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颅脑断层解剖图

合集下载

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AC PC
连合间线 (Intercommissural line): 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 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现 作为标准影像扫描基线。脑立体 定位、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 础。
2、冠状断层常用基线
为经外耳门中点与眦耳线所作的垂线。 但脑立体定位手术采用经AC-PC线中 点所作垂线为冠状成像的基线。
上项线:为从枕外隆突至颞骨乳突 上缘的弧形连线上的骨嵴。深面有横 窦,也是大脑和小脑的分界线。
三、头部断层解剖的常用基线(重点掌握)
1、横断层常用基线
眶耳线 Orbitomeatal line (OML)或眦耳线 Canthomeatal line(CML): 为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为头部横断层扫描的常用基线。
颧弓:位于外耳门前方的水平线上,全长约三横指(56cm),于皮下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通过。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 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最凸的隆起, 其内面是窦汇。
2、分区
头部以眶上缘、颧 弓、外耳门和乳突的 连线,分为后上方的 颅脑部和前下方的颌 面部。
颅脑部:由颅顶、颅腔和颅底三部分组成,内容脑、脑膜 和脑血管等。
颌面部:包括眶区、鼻区、咽区(鼻咽和口咽)、腮腺咬 肌区和耳区。
二、头部的标志性结构(熟悉,自学)
眶上切迹(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距正 中线约2.5CM,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
3、矢状断层常用基线
为头部前、后正中线的连线。
第二部分

掌握内容:颅的组成和各颅骨的名称、位置 颅的各面观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大脑)
பைடு நூலகம்
头(颅脑)横断位标本 解剖示意图
(1)头皮(S)皮肤 (C)结缔组织(A) 帽状腱膜(L)疏松 组织(P)颅骨外骨 膜 (2)颅盖(I) 内 板 (O)外板(D) 板障 (3)矢状缝(4)硬 脑膜(5)上矢状窦 (6)大脑纵裂(7) 中央沟(8)中央前 回 (9)中央后回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背 核 (19)外侧背核 (20)豆 状核 (21)内囊 (22)内囊 前肢 (23)内囊膝 (24)内 囊后肢 (25)外囊 (26)屏 状核(27)最外囊 (28)岛叶 (29)外侧沟 (30)额、顶叶 岛盖 (31)颞横回 (32)胼 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峡 (41)舌回 (42)侧脑室脉络 丛 (43)穹窿脚 (44)尾状 核尾 (45)小脑蚓 (46)直 窦 (47)上矢状窦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侧 丘脑 (9)后丘脑 (10)豆 状核 (11)苍白球 (12)壳 (13)内囊 (14)内囊前肢 (15)内囊后肢 (16)内囊 膝 (17)内囊豆状核后部 (18)外囊 (19)最外囊 20) 屏状核 (21)岛叶 (22)海 马旁回 影像园(23)僵三角 (24)僵连合 (25)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 枕叶 (28)侧脑室三角区 (29)脉络丛 (30)海马、 海马伞 (31)毯、视辐射 (32)侧副隆起 (33)小脑 蚓 (34)直窦 (35)上矢状 窦 (36)大脑纵裂 (37)大 脑镰 (38)大脑内静脉 (39) 额上回 (40)额中回 (41) 额下回 (42)颞叶岛盖

颅脑横断层解剖学

颅脑横断层解剖学

断面10额、顶叶层面(1) CT图像
断面10—额、顶叶层面(2)
断面10额、顶叶层面(2)CT图像
断面10—额、顶叶层面(3)
断面11颅顶层面CT图像
9.脑血管的变异甚多,尤其脑底动脉环。 10.一些脑动脉夹持脑神经,当发生动脉硬化时,可导致脑神经受压症状。 如:动眼神经位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
脑血管(1)
脑底部动脉 (显示Willis环)
脑血管(2)
MRA图像
脑血管(3)
脑 血 管 矢 状 面 观
脑血管(4)
大 脑皮 中质 动支 脉
3.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同等大小的静脉,高血压易导致颅内血管瘤破裂出 血;
4.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浅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基底核、 内囊及间脑),二者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脑栓塞易导致脑缺血;
5.脑的动脉和静脉多不伴行; 6.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无静脉瓣,但许多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多呈与窦内血流相 反的方向,其注入口处常有类似瓣膜的装置; 7.毛细血管于不同脑区疏密不一,其密度与突触的数量呈紧密的平行关系; 8.脑毛细血管与神经元间隔有血脑屏障,但某些区域缺乏血脑屏障,如松果体、 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垂体后叶、终板和脉络丛等;
断面5松果体层面CT图像
断面6—丘脑、基底核、内囊层面
断面6内囊层面MRI图像
断面7—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 部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
断面7侧脑室体部层面CT图像
断面8—侧脑室顶部层面
断面8侧脑室顶部层面CT图像
断面9—胼胝体上、半卵圆中心层面
断面9半卵圆中心层面CT图像
断面10—额、顶叶层面(1)
帆间池帆间腔第三脑室上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顶枕沟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前、后连合 第三脑室 侧脑室三角
部 距状沟前部 舌回 外侧沟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Vager腔

