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章末综合检测(三)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章末综合检测(三)

章末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A.泥石流 B.风暴潮C.干旱 D.盐渍化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毁坏农作物9月28日4时40分台风“鲇鱼”在福建省厦门附近登陆。

下图为该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27日21时到28日21时,厦门风向和风速变化是( )A.一直吹偏东风,风速先变小后变大B.一直吹偏西风,风速先变大后变小C.偏北风逐渐转为偏南风,风速先变大后变小D.偏南风逐渐转为偏北风,风速先变小后变大4.为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退耕还湖,加固河堤B.整体搬迁,全面撤离C.学校放假,船舶离港D.加强监测,修建海堤5.关于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①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②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③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④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6.灾后恢复的目的是( )①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③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④组织民间募捐A.①② B.①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仍是世界性难题。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8.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下图是某年3月9日至21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当该热带气旋位于①东侧时,①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10.如果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到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后,其中心控制②地时,②地的大气垂直运动和天气状况分别为( ) A.空气上升、阴雨 B.空气上升、晴朗C.空气下沉、晴朗 D.空气下沉、阴雨下图为美国本土某种地理现象的多发时间和相应的空间分布图。

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期末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江西赣州期中)图1是太阳系中部分相邻行星的位置和轨迹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1.关于图中甲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距日最远B.距地球最近C.有高级生命存在D.体积质量最大2.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 )A.体积大小相近B.公转方向相同C.自转周期相同D.表面温度相同【答案】1.D 2.B[解析]第1题,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示意图可知,图中的丙为地球,乙为火星,甲为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距日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木星上没有高级生命存在。

第2题,图中三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体积大小差别较大;自转周期不同;由于距日距离不同,表面温度不同。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部分城镇和社区实现了“大喇叭”倒计时预警,民众及时提前进行疏散,减少了伤亡。

图2为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图3为此次预警时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图2 图3 3.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①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②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③监测震源岩层形变,及时预警④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并预警⑤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4.长宁地震震源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由于地震波的纵波的波速比横波的波速要快,地震监测系统在监测到纵波时,在横波还未到来时及时发布地震预警,这样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反应时间,①正确;社区的“大喇叭”电磁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知到社区的居民,②正确;地震监测系统是无法监测到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岩石的变化状况的,③错误;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的,④错误;地震波的纵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地震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对民众预报横波的达时间以让相关区域人们及时逃生(注意:横波造成的破坏往往比纵波更大),⑤正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综合测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

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

读图,完成第1~2题。

1.蓝巨星属于( )A.星云B.恒星C.行星D.卫星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无大气层存在④温度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题,由材料“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蓝巨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属于恒星,B对。

第2题,蓝巨星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光照条件更好,①错。

蓝巨星有时吞噬行星,行星宇宙环境不安全,②对。

不能判断行星无大气层存在,③错。

蓝巨星温度过高,核反应速率较大,导致周围行星的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生存,④对。

D对。

2.D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与太阳辐射无关。

4.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A.全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C.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D.地球的热带范围增大;太阳活动对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不大;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的热带范围;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故选C。

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太阳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了自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

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测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A.低纬度日食B.高纬度极光C.低纬度太阳风暴D.高纬度流星雨6.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 )A.多地发生强烈地震B.多地出现大范围雾霾C.地表温度明显升高D.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5题,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大量带电粒子流射向地球,出现的奇异景观有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不会出现日食,A错,B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试2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试2含答案

阶段综合测评(二)一、选择题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冲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①②③④A.①B.②C.③D.④1.D2.C[第1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冲积平原,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

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

第2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时受山地阻挡,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项。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桂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下图为桂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与喀斯特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3.A4.D[第3题,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第4题,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等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水文、气候。

]云瀑亦名瀑布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

当流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就会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下图)。

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

据此完成5~6题。

5.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A.晴朗的午后B.晴朗的早晨C.湿润的午后D.湿润的早晨6.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的形成,关系不大的是()A.河川纵横,水汽充足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C.群峰纵列,峡谷众多D.怪石林立,风大云急5.D6.D[第5题,云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动态景观,云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因此天气应该较为湿润。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

中图版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

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1—3题。

1.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1小时B.调慢1小时C.调快24小时D.调慢24小时解析:本题较容易。

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因要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即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因此要将手表调慢24小时。

答案:D2.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A.长B.短C.一样D.长短无法判断解析:本题属较难题。

从广州飞往美国,总体方向是向东,即沿着太阳直射点飞越,这样就相当于加快了太阳直射点西移的速度,因此看到的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会比正常状况下的要短;反之如果向西运动的话,昼夜交替周期会变长;如果向西的速度是每小时15°,则会出现太阳高度不变的现象。

