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门安全门防夹人方案

合集下载

地铁屏蔽门防夹方案

地铁屏蔽门防夹方案

1.前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在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效节能舒适的轨道交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为了防止乘客或障碍物掉入列车轨道,保障乘客的安全,现代的地铁系统都修建了屏蔽门。

然而,正常列车进站停稳后,列车的车门与屏蔽门之间会有十几厘米的缝隙。

虽然这点缝隙看起来不起眼,却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2014年11月,北京地铁就发生过一起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夹人的事故,造成一名33岁的女性乘客死亡。

为防止乘客被夹,对现有的防夹系统进行分析,针对地铁屏蔽门的实际情况,广州艾礼富电子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入侵探测器的地铁屏蔽门防夹检测系统。

有效地保证了乘客乘车安全,提高了列车运行的效率。

2.研究背景在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中,虽然地铁建设条件更为严苛、成本更高,地铁网络的覆盖不如公交网络的全面,但地铁因其单独的运行空间带来的更准时、更快捷、更方便的特点在人们的通勤选择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也导致了现有地铁的客流量越来越大,尤其到乘车高峰时期,车站严重拥挤,如何在这样拥挤的条件下保证乘客的安全也是现在一直在追寻的研究目标。

如今的站台运营流程是:列车进站停稳、列车门和屏蔽门依次打开、乘客上下车、发出关门警铃、列车门和屏蔽门依次关闭、确认列车门与屏蔽门安全闭合无意外情况、列车启动。

在上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乘客夹在屏蔽门之间,夹在列车们之间,甚至可能被卡在屏蔽门与车门之间。

为了防范这一类意外的发生,必须在车门与屏蔽门之间安装可靠的检测装置。

现有的检测方式为在站台的另一端设置尾灯,依靠司机人工确认。

这种方式在站台为直线站台时,效果较佳。

当站台为曲线站台的时候,该方式检测效果较差。

并且这种方式过于依靠司机目视,检测效果较差。

虽然屏蔽门设置了把手,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该把手打开屏蔽门,但是大部分的乘客不知道该把手的位置,并且在紧急情况下,乘客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找到该把手。

车站屏蔽门方案

车站屏蔽门方案

车站屏蔽门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车站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车站屏蔽门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车站屏蔽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屏蔽门的基本原理车站屏蔽门方案是通过设置屏蔽门来控制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

屏蔽门通过自动感应系统和智能控制器实现开关门的功能,确保只有进行安全检查并购票的乘客才能通过。

这种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车站的安全性和出行效率。

二、屏蔽门的设计要求1. 安全性:屏蔽门必须具备防夹功能,能够探测到乘客、行李等物体,确保无人或物被夹伤。

2. 通行效率:屏蔽门需要具备快速开关门的功能,以确保乘客进出车站的流畅性。

3. 耐用性:屏蔽门需要使用耐用材料制作,具备抗风、防尘和抗腐蚀等特性,以应对复杂的环境条件和长时间的使用。

4. 设计美观:屏蔽门的设计应符合车站整体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同时具备简洁、大方的外观。

三、屏蔽门方案的实施步骤1. 方案设计: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安全性、通行效率和美观度等因素,制定屏蔽门的设计方案。

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符合要求的屏蔽门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可靠性。

3. 制造安装:将采购到的材料进行制造和组装,然后安装到车站的出入口处。

确保屏蔽门的安装牢固可靠。

4. 联调测试:在安装完毕后,进行屏蔽门的联调测试,确保门的开关功能正常,并进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的测试。

5. 使用培训:对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屏蔽门的使用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屏蔽门,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故障。

四、屏蔽门方案的优势和应用1. 提高安全性:屏蔽门有效地控制车站的进出通道,避免无人或无票乘客进入,提高车站的安全性。

2. 提升效率:屏蔽门方案减少了人工检票的工作量,提高了乘客的通行效率,缩短了候车时间。

3. 人性化设计:屏蔽门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乘客并实现快速通行,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4. 可扩展性:屏蔽门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功能的车站,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屏蔽门夹人的处理方法

屏蔽门夹人的处理方法

屏蔽门夹人的处理方法
屏蔽门夹人的处理方法如下:
1、应对一:找安全门把手
如若不幸遇到屏蔽门、车门都已经关闭的情况,可在屏蔽门内侧向右拉动绿色把手,掀开屏蔽门。

不需很大力气掰开屏蔽门,只需用一般大小的力气,向右拉动把手,让屏蔽门打开哪怕一个缝隙,列车也会紧急停止。

(屏蔽门打开,可以直接切断列车的回路,实现紧急停车)。

如果不幸背对把手,也可以尝试在身后触摸到把手。

从列车关门到开车有至少五秒的反应时间。

2、应对二:找紧急开门装置、紧急报警器。

作为在列车上的乘客,可立刻按动车厢中的紧急报警器或紧急开门装置。

紧急报警器一般在车门两侧,乘客可通过其向司机报警。

紧急开门装置一般位于车门上方,触发后会紧急停车。

车厢内的乘客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立刻按下。

(非紧急情况切勿误触)
3、应对三:按压紧急停车按钮。

站台上的乘客如果看见此情况遇见此类情况,可立刻按下站台墙上的“紧急停车按钮”。

4、应对四:寻求工作人员帮助。

地铁运营期间每个站台均有制服工作人员值守,乘客可示意寻求工作人员帮助,站台岗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讲机与列车司机对话,呼叫司机立即停车。

