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本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标题: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财源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源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报告旨在对加强财源建设进行深入调研,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财源建设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不同地区财源建设的现状和问题;2. 分析财源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关键要素;3. 提出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了解财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
同时,还对财源建设较为成功的地区进行实地访问,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财源建设经验。
四、调研结果分析1. 财源建设现状和问题经调研发现,财源建设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单一来源。
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或单一项目,缺乏多元化的财源来源;(2)财源利用效益不高。
部分地方的财政投入存在重复、冗余现象,且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资金的浪费;(3)一些地方存在财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部分地区的财源分配存在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缺乏统一的分配标准和规范。
2. 财源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关键要素经调研发现,财源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投融资环境等。
而关键要素包括财源多元化、财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的规范和有效性等。
3. 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2)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财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财源体系;(4)加强财源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5)改善财源分配机制,确保财源分配公平和合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类组织和企业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财务压力。
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加强财源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探讨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二、调研内容1. 调研目标:调研不同类型组织和企业的财源建设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访谈和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调研对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3.调研对象:包括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和企业。
三、调研结果1. 财源建设的问题和挑战:(1)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往往面临国际市场竞争、人力资源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导致财务压力增加。
(2)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财源,影响发展和扩大规模。
(3)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一般依赖于捐赠和资助,但面临着捐赠渠道不稳定、竞争激烈等问题。
2. 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方法和措施:(1)多元化收入来源:企业和组织应该积极寻找不同的收入来源,例如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寻找合作伙伴等。
(2)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加强财务管理能力,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资金运作,为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务保障。
(3)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畅通和资源共享,降低成本。
(4)精简管理层级:减少冗余的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不同类型组织和企业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财源建设对于组织和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多元化收入来源是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实现。
3.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是实现财源建设的重要保障,企业和组织应该加强财务规划和资金运作。
4.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共享和供应链畅通的效率。
5. 精简管理层级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财源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国民生活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我国目前财源建设的状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以便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源建设。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份针对财政领域的问卷,通过向相关人员发送,得出了一些数据信息。
其次,我们前往了一些地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并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及相关财政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到他们在运用财源方面的问题和需求。
最后,我们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三、调研结果1.当前财源存在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国财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存在一些地区的财源建设非常落后,从而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财政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化,存在一些地区的财政建设管理比较混乱,员工素质整体较低;三是资金流转不畅,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财务结算机制并不健全,导致理财运用的能力受到限制。
2. 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的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合理的配置财源,并加强对于一些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造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
(2)加强内部管理,建设财政监管系统,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同时建立完整,全面的经济精细化管理体系。
(3)优化货币金融结算机制,采取现代化的支付、结算手段,以便于更好地提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性,促进外贸贸易国际化;(4)完善立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源建设审批流程,规范选拨程序,提高效率。
四、调研感受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我国财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认为财源建设是一个国家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应该加强政策制定和培训教育,优化行政机关管理中的信息化手段,尽力确保政务化及其财务流程体系的科学化和透明化。
财源建设督查情况报告

