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一、概述
• 重视质量标准的研究过程 • 避免条目式、批量化的研究形式 • 应突出产品特点。
二、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研究遵循的原则
1.要紧紧的围绕药物的特性进行研究 处方 成份 工艺 剂型 。。。。。。
二、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研究遵循的原则
2.注意 均一性 全面性 安全性 有效性 阶段性
二、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研究遵循的原则
三、关键问题与思考
(三)、合理的限度或规定 2.1 合理规定----“性状”
复方制剂“性状”记载药物的外观、嗅、味等。 其他制剂还记载溶出度、物理常数等。 外观性状是对药物的色泽和外表感官的描述
三、关键问题与思考
(三)、合理的限度或规定 2.2 合理规定----“性状” 举例: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黄色至棕黑色; 气香,味苦。
三、关键问题与思考
(一)、全面的检测项目---均一性方面 5.【含量均匀度】检查 如含量较低的明确的毒性成分、活性成分等…….
三、关键问题与思考
(一)、全面的检测项目---均一性方面 6.加强基础研究,研究新的指标成分,建立新的检测方法 如: 丹参中的酚酸类成分 千里光中的阿多尼弗林碱 水蛭的抗凝血酶活性
(一)、全面的检测项目---安全性方面 4.与制备工艺有关的
制备工艺带入的,如打孔吸附树脂残留物,有机溶剂 残留量等
制备工艺要除去的,如银杏酸,注射剂中的蛋白质,树 脂等。
三、关键问题与思考
(一)、全面的检测项目---安全性方面 5.与药材有关的
如砷盐、重金属的含量,黄曲霉素的限量,农药残留 量等。
棠中的雷公藤甲素、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八角枫中的毒黎 碱等生物碱、洋金花中的东莨菪碱等生物碱、秋水仙中的 秋水仙碱、 桃儿七中的鬼臼毒素等,应建立含量测定法, 在制剂中规定严格的含量范围,同时严格控制投料药材中 毒性成分的含量,保证制剂的安全和有效。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目的为加强对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局2020年第68号公告)将中药注册分类中的第三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细分为“3.1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简称 3.1类)”与“3.2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简称3.2类)”。

3.2类包括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和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的中药复方制剂。

对于上述制剂,需要提供非临床安全评价资料。

为指导和规范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与评价,药理毒理学部于2021年启动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

二、起草过程本指导原则起草工作起草始于2021年,列入2021年中心指导原则制修订计划。

根据中心指导原则制定工作程序以及本指导原则起草计划,于2021年8月撰写形成指导原则初稿,经中心指导原则核心工作组讨论,于2021年9月9日召开了指导原则初稿专家讨论会。

专家会后,经药理毒理学部部门技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审核,根据专家讨论会意见和部门技术委员会意见进行修订,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起草思路本指导原则在《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所提出的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毒理学研究要求,主要为明确该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并基于其特点提出需特别关注的内容,以及明确3.1类多家企业申报同一品种的毒理学资料能否共享问题。

具体试验的一般要求参考毒理学试验相关指标原则。

四、主要内容本指导原则明确和细化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毒理学研究要求,包括毒理学研究的内容、试验管理、各项试验要求、结果分析与评价等。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注册分类3.1和3.2类。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1、关于毒理学研究内容根据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定义和范围,古代经典名方属于采用传统工艺、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因此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一般情况下应提供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

14 (试行)》《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
15 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均一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6 (试行)》等开展。
17
二、 基本原则
18
(一)明确关键信息
19
古代经典名方的处方组成、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规格、
20 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内容作为中药 3.1 类研发的依据,
59
(三)基准样品
60
7. 应根据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及古籍记载内
61 容制备基准样品。若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或古籍记载
62 内容中仅为“水煎服”等无详细工艺制法的表述,应参照《医疗机
63 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国中医药发〔2009〕3 号)并结合具体情
64 况,合理确定制备工艺。基准样品一般为浓缩浸膏、干燥品,原则
(一)明确关键信息 .............................................................. 1 (二)重视基准样品研究 ......................................................2 (三)加强源头质量控制,保障制剂质量........................... 2 (四)关注相关性研究,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 2 三、主要内容 ..............................................................................2 (一)药材.............................................................................. 2 (二)饮片.............................................................................. 3 (三)基准样品 ...................................................................... 3 (四)制剂生产 ...................................................................... 4 (五)制剂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 ..........................................5 (六)相关性研究 .................................................................. 5 (七)稳定性..........................................................................5