答案:B3.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这时广州时间应为( )A.5时B.8时C.16时D.21时解析:本题较容易。

格林尼治时间即0时区的区时,此时为0时,而广州用东八区的时间,要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故此时为8时。

答案:B4.科学家把哈勃天文望远镜送入太空,主要是因为那里( )A.来自恒星、行星等天体的光线被削弱得少B.空气洁净,且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C.离宇宙中的天体更近D.太阳辐射更强,亮度更大解析:本题较容易。

太空是一个几乎真空的环境,将哈勃天文望远镜放在这里,可减少大气对天体光线的削弱作用,从而可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答案:A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完成5—8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①24°45′ 2.02 H 1.7 H②40°28′ 1.18 H 1.2 H③35°21′ 1.41 H 1.1—1.2 H④26°36′ 1.86 H 1.6—1.7 H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6.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7.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A.23米B.28米C.37米D.40米8.上表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解析:第5题,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递减,即太阳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高。

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山西朔州检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

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

据此完成第1~2题。

1.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地球在向木星推移过程中,需要穿过的行星轨道是( )A.水星B.金星C.火星D.土星【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木星是巨行星,由气体组成;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地下城距地面5千米,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距离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第2题,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移过程中,需要穿过火星轨道。

(2020年陕西武功检测)图1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

据此,完成第3~5题。

图13.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北京郊区B.青藏高原C.赤道附近D.极圈附近5.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太阳辐射强度B.耀斑活动周期C.大气层的厚度D.八大行星位置【答案】3.C 4.D 5.B[解析]第3题,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并列关系。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期末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山西省晋中期末·改编)2024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广阔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科普课。

2024年4月16日,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三号”重返地球家园。

据此完成第1~3题。

1.“神舟十三号”返回时( )A.所经过大气层的温度越来越高B.着陆后将不再称为天体C.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D.选择黑夜便于地面监测追踪2.航天员在太空可以看到( )A.蔚蓝色的天空B.星光闪耀的恒星C.一闪即逝的流星D.被云层包围的地球3.可能会对“天宫课堂”信号传输造成影响的是( )A.云雾B.流星C.太阳辐射D.太阳活动【答案】1.B 2.D 3.D[解析]第1题,“神舟十三号”返回时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温度有升降改变,整体先下降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平流层中存在臭氧,A、C项错误;“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后不属于天体,B项正确;返回时为保障平安,刚好发觉目标,应选择白天,D项错误。

第2题,航天员所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大气,太阳光线不易被散射、反射,因此航天员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A项错误;恒星的光线不会受到大气层干扰,不会出现星光闪耀的情形,B项错误;流星是星际物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燃烧现象,太空中没有大气,不会出现流星,C项错误;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及其外围的云层,D项正确。

第3题,太阳活动释放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对太空站与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干扰,D项正确;云雾、流星和太阳辐射对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干脆干扰的可能性较小,解除A、B、C项。

(2024年山东聊城期末)我国某区域由于受地层岩性、风力剥蚀等因素的影响,雅丹地貌发育。

图1示意该区域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试1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试1含答案

阶段综合测评(一)一、选择题2022年6月16日,地球上很多区域都可以观赏到“七星连珠”的奇观。

下图为太阳系简图。

据此完成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的()A.丙、丁之间B.丁、戊之间C.戊、己之间D.乙、丙之间2.人类在丁行星上发现了河流痕迹,但这并不能说明丁适合人类居住,图中能体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运行轨道不固定B.体积质量都较小C.温度不适宜人类生存D.太阳光照不稳定1.B2.C[第1题,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即丁、戊轨道之间,B正确。

第2题,丁行星是火星,具有特定的运行轨道,A错误;体积质量适中,属于类地行星,B错误;距离太阳稍远,温度不适宜人类生存,C正确;太阳光照稳定,D错误。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读某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通电后太阳可发光)图,完成3~4题。

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地热能B.重力势能C.太阳辐射D.太阳活动4.该模型中待改进之处有()①太阳位置需要上移②行星数量需要增加③公转轨道未能显示④行星大小比例不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C4.D[第3题,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所以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C正确。

第4题,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上;公转轨道是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太阳位置不需要上移,①不符合题意;太阳系的行星数量是8个,不需要增加,②不符合题意;该模型不能显示公转轨道,需要改进,③符合题意;该模型的行星大小比例不恰当,需要改进,④符合题意,故D正确。

]读我国某地某日太阳辐射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理论数值,实线为当日实测数值),回答5~6题。

高中地理 综合评估测试题(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综合评估测试题(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地理试题

