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①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通过隔离用户与数据,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它具有多种形式的控制能力,对用户实施访问控制,即为用户提供可行的手段,保护用户和用户组信息,避免其他用户对数据的非法读写与破坏。 自主访问控制 例如:访问控制表 身份鉴别 例如:口令 数据完整性 通过自主完整性策略,阻止非授权用户修改或破坏敏感信息。
三、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实体保护 ⑶ 存储器的保护: ②浮动地址界限
程序2
上界寄存器
程序3
0
n-1
n

程序1
下界寄存器
m
m+1
基址寄存器
界长寄存器
三、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实体保护 ⑷ 运行保护: 安全操作系统采用分层设计; 运行域是进程运行的区域; 运行域保护机制:根据安全策略,把进程的运行区域划分为一些同心环,进行运行的安全保护。 最内环具有最小的环号,具有最高的安全级别; 最外环具有最大的环号,具有最低的安全级别; 内环不受外环的入侵,却可利用外环的资源,并控制外环。
2、美国国防部的桔皮书(TCSEC):
D
C1
C2
B1
B2
B3
A1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17859-1999) 根据中国国情、参照桔皮书,将其7的级别合并为5个级别 ①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②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③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 ④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⑤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④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建立于一个明确定义的形式化安全策略模型之上,它要求将第三级系统中的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扩展到所有主体与客体。 考虑隐蔽通道。 必须结构化为关键保护元素和非关键保护元素。计算机的接口也必须明确定义,使其设计与实现能经受更充分的测试。 加强了鉴别机制;支持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的职能;提供可信设施管理;增强了配置管理控制。系统具有相当的抗渗透能力。

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区别与联系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是当前数字化时代中的两个重要议题,它们在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1. 定义信息系统安全是保护整个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组件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或中断的一系列措施。

它关注保护整个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基础设施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或中断的措施。

它主要关注保护网络的通信渠道、网络设备和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2. 范围信息系统安全包含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多个层面和组件。

它考虑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全局安全情况。

网络安全则聚焦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它主要关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网络协议(如TCP/IP)、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3. 目标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整个系统在保护机密信息的同时保持正常的功能和可用性。

它关注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可审计性。

网络安全的目标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它关注网络通信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4. 手段信息系统安全采取的手段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防病毒软件、审计和监控等。

主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安全机制来保护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的手段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虚拟专用网络(VPN)、认证和授权、密码技术等。

它侧重于保护网络通信渠道和网络设备。

二、联系尽管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有一些不同,但它们也存在一些联系。

1. 互相依赖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相互依存的。

信息系统需要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来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而网络安全需要依靠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来保护网络设备和数据。

2. 共同目标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最终目标都是保护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细则(三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细则(三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细则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是确保信息系统的数据和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细则。

一、物理安全措施1. 限制物理访问: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存放信息系统的机房或服务器房,并使用身份验证措施如密码、智能卡等。

2. 安全设备安装:安装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系统、门禁系统等物理设备,监控和记录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

3. 管理员监控:对机房进行定期巡检,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且无异常情况发生。

二、网络安全措施1. 防火墙设置:设置和配置防火墙以监测和阻止恶意网络流量,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 网络隔离: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分隔开来,确保内部网络安全,并限制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

3. 加密通信:使用加密协议和技术,如SSL/TLS,在网络传输中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网络漏洞扫描: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并及时修复或补丁已发现的漏洞。

三、账户安全措施1. 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2. 多因素身份验证: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手机短信验证码、指纹或虹膜扫描等,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3. 登录失败限制:限制登录失败次数,当登录失败次数达到一定限制时,自动锁定账户。

四、数据安全措施1. 定期备份:定期将系统和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 加密存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并存储在加密的存储设备中,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 访问控制:对敏感数据进行访问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这些数据。

五、应用软件安全措施1. 定期更新和维护应用软件:定期更新和维护应用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2. 安全审计:记录和审计应用软件的用户操作,以及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和修改,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安全开发和测试:在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考虑安全因素,遵循安全最佳实践和安全编码标准。