地铁屏蔽门防夹的分析及处理

地铁屏蔽门防夹的分析及处理

地铁屏蔽门防夹的分析及处理摘要:文章通过对屏蔽门系统夹人的事故原因分析,阐述在系统设计中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避免屏蔽门与列车间隙过宽造成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地铁屏蔽门;夹人故障分析;处理方案1地铁屏蔽门功能介绍屏蔽门是安装于地铁站台上,将站台区域与轨道区域隔离开,隔断区间隧道内热空气与车站内空调风之间的热交换,使车站成为一个独立的空调场所,降低车站空调的运行能耗;其次它也是由一系列门组成的屏障,能防止乘客跌落轨道;同时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和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候车环境;也增加站台的美观性,提升地铁城市的形象,屏蔽门效果如图1所示。

2屏蔽门夹人故障情况的分析2.1降低故障的必要性屏蔽门作为每位地铁乘客落车、上车的必须经过的重要设备,它的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也是不容忽视,直接影响到地铁的服务质量和地铁形象。

2.2 屏蔽门夹人故障的分类目前对已经投入运营的屏蔽门系统设备所发生的夹人事故状况进行分析,大体可分为两种状况。

2.2.1站台边缘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夹人这类情况的前提大多是列车与滑动门轨道侧外缘之间的间隙大于人体的厚度(参考值为150 mm),目前国内因车型不同,且要遵循国标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限界的要求,该间隙值大多在200~300 mm之间,已经大于人体的厚度值,因此在客流量大、行车间隔短的地铁线路,这个间隙问题要特别引起重视,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必然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台边缘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夹人如图2所示。

如屏蔽门与列车门关门时间设置是同步关门或屏蔽门先关、列车门后关的逻辑关系,当关门声光报警时,乘客要强行登车,但列车内如过于拥挤而无法登车,且列车与滑动门轨道侧外缘之间的间隙大于人体的厚度,真好能容纳该乘客站立空间,同时屏蔽门已经关闭锁紧,则就会出现站台边缘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夹人的情况,现场不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势必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针对这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文章后面会具体分析国标的要求和间隙产生的原因,并阐述和比较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案。

探讨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防范措施

探讨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防范措施

探讨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防范措施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个城市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城市的交通工具在不断丰富,地铁交通陆陆续续出现在各个城市中,地铁线段在不断增多,地铁乘客也在不断增多。

在地铁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安全性问题,其中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现象最为突出,本文主要对出现地铁屏蔽车门夹人夹物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来保障乘坐地铁人员的安全。

标签:交通工具;地铁屏蔽车门;夹人夹物;防范措施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各个城市开始改善城市的交通问题,开始大力修建地铁。

随着地铁的出现和运行,一方面地铁交通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同时还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还使交通更加环保化;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地铁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地铁屏蔽车门夹人夹物的现象,接下来会对地铁屏蔽车门夹人夹物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措施。

一、地铁屏蔽车门夹人夹物的事件分析图1 当前地铁屏蔽门车门电气闭锁电路图(1)乘客流量与发生夹人夹物时间关系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在早上七点之前,乘车人员少,发生夹人夹物现象的几乎为零,到了上午七点至九点之间,人们开始陆续上班,乘客流量增多,在上地铁时人多拥挤时,发生车门夹人夹物的现象几率比较高。

在中午吃饭时间发生车门夹人夹物的概率会比较低,下午一点到三点发生车门夹人夹物事件同早上上班发生的几率一致,到了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车门夹人夹物现象增多,这个时候会有家长接孩子或者早下班的人员等。

车门夹人夹物事件发生最高的时候是在晚高峰,就是在下午五点至七点之间,这个时候下班人员增多,出来玩的人也都要回家了,又到了客流量的高峰。

由此得出结论,就是在上下班的时间,也就是人流高峰期时,乘客人数会增加,这就使客流量进入了高峰期,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地铁屏蔽门夹人夹物的事件发生,也就表明乘客流量与发生地铁夹人夹物的现象呈正相关关系。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现场处置方案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现场处置方案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现场处置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1 适用范围 (2)
2 职责分工 (2)
3 信息流程 (2)
4 应急处置 (3)
5注意事项 (4)
I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场处置方案
1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后危急人身安全、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现场处置工作。

2 职责分工
2.1 值班站长担任前期现场处置负责人,负责现场处置的指挥协调,维持现场秩序。

2.2 行车值班员负责车站信息的收集、传达与汇报,指导站台岗现场操作。

2.3 站台岗根据行车值班员安排做好站台安全防护。

2.4 电客车司机负责安抚车上乘客,做好信息汇报,根据OCC命令进行现场处置。

3 信息流程
3.1 汇报内容
3.1.1 行车值班员汇报内容
(1)呈报车站、时间、地点(上下行线、屏蔽门位置);
(2)事件概况(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情况);
(3)现场先期处置情况。