颅脑解剖图谱PPT课件

颅脑解剖图谱PPT课件
颅脑解剖图谱PPT课件
目录
• 颅骨解剖 • 大脑解剖 • 脑神经 • 脑室与脑脊液 • 脑血管与脑血流 • 临床病例分析
01
颅骨解剖
颅盖骨
脑颅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等, 主要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 等,主要起到保护面部器官的作用。
颅盖骨的骨性结构
颅盖骨由多块大小不同的扁骨组成, 其形状和位置与大脑的形态相匹配, 能够为大脑提供足够的保护。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针对 不同的病变类型和程度进行。
神经系统肿瘤病例
神经系统肿瘤概述
神经系统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可发生在脑、脊髓、神经根等部位,分为良性肿瘤 和恶性肿瘤两类。
脑室系统
脑室定义
脑室壁结构
脑室是大脑内部的空腔,主要容纳脑 脊液。
脑室壁由室管膜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具有分泌和吸收脑脊液的功能。
脑室类型
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每个脑室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产生方式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壁的脉络丛产 生,富含离子和蛋白质。
循环路径
脑脊液从侧脑室开始,经过第三 脑室、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 最终经由蛛网膜颗粒吸收进入血
脑血管疾病病例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梗塞、脑出血
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02 03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 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是由于脑血 管破裂出血所致。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 背核 (19)外侧背核 (20) 豆状核 (21)内囊 (22)内 囊前肢 (23)内囊膝 (24) 内囊后肢 (25)外囊 (26) 屏状核(27)最外囊 (28) 岛叶 (29)外侧沟 (30)额、 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 胼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 峡 (41)舌回 (42)侧脑室 脉络丛 (43)穹窿脚 (44) 尾状核尾 (45)小脑蚓 (46) 直窦 (47)上矢状窦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

颅脑CT解剖(图文)

颅脑CT解剖(图文)

颅脑CT解剖(图文)skC影像园1、蝶窦(Sphenoid sinus)2、延髓(Medulla oblongata)3、小脑(cerebellum)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skC影像园4、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5、小脑中角(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6、乙状窦(Sigmoid sinus)7、颞骨及乳突气房(Petrous temporal bone and mastoid air cells)8、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9、脑桥(Pons) 10、垂体窝(Pituitary fossa)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1、小脑蚓部(Cerebellar vermis) 12、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13、桥前池(Prepontine cistern) 14、鞍背(Dorsum sellae) 15、侧脑室颞角(Tempor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6、环池(Ambient cistern) 17、角间池(Interpeduncular cistern) 18、大脑角(Cerebral peduncle) 19、侧裂池(Sylvian fissur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 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0、小脑上池(Third ventricle) 21、侧脑室前角(Fron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21a、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2、尾状核头部(Head of caudate nucleus) 23、岛叶(Insular cortex) 24、外囊(External capsule) 25、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26、丘脑(Thalamus)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7、纵裂(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28、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29、内囊膝部(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30、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31、侧脑室三角区及脉络丛钙化(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calcified choroid plexus) 32、侧脑室枕角(Occipi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3、侧脑室体部(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34、放射冠(Corona radiata)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5、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 额骨(FB— Frontal bone) 顶骨(PB — Parietal bone) 枕骨(OB— Occipital bon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6、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37、中央沟(Central sulcus ) 38、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1)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1)

• (31)额鳞(32)蝶轭 (33)前床突(34)蝶 骨大翼(35)额叶(36) 颞叶(37)岛叶(38) 胼胝体膝(39)大脑前 动脉(40)胼胝体沟 (41)额内侧回(42) 外侧沟(43)眶回(44) 尾状核头(45)侧脑室 前角(46)内囊(47) 大脑中动脉(48)视神 经和眼动脉(49)蝶窦 (50)后筛窦小房(51) 颈内动脉(52)颞肌 (53)冠突(54)翼腭 窝(55)眶下裂(56) 颞下窝(57)下颌体 (58)下颌管(59)下 颌舌骨肌(60)咬肌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 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 柱(10)视束(11)尾状核(12)丘纹 上静脉(13)丘脑前核群(14)丘脑 内侧核群(15)丘脑外侧核群(16) 乳头体(17)乳头丘脑束(18)红核 (19)内囊前肢(20)内囊膝(21) 内囊后肢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 前连合(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 胼胝体沟(33)扣带沟(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36)额上口(37) 额中回(38)额下回(39)颞上回 (40)颞中回(41)颞下回(42)枕颞 回(43)海马旁回(44)海马(45) 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49)颈内动脉(50) 三叉神经腔(51)下颌神经(52)环 池(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56)脑膜中动脉(57) 小脑幕(58)枕骨基底部(59)卵圆 孔(60)颞骨岩部(61)鼻咽(62) 咽鼓管软骨(63)腭帆提肌(64)腭 帆张肌(65)咽扁桃体(66)咽隐窝 (67)咽鼓管扁桃体(68)软腭(69) 腭垂(70)腭扁桃体(71)舌扁桃体 (72)口咽(73)舌(74)下颌支 (75)下颌头(76)关节盘(77)颞 下颌关节(78)翼内肌(79)翼外肌 (80)咬肌(81)上颌动脉