财源建设督查情况报告根据领导要求,我对财源建设进行了督查,以下是督查情况报告:一、财源建设的现状分析:财源建设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初步调研和了解,目前财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 财务预算不科学:部分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导致财务决策的不合理性和误导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财务档案管理不规范:部分部门对于财务档案的整理、归档和保存工作不够规范、严密,存在遗漏和错乱的情况,给后续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3. 财务风险管控不到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目前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估与应对机制还不够完善,容易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无法及时应对,造成财务损失。
4. 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有些部门对于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违规行为和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督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财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工作内容和方法:1. 调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预算报告、财务档案等相关资料,了解财源建设的整体情况。
2. 实地走访:对关键岗位和部门进行实地走访,与财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财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3. 数据分析:对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找出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
4. 开展问卷调查:向企业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于财源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收集他们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督查结果及对策建议:通过督查工作,我得到了以下督查结果和对策建议:1. 在财务预算方面,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确保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在财务档案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整理、归档和保存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严密性,确保财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3. 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加强预测和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经济安全。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财源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财源建设的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财源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一、国内财源整体状况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2019年全国财政总收入23.93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比为78.4%。
而非税收收入则占比21.6%。
从2017年到2019年,全国财政总收入实现连续三年增长。
其中,2017年财政总收入18.31万亿元,2018年20.62万亿元,2019年23.9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35%。
可以看出,我国财源建设形势较为稳定,总体趋势向好。
二、税收收入分析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主要的财源来源。
2019年,增值税收入为8.6万亿元,占比35.9%。
企业所得税收入为3.3万亿元,占比13.8%。
个人所得税为1.9万亿元,占比7.9%。
增值税收入的增长率在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2017年到2018年增值税收入增长率为21.6%,但到了2019年则仅为3.8%。
这可能与政府推出的多项减税降费政策有关。
与此同时,企业所得税收入也呈下降趋势。
2017年到2018年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为13.7%,而到2019年则下降至-0.2%。
这也可能与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利润水平下降有关。
三、非税收入分析除税收外,我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非税收入来源。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来源。
政府性基金是政府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基金,比如收取的财产性收益和部分罚款等。
20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2万亿元,占比5.1%。
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非税收入来源。
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包括国有企业的利润、企业所得税等。
2019年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为2.74万亿元,占比11.4%。
其年增长率为2.4%。
四、建议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源建设呈现出的趋势是总体稳定、税收收入增长势头放缓、非税收入收入增长率较低。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财源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和困难。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财源建设情况,有关部门决定开展财源建设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财源建设的整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改进财源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三、调研内容
1. 财源建设的整体情况:包括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利情况、个人收入水平等。
2.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包括经济下行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税收体制不完善等。
3. 财源建设解决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大财政支出、优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等。
四、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企业和个人纳税人,了解他们对财源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2. 实地调研:赴一些地方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财源建设的具体情况。
五、调研结果
1. 财源建设整体情况较好,但存在一些问题:税负过重、税收征管不严等。
2. 建议加大财政支出,优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六、结论和建议
本次调研发现,我国财源建设整体水平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建议加大财政支出,优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促进财源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
有关加强全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样本

相关加强全区财源建设调研汇报我区近几年财政收入增加较快,为平凉市大发展作出了主动贡献。
进入“十二五”以后,怎样继续保持这一快速发展势头,构筑我区连续而又健康长久有效财源,值得认真探索。
为此,区财政局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调研。
一、我区近几年财源建设及财政保障取得关键成绩近几年,我区围绕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提升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特色产业开发层次,加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紧新农村建设,加紧城镇一体化步伐,加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友好崆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跃总体思绪,采取多个有效方法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严重冲击和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升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基础增加,为全区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加。