3.1.2 电客车司机汇报内容
(1)事件发生地点(车站、车门位置)、车次;
(2)列车状态;
(3)现场先期处置情况。

3.2 流程示意图
2
4 应急处置
3
5 注意事项
5.1 司机发现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先操作开关门一次。

5.2 行车值班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信息的续报工作。

5.3 行车值班员正确记录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及内容,完成事情经过。

4。

防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夹人的方案

防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夹人的方案

2 1 设 置挡 板 方 案 .
本方案主要考虑在 门体 的机械 结构上设 置安全 挡
动态包络线 。屏蔽 门的在 站台边缘 的安装 以车辆 限界 为参考点 , 屏蔽 门的任何 设备 均不 能侵 入车辆 限界 的 范 围; 另外 , 还应考虑屏蔽门在荷载作用 下 的变形 量及 安装误差 , 以及在静态下列车与屏 蔽门 之 间 应 预 留 一
加 了屏蔽 门障碍物探测 的范 围 , 如图 1 所示 。另外 , 在 滑动 门 的 边 缘 设 置 高 约 50 m 橡 胶 挡 板 , 图 2 0 m 如
所示
作者简介 :卢昌仪 。 , 男 机电 工程师 。 主要从事 地铁屏蔽 门系统工程 设计 , c a g i tj o l h n y@ds c m u y
8 u B N ^ I R I ‘ N r 2 R ^ P A ^ sr R D LR 1
维普资讯
防止 地铁屏 蔽1 - 列 车间 隙夹人的方 案 " ̄ 3
说 明 :X 为 激 光探 测 装 置 的 发 射 机 ,T 为 激 光探 测装 置 的接 收机 P R
图 3 直线段 站台激光装置安装示意 图
说 明:X为激光探测装置 的发射机 , T为激光探测装置的接 收机 P R
图 1 安 全 挡 板 安 装 示 意
图 4 曲线 段站台激光装置安装示 意图
机、 报警装置 、 电缆 、 电源等组 成 , 在站 台列 车出站端 和 车站控制室 均设 置报 警装 置 。在 正 常工作 状 态下 , 激 光发射机发 出一束红外线 光束 , 由接 收机接 收 , 形成一
维普资讯
都市快轨交通 ・ 2 卷 第 5期 2 0 年 1 第 1 08 O月
《 机 电工 程 . . 一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客运安全事件。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车门、屏蔽门空隙间或车门、屏蔽门关闭的轨道中。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1.3.1 事故发生在屏蔽门、车门关闭时。

1.3.2 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列车晚点,影响正线行车。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乘客在车门、屏蔽门关闭过程中抢上、抢下列车。

1.5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可能会造成设备故障、人身伤害。

1.6 风险预防1.6.1 站台人员在车门、屏蔽门关闭过程中阻拦抢上、抢下的乘客。

1.6.2 车门、屏蔽门关闭后司机认真确认空隙无人无异物后再动车。

1.6.3 如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列车已经动车,站台人员在呼叫司机紧急停车的同时按压站台紧急停车按钮。

2 应急工作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2.2 抢险救援组职责抢险救援组主任由站务分部主任或车站站长担任,负责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处置的指挥协调,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处置情况,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

2.3 站务处置队职责车站站长或值班站长担任队长,负责组织客运人员进行相关设备操作、现场救护、乘客服务及配合等工作,向抢险救援组报告现场处置情况,执行抢险救援组各项指令。

3 应急处置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1.1 站台人员发现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用对讲机报行车值班员,行车值班员汇报行调及值班站长。

3.1.2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造成列车延误、乘客受伤、投诉、设备损坏等情况时,行车值班员报行调、客运二部生产调度、值班站长。

3.1.3 生产调度报告部门值班人员。

3.1.4 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未造成列车延误、乘客受伤、投诉、设备损坏时,行车值班员只向值班站长汇报。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 屏蔽门夹人、夹物,列车未动车3.2.1.1 站务人员发现按下列程序执行:一拍(拍紧停);二呼(通知司机请勿动车);三报(报车控室、车控室报行调);四处理(立即就地打开屏蔽门处理)。

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乘坐地铁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地铁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凸显,其中屏蔽门、车门夹人事件尤为突出。

文章针对广州地铁近年发生的屏蔽门、车门夹人事件进行分析,从源头探讨,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以保障乘客乘车安全。

标签: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防范措施1 概述2008年9月29日,一名年届八旬的老伯在广州地铁1号线东山口站乘车时,意外被夹在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之后又顺着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隙坠至轨道上,站台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叫停已启动的列车,老伯随后被送往医院救治,幸无生命危险。