对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对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对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马巍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TQ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73-02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

制备工艺的研究是中药复方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药效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的基础。

在中药组方确定以后,首先要进行与质量研究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研究,要求工艺合理、稳定、成熟。

按照研究工作的实际步骤,将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中药复方制剂技术

中药复方制剂技术

有效成分含量
通过化学或生物测定方法检测 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达
标。
杂质和重金属限量
严格控制药材中的杂质和重金 属含量,确保用药安全。
微生物限度
对药材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防 止污染和变质。
03
复方配伍原则及优化方法
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君臣佐使是中药复方制剂配伍的基本原 则,其中君药起主要治疗作用,臣药辅 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佐药协助君臣药 治疗兼症或减轻副作用,使药引导药物
靶器官,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依据。
长期毒性试验
02
通过长期毒性试验,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血
液学、生化学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过敏性试验
03
通过过敏性试验,评价中药复方制剂的致敏性和变态反应,为
其临床用药提供警示。
整体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
将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 映中药复方制剂的整体质量。
到达病所或调和药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病情、体质、 药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君臣佐使的用药比例和配伍关系。
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体现了中药复方制剂 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是确保
临床疗效的关键。
现代研究手段在配伍优化中应用
现代研究手段如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在中药 复方制剂配伍优化中发挥了重
02
原料药材选择与质量控制
原料药材种类及功效
清热解毒类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 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活血化瘀类
如当归、丹参等,可改 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
修复。
补气养血类
如黄芪、党参等,能增 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试行)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试行)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试行)古代经典名方是我国传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珍贵的药方和制剂。

为了确保古代经典名方的传承和应用,撰写清晰简明的说明书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撰写的指导原则(试行):一、基本原则1.语言简洁明了:说明书内容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行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同时,为了方便患者阅读理解,可以适当加入图表、插图等辅助说明工具。

2.符合规范和标准:说明书的撰写必须符合相关的药品注册规定和国家标准,保证其合法性和可行性。

3.科学合理:说明书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方法符合临床应用的需要,避免无效或损害健康的使用。

4.数据准确可靠:说明书中的数据和信息必须从可靠渠道获得,要确保其准确性,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患者。

二、内容要求1.药方介绍:对药方的来源、起源、用途、适应症等进行简单介绍,让读者对该药方有一定的了解。

2.药物成分:详细列出药方中使用的各种药物成分,包括中药材和其他辅助成分,同时注明各成分的来源、性质、功效和用量。

3.制剂方法:详细描述制剂的具体步骤和所需工具材料,特别是药材的加工和配伍方法,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适应症与禁忌症:明确指出该药方适用的疾病范围和具体症状,提醒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使用该药方,并列出禁忌症,不适合使用该药方的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

5.用法用量:具体说明用药的方法、用量和频率,包括药物的服用方式、服用时间和服用剂量等,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6.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列出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7.贮存条件和有效期:指明药物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限,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8.其他建议:根据药方的特点,可给出其他适当的建议,如忌食、辅助疗法等。

三、版式要求1.标题:将说明书的标题置于文档顶部,使用大号字体,清晰醒目。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2024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2024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为促进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3.1类)的研发和注册,按照《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审批管理规定》《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根据其研究特点,指导申请人撰写药学申报资料,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原则(一)符合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中药3.1类的研发应当符合此类药物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申报资料应当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及本技术指导原则撰写。

(二)体现中药3.1类的特点中药3.1类与中药1.l类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学研究要求存在差异,应当按照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和古籍记载研制基准样品,明确其关键质量属性,以制剂质量与基准样品质量基本一致为目标,研究确定制剂商业规模的生产工艺。

基准样品和制剂的相关信息涉及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的,原则上应当一致。

按照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研制基准样品和制剂的,无需提供已发布关键信息的考证研究资料。

基准样品和制剂生产所用的饮片应当符合研究确定的饮片质量标准,其药材应当来源于选定的产地并符合研究确定的药材质量标准。

(三)全面反映药学研究内容申报资料是展示研究工作的载体,是药品审评的基础,应当完整全面、规范严谨、数据详实、图表清晰,能够充分体现研究工作的科学性、逻辑性。

三、主要内容(一)概要1.品种概况简述品种的处方、辅料、制成总量、规格、申请的功能主治、拟定的用法用量、日用量(包括制剂量和饮片量),以及国家发布的该品种的处方组成、药材基原、用药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关键信息。