我区经过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增加激励机制等方法,确保了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5357万元、17103万元、15550万元、16409万元、19105万元,比“十五”末增收5092万元,增加36.3%,平均增加速度达成6.4%。
(二)财政收入结构显著优化。
在财政收入结构上,我区经过逐年降低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百分比,压缩水分,使我区财政收入结构显著改变,得到了优化调整,区级实有财力不停增强,财源基础不停扎实,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百分比由34.47%到15.2%,下降了19.5个百分点。
(三)财源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财源建设为关键,根据抓主抓重、突出关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工作思绪,规模发展,整体推进,构建起了有发展前景、有地方特色城镇财源建设体系。
多年来,向上争取到位各类财源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区财政每十二个月安排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经过财政支持使工业园区、新世纪集团、祁连山水泥、宝马纸业企业、百兴集团、金江副食等一批企业经过项目建设不停壮大,为地方财政做出了主动有益贡献。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
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
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比增长18%。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
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 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
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财源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源建设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财源短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财源建设调研,以了解当前的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而实地走访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些地区的财源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财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不足,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较少。
2. 目前主要的财源建设手段是增加税收,但效果不明显。
3. 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寻找新的财源,如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投资等。
4. 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财源问题,如加强宣传推广、搭建平台等。
5. 在财源建设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更加主动地引导、协助和支持。
四、解决方案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 增加税收的同时,还需要改善税收征管工作,提高征收率和征收质量。
2. 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发展。
3. 推动金融支持财源建设,如设立专项基金、发行地方债券等。
4.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人们对财源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5. 加强政府间的协作和合作,通过搭建平台和开展联合行动,共同解决财源问题。
六、结论本次调研对于解决我国财源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通过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金融支持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财源不足的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协调合作,促进财源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某区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某区财源建设调研报告某区财源建设调研报告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近三年我区财政收入和财源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XX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2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18亿元,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
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 368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0%,比上年同期增长15.6%。
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完成42816万元,比上年增收6009万元,增长16.3 %。
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632万元,占年度预算23200万元的110.5%,比上年增收4569万元,增长21.7%。
尽管我区在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培植财政增收新亮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当前我区财源现状为:1、支柱税源数量较少。
我区正常经营企业仅有700余户,加上个体工商户也仅2000户左右,其中,2021年纳税过百万的企业只有42户,纳税50-100万的企业只有36户,纳税10-50万的企业只有128户,其余均为小规模纳税企业,全区匮乏上规模、上档次的纳税大户和产业项目,导致财源无支柱,纳税无骨干。
2、旅游财源集聚不够。
旅游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我区人口规模小,财政收入少,旅游对财政贡献率低。
究其原因:一是旅游企业提供的税收较少。
二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发展不快。
三是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旅游税收增长不确定因素多。
3、工业财源后劲不足。
我区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究其原因:一是700余家正常经营企业中多为小企业,税收过亿仅1家,过千万2家,过五百万11家。
关于财源调研的情况汇报

关于财源调研的情况汇报为全面掌握县域财源情况,进一步探索研财源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XX县财源办组织力量深入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对全县财源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了解。
现将我县财源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县经济财政发展现状一是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并保持中高速发展。
XXXX年全县GDP增长XX%,XXX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GDP增长只有XX%,XXXX年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GDP增长XX%,且一二三产业都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
但是我县三次产业的结构不优,主要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每年都在XX%;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过高,在11%-13%°二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运行平稳。
XXXX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大,财政收入保持了微弱增长,XXXX年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XX%。