2014年11月6日,北京地鐵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名女孩被夹在安全门和地铁门中间,发生意外,随后女孩被送进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从上述本公司案例及同行业案例可以看出,屏蔽门、车门夹人事件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乘客受伤、死亡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特别是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达700万人次,日均客流强度达2.8万人/公里,在如此庞大的客流情况下,如何确保乘客人身安全,防止屏蔽门、车门夹人事件发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2 屏蔽门、车门夹人事件分析广州地铁近年发生乘客受伤安全事件共695起,其中,乘客因屏蔽门、车门夹人而受伤事件89起,占总受伤比例12.8%,是仅次于扶梯造成乘客受伤安全事件的第二大原因。

2.1 发生次数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地铁因屏蔽门、车门夹人而受伤的安全事件较集中发生在车站客流高峰时间段,发生事件数与车站的客流量走势基本吻合,可见图1,表明地铁发生屏蔽门、车门夹人事件数与客流量呈正相关性。

2.2 发生时机分析近年发生的因屏蔽门、车门夹人而受伤的安全事件中,50起发生在乘客上车的过程中,27起发生在乘客下车的过程中,12起发生在列车在站台停稳开门的过程中,可见图2,表明屏蔽门、车门关门时是发生夹人安全事件的高发时机。

2.3 发生原因分析对89起因屏蔽门、车门夹人而受伤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乘客因屏蔽门、车门夹人受伤的原因主要有5个:一是当屏蔽门、车门关闭时,乘客未关注灯闪铃响,强行上、下车导致受伤,占57%;二是乘客手被带入屏蔽门、车门缝隙,导致乘客夹伤,占34%;三是其他原因,占5%;四是由于自身原因夹伤,占2%;五是第三方因素导致乘客受伤,占2%,可见图3。

地铁站屏蔽门夹人事件应急预案设计

地铁站屏蔽门夹人事件应急预案设计

目录前言 (1)一、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概述 (1)(一)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的含义 (1)(二)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原因的分类 (1)(三)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的特点 (1)(四)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的成因 (1)二、长沙地铁光达站概况 (3)(一)光达站的位置及周边情况 (3)(二)光达站的结构及内部设施 (4)(三)光达站的出入口设置 (5)(四)岗位组织架构示意图 (6)三、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案例分析 (7)(一)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案例收集 (7)(二)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案例原因分析 (8)(三)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案例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 (9)四、光达站屏蔽门夹人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10)(一)光达站屏蔽门夹人事件处置原则 (10)(二)光达站屏蔽门夹人事件报告程序 (10)(三)光达站屏蔽门夹人事件相关岗位工作 (11)(四)光达屏蔽门夹人事件引起的客流疏散 (12)五、结语 (14)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地铁光达站屏蔽门夹人事件应急预案设计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化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对城市交通便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地铁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大面积、多线路、多联系的地铁线路将整个城市连接起来,地铁方便、快捷、准点的特性使地铁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但随着客运量的不断增加,地铁大规模、高密度、大运量的特点所带来的客运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多,其中被屏蔽门和车门夺去性命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这就致使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的问题成为了社会的聚焦点,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迫在眉睫。

长沙地铁光达站现在既是二号线和四号线的换乘站,又临近光达会展中心,客流量大,所以发生屏蔽门夹人事件的几率大。

当长沙地铁发生此类事件时,本应急预案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概述(一)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的含义地铁屏蔽门是列车到站时,供乘客上下车。

当车站客流量大,站台人数过多,在屏蔽门将要关闭时,乘客强行上车,导致被夹,这种被称作屏蔽门夹人。

列车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急处置程序

列车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急处置程序

列车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急处置程序1适用范围及目的目的:通过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在发生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突发事件时能快速、有序的进行处置,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及减少对正线运营的影响。

适用范围:本处置程序适用于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所辖运营线路列车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应急处置工作。

2术语和定义本处置程序采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技术术语标准》中的术语、定义。

3引用标准或文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技术术语标准》4处置原则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处置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4.1以人为本,减少影响要把确保乘客安全和正常运营作为应急处置的出发点,最大限度的避免乘客伤亡及减少对正线运营的影响。

4.2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发生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时,现场人员应快速做出反应、做好站车联控、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3当车门、屏蔽门夹人时,按照“一按、二呼、三显示”(一按:第一时间按压紧急停车按钮、二呼:呼叫司机及车控室,如离紧停按钮有一定距离,须在跑去按压紧停按钮的同时呼叫司机、三显示:向司机显示紧急停车手信号)的处置程序执行。

4.4当车门、屏蔽门夹物时,按照现场作业人员判断是否影响行车的处置程序执行。

4.5发生车门、屏蔽门间滞留乘客或夹人时,车站当班值班站长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担任事故处理现场负责人,统筹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理。

5相关岗位职责5.1站台岗5.1.1站台岗在关门过程密切留意站台乘客动向,及时制止抢上乘客。

5.1.2密切关注车门、屏蔽门关闭状态,发现车门、屏蔽门夹物须立即判断,及时响应。

遇夹人以及异物危及人身、行车安全时严格执行相关应急处置程序。

5.1.3处置完毕后做好乘客安抚工作。

5.2值班站长5.2.1接报车门、屏蔽门间滞留乘客或夹人动车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担任事故处理现场负责人,根据车门、屏蔽门间滞留乘客或夹人位置确认处理方案并报告行调。