说明基准样品和制剂的相关信息与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的一致性。

2.药学研究资料总结报告按《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的“2.2药学研究资料总结报告”内容进行撰写,在“221药学主要研究结果总结''中增加基准样品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等;在“222药学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中增加基准样品所用药材和饮片情况、基准样品制备和质量研究结果、评价制剂和基准样品质量一致性的各指标对比研究结果等。

《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7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原则 (1)三、主要内容 (2)(一)均化对象类型 (2)(二)均化前的准备 (3)(三)均化指标选择 (4)(四)均化质量要求 (4)(五)均化计算方法 (5)(六)其他 (6)一、概述1中药制剂的处方药味源自具有天然产物属性的中药材。

2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中药材的质量差异会传递至处方3药味、中间体及成品,直接影响中药制剂批间质量的稳定。

4为减少此类原因导致的质量差异,提高中药制剂批间质量一5致性,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6本指导原则中的“均化”指:为减少中药制剂批间质量差7异并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对不同批次的合格处方药味等按适8当比例投料的措施。

9本指导原则旨在为中药制剂的均化研究提供指导。

均化10可不限于采用本指导原则所表述的方法,也不是中药制剂生11产必须采用的措施。

12二、基本原则13均化研究一般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4(一)以保持制剂批间质量稳定为目标15中药制剂批间质量稳定是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16基础,也是均化研究的目标。

均化研究应尽可能选择反映药17品安全性、有效性及整体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

根据中药制18剂的质量目标、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数据、药品研发及生产19获得的相关知识,结合具体产品的特点和工艺研究数据,确20定合理的均化要求,保持中药制剂批间质量相对稳定。

21(二)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22均化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应将均23化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均化方法应经充分研究及验证。

应建24立均化操作规程,有效防止均化过程中可能的污染、交叉污25染、混淆和差错。

均化应保持物料平衡。

均化操作应有完整26记录,内容真实、准确、可靠。

根据记录可追溯药材、饮片、27中间体及相关制剂的来源、去向及质量信息。

应加强质量风28险管理,主动识别、科学评估和有效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标准·规范·指南·DOI:10.13935/j.cnki.sjzx.201239作者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22通信作者:马秀瞡,Email:maxj@cde.org.cn《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顾杰 宋菊 李培 赵巍 刘乐环 马秀瞡【摘要】 为促进中药创新,提高中药研发质量和效率,药品审评中心于2020年11月4日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该指导原则作为总论性文件,是在新药研发的不同阶段对药材、饮片、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等研究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提出要求。

由于产品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不必拘泥于本指导原则的分阶段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 中药新药;各阶段药学研究;指导原则【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InterpretationofTechnicalGuideline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atVariousStagesofModernChineseMedicine(TrialVersion)GUJie,SONGJu,LIPei,ZHAOWei,LIULe-huan,MAXiu-jing(CenterforDrugEvaluation,NationalMedicalProducts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22)【Abstract】 Inordertopromotetheinnov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wellastoimprove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forDrugEvaluationissuedadocumentnamed“TechnicalGuideline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atVariousStagesofNewChineseMedicine(Trialversion)”onNovem ber4,2020.Asageneraldocument,theguidelinesetforthrequirementsfortheresearchgoalsintheresearchofmedicinalherbs,herbalpieces,productiontechnology,qualityresearchandqualitystandardsatdifferentstagesofnewdrugdevelop ment.Becausethespecificconditionsoftheproductsaredifferent,itisnotnecessarytosticktothephasedrequirementsofthisguideline,andrationallyarrangetheresearchprogressandcontent.【Keywords】 NodernChineseMedicine;VariousStagesofPharmaceuticalResearch;Guideline 中药新药研究是一项涉及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统计等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有其自身研发规律,是不断探索、逐步深入的研究过程。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0年8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原则及要求 (2)(一)尊重传统用药经验 (2)(二)质量源于设计 (2)(三)整体质量评价 (3)(四)工艺持续改进 (3)三、主要内容 (4)(一)前处理研究 (4)(二)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研究 (4)(三)成型研究 (8)(四)包装选择研究 (12)(五)中试研究 (12)(六)商业规模生产研究 (14)(七)工艺验证 (14)四、参考文献 (15)五、著者 (16)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征求意见稿)23一、概述4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开展以中药饮片为原5料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