财政收入质量逐步提高,一般预算总收入中税收比重从XXXX年的XX%提高到XXXX年的XX%;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从XXXX年的XX%提高到XXXX年的XX%O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本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但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XXXX年下降XX%,XXXX年下降XX%,主要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减少;XX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X亿元,同比增加XXXX万元,增长XX%,主要原因是上级一般转移支付增加幅度较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具体情况:税收占GDP比重情况。
XXXX年全县GDP完成XXXX亿元,XXXX年GDP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加XX亿元,增长XX%。
XXXX年完成总税收XX万元,税收占GDP比重为XX%;XXXX年完成总税收XXXX万元,税收占GDP比重为XX%,同比下降XX%;总税收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新冠病毒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
分产业行业税收情况。
XXXX年三次产业税收情况:第一产业税收XX万元,占当年总税收的XX%,同比减少XX万元;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建筑业,共计入库税收XXXX万元,占当年总税收的XX%,同比减少XXXX万元,下降XX%;第三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交通仓储、金融、房地产、服务等15个行业,共计入库税收XXXX万元,占总税收的XX%,同比减少XXXX万元,下降XX%。
县级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县级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财政收入是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加强财源建设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根本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县财政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如何加强经济发展,是我县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进一步理清财源建设工作思路,近期我们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近年来的财源建设现状近几年来,我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保证了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3130万元增长到20xx年5500万元,增收2370万元,增长75。
72%;财政支出由2006年23048万元增长到20xx年45613万元。
财源分布情况。
20xx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4535万元,非税收入965万元)。
税收收入按税种划分:增值税140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1。
07%;城市维护建设税2102万元,占税收收入的46。
35%;营业税524万元,占税收收入的0。
12%;企业所得税136万元,占税收收入的0。
03%。
税收收入按产业分布:煤炭产业3000多万元,占税收收入的70 %以上;苹果产业300多万元,占税收收入的8%;个体私有企业200多万元,占税收收入的6%。
由此可以看出,煤炭产业对我县财政贡献最大,其他产业目前尚未发挥财源支柱作用,财政收入在产业分布上较不均衡。
二、我县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目前,我县的财政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资金调度比较困难,制约了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财政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源总量不足。
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xx年,全省是16。
培植财源抓项目调研报告

培植财源抓项目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加强财源建设,培植壮大财源是扩充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并不断根据新情况研究新政策,研究新问题,培植壮大我镇财源,提升经济总量。
一、我镇财源建设的现状一是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对财政贡献能力不断增强。
2016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9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3%、8%、11%,全镇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二是重点企业壮大,增长难度提高。
2016年,东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苑生物热电有限公司、xx江苏长治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实现利税350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
近几年,我镇重点企业通过抢抓机遇、加速膨胀,占全镇税收的半壁江山,成为地方税收的最主要来源。
但是由于近几年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企业利润下滑,进一步快速增长难度加大,所以长期保持税收增长实属不易。
三是投资幅度大幅增加,投入产出效益不高。
“十二五”时期,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达到20%,全镇财政总收入平均增幅为13%,低于固定资产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
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政收入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地方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传统产业不大不强,高新技术产业缺乏。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我镇的传统企业基础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生物热电、循环产业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形势的发展,传统产业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税收贡献少。
新兴产业、服务业将是未来决定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具有强大引擎和示范作用。
目前,我镇新兴技术产业、服务业含量的财源产业较少,财源结构老化,对全镇财源建设的贡献很小。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关于全市财源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针对⽬前全市财源建设和财税收⼊压⼒增⼤的实际情况,市成⽴财源建设调研组,在于⽉⽇⾄⽇深⼊财政、地税、国税、⾦融单位和等部分县(市),通过汇报座谈、实地察看、研究探讨等⽅式,对全市财源建设情况进⾏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稳增长、促改⾰、调结构、惠民⽣、防风险”等⼀系列决策部署,以发展为第⼀要务,⼤⼒培植财源,做⼤总量、提⾼质量,确保财政收⼊稳步增长,有⼒⽀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完成亿元,同⽐增长%。
其中:税收收⼊完成亿元,占财政总收⼊的%,财政部门收⼊亿元,占总收⼊的%。
⼀般公共预算收⼊亿元,占财政总收⼊的%;政府性基⾦收⼊亿元,占%;上划省级和中央收⼊亿元,占%。
市级财政总收⼊亿元,同⽐下降%。
从当前全市财源现状分析,主要呈现以下⼏个特征:1.从产业⽐重看,经济结构转型效果明显。
“⼗三五”以来,通过⼤⼒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载能、矿产品加⼯、⽯油化⼯和农产品加⼯等六⼤产业,全市经济逐步呈现“⼀产稳步提升、⼆产⽌滑趋稳、三产快速发展”的格局。
2016年全市实现GDP亿元,⼀、⼆、三产占⽐分别达到了::,经济结构反应出由⼯业和投资主导向消费和服务主导转型的趋势。
2.从税源构成看,⾏业结构⽐较单⼀。
以地税为例,2018年全市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融保险业完成地⽅税收亿元,占地⽅税⽐重达%,是全市税收的主要来源,具有举⾜轻重的地位。
从⽬前全市财源构成来看,以上述四⾏业为主的单⼀税源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投资回落和市场波动因素对地⽅财政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放⼤效应。
3.从主体税种看,“营改增”对地⽅财税收⼊影响较⼤。
营业税曾作为地⽅税收的主体税种,占地税收⼊的%,留成⽐例为省级%、地⽅%;“营改增”后虽然中央加⼤了增值税分享⽐例,留成⽐例调整为中央%、省级%、地⽅%,但由于中央下划地⽅数额⼩于地⽅上划中央部分,且在税源发展趋势上第三产业好于第⼆产业,因此通过“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式,全市第三产业越发达、营业税⽐重越⾼,地⽅财政收⼊增长的压⼒将越⼤。
关于加强青岛市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资料

