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自2015年初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元,但投资依然萎靡,需求刺激效果不佳,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严重状况依然存在。

需求侧:需求侧短期刺激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供给侧与需求侧同等重要,“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累积问题的集中性综合矫正。二者的目的都是生产要素潜能的充分释放,在新条件下达到均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比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政策

更侧重于制度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主体作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在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

相对应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体两面,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须以供给侧为主导,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常把需求侧比喻成“三驾马车”,对应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这决定着短期内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是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前提下经济社会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率。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要素端、生产端改革入手,通过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政策总和。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从产业、企业等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需求侧改革则偏重于短期,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入手,主要采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采取短期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措施,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从政策效果看,需求政策短期效果显着,对经济回暖、就业稳定、社会民生等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时候甚至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供给侧改革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激进式改革短期见效,但隐患较大,渐进式改革如中医疗法,其结果是可以“治本”。

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具体表现为:外需减少导致外向型供给体系中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但供给体系同样没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矛盾突出。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国内居民境外消费猛增,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已超过10000亿元,这里面既有消费观念和国外品牌商对华定价策略等因素,但更多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不足的问题,同时,流通和财税体制造成的价格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从实体经济看,有些产业已经达到产能峰值或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未富先贵”的问题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需求侧的短期措施和供给侧的长期改革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有需求下降的问题。在面临供给与需求双下降的背景下,必须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供需双侧发力,助推经济平稳转型。结论与建议:供需双侧发力,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解决我国经济当下面临的问题,必须供需双侧并举,实施“五个发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在供给侧,要着力解决“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难题,打通过剩产能资源要素向先进产能转移的“中阻梗”,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在需求侧,着力解决“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困境,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拓展中高端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与短期、总量与结构多维度交织,对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未来一个时期,

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方式,通过改善供给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幅度,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亟须在改革中解除供给约束,包括合理调整人口政策,优化劳动力供给及人口结构;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金融改革,使间接、直接融资产品多样化,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精准度;推进教育、科技改革,破解“钱学森之问”,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减轻企业综合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主要通过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改造政府行政架构,转变政府职能,等等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简单的来说目前提出供给侧改革是由于“供给跟不上需求”,需要“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

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这与需求侧管理的改革重点显着不同。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的异同,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肖林(2016)主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张为杰(2016)从政策管理角度比较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结构性改革,他认为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