这使得智能变电站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应用较为关注,国外在变电站的建设方面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值得学习,变电站的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向,也为智能化的变电技术提供了可能。
第一,西门子、ABB等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变电站的智能技术,利用一次和二次设备,取得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是ABB公司研发的GIS设备虽实现了二次设备就地化,利用智能断路器互感器进行集成处理,但却没有实现系统规划和投产的效果。
智能变电站在互感器和检验保护及监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却未能达成互操作性和工作难度的简化可行性效果。
第二,国内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迅猛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却推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规范,比如,我国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应用开启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的先河,并在翻译IEC6185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内智能变电站硬件集约功能整合,通用互换和性能可控的良好效果,这对于现代中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驱动力。
根据I EC61850标准,智能变电站可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网络系统可实现多个层次的连接,并能为我国修建标志性智能变电站提供基础[1]。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吴莉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吴莉](https://img.taocdn.com/s3/m/8c1df604d5bbfd0a785673a7.png)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吴莉摘要:智能变电站突破了常规变电站的技术发展,智能变电站在一次设备智能化运行以及二次调试运行上存在一定的突破,也是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所在,因此在智能变电站中应该针对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一些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智能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智能电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突破了常规变电站的技术发展并且在一次设备智能化运行以及二次调试运行上存在一定的突破,变电站智能化的关键在二次设备与技术,一次设备智能化也是通过二次设备与技术来实现的。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特征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其主要应用特征表现为一次设备智能化和基于IEC61850的自动化系统。
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智能变电站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有:电子式互感器技术、IEC61850标准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等。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全面提升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1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电子互感器的原理是将一次侧高电压、大电流转变成方便传输的信号,通过绝缘性能很好的光纤传输到二次设备,在低压侧做一定的处理后,可以以模拟量形式或数字量形式输出,供测量和保护用。
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只存在光纤联系,高压回路与二次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不存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给设备和人身造成危害,安全性大大的提高。
电子式互感器从实现原理上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现象,使互感器运行暂态响应好,稳定性好,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电子式互感器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频率响应范围较宽,可以测出高压电力线上的谐波,还可以进行电网电流暂态、高频大电流和直流的测量,一台电子式互感器可同时满足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9964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b.png)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能变电站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技术的现代化电力设施,其二次系统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的性能和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还比较匮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在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中,往往存在参数设置不合理、系统结构复杂等问题,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而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势,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原理、参数优化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而二次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和研究对于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减少系统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优化设计二次系统的参数,能够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电力系统运行人员更好地掌握系统运行情况,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优化设计二次系统,还可以为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方法在本文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研究。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深入了解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原理、相关参数优化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73b4396137ee06eef9187e.png)
设计应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梁能(广州远望电力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具有结构紧凑、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安全可靠以及节能环保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各业务功能实现涉及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各个环节,通过基于过程层数字化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全面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网络;过程层网络A New Generation of Smart Substation DesignLIANG Neng(Guangzhou Yuanwa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Guangzhou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bstations, smart subst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act structure, system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smart substation involves various links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 data transmission, data processing, data application, data management and network securit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econdary system of smart substation can2 过程层设备过程层设备主要包括列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在线监测装置以及选相合闸装置等。