申请人应在中医药理论指6导下,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处方组成、药物性质及剂型特点,7尊重传统用药经验,结合现代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必要的研8究,以明确工艺路线和具体工艺参数,做到工艺合理、可行、9可控和药品质量的均一稳定,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

10本指导原则涉及以下内容:前处理研究、提取纯化与浓11缩干燥研究、成型研究、包装选择研究、中试研究、商业规12模生产研究、工艺验证等。

13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化学成分众多、基础研究薄弱、14有效成分不明确,以及存在多靶点作用等特点;不同处方药15味组成不同,相同的药味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和临床需求,可16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制剂制备工艺、技术与方法繁17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制备工艺、方法与技18术所应考虑的重点,需进行研究的难点,要确定的技术参数,19均有可能不同。

因此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既要遵循20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又要遵循药品研究的一般21规律,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在分析处方组成和各药味之间的22关系、各药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23合制剂工艺和生产实际、环保节能的要求,综合应用相关学24科的知识,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指标,开展相关研究。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过程。

质量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和可接受范围,为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基于中药多成份复杂体系的特点,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应以临床价值和需求为导向,遵循中医药理论,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从多角度研究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

同时,质量研究还应体现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对药材/饮片、中间体(中间产物)、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量质传递研究,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的研究,不断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水平。

本技术指导原则旨在为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将根据科学研究和中医药发展情况继续完善。

二、基本原则(一)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复杂,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应尊重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采用各种研究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研究,反映中药整体质量。

(二)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与现代质量研究方法并重传统经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鼓励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应根据药物自身特点,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方法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研究质量特征的表征方法、关键质量属性、质量评价方法和量质传递规律,有效地反映药品的质量。

(三)以药用物质基础为重要研究内容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药用物质基础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指导,同时关注与安全性、有效性的关联研究。

通过药用物质基础相关属性的研究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以保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应能反映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量质传递规律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以客观地表征中药质量特征,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人用经验是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以下简称“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可用于支持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的研发决策或注册申请。

人用经验所用药物来源包括中医临床经验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

支持注册申请的人用经验应当是高质量的中医临床实践的科学总结。

为构建“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基于中药特点和研发规律,明确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研究基本要求,指导申请人利用人用经验对中医临床经验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进行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研发,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以人用经验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其他中药注册申请可参照本技术指导原则执行。

具体研究工作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

二、基本要求(一)应当明确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为促进人用经验转化为注册审评证据,应当基于中医临床实践明确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

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一般包括处方药味(包括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等)及其用量、辅料、制备工艺、剂型、用法、日用饮片量等。

(二)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的药学关键信息及制剂质量应当与人用经验所用药物基本一致申请注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的药学关键信息应当与人用经验所用药物基本一致,若制备工艺、辅料等发生改变,应当进行评估,并提供支持相关改变的研究评估资料。

以人用经验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应当与人用经验所用药物进行质量对比研究。

(三)人用经验药学关键信息应当可追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当注意收集整理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

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应当明确并可追溯。

三、主要内容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人用经验所用药物(来源包括固定的临床经验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药学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药材/饮片、制备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如有)、稳定性研究(如有)等。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申请注册时,应当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研究完善药学相关内容。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开展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

申请人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处方组成、药物性质及剂型特点,尊重传统用药经验,结合现代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明确工艺路线和具体工艺参数,做到工艺合理、可行、药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

本指导原则涉及以下内容:前处理研究、提取纯化与浓缩干燥研究、成型研究、包装选择研究、中试研究、商业规模生产研究、工艺验证等。

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化学成份众多以及存在多靶点作用等特点;不同处方药味组成不同,相同的药味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和临床需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制剂制备工艺、技术与方法繁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制备工艺、方法与技术所应考虑的重点,需进行研究的难点,要确定的技术参数,均有可能不同。

因此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又要遵循药品研究的一般规律,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在分析处方组成和各药味之间的关系、各药味所含成份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制剂工艺和生产实际、环保节能等要求,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指标,开展相关研究。