颅脑解剖图

颅脑解剖图

7)嗅区 (海马旁回)钩附近
8)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44、45区) 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 9)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不理解 ) 10)视觉性语言中枢 角回(30区) 受损产生失读症 11)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8区) 受损产生失写症 左右半球发育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侧半球以语言 关于优势半球:、
皮质脊髓束
4、侧脑室
是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有大量脉络丛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中央部:位于顶叶 分四部
前角:深入颞叶 后角:深入枕叶 Biblioteka 角:深入颞叶侧脑室的脑脊液经
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下角
之间
②区分: 内囊前肢、膝、后肢

后肢
③通过的纤维束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皮质核束 皮 质 红 核 束 顶 枕 颞 桥 束 听辐射 视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④损伤表现: 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颅脑解剖图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分叶
中央沟 顶枕沟


顶叶


外侧沟


岛 叶
顶枕颞叶分界
额叶
顶 叶 颞 叶
枕 叶
中央后回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沟
脑回
缘上回 额上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顶内沟
角回 额下沟 额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扣带沟
胼胝体
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
边缘支
2)第一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头皮(S)皮肤(C)结缔组织(A)帽状腱膜(L)疏松组织(P)颅骨外骨膜2、颅盖(I)内板(O)外板(D)板障3、矢状缝4、硬脑膜5、上矢状窦6、大脑纵裂7、中央沟8、中央前回9、中央后回1、头皮2、颅盖3、额鳞4、顶骨5、冠状缝6、矢状缝7、大脑镰8、上矢状窦9、中央沟10、中央前回11、中央后回12、中央前沟13、中央后沟1、大脑纵裂2、大脑镰3、上矢状窦4、中央沟5、中央旁小叶6、中央前沟7、额上沟8、中央前回9、额上回10、中央后沟11、顶内沟12、中央后回13、顶上小叶14、额鳞15、顶骨16、冠状缝17、头皮1、中央沟2、中央前沟3、中央后沟4、额上沟5、额上回6、额中回7、顶内沟8、顶上小叶9、顶下小叶10、大脑纵裂11、大脑镰12、上矢状窦13、额鳞14、顶骨15、冠状缝1、头皮2、颞肌3、额鳞4、顶骨5、枕鳞6、大脑纵裂7、大脑镰8、上矢状窦9、半球髓质10、中央沟11、额叶 12、顶叶 13、中央后回14、缘上回 15、枕叶 16、楔前叶17、中央前回 18、扣带回 19、顶枕沟 