5.2.2遇救助乘客需要司机移动列车时,取得行调同意后,通过400M电台指挥司机驾驶列车进行微移。

屏蔽门夹人应急演练方案

屏蔽门夹人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应对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乘客和运营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通过模拟屏蔽门夹人事件,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相关人员应急处置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处理事件。

二、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演练地点XX地铁站四、参演人员1. 站务人员:包括值班站长、站务员、售票员、保安等;2. 技术人员:包括信号工、屏蔽门维修工等;3. 医疗救援人员;4. 应急指挥中心人员。

五、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1)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等;(2)召开演练动员大会,向参演人员讲解演练流程、注意事项等;(3)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和技能;(4)准备演练所需的设备、器材和物资。

2. 演练实施(1)模拟事件发生:模拟一名乘客在通过屏蔽门时被夹住,现场情况紧急;(2)站务人员发现情况后,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通知司机停车;(3)站务人员报告车控室,车控室通知行调;(4)技术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5)医疗救援人员对受伤乘客进行救治;(6)站务人员组织其他乘客疏散,确保安全;(7)事件处理完毕后,进行现场清理和恢复运营。

3. 演练总结(1)参演人员召开总结会议,总结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对演练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4)将演练总结报告上报相关部门。

六、演练评估1. 评估演练效果,包括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等;2. 评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 对演练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

七、演练保障1. 确保演练过程中安全有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 提供充足的演练设备和物资,确保演练顺利进行;3. 加强演练期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

通过本次屏蔽门夹人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保障乘客和运营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屏蔽门防夹人装置企业计划书

屏蔽门防夹人装置企业计划书

屏蔽门防夹人装置企业计划书英文回答:The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pinch device for the screen door is aimed at addressing the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ypes of doors. The device will be designed to detect any obstructions in the path of the closing door and automatically stop or reverse the door to prevent any injuries to people or pets.The firs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evice is to conduct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anti-pinch technologies and identify their limitations. This will involve studying the mechanisms used in other types of doors and analyzing their effectiveness in preventing accidents.Once the research is complete, the next phase will involve th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of the anti-pinch device specifically tailored for screen doors. This will requirecollaboration with experienced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to create a prototype that can be tested for its functionality and reliability.After the successful testing of the prototype, the next step will be to seek approval from relevant safety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ensure that the device meets all the required standards. This will involve conducting various safety tests and obtaining certific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ti-pinch device.In addition to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evice, a comprehensive marketing and sales strategy will be developed to introduce the product to the market. This will involve identifying potential customers, such as door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and showcasing the benefits of the anti-pinch device in preventing accidents and enhancing the safety of screen doors.Overal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pinch device for screen doors is a crucial step in addressing the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ypes of doors. By combiningthorough research, innovative design, and effective marketing, the aim is to create a reliable and widely adopted solution that enhances the safety of screen doors for everyone.中文回答:屏蔽门防夹人装置的发展计划旨在解决这类门的安全问题。

人行道闸防夹措施

人行道闸防夹措施

人行道闸防夹措施
人行道闸(或行人通道闸)是一种用于控制行人流量的设备,常见于地铁站、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

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防止夹人或夹物事故的发生,人行道闸需要配备相应的防夹措施。

以下是人行道闸防夹措施的一些常见做法。

1.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
人行道闸应配备敏感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行人的存在,并在行人通过时自动开启。

当行人完全通过后,闸门应自动关闭,避免夹人。

2.紧急停止按钮:
在人行道闸的显眼位置设置紧急停止按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行人可以立即按下按钮停止闸门的运动。

3.透明视窗:
在闸门上设置透明视窗,让行人可以清楚地看到闸门另一侧的情况,以便判断是否安全通过。

4.安全警示标志:
在人行道闸附近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遵守使用规则。

5.声音和光信号提示:
当闸门开启或关闭时,应有声音和/或光信号提示行人注
意。

6.防夹条或防夹板:
在闸门的两侧或底部安装防夹条或防夹板,以防止行人的身体或物品被夹。

7.缓慢开启和关闭:
人行道闸的开启和关闭速度应缓慢,以确保行人有足够的时间通过。

8.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人行道闸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防夹措施正常工作,避免因机械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9.培训和管理: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人行道闸的正确操作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人行道闸的安全运行。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人行道闸夹人夹物事故的发生,保障行人的安全。

屏蔽门系统中的安全防护

屏蔽门系统中的安全防护

屏蔽门系统中的安全防护摘要:屏蔽门系统存在夹人的危害,为了降低其安全隐患,防止乘客被夹,屏蔽门厂家都在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屏蔽门的安全防护等级。