智能变电站发展历程
![智能变电站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4b3b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5.png)
智能变电站发展历程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演进。
从传统的人工运维到现代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
20世纪80年代,智能变电站的概念首次被提出。
当时,电力系统的运维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概念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在9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智能变电站的研发和建设。
这些智能变电站引入了先进的监控与控制系统、远程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智能变电站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不仅具备了传统变电站的基本功能,还引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功能。
例如,智能变电站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温度、湿度、振动等参数的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和诊断。
此外,智能变电站还可以与其他智能电网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和优化。
智能变电站通过集成智能电表、智能配电网等设备,实现了对电力负荷、电能质量等方面的精细管理和优化。
未来,智能变电站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智能变电站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备的集成和管理,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总之,智能变电站经历了从概念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功能,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未来,智能变电站将继续发展,为实现清洁、可靠、高效的电力供应做出更大贡献。
变电站智能化:通向未来的电力之路
![变电站智能化:通向未来的电力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e35cc83e0b4c2e3f5727634e.png)
2012 年第 9 期·电气时代 | 41封面报道COVER STORY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国家电网大力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对于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具有重要作用。
它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随着国网公司两个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战略的快速推进,尤其是“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变电站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无人化、少人化、调控一体化发展。
相应变化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弥补因此而造成的影响,使变电站供电更可靠,投资更少。
总之,变电站的智能化是必要的,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是国网公司“两个转变”的重要实践。
电气时代:智能变电站建设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如何?王春新:根据国网公司的统一规划,变电站的智能化与智能电网同步推进,即09-11年为规划试点阶段,12-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这个系统当中的重要节点,随着我国电力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变电站功能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的智能化程度也随之提高。
针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前景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电气时代》杂志采访了国电通公司物联网部王春新经理。
电气时代:变电站为何要实现智能化?王春新:谈到变电站为何要实现智能化,需要从智能电网谈起。
我国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变电站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探索
![变电站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e4665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d.png)
变电站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探索电力变电站是重要的能源设施,它承担着电力输送、变压、保护等职责,是电网稳定和电能质量保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力变电站的建设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电力变电站的技术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采用高性能电器设备当前电力变电站的电器设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开关和互感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开关技术、智能保护技术、数字式电流互感器技术等成为电器设备的重点发展方向。
数字式电流互感器并不能改变互感器本身的结构,但是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对电能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输到开关或保护装置中,从而实现快速的保护和控制功能。
二、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现代电力系统的通信技术是一个涵盖包括电力产业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力系统的广大领域,是电网实现远程监测、工程控制和数据共享等关键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逐步运用,电力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从分布式的结构,向智能化的、高可靠的统一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技术将终端的小数据量、高频次、实时性的通信需求与远程集中控制、大数据存储分析的需求相结合,改善了现代电力系统过去的不足,使系统具备了更加准确、可靠、快捷、高效、适应性更强的供电环境,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供电需求。
三、采用智能监测技术随着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电力变电站的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
电力变电站的智能监测技术主要指通过传感器、网络、数据库等技术采集电力变电站的各种参数数据,如电流、电压、湿度、温度、开关状态等信息,并结合AI技术进行分析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发现设备问题、估算设备寿命、预测设备故障、帮助运维人员进行根因分析等,从而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从而实现电力变电站的快速、准确、可靠的监测和管理。
四、采用新型充电技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正在蓬勃发展。
电动汽车只是将燃料从石油转化为电能,但是充电时间和充电技术仍然是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3cc4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一、变电站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1.1 变电站建设现状目前,我国变电站建设在供电管理、设备运行和技术水平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传统变电站建设采用的大多是机械化、人工化的施工方式,设备运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简单的监测手段,存在安全风险高、运行管理效率低、能源利用不足等问题。
1.2 变电站建设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变电站建设将发展向着智能、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技术将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建筑、智能设备、智能管理和智能运行等方面。