20、中央前沟21、中央后沟1、头皮2、颅盖3、大脑纵裂4、胼胝体干5、胼胝体压部6、上矢状窦7、大脑镰8、下矢状窦9、尾状核体10、侧脑室11、中央沟12、中央前回13、中央后回14、外侧沟15、缘上回16、角回17、顶枕沟18、楔叶1、胼胝体膝2、大脑纵裂3、额钳4、胼胝体压部5、枕钳6、大脑镰7、上矢状窦8、直窦9、穹窿10、侧脑室中央部11、侧脑室前角12、侧脑室后角13、侧脑室脉络丛14、室间孔15、尾状核头16、背侧丘脑17、尾状核尾18、毯19、视辐射20、内囊21、屏状核22、岛叶23、中央沟24、岛盖25、额下回三角部和眶部26、外侧沟27、缘上回28、角回29、顶枕沟30、枕叶31、距状沟32、扣带回33、额内侧回34、额上回35、额上沟36、额中回37、额下沟38、扣带回峡39、丘纹上静脉40、额骨41、顶骨42、颞肌肌43、枕骨1、胼胝体膝2、额钳3、胼胝体沟4、扣带沟5、扣带回6、额内侧回7、额上回8、额中回9、额下回10、透明隔11、穹窿柱12、侧脑室前角13、尾状核头14、室间孔15、第三脑室16、背侧丘脑17、前背侧核18、内侧背核19、外侧背核20、豆状核21、内囊22、内囊前肢23、内囊膝24、内囊后肢25、外囊26、屏状核27、最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额、顶叶岛盖31、颞横回32、胼胝体压部33、枕叶34、颞叶35、侧脑室后角36、毯7、视辐射38、禽距39、距状沟40、扣带回峡41、舌回42、侧脑室脉络丛43、穹窿脚44、尾状核尾45、小脑蚓46、直窦47、上矢状窦1、胼胝体膝2、透明隔3、弯窿柱4、侧脑室前角5、尾状核头6、室间孔7、第三脑室8、背侧丘脑9、后丘脑10、豆状核11、苍白球12、壳13、内囊14、内囊前肢15、内囊后肢16、内囊膝17、内囊豆状核后部18、外囊19、最外囊20、屏状核21、岛叶22、海马旁回23、僵三角24、僵连合25、松果体26、大脑大静脉池27、枕叶28、侧脑室三角区29、脉络丛30、海马、海马伞31、毯、视辐射32、侧副隆起33、小脑蚓34、直窦35、上矢状窦36、大脑纵裂37、大脑镰38、大脑内静脉39、额上回40、额中回41、额下回42、颞叶岛盖1、胼胝体膝2、扣带回3、额上回4、额中回5、额下回眶部6、大脑纵裂7、前连合8、终板旁回9、穹窿柱10、侧脑室前角11、尾状核头12、第三脑室13、中脑水管14、顶盖前区15、上丘16、内侧膝状体17、外侧膝状体18、下丘脑19、乳头丘脑束20、内囊膝21、内囊后肢22、豆状核23、壳24、苍白球25、外囊26、屏状核27、最外囊28、岛叶皮质29、外侧沟30、蝶嵴31、颞叶32、枕叶33、小脑蚓34、小舌35、中央小叶36、山顶37、小脑幕38、四叠体池39、海马沟、海马40、侧脑室下角41、毯和视辐射42、尾状核尾43、海马旁回44、海马伞45、侧副隆起46、侧副沟47、枕极48、直窦49、窦汇50、枕内隆突1、前连合2、穹窿柱3、第三脑室、下丘脑4、乳头丘脑束5、视束6、尾状核头7、内囊前肢8、豆状核壳9、外囊10、屏状核11、前穿质12、最外囊13、岛叶皮质14、大脑纵裂15、额叶16、外侧沟和蝶嵴17、终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19、扣带回20、额上回21、额中回22、额下回23、海马旁回24、海马25、海马伞26、尾状核尾27、侧副隆起28、皮质脊髓束29、黑质30、红核31、内侧丘系32、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34、颞叶35、枕极36、小脑蚓37、小脑半球38、四叠体池39、环池40、窦汇41、枕内隆突42、小脑幕1、第三脑室2、视束3、灰结节4、乳头体5、大脑纵裂6、大脑前动脉7、颞叶8、侧脑室下角9、杏仁体10、钩11、外侧沟12、蝶嵴13、大脑中动脉14、小舌15、中央小叶16、山顶17、山坡18、蚓叶19、齿状核20、小脑幕21、脚间窝22、大脑脚23、海马旁回24、额叶25、直回26、眶回27、眶沟28、侧副沟29、枕颞沟30、枕颞内侧回31、枕颞外侧回32、颞上回33、颞中回34、额下回35、小脑半球36、横窦37、窦汇38、终板前池39、视交叉池40、颈动脉池41、外侧窝池42、脚间池43、环池44、中脑水管45、管周灰质1、视交叉、视束2、视隐窝3、漏斗4、动眼神经5、颈内动脉6、大脑前动脉7、大脑中动脉8、基底动脉9、大脑后动脉10、终板前池11、外侧窝池12、桥池13、小脑脑桥角池14、直回15、嗅束沟16、嗅三角17、眶回18、眶上壁19、颞叶20、钩21、侧脑室下角22、杏仁体23、海马足24、海马旁回25、小脑幕26、脑桥27、脑桥基底部28、脑桥被盖部29、第四脑室30、正中沟31、大脑纵裂32、外侧沟33、小脑半球34、小脑镰35、颞肌36、小脑上脚37、小脑蚓38、齿状核39、横窦40、乙状窦1、鞍结节2、前床突3、鞍背4、后床突5、腺垂体6、神经垂体7、视神经8、动眼神经9、