本文将介绍屏蔽门系统中几种较常见的安全防护实现方案。

关键词:屏蔽门安全防护障碍物探测1.屏蔽门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地铁屏蔽门系统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先进、节能环保型环控设备,沿地铁站台边缘连续设置,将列车运行区与站台区分隔开来,这不仅消除了乘客误落入轨道的危险因素,同时因站台与隧道的有效隔离,阻断了隧道内空气与车站内空调风之间的交换,使车站成为一个独立的空调场所,有利于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为乘客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屏蔽门是与地铁车辆配合使用的,为防止运行中的车辆与站台屏蔽门之间发生碰撞,在空间结构设计上车辆与屏蔽门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然而这个“安全”距离,使得在列车门和屏蔽门关闭后形成了一个不安全的封闭空间。

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地铁站台拥挤现象普遍发生,甚至还有专人帮忙往车厢里推,这个时候进行列车门与屏蔽门的关闭,很有可能会将体型瘦弱的乘客或者儿童夹在屏蔽门与列车车体之间的“危险空间”中,若此时列车司机或站务员未及时发现被夹乘客,而使列车启动行车将会出现重大伤害事故;即使此时乘客未被夹在“危险空间”中,也将被正在关闭的滑动门或列车门夹到。

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的安全距离之所以被说成是“危险空间”,是被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所证明的。

2007年7月15日在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在强行上车未果的情况下被夹在屏蔽门和列车车体之间的缝隙中,而列车司机和站务人员并未及时察觉到此情况的发生,列车正常启动发车,造成该乘客被挤压坠落隧道不幸身亡。

因此,针对屏蔽门系统安装后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屏蔽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设置安全防护。

2.防夹人措施目前屏蔽门系统中安全防护设置方式很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增设物理结构方式、非接触式红外或激光探测方式、接触式探测方式。

屏蔽门(站台门)防夹检测装置设计方案

屏蔽门(站台门)防夹检测装置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安全门)防夹检测装置设计1、概述红外检测选用OMRON的光电传感器。

防夹检测装置的箱体表面有六个指示灯,其中“1、2车厢的红外检测”、“3车厢的红外检测”“4车厢的红外检测”“5、6车厢的红外检测”“红外回路总输出”指示灯颜色为绿色,“旁路输出”指示灯颜色为红色。

一个旁路开关。

如下图所示:2、工作过程分析当所有门关闭锁紧后(或PEDC发出关门命令时),PEDC向防夹人装置发出使能信号(两种条件可以通过PSC监控主机设置),防夹检测装置启动,该信号一直保持到所有门关闭锁紧回路断开为止,防夹检测装置停止检测。

当防夹检测装置接收到使能信号后,光发射装置开始发射光线,当没有障碍物存在时,所有接收装置都能够接收到光信号,输出继电器触点闭合,当四段区域所有接收装置中有一路存在障碍物,输出继电器触点断开。

此时防夹检测装置发出声、光报警,当障碍物解除后,声光报警消失,输出到信号系统安全回路闭合,允许列车发车。

当防夹检测装置检测到障碍物发出声、光报警时,可由站台工作人员通过防夹检测装置的旁路开关,旁路该防夹检测装置。

输出到信号系统的安全回路闭合,允许列车发车。

正常情况,当一侧所有屏蔽门或安全门(滑动门和应急门)关闭且锁紧后,红外检测装置没有此后红外检测装置仍然在5s(1-10s可调)内检测障碍物,并上报检测结果信息,其余时间不检测。

即当红外检测到障碍物时,切断闭锁且锁紧信号的输出。

每组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状态经过接口转换模块传送到PSC监视主机,PSC监视主机可以显示每个车厢的状态,并可将这些信息发送到ISCS系统。

同时在每侧站台的端部(车头端),设置防夹人检测装置的控制箱,该装置与PSL设置在一个控制盒内。

3、技术参数:白炽灯:3000lx以下(受光面照度),太阳光:10,000lx环境照度以下(受光面照度)绝缘电阻20MΩ以下(500VDC)4、安装1、2车厢之间和5、6车厢之间各安装一套E3Z-LT61,3、4每节车厢各安装一套E3Z-T62。

正线车门与屏蔽门夹人夹物乘务安全管理

正线车门与屏蔽门夹人夹物乘务安全管理

正线车门与屏蔽门夹人夹物乘务安全管理正线车门与屏蔽门夹人夹物乘务安全管理摘要:根据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及线路的特殊性,简要介绍了车门与屏蔽门夹人夹物在地铁乘务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明确了乘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地铁乘务夹人夹物0 引言地铁运营中乘务的生产安全问题,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每一起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都与上千市民及地铁乘务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并且极大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秩序。

所以行车安全对于地铁行业来说那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地铁的运营以及运作都围绕着安全这方面来展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公共交通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地铁的安全性更加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来,轨道交通发生了不少事故,使得人们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产生了质疑。