综合评估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天文学家是在研究22光年外的一颗矮星时发现“超级地球”的,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4.5倍,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

“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可能存在液态水。

据此回答1~2题。

1.“超级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C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解析:银河系平均半径约5万光年,“超级地球”距地球22光年,在太阳系之外,所以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C对。

距离超出了太阳系,不可能属于地月系、太阳系,A、B 错。

距离没有超出银河系,不可能属于河外星系,D错。

2.“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依据是( A )A.该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B.该行星质量适中C.该行星公转周期适中D.该行星存在大气层解析:“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依据是“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该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A对。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

据此回答3~4题。

3.三叶虫属于( D )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爬行动物D.无脊椎动物解析: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

选项D正确。

4.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B )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C.古生代早期D.新生代早期解析:三叶虫是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521 7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

选B正确。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

下图为某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5~7题。

5.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A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风层解析:观测到的为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选A。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71%的地区覆盖着水,而在月球、金星和木星上至今还未发现有液态水的存在。

2.【答案】C【解析】发生“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必须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所以水星也可以形成“凌日”的天文现象。

3.【答案】A【解析】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吸引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就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4.【答案】B【解析】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当外来天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生热,大部分被燃烧消耗掉了。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无法抵御宇宙中其他天体的撞击,选B 正确。

5.【答案】A【解析】图中主要反映恒星与行星距离适中,使宜居带内行星表面的温度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6.【答案】D【解析】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小,受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条件,因此D 项正确。

7.【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木星不属于地月系。

8.【答案】B【解析】结合教材“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引力能吸引住大气”的知识可知,木星引力大和其体积、质量大有关。

9.【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低于夜间;在低空,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电子浓度相同;夜间100~200 km 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10.【答案】C【解析】太阳活动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短波无线电通信。

11.【答案】D【解析】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A 错误;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B、C 错误。

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D 正确。

【解析】关键词:月球背面与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故选B。

13.【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故选D。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一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一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一次日环食的天象奇观。

本次日环食最大的特点就是食分(月亮遮住太阳视直径的比例)达到了0.99以上,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只留下一圈金边,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日环食”的形成所涉及的天体有( )①星云②恒星③行星④卫星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2.关于图中发光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炙热的固体组成B.靠反射恒星的光发亮C.质量比行星大D.外表呈云雾状解析:1.D 2.C 第1题,此次“日环食”涉及太阳和月球,分别属于恒星和卫星,②④正确;没有涉及星云和行星,①③错。

故选D。

第2题,图中发光天体为太阳,由炙热的气体构成,其内部发生核聚变反应,自身能够发光,质量远大于行星,C正确,A、B错;外表呈云雾状是星云的特点,D错。

2024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觉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

它有色调明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

图1示意“彩虹”恐龙化石,图2为“彩虹”恐龙复原图。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恐龙时代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裸子植物繁盛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了联合古陆C.蕨类植物繁盛D.气候寒冷,海平面下降4.下列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D.脊椎动物—哺乳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解析:3.A 4.B 第3题,恐龙时代主要是指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气候暖和潮湿,裸子植物极度繁盛,且此时联合古陆早已形成。

第4题,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因此生物演化的过程为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

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1—3题。

1.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1小时B.调慢1小时C.调快24小时D.调慢24小时解析:本题较容易。

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因要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即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因此要将手表调慢24小时。

答案:D2.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A.长B.短C.一样D.长短无法判断解析:本题属较难题。

从广州飞往美国,总体方向是向东,即沿着太阳直射点飞越,这样就相当于加快了太阳直射点西移的速度,因此看到的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会比正常状况下的要短;反之如果向西运动的话,昼夜交替周期会变长;如果向西的速度是每小时15°,则会出现太阳高度不变的现象。

答案:B3.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这时广州时间应为( )A.5时B.8时C.16时D.21时解析:本题较容易。

格林尼治时间即0时区的区时,此时为0时,而广州用东八区的时间,要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故此时为8时。

答案:B4.科学家把哈勃天文望远镜送入太空,主要是因为那里( )A.来自恒星、行星等天体的光线被削弱得少B.空气洁净,且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C.离宇宙中的天体更近D.太阳辐射更强,亮度更大解析:本题较容易。

太空是一个几乎真空的环境,将哈勃天文望远镜放在这里,可减少大气对天体光线的削弱作用,从而可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答案:A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完成5—8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①24°45′ 2.02 H 1.7 H②40°28′ 1.18 H 1.2 H③35°21′ 1.41 H 1.1—1.2 H④26°36′ 1.86 H 1.6—1.7 H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6.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7.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A.23米B.28米C.37米D.40米8.上表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解析:第5题,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递减,即太阳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高。