颈内动脉10、海绵窦11、海绵窦间后窦12、基底动脉13、桥池14、小脑脑桥角池15、小脑幕16、眶上缘17、滑车凹和棘18、额骨19、眉间、额窦20、直回21、嗅束沟22、上斜肌23、上睑提肌24、上直肌25、泪腺26、眶脂体27、眶上裂28、蝶骨大翼29、颞叶30、钩31、颞骨岩部32、颞肌33、脑桥基底部34、脑桥被盖部35、三叉神经36、小脑中脚37、齿状核38、蚓锥体39、蚓垂40、小脑镰41、乙状窦42、侧脑室下角43、杏仁体44、第四脑室45、小脑半球2、额窦3、筛小房4、蝶窦5、筛骨眶板6、额骨颧突7、蝶骨大翼8、视神经9、眼动脉10、眼球11、巩膜12、上睑13、眶脂体14、内直肌15、外直肌16、眼球鞘17、泪腺18、蝶窦顶19、斜坡20、海绵窦21、颞叶22、岩部尖23、三叉神经腔24、颈内动脉海绵窦部25、面神经26、动眼、滑车神经27、眼神经28、展神经29、三叉神经30、前庭蜗神经31、内耳道32、小脑半球33、鼓室上隐窝34、乳突窦小房35、脑桥基底部36、基底动脉37、桥池38、小脑脑桥池39、脑桥被盖40、第四脑室41、颞肌42、小脑蚓43、小脑谷44、枕内嵴45、绒球46、小脑扁桃体47、二腹小叶48、下半月小叶49、乙状窦50、骨半规管51、蜗螺旋管3、筛小房4、筛骨眶板5、颧骨6、蝶骨大翼8、巩膜9、巩膜筛板10、上睑11、内直肌12、外直肌13、眶脂体14、眶下裂15、蝶窦16、上颌神经17、颞肌18、颜肌19、颞筋膜20、枕骨基底部21、颈静脉结节22、颈静脉窝23、颈内动脉24、下颌神经25、蜗螺旋管26、听小骨27、外耳道28、乳突小房29、延髓30、小脑半球31、延髓前池32、基底动脉33、脑神经34、小脑延髓池35、第四脑室36、小脑扁桃体37、小脑谷38、乙状窦39、颞下颌关节40、枕内隆凸41、鼓膜42、枕动脉43、头后大直肌44、头上斜肌45、头夹肌46、颈内动脉1、角膜2、巩膜3、晶状体4、外毗5、眶脂体6、翼腭窝7、上颌神经8、鼻骨9、鼻中隔10、筛窦11、鼻泪管12、蝶窦13、翼突14、蝶骨大翼15、翼管16、卵圆孔17、棘孔18、颞肌19、枕骨基底部20、颈静脉窝21、颈动脉管22、外耳道23、颞下颌关节24、下颌头25、延髓26、小脑扁桃体27、二腹小叶28、乙状窦29、颈静脉结节30、外耳廓31、头后大直肌32、头后小直肌33、头半棘肌l、头皮(S)皮肤(C)结缔组织(A)帽状腱膜(L)疏松组织(P)颅骨外骨膜2、颅盖(I)内板(O)外板(D)板障3、硬脑膜4、上矢状窦5、额极皮质6、额窦7、鼻前庭8、鼻中隔9、巩膜10、外毗11、上睑12、下睑13、结膜囊14、上唇15、鼻骨16、鼻翼17、鼻中隔软骨1、上直肌2、下直肌3、内直肌4、泪腺5、眶脂体6、鸡冠7、嗅球8、大脑镰9、额内侧回10、眶回11、额上回12、额中回13、额下回14、中鼻甲15、下鼻甲 16、鼻泪管17、前筛窦18、额鳞 19、额骨眶部20、筛骨筛板 21、大脑纵裂 22、上颌窦 23、牙槽突 24、颊25、下唇 26、上矢状窦27、鼻中隔28、颞肌29、额窦2、大脑镰3、上矢状窦4、扣带沟5、扣带回6、嗅沟和嗅束7、直回8、眶回9、额上沟10、额下沟11、额上回12、额中回13、额下回14、蝶窦15、中筛窦21、上颌窦34、蝶骨大翼35、额叶36、颞叶37、岛叶38、胼胝体膝39、大脑前动脉40、胼胝体沟41、额内侧回42、外侧沟43、眶回44、尾状核头45、侧脑室前角46、内囊47、大脑中动脉48、视神经和眼动脉49、蝶窦51、颈内动脉1、大脑纵裂2、大脑镰3、上矢状窦4、胼胝体干5、透明隔6、胼胝体嘴7、胼胝体下区8、侧脑室前角 9、大脑前动脉 10、大脑中动脉 11、尾状核头 12、内囊前肢13、豆状核 14、外囊 15、屏状核16、最外囊 17、岛叶 18、胼胝体沟19、扣带沟 20、扣带回 21、外侧沟22、岛环状沟 23、额叶 24、额上回25、额中回 26、额下回 27、颞叶28、直回29、嗅三角 30、眶回31、鞍结节 32、前床突 33、蝶窦34、视神经 35、视交叉 36、颈内动脉(37、海绵窦 38、鼻后孔 39、蝶骨翼突40、软腭 41、翼外肌42、颞肌43、冠突 44、上颌动脉45、下颌支 46、咬肌 47、颧弓48、颏舌肌49、颏舌骨肌 50、下颌舌骨肌 51、舌动脉 52、舌神经53、舌下腺1、视隐窝2、视交叉3、垂体柄4、垂体5、鞍隔6、鞍底7、颈内动脉8、动眼神经9、滑车神经 10、展神经11、眼神经 12、鞍上池 13、蝶窦14、海绵窦 15、大脑纵裂 