想要人们放心乘坐地铁,就要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尽量少发生地铁安全事故。

地铁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方面,其中车门或屏蔽门夹人夹物来说,对于地铁发生的事故是很容易发生的,怎样去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地铁屏蔽门或车门夹人/ 物处理程序在乘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1.1对安全事件、事故的预防夹人夹物在日常乘务生产中易发生:目前根据国内人们出行习惯来说,在有地铁的城市里人们出行基本上都会选择地铁出行,所以乘坐地铁的人也是非常的多,车厢里也非常的拥挤,这就造成发生夹人夹物的概率非常大。

然而目前地铁的有效防止措施也就只有靠设备的防夹功能和司机的肉眼来解决,而车门或屏蔽门的防夹功能目前来说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防夹原理就是在一定数据的人或物体才能启动防夹,小于它的防夹数据的时候是无法启动防夹功能的,这就是目前设备防夹功能的一个缺点,设备没发现的时候就只能靠司机来发现,司机再没发现的是就会出现夹人夹物动车,这就会造成人员的上忙及事故的发生。

如何预防夹人夹物:前面也说过了,一是靠设备,二是靠司机。

如何防止车门与屏蔽门间夹人

如何防止车门与屏蔽门间夹人

如何防止车门与屏蔽门间夹人如何防止车门与屏蔽门间夹人!揭秘地铁屏蔽门夹人概率有多大?在屏蔽门技术出现之前,地铁月台一度是“自杀圣地”。

以伦敦地铁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每年有超过100人选择利用伦敦地铁自杀,到2021年,也仅略降到80人;在日本,每年有近两千人选择在列车和地铁站台“纵身一跃”,为此,东京地铁不得不安装舒缓情绪的蓝光灯,以降低乘客自杀率。

屏蔽门的出现,改善了地铁的安全状况。

然而,近年来,屏蔽门夹住人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依然在提醒着我们,即便是安全措施,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和盲区。

提问1:为什么选择屏蔽门?安装了蓝光灯的日本地铁1981年,日本大阪率先引进了半封闭式的安全门系统。

1988年,新加坡一条地铁也开始采用屏蔽门。

随后,象征安全和节能的屏蔽门开始为多国所采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地铁安全防护措施。

在中国,2002年通车的广州地铁2号线成为最先启用屏蔽门的地铁。

在北京,第一条安装屏蔽门的地铁则是五号线。

新闻显示,方大集团中标成为五号线屏蔽门系统的供应商。

以没有安装地铁屏蔽门的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一号线和二号线共发生了7起乘客坠轨事故,7人从站台坠下,仅7月23日这一天,就发生了两起坠轨。

屏蔽门不仅能提升地铁安全性,广州地铁二号线启用屏蔽门后,站内工作人员降到80人,相比其他地铁线动辄二三百人而言,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提问2:屏蔽门就一定安全吗?然而,加装了屏蔽门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今年2月份,在南京地铁一号线,一名男子强行挤进地铁,结果被夹在了地铁门与屏蔽门之间。

所幸站台值班保安及时发现,强行拉开屏蔽门,将他拽了出来,得以逃生。

在更早的2021年,一名男子在上海地铁一号线上车时被夹在屏蔽门和列车之前,列车启动后,乘客被挤压坠落隧道身亡。

事实上,屏蔽门夹住人的险情屡有发生,但由于未酿成惨祸,并没有引起警惕。

07年上海屏蔽门事故发生后,时任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丁树奎曾接受采访,安抚民众的担忧,他表示,5号线屏蔽门安装之初就考虑到夹人、以及人卡在中间的情况,所以对屏蔽门的灵敏度进行了着重的调试。

浅谈三号线屏蔽门与车门空隙安全防控改进措施(可编辑优质文档)

浅谈三号线屏蔽门与车门空隙安全防控改进措施(可编辑优质文档)

浅谈三号线屏蔽门与车门空隙安全防控改进措施(可编辑优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浅谈三号线屏蔽门与车门空隙安全防控改进措施摘要:由于地铁屏蔽门与列车车体间隙的客观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导致乘客夹在该间隙中造成伤亡事故,本文就三号线现状对屏蔽门与车门空隙安全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的安全防控措施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间隙挡板一、概述屏蔽门是地铁系统工程的重要设备,其作用主要一是保证乘客安全,可以有效避免乘客掉落轨行区而造成意外;二是节能,屏蔽门将车站站台与区间隧道隔开,有效阻隔了车站站台区与轨道区之间的热量交换,可节省一定程度的通风空调运行费用;三是可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性,屏蔽门可有效减少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粉尘。

安装屏蔽门的好处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屏蔽门与列车车体间存在间隙,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乘客乘车时停留在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地铁运营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有乘客被夹在屏蔽门与列车之间,造成死伤的重大事故。

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屏蔽门与列车车体间隙和采取系列必要的安全措施,对提高运营安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随着线网的扩大,三号线的客流越来越大,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客流量更是日常的几倍之多,给现场作业的司机、站台岗带来了极大的客运安全隐患。

因此,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改进,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列车车门和屏蔽门空隙安全。

因此,对三号线目前列车车门和屏蔽门空隙安全防控措进行改进将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有害空间的存在和安全隐患屏蔽门与车门之间的安全距离之所以被说成是“有害的危险空间”,是被已经发生的一些客观事实所证明的。