鼓励采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辅料。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一)尊重传统用药经验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是基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是以既往古籍及现代文献记载以及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研究探索和数据积累为基础的。

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

因此前期的文献研究工作越系统、深入,临床应用中积累的数据越充分,越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二)质量源于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应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

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初期就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了解药物配伍、临床应用等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工艺路线和药物剂型,通过试验研究,理解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量质传递,确定关键工艺参数;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条件等,建立能满足产品质量设计要求且工艺稳健的设计空间,如确定工艺参数控制范围等,并根据设计空间,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指导原则?
答: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对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各种药物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相互作用等。

这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2.药效评价与安全性研究:进行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评价,包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也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

3.药物配伍规律研究: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中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揭示其药物配伍规律。

这有助于优化药物组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4.制剂工艺研究: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剂工艺,包括提取、纯化、制粒、包衣等步骤的优化与改进。

同时,研究制剂工艺对药物质量的影响,确保制剂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控性。

5.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发适用于中药复方制剂的评价方法,包括质量标准、指纹图谱、药效学评价等。

这有助于评估制剂的质量和疗效,并为其规范生产提供依据。

6.临床研究与应用: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原理,进行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推动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以上原则是在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中的基本指导,具体研究还需根据不同药物、目的和研究领域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和细化。

4_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4_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4_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三、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现行《中国药典》第一卷中的《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根据“安全使用、质量基本可控、方法可行、数据完整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中药制剂的特点,制定本技术指南。

其目的是指导医疗机构研究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明确统一的研究技术要求。

中药制剂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质量标准制定原则中药质量标准应能指导中药制剂配制、控制中药制剂质量,以保证中药制剂使用安全有效。

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以加强对内在质量的控制,检测项目的选择,应本着“简便、快捷、灵敏、专属性强”的原则。

(二)质量标准的排列顺序和一般要求1.质量标准正文的一般构成与编排顺序应与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基本一致。

具体编排顺序如下:中文名和汉语拼音、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

2.质量标准中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必须可行、重现性好,并有明确的结果判断。

除特定品种下的特殊要求外,标准项目中涉及的所有方法和技术均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第一部分通用范例和附录的要求。

3.质量标准中的格式、术语、数值、计量单位、符号、公式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规定,并参照《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4.试验所需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由中国医药生物制品监督管理研究院统一发放,申请资料中必须注明所用对照品的来源、批号等信息。

5.若使用的对照药材非中检所统一颁发,可自行建立对照药材标准,并经省药检所鉴定标化后使用。

6.试验方法中使用的试剂和溶剂应易于获取,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溶剂和试剂(如苯、氯仿等)。

应指出操作过程中需要特殊处理或注意的地方,并提示可能存在的危险。

中药制剂特征图谱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4

中药制剂特征图谱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4

中药制剂特征图谱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制剂特征图谱系指中药制剂样品经适当处理后,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立的能够反映多组份信息并体现其质量特征的图谱。

中药制剂特征图谱对于识别中药制剂关键质量属性,研究量质传递,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提高中药制剂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特征图谱研究。

中药材、饮片、提取物等特征图谱研究可参照执行。

二、基本原则(一)反映中药质量特征中药制剂特征图谱应当反映其质量特征,应当在其所含成份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特征图谱研究。

鼓励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结合其功效特点或有效性、安全性数据,在特征图谱中体现关键质量属性。

(二)方法科学可行中药制剂特征图谱应当具有特征性、重现性和实用性,测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制定过程中应当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兼顾简便、易行、经济、环保等要求。

鼓励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特征图谱中的应用。

(三)体现品种特点中药制剂质量研究具有复杂性、渐进性,应当结合具体品种特点进行研究,若一个特征图谱难以反映药品中不同类型成份的信息,可建立多个特征图谱。

三、主要内容中药制剂特征图谱应当根据中医药特点以及质量设计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研究内容一般包括检测方法选择、供试品制备、特征图谱制定、方法学验证、评价方法等。

(一)检测方法选择应当根据所含化学成份的理化性质等,充分考虑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尽可能检出反映中药质量的特征成份。

一般多采用色谱方法,如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或多种测定条件制定多个特征图谱。

鼓励采用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中药制剂的特征信息。

(二)供试品制备应当根据样品中所含化学成份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如提取、萃取等)进行制备。