16、大脑镰 17、上矢状窦 18、胼胝体干19、透明隔 20、隔区 21、侧脑室前角22、尾状核头 23、内囊前肢 24、豆状核 25、外囊 26、屏状核27、最外囊 28、岛叶 29、外侧沟30、岛环状沟 31、额叶 32、颞叶33、额上回 34、额中回 35、额下回36、扣带回 37、大脑中动脉 38、颞上回 39、颞下回 40、额顶叶岛盖41、颞叶岛盖42、杏仁体 43、翼突内侧板 44、软腭45、翼内肌46、翼外肌 47、颞肌 48、下颌支49、咬肌 50、下颌管 51、上颌动脉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柱 10、视束11、尾状核 12、丘纹上静脉 13、丘脑前核群 14、丘脑内侧核群 15、丘脑外侧核群16、乳头体 17、乳头丘脑束 18、红核 19、内囊前肢 20、内囊膝21、内囊后肢 22、豆状核 23、壳 24、苍白球 25、外囊26、屏状核 27、最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 30、前连合 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胼胝体沟 33、扣带沟 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 36、额上口37、额中回 38、额下回 39、颞上回40、颞中回 41、颞下回 42、枕颞回43、海马旁回 44、海马 45、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 49、颈内动脉 50、三叉神经腔 52、环池 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 56、脑膜中动脉57、小脑幕 59、卵圆孔 60、颞骨岩部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干4、穹窿体5、大脑内静脉(6、内髓板7、丘脑带8、第三脑室9、侧脑室体 10、尾状核体(11、丘纹上静脉 12、丘脑前核群 13、丘脑内侧核群14、丘脑外侧核群 15、内囊 16、苍白球 17、壳 18、外囊19、屏状核 20、最外囊21、岛叶22、胼胝体沟 23、扣带回 24、扣带沟 25、额上回(26、中央前回27、中央沟28、中央后回 29、顶下小叶 30、外侧沟 31、颞横回32、颞上回 33、颞下回 34、枕颞内侧回35、海马旁回 36、海马 37、海马伞38、侧脑室下角 39、尾状核尾 40、内、外侧膝状体 41、红核 42、黑质43、大脑脚底 44、脚间窝 45、丘脑间粘合 46、小脑上脚交叉47、脑桥基底部48、三叉神经 49、前庭蜗神经 50、内耳道 51、基底动脉 52、桥池53、岩下窦 54、小脑脑桥角池 55、小脑绒球 56、颈内动脉 57、颈内静脉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压部4、侧脑室三角区5、松果体6、四叠体池7、下丘8、中脑水管9、被盖 10、脑桥11、延髓 12、小脑前叶 13、小脑幕14、幕切迹 15、海马旁回 16、海马 17、海马伞 18、尾状核尾19、侧副隆起20、视辐射 21、侧脑室下角 22、丘脑枕 23、内囊豆核后部24、胼胝体沟 25、扣带回、峡(26、扣带沟 27、中央旁小叶 28、中央沟29、中央前回 30、中央后回 31、缘上回 32、外侧沟 33、颞上回34、颞中回 35、颞下回(36、枕颞回37、侧副沟 38、大脑后动脉 39、椎动脉40、寰椎侧块 41、寰枢外侧关节42、颈内静脉43、茎突 44、茎突咽肌45、茎突舌骨肌 46、咽 47、腮腺48、耳廓 49、软骨性外耳道 50、穹窿脚 51、顶下沟 52、楔前叶53、顶上小叶54、角回 55、小脑上池56、小脑延髓池 57、小舌 58、小髓帆 59、第四脑室 60、小脑上脚61、小脑中脚 62、小脑下脚 63、小脑半球 64、舌咽神经 65、乙状窦沟66、乳突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压部4、侧脑室三角区5、松果体6、四叠体池7、下丘8、中脑水管9、被盖 10、脑桥 11、延髓12、小脑前叶 13、小脑幕 14、幕切迹 15、海马旁回 16、海马(17、海马伞 18、尾状核尾 19、侧副隆起20、视辐射 