关于加强青岛市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青岛与大连同处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类型相近、地理条件类似、区位优势趋同、资源条件差别不大。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财政税收保持快速增长,地方税收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逐步超过青岛,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出现了不平衡的趋势。
为正确认识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状况,促进我市“十二五”期间财源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在与大连进行横向比较的前提下,形成该调研报告。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源建设基本情况(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006-2010年,青岛市财政收入总量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90.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年均递增20.8%,收入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
“十一五”期间,青岛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3574亿元,年均增长20.4%,不含海关代征,国内税收完成1594亿元,年均增长2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亿元, 增长136.8%,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20.4%。
地税系统组织收入1038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5.6亿元, 增长130.7%,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52%,地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财政及有关部门组织一般预算收入469.8亿元, 增长366%。
(二)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纵向对比看(见表1),我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 6.5%提高到2010年8%,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呈上升态势,我市经济运行质量越来越好,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表1:“十一五”期间青岛两个比重一览表二、青岛与大连的数据比较结合青岛和大连的经济发展和税收政策现状,对两市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情况具体比较分析如下:(一)财政收入比较1.总量比较从财政收入规模来看,青岛市在山东省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但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累计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703.8亿元,高出青岛13.4亿元,年均增长27%,高出青岛6.2个百分点。
xx区工业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XX区工业财源建设调研报告加强财源建设是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全区工业财源建设情况,进一步理清工业财源建设思路,按照工作安排,XX单位对全区的规模工业企业税源情况逐个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全区工业财源建设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一、全区工业财源建设现状(一)工业经济情况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工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根据已公布的统计年鉴,XX年,三次产业比重11.6:28.4:60.0,与XX年相比,第二产业上升了1.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行业覆盖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民爆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矿产品精深加工、其它行业等十大门类。
(二)区属规模工业税收总体情况XX年,区属规模工业企业中实缴税金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XX家,500-1000万元企业XX家,100-500万元企业XX 家。
(三)存在的问题1、工业财源基础薄弱,对财政的贡献力度有限。
尽管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工业经济财政贡献力度仍不理想。
全区工业存在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不强,没有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集聚效应不强。
企业科研投入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创造的利税少,对税收的贡献作用有限。
2、大项目少,对工业财源支撑乏力。
近年来,冷水滩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并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对壮大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总体上看,项目数量偏少,特别是大项目数量少,真正投资额上亿元的项目凤毛麟角,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更是奇缺。
全区财源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

全区财源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为更好地促进全区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区政协牵头组织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 * 等单位及部分政协委员,于8月12日至9月底,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9个单位和27家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全区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财源建设的现状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gwxz.按照财源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一号工作不放松,聚力猛促大项目建设,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1-9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456万元,同比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892万元,占预算的107.7%,同比增长20.5%,其中工商税收8924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同比增长12.7%;国、地税分别实现2442万元、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42.1%。
全区财源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工业税收占据主导地位。
在“工业立区”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一号工作的推动下,工业经济实现的税收有了很大提高。
调查统计,前7个月,全区工业企业缴纳税金9234万元,同比增长62.6%,占税收总额的52.3%。
部分乡镇工业税收占其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如**、**、**、**等乡镇分别为96.6%、86.2%、88.6%和80.8%。
2、重点企业发挥了主要作用。
从区级财政看,**商城、大河热电、煤田地质机械厂、华塑建材、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重点企业成为财政的重要支柱,前7个月,6家企业实交税金2259.1万元,同比增长45.6%,占区直征收企业上交税金总额的29.7%;从乡镇财政收入情况看,重点骨干企业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
**集团、**矿业和宝源实业,实交税金分别达844.8万元、453万元和86.6万元,分别占三个乡镇税收总额的40.5%、51.5%和3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FS-DY-20528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
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
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比增长18%。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
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
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