对于成份复杂的样品,可进行预处理,减少不同成份间的干扰。

供试品的制备应当尽可能使活性/指标成份在特征图谱中得以体现。

《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背景和目的药材是中药制剂生产的起始原料。

药材天然产物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质量波动较大的特点。

传统中药制剂大多采用饮片直接投料的方式生产,饮片的质量波动被直接带入制剂中,成为不同批次中药制剂质量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临床疗效的稳定发挥。

如何以质量波动较大的天然产物为原料制成质量相对一致的产品?这是许多行业面对的共性问题。

酿酒、水泥、钢铁、烟草等行业在生产中采用了对原料进行质量均一化的措施,德国、日本在的植物药和汉方药生产中也采用了原料混批的方法,这些都为中药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采用混批方法提高中药制剂质量一致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进展。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均一性,以质量稳定的产品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审评体系,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起草了《中药新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过程2018 年 6 月,药审中心启动了《中药新药均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制定工作,成立了由药审中心技术审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和外请专家组成的专家起草小组,召开了启动会,会上讨论了本指导原则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

2018 年 12 月,针对指导原则初稿召开了专家讨论会,对初稿进行了修订,并提交药审中心中药民族药药学部研提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起草小组专家再次修订后,形成了指导原则修订稿(第二稿)。

2020 年 6 月,召开指导原则第三次专家视频会议,就指导原则修订稿(第二稿)提出意见并修订,提交药审中心中药民族药药学部进一步讨论修订,形成了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三稿)。

三、主要内容 1. 本指导原则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对源自天然产物的原料根据其质量差异“取长补短”,采用多批次原料按适当比例混批投料的方式,实现投料用原料质量的均一化。

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是评估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每一剂药物的成分分布均匀。

以下是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的指导原则:
1. 原料选择:
-选择制剂所需的中药材和辅料,并确保它们符合质量标准。

-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和可混合性的中药材,以促进混合过程。

2. 混合工艺:
-采用适当的混合设备和工艺,如搅拌、摇匀、翻转等,确保充分混合。

-根据药材性质和配方特点,确定混合时间、速度和温度等参数。

3. 混合顺序:
-对于多种中药材的复方制剂,根据药材的粒度和密度差异,决定先后加入的次序。

-先将粉末或细颗粒的药材混合均匀,再加入大颗粒或块状的药材。

4. 检测方法:
-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如色谱、紫外-可见光谱等,
评估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均匀度。

-根据药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成分进行检测。

5. 记录和追溯:
-记录混合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混合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以便追溯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

-保留样品供未来的质量控制和审计需要。

6. 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从原料采购到制剂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验证,确保每一批制剂的质量符合标准。

请注意,以上原则是一般的指导原则,实际中药制剂的混合均匀度可能会受到具体制剂和生产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依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同时,引入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与恶性肿瘤治疗相关中药新药复方制剂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与恶性肿瘤治疗相关中药新药复方制剂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不断发展,慢性病特征更加明显,肿瘤患者往往期待有获益的治疗能够减轻相关症状、恢复体能、控制肿瘤、降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等。

中医药是恶性肿瘤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了肿瘤全过程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临床应用广泛,中医药在控制某些肿瘤患者病情发展,改善肿瘤并发症及其关联症状改善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或独特优势。

如针对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症状,包括疼痛、发热、疲乏,及合并症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以及因恶性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所致的血细胞下降、消化道症状、皮疹等,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患者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耐受性。

如何以患者为中心,基于临床疗效,找准研发方向、通过中医药理论和人用经验探索确定中医药治疗优势、明确临床定位、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设计开展必要的临床试验、通过可靠的数据验证临床疗效是目前与恶性肿瘤治疗相关中药新药复方制剂研发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以下简称“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为中药研发提供了新的路径。

“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鼓励研究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基于探索多数病人的获益(临床价值),挖掘中药用于恶性肿瘤的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理论和人用经验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鼓励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制药企业等自主开展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而不拘泥于经典的新药临床研究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探索和确认中药的疗效,并基于研究数据与药审中心进行沟通交流。

本技术指导原则在“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侧重阐述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医药理论以及对人用经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