21、侧脑室下角 22、丘脑枕 23、内囊豆核后部 24、胼胝体沟25、扣带回、峡 26、扣带沟 27、中央旁小叶28、中央沟 29、中央前回30、中央后回 31、缘上回 32、外侧沟 33、颞上回 34、颞中回35、颞下回36、枕颞回 37、侧副沟38、大脑后动脉 39、椎动脉 42、颈内静脉 50、穹窿脚 51、顶下沟 52、楔前叶 53、顶上小叶54、角回 55、小脑上池 56、小脑延髓池57、小舌 58、小髓帆 59、第四脑室60、小脑上脚 61、小脑中脚 62、小脑下脚 63、小脑半球 64、舌咽神经 65、乙状窦沟 67、乳突小房70、小脑水平裂 71、小脑后叶 72、延髓锥体73、直窦74、大脑大静脉 77、侧脑室脉络丛1、上矢状窦2、大脑镰3、直窦4、小脑幕 5、乙状窦 6、顶上小叶7、楔前叶 8、顶内沟 9、缘上回10、角回 11、颞中回 12、枕额回13、舌回 14、侧脑室三角区 15、脉络丛 16、上蚓 17、第四脑室18、齿状核 19、小脑半球 20、蚓垂 21、小结 22、第四脑室正中孔23、延髓 24、椎动脉 25、第Ⅸ、X、XI对脑神经 49、横窦 50、乳突27、距状沟 28、侧脑室后角29、禽距 30、毯 31、视辐射32、颞上沟 33、舌回 34、山顶35、山坡 36、蚓叶 37、蚓结节38、方形小叶 39、上半月小叶 40、下半月小叶 41、二腹小叶 42、小脑扁桃体43、小脑谷 44、延髓 45、脊髓颈段46、枕骨大孔47、寰椎后弓 48、脊神经根 49、横窦 50、乳突l、上矢状窦2、大脑镰 3、直窦4、小脑幕5、横窦 6、距状沟 7、距状沟上唇8、距状沟下唇 9、距状隐回 10、禽距 11、舌回12、侧脑室后角13、视辐射 14、顶上小叶 15、顶内沟 16、角回17、颞中、下回18、枕额外侧回 19、枕颞内侧回 20、侧副沟21、水平裂 22、上半月小叶23、方形小叶 24、下半月小叶 25、二腹小叶 26、蚓锥 27、小脑谷28、枕骨 29、楔前叶2、大脑镰3、直窦4、小脑幕5、横窦6、小脑镰7、枕窦8、距状沟9、距状沟动脉10、距状沟下唇12、楔叶13、顶枕沟14、顶上小叶15、枕叶外侧回16、舌回4、额骨眶部5、蝶骨大翼6、颞骨岩部7、枕骨基底部 8、蝶骨小翼 9、外侧沟 10、中央沟11、中央前沟12、额下沟 13、中央前回 14、额中回 15、额下回 16、中央后沟17、顶内沟 18、中央后回 19、缘上回 20、角回21、颞上沟22、颞上回 23、颞中回 24、颞横回25、横窦 26、乙状窦 27、小脑28、颞骨乳突央后回4、外侧沟 5、岛叶 6、额中回7、额下回 8、蝶嵴 9、小脑幕10、横窦沟 11、大脑半球髓质 12、缘上回 13、角回14、颞上回15、颞中回 16、颞下回 17、颞横回18、上半月小叶 19、水平裂 20、下半月小叶21、横窦 22、中耳鼓室23、乙状窦 24、眼球 25、泪腺26、颧骨 27、颞肌 28、翼内肌29、翼外肌 30、下颌骨 31、腮腺32、颞浅动脉 33、颞浅静脉 34、下颌下腺1、中央沟2、中央前沟3、中央后沟4、中央前回 5、额上回6、额中回7、中央后回 8、缘上回 9、角回10、岛叶 11、岛阈 12、侧脑室下角13、蝶嵴 14、外侧沟 15、上半月小叶16、水平裂 17、下半月小叶 18、横窦19、乙状窦 20、骨迷路21、颈内动脉 22、脑膜中动脉 23、眼球 24、外直肌 25、下斜肌26、上颌窦 27、翼外肌 28、翼内肌 29、下颌骨30、下牙槽神经31、二腹肌后腹 32、颈内静脉33、蝶骨翼突 34、翼腭窝1、中央沟2、中央前回3、中央后回4、额中回 5、外侧沟 6、大脑中动脉7、额骨眶部 8、眶回 9、顶上小叶10、枕叶 11、侧脑室下角 12、侧脑室三角区13、海马 14、壳15、顶枕沟 16、颞叶 17、小脑幕18、方形小叶19、上半月小叶 20、水平裂 21、下半月小叶 22、二腹小叶23、横窦 24、乙状窦 25、颈内静脉26、颈内动脉 27、眼球 28、上直肌29、下直肌 30、上颌窦 31、翼腭窝32、翼外肌 33、翼内肌1、壳2、苍白球3、内囊前肢4、尾状核5、内囊后肢6、丘脑7、侧脑室三角区8、内囊膝膝状体 9、外侧膝状体 10、侧脑室下角 11、眶回12、额上回 13、中央前回 14、中央沟 15、中央后回 16、楔前叶17、楔叶 18、舌回 19、枕叶20、钩 21、小脑幕 22、方形小叶23、上半月小叶 24、水平裂 25、下半月小叶26、二腹小叶 27、横窦28、颈内动脉 29、椎动脉 