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导语】本文《2017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由无忧考网高一频道整理,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4.10短新闻两篇(课时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短新闻两篇(课时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斡旋(wò) 苍穹(qióng) 棕榈(lǘ)令人咋舌(zà)B.敕造(chì) 唆使(suō)混沌(hùn) 屡见不鲜(xiān)C.梦魇(yǎn)菁华(jīng)河蚌(bànɡ) 呼天抢地(qiǎng)D.懵懂(měng)箴言(zhēn)泊车(bǒ)少不更事(gēng)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诨号/头晕气概/愤慨追溯/朔月贻笑大方/怡然自得B.毗邻/疲惫妩媚/安抚慰藉/狼藉揠苗助长/偃旗息鼓C.修葺/编辑弹劾/惊骇圈养/圈点相形见绌/咄咄逼人D.徜徉/偿还器皿/瞑目寒暄/喧闹引吭高歌/沆瀣一气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所言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不满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 2.5杜甫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解析:选B。
B项,“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有误,其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C。
C项,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3.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_的风格。
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大江东去雄迈雄浑开阔慷慨低沉沉郁顿挫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
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面对不能预测的命运,即使贵为天子,也难避免。
全诗又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中,凸显了人生的无常。
[运用角度]“得与失”“看问题的角度”“人生无常”“情感与时代”等。
夜读李商隐深夜,在群星璀璨、飞光流辉的大唐帝国的诗空中,解读李商隐。
情怀便如夜一样温柔,诗一样古典。
仿佛看到他徘徊于长安城外的郊原,袖袍款款,丝绦飘荡,长髯掀拂着惊涛骇浪的意象;浓郁的眉宇间挽结着爱的抑郁和缠绵,在晚唐帝国的斜阳日暮里,吟哦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章……义山出生寒微,但寒门关不住天才童星的光辉,他在七八岁的时候,便显露出非凡的诗才,这在连吵架都有平仄诗韵,能作诗就有荣华富贵的时代,义山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于是某豪门主动愿与李家结为儿女亲家,愿意资助义山成才。
这对经济拮据的李家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便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又一段爱的悲剧,在世间上演了。
(完整版)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D、锡鑞(là)玄(xuán)想抹(mā) 布掺(chān)杂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C、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D、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二、文言基础知识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为.国者(wéi)矗.立(zhù)逦迤.(yǐ)C.参.差(cēn)酹.江月(lèi)运载.(zài)战舰.(jiàn)D.摄.影(shè)翘.首而望(qiáo)挪.动(luó)桅.杆(wéi)6、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对文言文加强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训练。
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2.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
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3.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则是可为也。
”译文:(1)(2)4.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5.子曰:“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7.子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9、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1)(2)10.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1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译文:12.子张问仁于孔子。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备考高一语文考试时要着重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家要多做语文试题的练习,这样才能考到好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翠幄(wò)宸(ché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商贾(gǔ)歆(xīn)享栈(zhàn)道C.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则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A.褐色(hè)簇新(cù)羞怯(qiè)B.鬈曲(quǎn)赊账(shē)趿拉(jí)C.攥着钱(cuàn)惶恐(huáng)荒僻(pì)D.骷髅(kūlou)伛(yǔ)滞笨(zhì)2.(3分)选择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义。
B.如果有人拖欠他几双﹣﹣比如说﹣﹣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心安礼得地确信自己。
还是他的主顾,所以走进他的店铺……C.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慢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
他经常断炊。
他是个怪人。
3.(3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C.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D.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
4.(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稍微C.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5.(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其可怪也欤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吴社之行为士先者6.(3分)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至通州,几以不纳死A.将请罪于君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7.(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试阶段,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的小组讨论,都是以一种动态,立体的方式对考生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练习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D、锡鑞(là)玄(xuán)想抹(mā) 布掺(chān)杂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C、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D、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二、文言基础知识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为.国者(wéi)矗.立(zhù)逦迤.(yǐ)C.参.差(cēn)酹.江月(lèi)运载.(zài)战舰.(jiàn)D.摄.影(shè)翘.首而望(qiáo)挪.动(luó)桅.杆(wéi)6、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D.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杳不知其所之.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也不同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不能有,输来其间....D.一旦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六王毕,四海一.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戍卒叫,函谷举B.灭六国者,六国也C.赵尝五战于秦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2. 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以攻取之外 B 与战胜而得者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与战败而亡者C.犹抱薪救火 D 然后得一夕安寝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问题。
诗人与酒洛夫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只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意。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
”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
”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
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
《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
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
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3.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4.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5.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三、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
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
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
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
咎为其民约降。
约定,咎自烧杀。
魏豹亡走楚。
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
豹下魏二十余城。
立豹为魏王。
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
”郦生说豹。
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汉王令豹守荥阳。
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迁:放逐,流放B.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徇:攻占,夺取C.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降:使……投降D. 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传:驿车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B. 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乃徙魏王豹于河东C. 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D. 魏王豹以国属焉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以豹国为郡1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陈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B. (魏豹)至国,即绝河津畔汉C. 方东忧楚,未及击(魏豹)D. 遂从(汉王)击楚于彭城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反复无常,时反时从。
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
B.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悲壮的气氛。
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他为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自焚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
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办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
D. 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
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