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断层解剖97962
合集下载
颅脑断层解剖PPT课件
![颅脑断层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b5e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3.png)
脑室内部充满脑脊液,具有缓 冲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脑池的解剖结构
脑池是连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管道,包括脚间池、交叉池 、鞍上池等。
脑池内部充满脑脊液,具有调节颅内压力和营养脑组织的作 用。
脑膜的解剖结构
脑膜是覆盖在大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分为硬脑膜、蛛网 膜和软脑膜三层。
硬脑膜是位于颅骨内表面的薄膜,蛛网膜是覆盖在大脑表 面的薄膜,软脑膜是紧贴于大脑表面的薄膜。
02
颅脑断层解剖基础知识
颅骨的解剖结构
颅骨由。
面颅由上颌骨、下颌 骨等组成,支撑面部 轮廓和保护眼耳鼻喉 等器官。
脑颅由额骨、枕骨、 蝶骨等组成,容纳脑 部并形成颅腔。
脑的解剖结构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 分,负责控制人的思维、感觉和
运动等活动。
颅脑断层解剖的应用领域
医学教育
颅脑断层解剖是医学教育和培训的重 要内容,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掌握神经 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技能具有重要意 义。
临床诊断
神经科学研究
颅脑断层解剖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 手段,通过观察不同层面的脑组织结 构,可以揭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颅脑断层解剖可以用于辅助临床医生 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脑瘤、 脑血管疾病等。
颅脑断层解剖的临床应用
诊断颅内病变
颅内肿瘤
通过颅脑断层解剖,可以观察到 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 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手术切 除提供重要参考。
脑血管病变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颅脑断层 解剖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脑功能
认知障碍
通过颅脑断层解剖,可以观察到大脑 皮质的萎缩、脑沟加深等改变,有助 于评估认知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医学影像-颅脑断层解剖
![医学影像-颅脑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3628ba4a50e2524de5187ec3.png)
第四脑室
之间,呈五角形,其后外侧可
齿状核 蚓垂
见齿状核。
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六角星形,当后界为桥脑时, 则呈五角星形。
鞍上池 脑桥
1.7 第四脑室层面
在横断层中,大致可将第四脑室分为上、中、 下三部。第四脑室的上部横断面大致呈五角形,前 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横断 面,主要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者,于 CT图像上常表现为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 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常显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 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颅脑断层解剖
横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颅脑 CT检查方法
颅脑CT检查一般用横 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的连 线)或上眶耳线(眦耳线向 后倾20°角),层后 8~10mm,连续8~10个层面。
颅脑 MRI检查方法
半卵圆中心
CT
中央沟 顶枕沟
半卵圆中心
MRI
1.2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干出现于断面的中央。其前 部纤维伸向额叶,称额钳;后部纤维弯 入枕叶,称枕钳。其前角向前伸入额叶, 外侧可见尾状核;后角较长,突向枕叶。
34
31 29 26
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 体以后的部分由前至后依次 为扣带回峡、顶枕沟、楔叶、 矩状沟和舌回。大脑半球外 侧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 外侧沟后支,它均与侧脑室 16 同时出现,有的还高于侧脑 16 室。因此,侧脑室首次出现 20 层面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 2221 志,而后者又是识别缘上回 和角回的标志。
14
CT
第三脑室 松果体
1.5 上丘层面
前连合 大脑脚
之间,呈五角形,其后外侧可
齿状核 蚓垂
见齿状核。
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六角星形,当后界为桥脑时, 则呈五角星形。
鞍上池 脑桥
1.7 第四脑室层面
在横断层中,大致可将第四脑室分为上、中、 下三部。第四脑室的上部横断面大致呈五角形,前 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横断 面,主要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者,于 CT图像上常表现为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 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常显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 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颅脑断层解剖
横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颅脑 CT检查方法
颅脑CT检查一般用横 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的连 线)或上眶耳线(眦耳线向 后倾20°角),层后 8~10mm,连续8~10个层面。
颅脑 MRI检查方法
半卵圆中心
CT
中央沟 顶枕沟
半卵圆中心
MRI
1.2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干出现于断面的中央。其前 部纤维伸向额叶,称额钳;后部纤维弯 入枕叶,称枕钳。其前角向前伸入额叶, 外侧可见尾状核;后角较长,突向枕叶。
34
31 29 26
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 体以后的部分由前至后依次 为扣带回峡、顶枕沟、楔叶、 矩状沟和舌回。大脑半球外 侧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 外侧沟后支,它均与侧脑室 16 同时出现,有的还高于侧脑 16 室。因此,侧脑室首次出现 20 层面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 2221 志,而后者又是识别缘上回 和角回的标志。