30、顶枕沟31、眼球 32、视神经33、上颌窦 34、距状沟1、丘脑2、内囊后肢3、豆状核4、尾状核 5、侧脑室 6、额内侧回7、扣带回 8、扣带沟 9、丘脑枕10、四叠体 11、距状沟12、大脑脚13、钩 14、黑质 15、顶下沟16、直回 17、中央沟 18、中央旁沟19、中央旁小叶 20、扣带沟缘支 21、楔前叶 22、顶枕沟 23、楔叶24、舌回 25、齿状核 26、脑桥27、小脑中脚 28、横窦 29、额窦30、筛窦 31、蝶窦 32、上鼻甲33、中鼻甲 34、下鼻甲1、胼胝体嘴2、胼胝体膝3、胼胝体干4、胼胝体压部5、大脑镰6、鸡冠7、小脑幕8、上矢状窦9、下矢状窦10、直窦 11、胼胝体沟 12、扣带沟13、扣带回 14、额内侧回 15、顶枕沟 16、楔叶 17、前连合18、终板 19、终板旁回 20、松果体21、穹窿 22、室间孔23、透明隔24、下丘脑沟 25、丘脑 26、视交叉27、漏斗 28、灰结节 29、乳头体30、垂体 32、脑桥 33、延髓31、中脑 34、大脑脚 35、脚间窝36、四叠体 37、中脑水管 38、脑桥基底部 39、延髓锥体 40、薄束结节41、枕骨大孔 42、原裂 43、锥前裂44、次裂 45、小舌 46、中央小叶47、山顶 48、山坡 49、蚓叶50、蚓结节 51、蚓锥 52、蚓垂53、蚓小结 54、小脑扁桃体 55、后连合 56、丘脑带 57、松果体上隐窝58、第四脑室 59、上髓帆 60、小脑白质 61、下髓帆 62、正中孔63、小脑延髓池1、丘脑2、尾状核头3、内囊膝4、尾状核体5、侧脑室6、胼胝体7、扣带回8、四叠体9、黑质10、红核 11、大脑后动脉 12、动眼神经13、大脑前动脉 14、颈内动脉15、直回 16、额上回 17、中央旁沟18、中央旁小叶 19、扣带沟边缘支 20、楔前叶 21、顶枕沟 22、楔叶23、舌回 24、距状沟 25、脑桥26、小脑中脚 27、蝶窦 28、齿状核29、额窦 30、上鼻甲 31、中鼻甲32、下鼻甲 33、鼻咽 34、舌下腺35、舌扁桃体 36、腭扁桃体1、壳2、苍白球3、尾状核4、内囊前肢5、内囊后肢6、丘脑7、侧脑室8、内囊膝9、外侧膝状体 10、髓质11、眶回 12、额上回 13、中央前沟14、中央前回 15、中央沟16、中央后回 17、楔前叶 18、楔叶19、舌回 20、顶枕沟 21、钩22、横窦 23、内直肌 24、上直肌25、视神经 26、额窦 27、上鼻道28、中鼻道 29、下鼻道 30、蝶窦31、鼻泪管 32、舌下腺 33、舌扁桃体34、腭扁桃体 35、颈内动脉1、豆状核2、侧脑室下角3、侧脑室三角区4、海马5、髓质6、额中回7、中央前回8、中央沟9、中央后回10、顶上小叶 11、枕外侧回12、杏仁体 13、颞极 14、小脑幕15、方形小叶 16、上半月小叶 17、水平裂 18、下半月小叶 19、二腹小叶20、第四脑室 21、横窦 22、乙状窦23、颈内动脉 24、眼球 25、视神经26、上直肌 27、下直肌 28、上颌窦29、翼腭窝 30、翼外肌 31、翼内肌32、口腔1、侧脑室下角2、岛叶3、岛阈4、颞横回5、额中回6、中央前沟7、中央前回8、中央沟9、中央后沟10、中央后回 11、顶下小叶 12、枕外侧回 13、上半月小叶 14、水平裂15、下半月小叶 16、横窦 17、乙状窦 18、颈内静脉 19、骨迷路20、眼球21、外直肌 22、下斜肌23、上颌窦24、面动脉 25、面静脉26、颞肌27、翼外肌 28、下颌骨29、咬肌30、翼内肌 31、下颌下腺32、颈内动脉1、外侧沟2、岛叶3、额下回4、额中回5、中央前回6、中央沟7、中央后回8、缘上回9、角回10、颞上回 11、颞中回 12、颞下回13、颞横回 14、小脑幕 15、小脑半球16、翼静脉丛 17、横窦 18、乙状窦19、鼓室 20、眼球 21、面动脉22、颞肌 23、颧骨 24、下颌骨25、下牙槽动脉 26、翼外肌 27、腮腺28、颈内动脉 29、颈内静脉30、颌下腺 31、胸锁乳突肌 32、大脑中动脉1、外侧沟2、额下回三角部3、额中回4、中央前回5、中央沟6、中央后回7、缘上回8、角回9、颞上沟 10、颞下沟 11、颞上回12、颞中回 13、颞下回 14、颞横回15、横窦 16、乙状窦 17、乳突18、外耳道 19、颧骨 20、下颌颈21、下颌头 22、关节结节 23、颞肌 24、翼外肌 25、咬肌26、腮腺 27、颈外动脉 28、下颌后静脉 29、颈外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