2015年发布实施的《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未涉及“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研发的中药复方制剂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研究的特点,对于按照“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研发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临床研究的相关要求可参照本技术指导原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0年8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原则及要求 (2)(一)尊重传统用药经验 (2)(二)质量源于设计 (2)(三)整体质量评价 (3)(四)工艺持续改进 (3)三、主要内容 (4)(一)前处理研究 (4)(二)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研究 (4)(三)成型研究 (8)(四)包装选择研究 (12)(五)中试研究 (12)(六)商业规模生产研究 (14)(七)工艺验证 (14)四、参考文献 (15)五、著者 (16)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开展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

申请人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处方组成、药物性质及剂型特点,尊重传统用药经验,结合现代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明确工艺路线和具体工艺参数,做到工艺合理、可行、可控和药品质量的均一稳定,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

本指导原则涉及以下内容:前处理研究、提取纯化与浓缩干燥研究、成型研究、包装选择研究、中试研究、商业规模生产研究、工艺验证等。

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化学成分众多、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不明确,以及存在多靶点作用等特点;不同处方药味组成不同,相同的药味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和临床需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制剂制备工艺、技术与方法繁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制备工艺、方法与技术所应考虑的重点,需进行研究的难点,要确定的技术参数,均有可能不同。

因此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又要遵循药品研究的一般规律,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在分析处方组成和各药味之间的关系、各药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制剂工艺和生产实际、环保节能的要求,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指标,开展相关研究。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辅料。

处方含非饮片原料的中药复方制剂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开展研究。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一)尊重传统用药经验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是基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是以既往古籍及现代文献记载以及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研究探索和数据积累为基础的。

因此前期的文献研究工作越系统、深入,临床应用中积累的数据越充分,越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二)质量源于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应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

药品质量管理的理念从“检验控制质量”、“过程控制质量”,发展到“设计控制质量”(即“质量源于设计”(QbD)),反映了药品质量设计的重要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初期就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了解药物配伍、临床应用等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工艺路线和药物剂型,通过试验研究,理解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量质传递,确定关键工艺参数;根据原料特性、工艺条件等,建立能满足产品质量设计要求且工艺稳健的设计空间,确定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并根据设计空间,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三)整体质量评价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中的评价应体现复方整体质量特征。

应结合复方中药的特点,从临床应用情况、组方配伍、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选择具体的评价指标。

关注与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关联。

选择的指标应该是全面、科学、客观,并尽可能是可量化的,能够客观反映相关工艺过程的变化,能够反映药物质量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药效物质的转移规律,保证工艺过程可控。

应建立中间产物和工艺动态过程控制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

应建立环境友好、成本适宜的生产工艺,并作为质量评价指标。

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密切相关,应树立生产设备是为药品质量服务的理念,生产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四)工艺持续改进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中药复方制剂工艺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研究阶段确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由于工艺条件、批量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一般需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验证和改进,上市前应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条件验证,确定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

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生产工艺研究中,工艺路线、关键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工艺优化研究工作可在Ⅲ期临床前进行。

上市前不同阶段及上市后的工艺改进研究,可参照中药新药不同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三、主要内容(一)前处理研究药材前处理方法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粉碎、灭菌等。

饮片炮制研究应尊重临床应用的饮片炮制工艺,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研究设计的需要,符合《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要求。

根据具体药物特点、剂型和制剂设计等要求,如需对饮片进行粉碎、灭菌等前处理,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设备、工艺条件和参数,确定相关质量控制要求。

(二)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为保留药效物质并除去无效物质、降低服用量、便于制剂等,一般需要经过提取、纯化处理。

提取、纯化技术的合理、正确运用与否直接关系到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药物疗效的充分发挥。

中药复方制剂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研究过程中应注重中医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传统应用经验(如合煎、分煎、先煎、后下等)、与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联性,关注组方药味相互作用,饮片、中间产物和终产品的量质传递;考虑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以及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等要求。

1. 工艺路线不同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方法均有其特点与使用范围,应根据工艺设计目的,并结合与治疗作用及安全性相关的药物成分、药效部位的理化性质,或者药效学试验结果,或已有的文献报道,选择适宜工艺路线、方法和评价指标。

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工艺路线筛选研究需要关注:与有效性相关的工艺路线筛选研究。

对来源于临床有效方剂的中药复方,一般可以但不限于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1)临床用药经验。

采用的工艺路线与已有人用经验(如医院制剂等)的工艺路线的异同,如采用与临床用药经验使用样品不同的生产工艺,一般宜与临床用药经验使用样品的工艺进行比较;2)药效学实验依据或文献依据。