二、智能建造的技术路径和方案2.1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技术(1)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设施的智能化。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控制、自动控制、节能降耗和环境监测等功能,提高建筑设施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2)智能设备技术智能设备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远程操作、自诊断和自修复。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设备技术实现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等设备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3)智能管理技术智能管理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建筑、设备和运行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管理技术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提高运行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智能运行技术智能运行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的智能化、自动化和自适应。
在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利用智能运行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自动调节和预测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2 变电站工程智能建造方案(1)智能化设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的初期阶段,应采用智能化设计方案,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设备布置设计、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智能化设备缺陷共计9个
• 合并单元(含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 装置)缺陷6个,占比为67%。
7
集成化智能设备
• 集成多参量状态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等实现智能一次设备; • 采用一体化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硬件强电磁抗干扰措施等
,实现二次设备多功能集成和就地布置; • 远期,一次设备全面集成传感器、控制器、智能组件和电
子互感器,支持通信交互,具备设备自描述、自诊断和自 感知能力。
充气式开关柜
隔离断路器
2014年 7月
2014年,国网公司印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扩大示范技术要求,在 26个省(市、)公司遴选50座变电站开展扩大示范工程建设。至 2015年底,建成投运18座。
2015年 12月
2015年12月,在总结首批6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两年期运 行情况基础上,规划进一步扩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规模,促进 “三大技术”成熟应用。
4
主要工作内容
巩固现有成果,推动 智能变电站设计、技 术、设备的创新与突 破,落实智能电网及 智能变电站发展规划。
扩大 建设
顶层 设计
从创新模式、技术路 线入手,科学规划新 一代智能变电站近期、 远期技术方案,组织 开展科技攻关。
统一采用“集成化设 计、智能化设备、模 块化建设”技术方案, 开展新一代智能变电 站示范工程建设。
预制式光电缆
原
新
技
技
术
术
方 案
建设工期 节约近25%
方 案
10
目录
1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述 2 示范工程运行情况 3 建设进展与展望
11
示范工程-总体运行情况
6座示范站投运2年以来,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单站最大负载率上升为39%, 共经历电网故障5次,其中2014年4次、2015年1次,保护均正确动作,未发生 误动、拒动。设备状态良好,操作、运维正常。
自2014年下半年进入 稳定运行期后,2015年6座 示范站设备缺陷大幅度减少, 由2014年的9.5个/站•年减 少为3个/站•年,下降70%。 新技术、新设备在度过“浴 盆曲线”早期故障率偏高的 时段后,进入稳定运行期。
2014~2015年6座示范站每月缺陷总数变化趋势
12
示范工程-缺陷统计
(一)缺陷总数大幅下降
• 2014年六座示范站共发生缺陷58个。其中 智能化设备缺陷22个,常规设备缺陷36个。
• 2015年六座示范站共发生缺陷18个,其中 智能化设备缺陷9个,常规设备缺陷9个。 2015年缺陷总量较2014年减少70%。
2014~2015年智能化设备缺陷变化趋势
(二)智能设备严重以上缺陷占比下降
• 2014年智能化设备一般、严重、危急缺陷 分别为6个、10个和6个,占比分别为27%、 46%和27%。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究与建设
目录
1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述 2 示范工程运行情况 3 建设进展与展望09年7月,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 建设方针,启动第一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开始建设,电压等级 涵盖110kV~ 750kV。2010年12月首批7座试点站建成投产。
3
目标与要求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系 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 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 支撑调控一体”为目标,采用 高可靠、高集成、长寿命的智 能设备,具备支持调控合一、 运维一体、即插即用、全景信 息等功能,实现能量智能调节, 设备可控在控,信息共享互动。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究和建设是推动电网技术水平提升,增强国内 在电网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注重变电站建设和运维理念的 创新,全面实现技术、装备的重大突破。
示范 工程
设备 研制
结合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发展成果,研 制智能化一次、二次 集成设备,提高设备 的可靠性与成熟度。
5
建设成果
截至2015年底: 已新建并投运智能变电站
2000余座; 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对技术方
案进行了升级,建设新一代智 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已投运24 座。
220kV重庆大石变电站
220kV smart substation in Da’shi
110kV武汉未来城变电站
220kV北京未来城变电站
110kV smart substation in Wu’han 220kV smart substation in Beijing
6
整体优化设计
整体集成设计,引领设备制造实现功能集成和技术创新。 优化电气主接线和总平面布局,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优化电气设备选型和配置,形成 “小型化、智能化、集成化”选型原
• 2015年一般、严重、危急缺陷分别为4个、 4个和1个,占比分别为44%、44%和12%。
2014~2015年智能化设备缺陷严重程度分布
13
示范工程-缺陷统计
2014年智能化设备缺陷共计22个
• 合并单元(含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缺陷11个,占比为50%。 • 电子式互感器本体缺陷2个,占比为9%。 • 智能终端缺陷2个,占比为9%。 • 保护设备缺陷4个,占比为18% • 监控系统缺陷3个,占比为14%。
2012年 7月
2013年 12月
2012年2月,国网公司正式提出建设“占地少、投资省、效率高 ”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9月审议通过新一代技术方案经,12月新 一代站示范工程启动建设。
2013年12月,6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在节约 占地和建筑面积,减少设备数量,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变电站建设 效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集成式电容器
8
一体化业务平台
• 数据整合和应用集成,实现全站数据充分共享和集中监控; • 智能化功能:一键式顺序控制、智能告警和综合故障分析、设备故
障诊断 • 数据服务:告警直传、远程浏览
智能化功能
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9
模块化建设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
二次设备预制舱
集成化一次设备
多功能二次装置
则和“安全可靠、成熟适用、经济合理”的配置原则。
86m
103 m
45m
65 m
220kVAIS站占地减少42%、建筑面积减少64%;110kVAIS站占地减少46%、建筑面积减少45% 220kV户内GIS站建筑面积减少15%;110kV户内GIS站建筑面积减少20%~25% 户外AIS站二次屏位数减少29%~35%;户内GIS站二次屏位数减少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