14
CT
第三脑室 松果体
1.5 上丘层面
前连合 大脑脚
颅脑断层解剖
![颅脑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5a3c1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f.png)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技术的发展,使 得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大脑 的血流和代谢情况。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 员可以实时观察大脑的功 能活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 技术的发展,为颅脑断层 解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 法和手段。
颅脑断层解剖结构
颅脑断层解剖的层次结构
01
部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科学研究:颅脑断层解剖的研究有 助于促进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
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颅脑断层解剖的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颅脑的结构和功
能,提高教学效果。
颅脑断层解剖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的发展,提高了颅脑断层 解剖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演讲人
颅脑断层解剖
目录
01. 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02. 颅脑断层解剖结构 03. 颅脑断层解剖的应用 04. 颅脑断层解剖的发展趋势
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颅脑断层解剖的定义
颅脑断层解剖: 对颅脑进行断层 扫描,以观察其 内部结构的一种
方法。
断层扫描:通过 计算机技术将扫 描得到的图像进 行重组,形成三
研究脑部发育: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研究脑部发育过 程,了解脑部发育的规律。
教学与培训: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帮助医学生和医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颅脑解剖结构,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颅脑断层解剖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大脑结 构:通过颅 脑断层解剖, 可以更清晰 地了解大脑 的结构和功 能。
研究脑疾病: 颅脑断层解 剖可以帮助 研究人员更 好地了解脑 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病理 变化。
02
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基底 核、丘脑、小脑等,负责高 级认知、运动控制等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 员可以实时观察大脑的功 能活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 技术的发展,为颅脑断层 解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 法和手段。
颅脑断层解剖结构
颅脑断层解剖的层次结构
01
部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科学研究:颅脑断层解剖的研究有 助于促进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
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颅脑断层解剖的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颅脑的结构和功
能,提高教学效果。
颅脑断层解剖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的发展,提高了颅脑断层 解剖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演讲人
颅脑断层解剖
目录
01. 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02. 颅脑断层解剖结构 03. 颅脑断层解剖的应用 04. 颅脑断层解剖的发展趋势
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颅脑断层解剖的定义
颅脑断层解剖: 对颅脑进行断层 扫描,以观察其 内部结构的一种
方法。
断层扫描:通过 计算机技术将扫 描得到的图像进 行重组,形成三
研究脑部发育: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研究脑部发育过 程,了解脑部发育的规律。
教学与培训: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帮助医学生和医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颅脑解剖结构,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颅脑断层解剖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大脑结 构:通过颅 脑断层解剖, 可以更清晰 地了解大脑 的结构和功 能。
研究脑疾病: 颅脑断层解 剖可以帮助 研究人员更 好地了解脑 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病理 变化。
02
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基底 核、丘脑、小脑等,负责高 级认知、运动控制等功能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https://img.taocdn.com/s3/m/de49bdc75022aaea988f0f11.png)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 背核 (19)外侧背核 (20) 豆状核 (21)内囊 (22)内 囊前肢 (23)内囊膝 (24) 内囊后肢 (25)外囊 (26) 屏状核(27)最外囊 (28) 岛叶 (29)外侧沟 (30)额、 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 胼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 峡 (41)舌回 (42)侧脑室 脉络丛 (43)穹窿脚 (44) 尾状核尾 (45)小脑蚓 (46) 直窦 (47)上矢状窦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
头颅CT断层解剖
![头颅CT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52f146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0.png)
38/46
关于优势半球:
左右半球发育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 侧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 主;右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音乐、图 形、时空概念等为主。
头颅CT断层解剖
39/46
颈内动脉 椎动脉
脑血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头颅CT断层解剖
40/46
头颅CT断层解剖
41/46
侧脑室中央部 侧脑室脉络丛
胼胝体压部
头颅CT断层解剖
上矢状窦
23/46
侧脑室体部层面
头颅CT断层解剖
24/46
头颅CT断层解剖
25/46
侧脑室上部层面主要显示结构
1、侧脑室上方两侧脑白质组成 半卵园 中心,此层面脑灰质与白 质分界较清 楚。
2、前方为额叶部分,中部为顶 叶、后 方是枕叶。但顶叶是主要部分。
3、前颅窝:容纳额叶。
中颅窝:容纳颞叶。
后颅窝:容纳小脑半球和脑干。
头颅CT断层解剖
33/46
枕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头颅CT断层解剖
34/46
岛叶
头颅CT断层解剖
35/46
1、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额叶占大脑 半球表面前1/3,主躯体运动,高级认知功效, 比如学习、语言、决议、抽象思维、情绪等;自 主运动控制。
枕叶损害时引发视野缺损或视力障碍。
头颅CT断层解剖
36/46
4、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顶叶位 于额叶之后,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接收区。空 间信息处理(数学、逻辑思维、发散思维)、 视觉信息、体感信息整合。
顶叶损害出现偏身感觉障碍,感觉性癫痫, 肢体失认(不感觉到瘫痪肢体存在)、结构失用 (临摩画时钟、搭积木困难)、手指失认(不能区 分自己手指)、失写、失计算等。 5、脑干(生命中枢):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 包含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主要生 理功效。 6、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3叶 掩盖岛状皮质称为岛叶。内脏感觉和运动相关。 刺激人岛叶,引发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 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和饱胀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隔 大脑内静脉
大脑镰
a
5
侧脑室上部层面
放射冠 侧脑室
枕叶
额叶
尾状核体部 顶叶 大脑镰
a
6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额叶 顶叶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a
7
颅脑MRI解剖
a
8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上部层面
中央沟 中央旁小叶
a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9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上回 中央前回
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颅脑断层解剖
a
1
CT- 颅底蝶鞍层面
颞叶 颞骨岩部 第四脑室
a
蝶骨小翼 前床突 脑桥 小脑半球 枕内隆凸
2
额叶 颞叶 小脑半球
鞍上池层面
额窦
鞍上池 脑桥 第四脑室
a
3
额叶 尾状核头部
外侧裂池
松果体钙化
枕叶
第三脑室层面
大脑镰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四叠体池
a
4
侧脑室体部层面
侧脑室
脉络丛 枕叶
大脑镰
小脑蚓
13
MRI解剖--经下丘和前连合层面
内囊前肢 颞上回
下丘
小脑半球
a
壳核 前连合 颞中回 颞下回 小脑蚓部
14
MRI解剖--经小脑上脚层面
额内侧回 额下回
视束 海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额上回 额中回
嗅束沟 杏仁核
脑桥 第四脑室 小脑蚓部
a
15
MRI解剖--经垂体层面
嗅束沟 垂体 面神经和 前庭蜗神经 小脑半球
顶内沟
a
10
MRI解剖--经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上回 扣带沟 顶枕沟
a
额上沟 中央沟 半卵圆 中心 扣带回
11
MRI解剖--经胼胝体压部层面
扣带回 外侧裂 视辐射
a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侧脑室前角 胼胝体压部 距状沟前部
12
MRI解剖--经上丘和后连合层面
尾状核 颞上回 颞中回
a
扣带回 胼胝体膝部 内囊 背侧丘脑 上丘
a
眶回 直回 钩回 三叉神经 脑桥 小脑 扁桃体
16
MRI解剖--经海绵窦层面
眶回
蝶窦
延髓 小脑扁桃体
直回 颞叶 小脑半球
a
17
大脑镰
a
5
侧脑室上部层面
放射冠 侧脑室
枕叶
额叶
尾状核体部 顶叶 大脑镰
a
6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额叶 顶叶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a
7
颅脑MRI解剖
a
8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上部层面
中央沟 中央旁小叶
a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9
MRI解剖--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上回 中央前回
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颅脑断层解剖
a
1
CT- 颅底蝶鞍层面
颞叶 颞骨岩部 第四脑室
a
蝶骨小翼 前床突 脑桥 小脑半球 枕内隆凸
2
额叶 颞叶 小脑半球
鞍上池层面
额窦
鞍上池 脑桥 第四脑室
a
3
额叶 尾状核头部
外侧裂池
松果体钙化
枕叶
第三脑室层面
大脑镰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四叠体池
a
4
侧脑室体部层面
侧脑室
脉络丛 枕叶
大脑镰
小脑蚓
13
MRI解剖--经下丘和前连合层面
内囊前肢 颞上回
下丘
小脑半球
a
壳核 前连合 颞中回 颞下回 小脑蚓部
14
MRI解剖--经小脑上脚层面
额内侧回 额下回
视束 海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额上回 额中回
嗅束沟 杏仁核
脑桥 第四脑室 小脑蚓部
a
15
MRI解剖--经垂体层面
嗅束沟 垂体 面神经和 前庭蜗神经 小脑半球
顶内沟
a
10
MRI解剖--经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上回 扣带沟 顶枕沟
a
额上沟 中央沟 半卵圆 中心 扣带回
11
MRI解剖--经胼胝体压部层面
扣带回 外侧裂 视辐射
a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侧脑室前角 胼胝体压部 距状沟前部
12
MRI解剖--经上丘和后连合层面
尾状核 颞上回 颞中回
a
扣带回 胼胝体膝部 内囊 背侧丘脑 上丘
a
眶回 直回 钩回 三叉神经 脑桥 小脑 扁桃体
16
MRI解剖--经海绵窦层面
眶回
蝶窦
延髓 小脑扁桃体
直回 颞叶 小脑半球
a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