药效学实验可以以临床用药形式(如汤剂)等为对照,选择适宜的药效模型和主要药效学指标,进行工艺路线的对比研究;3)药效物质基础的比较。

如与临床用药形式(如汤剂)对照,从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比较。

与安全性相关的工艺路线筛选研究。

应在有效性筛选的同时考察药物的安全性。

一般可以但不限于以下4个方面考虑:1)前期临床用药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等;2)采用药效试验对比不同工艺路线时动物的安全性指标;3)有毒、有害成分的残留;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支持工艺路线合理性的证据越多,后期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越小。

从多角度充分证明工艺路线的合理性,有助于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应注意可能因此而引发的研发风险。

1.1提取与纯化工艺中药复方制剂的提取应在充分理解传统应用方式的基础上,考虑饮片特点、有效成分性质以及剂型的要求,关注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浸出物的性质和其他质量属性的量质传递。

提取溶剂应尽量避免选择使用一、二类有机溶剂。

中药复方制剂的纯化可依据中药传统用药经验或根据药物中已确认的一些有效成分的存在状态、极性、溶解性等设计科学、合理、稳定、可行的工艺。

但由于中药复方制剂中成分的复杂性,应考虑纯化的必要性和适宜性。

1.2浓缩与干燥工艺依据物料的理化性质、制剂的要求,影响浓缩、干燥效果的因素,选择相应工艺,使所得产物达到要求的相对密度或含水量,以便于制剂成型。

需确定主要工艺环节及工艺条件与考察因素。

应考察浓缩、干燥过程中不稳定成分可能受到的影响。

2. 工艺条件工艺路线初步确定后,对采用的工艺技术与方法,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和优化。

工艺的优选应采用准确、简便、具有代表性、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合理的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多因素、多水平进行考察。

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但对于新建立的方法,应进行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

应根据具体品种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工艺及设备,固定工艺流程及其所用设备。

工艺条件研究中应关注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及范围。

2.1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的优化采用的提取方法不同,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有别,因此应根据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与设备,考虑影响因素的选择和提取参数的确定。

一般需对溶媒、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及生产设备、工艺条件进行选择,优化提取工艺。

通常采用成熟公认的优选方法,如果使用新方法应考虑其适用性。

应根据纯化的目的、拟采用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选择纯化工艺。

一般应考虑拟保留的药效物质与除去无效物质的理化性质、拟制成的剂型与成型工艺的需要以及与生产条件的桥接。

工艺参数的确定应有试验依据,说明试验方法、考察指标、验证试验等。

工艺参数范围的确定也应有相关研究数据支持。

2.2浓缩与干燥工艺条件的优化浓缩与干燥的方法和程度、设备和工艺参数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物料中成分的稳定,应结合制剂的要求对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

应研究浓缩干燥工艺方法、主要工艺参数,工艺参数范围的确定应有相关研究数据支持。

(三)成型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成型研究应根据提取、纯化等工艺后用于制剂成型的中间产物性质和用量,结合适应症特点、用药经验、剂型特点等,选择适宜的剂型、生产工艺及设备。

成型工艺的优化,应重点描述工艺研究的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及相关的支持性验证研究。

1. 剂型选择药物剂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作用效果的不同,从而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剂型选择应借鉴前期用药经验,以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为宗旨。

在对药物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剂型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应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文献依据和(或)试验资料,充分阐述剂型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

剂型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1临床需要及用药对象应考虑不同剂型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临床病症需要,以及用药对象的顺应性和生理情况等。

1.2用于制剂成型的中间产物的性质和用量中药有效成分复杂,各成分溶解性、稳定性,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各不相同,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剂型。

选择剂型时应考虑处方量、半成品量及性质、临床用药剂量,以及不同剂型的载药量。

1.3安全性选择剂型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安全性。

应关注剂型因素和给药途径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包括毒性和副作用)。

另外,需要重视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研究工作。

在认识药物的基本性质、剂型特点以及制剂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

在剂型选择和设计中注意借鉴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鼓励新剂型的开发。

2. 制剂处方研究制剂处方研究是根据制剂原料性质、剂型特点、临床用药要求等,筛选适宜的辅料,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

制剂处方研究是制剂研究的重要内容。

2.1制剂处方前研究制剂处方研究是制剂成型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使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保证生产时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批间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