案例1:2004年在广州地铁二号线,一名女乘客在列车到站后没有及时下车,在列车关门的一刻,赶着下车的她冲向即将关闭的车门。

此时意外发生了,她冲出了车门却没来得及冲出屏蔽门,被夹在了两门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1.系统故障点多,故障率高 。 2.安装维护工作量大。 3.功率小,抗干扰能力差。
4.在站台侧能够清晰看见检 测装置,影响美观。
1.介于每组门红外方案和 每站台激光方案中间.
1.不能快速明确报警 位置。
2.曲线站台需要增加 设备的数量。
国内例子
1、国内线路绝大部分都采用小角度防踏板。 具体应用:据了解,除深圳地铁1号线外,上海、广州、北京等均采用。
电源 点数
0-30米 红外 1000HZ 0.5毫秒 10-30VDC PNP晶体管输出 -25度-- +65度 IP65(防尘,防凝露) CE,UL DC24V±20℅ 2-3点
屏蔽门红外安装位置
A放大
A
正面效果图
侧面效果图
推荐的防夹人探测方案-半高门
方案名称:每节车厢安装一组红外线探测方案 分析同屏蔽门方案,满足室外环境要求。技术要求如下:
站台名称 间隙 站台名称
**站 200 **站
**站 200 **站
间隙
200
站台名称 **站
200 **站
间隙 站台名称 间隙
200 **站 200
200 **站 200
曲线站台门体到列车间隙(单位毫米)
站台名称 间隙
***站 25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50
避免夹人的措施-机械防护
1、滑动防站人斜坡 采用小角度防踏板可以从无力结构上,使位于间隙的乘客无落脚之处。 2、滑动门边缘挡板 采用挡板结构可以使乘客无法在门打开后进入门体和车辆之间的间隙。
避免夹人的措施-3种电气防护方案比较
比较项目
每档滑动门安装一组
在每车厢安装一组
每侧站台安装一组
安装位置 滑动门的两侧(站台可见)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00
***站 250
列车门与PSD间隙是否可能夹人
成年男性胸厚204女性胸厚191,对于少年和孩童会更小,存在夹在200间 隙内的可能。
分析结果:有可能夹人
因此, 号线屏蔽门与列车不小于200mm的间隙是有可能夹人的。
响车站人员工作效率,误报警较少,安装维护工作 量较小,国内使用经验相对成熟。红外监视装置集 成于车头PSL,易于司机瞭望。与站台门的联动可 以通过软件或硬件设置来选择实现。
为保证红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红外产品必须 符合轨道运行环境,且要满足下表中所有技术参数:
红外技术参数
工作距离 光源
开关频率 响应时间 工作电压 输出信号 工作温度 防护等级 通过认证
工作距离 光源
开关频率 响应时间 工作电压 输出信号 工作温度 防护等级 通过认证
电源 点数
0-30米 红外 1000HZ 0.5毫秒 10-30VDC PNP晶体管输出 -25度L DC24V±20℅ 2-3点
安全门红外安装位置
屏蔽门红外安装实景
屏蔽门/半高安全门防夹人 方案汇报
汇报时间: 汇报人:
防夹人探测的目的
在安装屏蔽门或安全门的站台边沿,基于限界要求,列车与门体 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隙,如果这个间隙足够容纳一个人站立,则 就有可能在车门和滑动门关闭后将人夹在中间,产生危险。如下 图:
线路屏蔽门与列车间隙数据
间隙列表
直线站台门体到列车间隙(单位毫米)
2、滑动门边缘挡板。 具体应用:未大规模应用,在广州2号线一个站、上海1号线12个地下站加装
试验,此方案与电气防护方案冲突,不能同时采用。 3、电气防护方案
(1)、每档活动门1组的红外线探测方案:全用于半高门,全高门/屏蔽门无 应用。案例有天津1号线、北京5号线地上站、上海1、2(人民广场)、9号线高 架站、广州4号线、香港迪斯尼线等。
(2)、每节车厢1组的红外线探测方案:上海11号线全线、6号线、7号线全线、 8号线全线、10号线全线、9号线2期、2号线西西延伸、1号线漕宝路站。
(3)、每侧站台安装1组的激光探测方案:上海5号线春申路一侧站台试验、 深圳1号线侨城东试验。
推荐的防夹人探测方案-屏蔽门
方案名称:每节车厢安装一组红外线探测方案 在满足运营需求的前提下,有以下优点:不影
车厢连接处固定门立柱后 (站台不可见)
每侧站台的两端 (站台不可见)
检测方式
红外线对射型
红外线对射型
激光对射型
优点
1、能快速明确报警位置。
2、曲线站台设备数量不受影 响。
1、较快速明确报警位置。
2、曲线站台设备数量不受 影响。 3、较低的故障率.
1、发射功率大,抗 干扰能力强。
2、设备数量少,故障 点少,故障率低。
屏蔽门红外安装实景
屏蔽门红外安装实景
安全门红外安装实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