就XX年6月份数据分析,完成财政总收入19608.4万元,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4990.7万元,剔除国土收入260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按60%的比例返还约4300万元,加上国地两税工作经费、教育附加、园区耕地占用税返还共约1500万元,剩下的地方实际可用财力约6600万元,综合可用财力不到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半,约占财政总收入的35%左右。
2、非税收入比重偏高,结构不合理。
1-6月,我市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9900.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0.5%,比上年同期全口径税收收入所占比重53.2%下降2.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
其次,非税收入结构也不合理,1-6月,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超财政总收入增速近7个百分点,其中土地收入入库2600万元,占非税收入的27%。
据我们到江西抚州崇仁县考察学习了解到,该县财政收入3.5亿左右,全年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入库仅180万元,控制在200万元以下,不到1%,其余全部作基金收入入库。
而我市近年来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入库均在数千万元以上,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了10%-20%。
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入库,在财政业务角度上则视同了可用财力,应当用于平衡财政收支,需返还的土地征收成本费用,并未包含在年初预算支出中,在账务上只能作暂付款处理,否则就会收支不平衡。
近年来我市国土收入入库每年都达数千万元不等。
这些都形成了事实上的财政赤字,需逐年来消化。
3、支柱企业太少,规模财源建设后劲不足。
从重点税源企业看,同比大幅下滑。
国税44户重点企业1-5月入库税收1757万元,同比减少1017万元,下降36.7%。
如环球受出口成本和出口量双重挤压,订单减少,经营出现亏损,生产车间由三个缩减为1个,1-5月实现国税60万元,同比减收190万元,下降76%;远东钢模由于高速、高铁建设冻结整顿,几千万货款仍无法收回,基本处于停产状态,1-5月仅实现国税16万元,同比减收96万元,下降85.7%;金盛锰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钢厂停产、限产,钢材价格大幅下跌,目前以销售存货和少量贸易为主,XX年为韶山市主要税收大户之一,今年1-5月仅实现税收5.3万元;大北农、世源等农产品企业税收也纷纷同比下降;废旧回收企业金盛废旧和立鼎废旧XX年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从高新技术产业园来看,新增税源不足,收入同比下降。
园区企业1-5月共入库税收1475万元,同比减收846.7万元,下降36.5%,仅完成年初任务8000万元的18.4%,仅占财政总收入14231.5万元的10.4%左右,园区税收不容乐观。
4、连续多年的高基数、高比例增长,使税收增长空间变窄。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均保持在20%-30%,而每年的gdp增长比例在15%左右。
按常理,财政收入增速应与gdp增速保持一致,而我市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速超过gdp 增速5%-15%,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挤干了企业的税源,甚至透支了部分企业的税源,使得原有企业无多大增收潜力可挖。
5、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我们曾对我市XX年至XX年近五年来财政对工业企业投入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摸底,据调查五年来财政对工业企业累计投入17896万元,其中:上级财政项目资金10827万元,本级财政7069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返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返还),而相关企业实际缴纳税收仅11387万元,其中国税10199万元,地税1187万元,五年来企业对财政的税收净贡献为—6509万元,投入产出比仅为0.64。
同时,从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可说明这一问题,近五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32%,而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为25%,财政收入增幅较投资增幅低7个百分点,说明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在建设期和生产初期,实现的税收很少。
6、收入征管中仍存在漏洞,旅游税收增收潜力大。
目前,我市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偷漏税收现象还比较严重。
在征收过程中,基数难核定,征收难到位,税收流失较大。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号工程----主席铜像广场扩大和遗物馆工程的实施和韶山高速的修通,来韶游客增长迅速,宾馆饭店爆满,但旅游业财政收入并未暴增,XX年地税从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文化体育业和娱乐业等旅游行业征收税收仅476万元(含本地人员正常消费),占地税税收比例仅7.7%,地税的主要税源仍在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业和房地产业;国税XX年从商业行业征收增值税1692万元(含当地人员正常消费),属于旅游行业的税收不到1000万;财政部门从旅游业中的收入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收入,XX年征收约800万元,其中滴水洞景区580万元(按照省物价局的文件规定,我市从滴水洞门票收入每张可分成7元,加上“一金两费”约1元,实际每张门票我市可得8元)。
XX年韶山游客达到703万人次,按50%进入滴水洞参观人数计算,游客达350万人,按8元/人,地方可得2800万元,两者相差2220万元,流失部分就相当于国税征收11840万元的税收收入给地方带来的财力,超过国税全年征收总收入,是XX年国税征收总收入的1.5倍。
而该项分成收入征收成本不大,是100%的地方可用财力。
三、财源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1、大力组织实施财源建设工作。
把培植财源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大中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投资落户韶山,提高我市的经济总量和质量。
加强资金调度,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支持协助重点项目、招商项目迅速落地开工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协助城建投、园建投、旅建投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的联系和衔接,积极争取贷款支持,继续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促进全市财源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为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保障收入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2、想方设法调整收入结构,增加财政可用财力。
一是加强税收收入征管,提高税收收入的比重,逐步控制非税收入的规模。
在增加税收收入比重方面,要关注对地方可用财力影响较大的地税收入,应重点支持地税税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住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业等,积极促进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城市开发、星级酒店培训基地等项目的建设。
在控制非税收入规模方面主要是要逐步控制国土收入的规模,尽量减少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尽可能地将国土收入作为基金收入入库;其次要加大“一金两费”收入的征收力度,要逐步纠正非税收入按比例返还行为,将其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进行统筹安排。
3、支持产业发展,增强规模财源建设后劲。
要做大收入总量,还得靠产业的发展,要从多方面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
要继续抓好园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园区的支持力度,争取今年实现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一家,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过200万元的企业7家,过100万元的企业4家,实现全市工业税收过亿元的目标,形成一批支柱企业,弥补我市关停企业、撤离企业带来的影响,成为我市坚实的财源。
4、对园区签约企业、财政投资支持企业要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兑现。
目前园区入园企业较多,但相当部分暂时还无税收实现,因此对园区签约企业,税收不能兑现的,政府应采取一定的强制制约措施,可采取通过其他形式入库、不再享受优惠政策等,国税、地税部门对这些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的同时,应综合考虑企业与园区签订的入园履约合同中的税收情况。
其次,对近年来财政支持投资较多而税收缴纳较少的企业,财政应及时调减该企业项目资金,转移支持多缴税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财政投资较多而面临转让的企业,政府应及时介入,财政部门应适当收回投资,通过这些方式促使企业多缴纳税收,使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