据表中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可知,②地纬度最低,①地纬度最高。

第6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且位置越靠南的地区白昼越长,故纬度最低的②白昼最长。

第7题,北京约位于40°N纬线上,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90°-(40°+23°26′)=26°34′,和④地的数值接近,理论日照间距为楼高的1.86倍,20米高的住宅楼应相距1.86×20≈37米左右。

第8题,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因此为了获得有效的日照,建筑物的间距应逐渐增大。

答案:5.D6.B7.C8.B9.下图是我国某科考队员在黄河站(78°55′N,11°56′E)在24小时内拍摄的照片,拍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有可能在( )A.23°26′NB.11°05′NC.1°05′SD.赤道解析:78°55′N的黄河站刚好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点不可能在南半球和赤道上,直射点纬度和极昼纬度互余,因此直射点最有可能在11°05′N。

答案:B10.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解析: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遇到油气不能通过;纵波固液气都能通过。

答案:A1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解析:台风首先是一个低气压,根据图中风向可知,低气压的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C、D两图。

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台风按逆时针旋转,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再确定选D图。

答案:D读“我国某地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图中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几天中气温最高的是5日和6日B.这几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7日C.这几天的最低气温一直在下降D.这几天的最高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13.根据图中资料判断,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解析:通过读图分析得出,4、5、6、10日的气温日较差均未超过10 ℃,8日为6 ℃,9日为8 ℃(斜线所示),而7日的气温日较差大于10 ℃。

因此这几天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7日。

4—10日,气温下降,天气由晴—阴—晴,因此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冷锋。

答案:12.B13.A1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其中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解析:A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B图为温带季风气候,C图为热带雨林气候。

D图终年温和湿润,最冷月均温高于0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完成15—16题。

15.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根据风向右偏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图示的气压带、风带明显北移,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移至30°N—40°N,因此判定为夏季(北半球)。

答案:B16.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该图示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图中③④之间的经线为90°E,90°E通过亚欧大陆,夏季大陆内部形成的亚洲低压(印度低亚)其中心位置在90°E,90°E 以西,因此应在图中③附近出现强低压中心。

答案:C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示山岭是( )A.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C.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的地质构造属于向斜构造。

因而该山岭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向斜山。

所以选A项。

答案:A18.若图中的隔水层由页岩组成。

按成因分类,下列岩石中与页岩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玄武岩解析:岩石按照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花岗石、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页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所以选C项。

答案:C19.如下图所示,某村50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

下列最有可能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人为因素是( )A.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B.在河流沿岸设置砂石场采砂C.砍伐森林,减少山坡的植被D.超抽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陷解析:村落远离海岸线,可能是河流泥沙淤积的结果,泥沙大量淤积主要原因是山地植被破坏。

答案:C20.下面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下列四种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从左到右)相符的是( )①风力侵蚀作用②流水侵蚀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冰川刨蚀作用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形。

流水切割的谷多为“V”形谷,冰川谷为“U”形谷,石灰岩地区流水溶蚀,易形成峰林,第三幅图为典型的风蚀蘑菇剖面。

答案:C21.读“横断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图中数码2表示的自然带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高山针叶林带解析:横断山区垂直地带性明显,但该山区位于亚热带,基带及其附近不可能出现热带雨林带;据图可知,位于2上面的3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因此2肯定是热带季雨林带。

答案:B22.近年来,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全球变暖、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珊瑚死亡就体现了这一点。

答案:A23.下列属于地理环境的地带性现象的是( )A.南半球缺少苔原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C.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D.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解析:南半球缺少苔原带是因为南半球相应的纬度上缺少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因为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是河流的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如果某种地理的分布既不与纬度位置有关,又不与距海远近有关,一般就认为是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答案:B24.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

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⑤禁止开采地下水,多用河水作为城市水源⑥离岸风的吹拂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④解析:珠江咸潮成因可能是南粤大地的干旱、多用河水作为城市水源导致入海河水减少,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使海水更多地进入,使河水盐度增加。

答案:C25.关于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数量大,需水多,所以城市最好建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B.世界的城市主要在气温适中的中高纬度地区C.气候过干或过湿,一般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D.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没有大城市的分布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具有适宜气温、适度降水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城市的存在。

热带雨林区、沙漠区不适宜建城,但是并不是绝对没有大城市分布在气候恶劣之地,如兰州市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答案:C26.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C.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D.几乎是不变的解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答案:C27.季风环流控制下导致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火山②旱涝③地震④寒潮⑤风暴潮⑥泥石流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发生与季风气候关系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