《信息系统的安全》课件

《信息系统的安全》课件
详细描述
数据加密技术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和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拥有解 密密钥的用户才能访问原始数据。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公钥加 密算法。
入侵检测技术
总结词
入侵检测技术是实时监测和发现网络攻击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用户 行为,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详细描述
入侵检测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检测出异常行为和攻 击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常见的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基于特征 的入侵检测和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
06
信息系统的安全未来展望
新兴安全威胁与挑战
云计算安全威胁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数据泄露、非法访问等安全威胁日益严 重。
物联网安全挑战
物联网设备数量激增,如何保障设备安全、数据隐私成为重要挑战 。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面临算法透明度、误用风险等挑战 。
未来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05
信息系统的安全实践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定义
安全审计方法
安全审计是对信息系统安全性进行评 估和审查的过程,旨在发现潜在的安 全风险和漏洞。
安全审计的方法包括渗透测试、代码 审查、配置检查等,根据不同的信息 系统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
安全审计目的
通过安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 安全问题,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和其 他安全事件的发生。
安全漏洞修补
要点一
安全漏洞定义
安全漏洞是指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缺 陷或弱点,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 、数据泄露或其他安全事件的发生。
要点二
安全漏洞修补过程
发现漏洞后,应立即进行修补。首先 对漏洞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漏洞的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然后制定修补 方案并实施修补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3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3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信息系统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保护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防止信息系统受到恶意攻击、破坏和泄露。

一、信息系统安全措施1.物理安全措施:(1)机房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远离有害环境和易发生事故的地方;(2)机房要建设防火、防爆、防水等安全设施;(3)机房要配置监控设备,确保安全监控全天候运行;(4)机房内实施访客登记,限制无关人员进入。

2.网络安全措施:(1)建立网络边界防火墙,策略设置合理;(2)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行为;(3)加强对内外网数据包的过滤和监测;(4)及时更新网络设备的安全补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3.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1)使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认证技术,保护用户账号的安全;(2)根据用户的权限设置访问控制策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3)定期审计用户权限,及时撤销无效用户账号;(4)加强对管理员账号的权限控制,避免滥用权限。

4.数据保护措施:(1)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2)建立合理的数据权限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3)配置数据加密设备,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取;(4)建立数据恢复机制,及时恢复因软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损失。

二、应急处理预案1.漏洞管理预案:(1)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和漏洞评估,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漏洞;(2)制定漏洞修复计划,对高危漏洞进行紧急修补;(3)建立漏洞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更新涉及漏洞的系统和应用;(4)建立漏洞报告和修复记录,追踪漏洞的修复情况。

2.访问控制管理预案:(1)建立用户权限管理制度,用户申请和注销要经过严格审批;(2)及时收集用户的访问日志和行为日志,发现异常行为进行及时处理;(3)确保重要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随时调整;(4)建立访问控制管理和审计制度,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计。

3.数据备份与恢复预案:(1)建立完备的数据备份策略和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2)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3)制定数据灾备方案,建立备份数据中心或使用云备份,提高数据的可用性;(4)及时修复数据备份系统和设备的故障,确保备份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各个组织和个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采集、存储的增加,信息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风险。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它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并管理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合理的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系统和敏感数据。

常见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1.1 强密码策略通过要求用户设置强密码来防止密码的猜测和破解。

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定期更换以增加安全性。

1.2 多因素身份验证除了密码,多因素身份验证还要求用户提供额外的验证信息,如指纹、短信验证码等,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1.3 角色和权限管理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功能和数据。

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数据转换为无法被非授权方读取的形式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常见的数据加密方法包括:2.1 对称加密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加密效率高,但密钥的安全性需要重点关注。

2.2 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

相比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更安全,但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会更加耗时。

2.3 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用于验证公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防止中间人攻击和伪造身份。

通过使用数字证书,可以确保进行安全通信的各方的真实身份。

3. 审计与监控审计与监控是实时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可帮助发现并及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常见的审计与监控措施包括:3.1 审计日志记录系统的操作和事件,包括登录、访问、修改等,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审计日志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操作、发现安全漏洞的依据。

3.2 实时告警系统设置实时告警机制,可以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以加快应对和解决安全问题的速度。

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信息必须依赖其存储、传输、处理及应用的载体(媒介)而存在.因此针对信息系统,安全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行为安全。

其中数据安全即是传统的信息安全。

1)设备安全信息系统的设备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

除了硬件设备外,软件系统也是一种设备,也要确保软件设备的安全。

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首要问题。

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设备的稳定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不出故障的概率。

(2)设备的可靠性:设备能在一定时问内正常执行任务的概率。

(3)设备的可用性:设备随时可以正常使用的概率。

2)数据安全其安全属性包括秘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很多情况下,即使信息系统设备没有受到损坏,但其数据安全也可能已经受到危害,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

由于危害数据安全的行为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数据应用用户往往并不知情,因此,危害性很高。

3)内容安全内容安全是信息安全在法律法规、道德层次上的要求。

除此之外,广义的内容安全还包括信息内容保密、知识产权保护、信息隐藏和隐私保护等诸多方面。

(1)信息内容是健康的。

(2)信息内容符合法律法规。

(3)信息内容符合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规范。

4)行为安全数据安全本质上是一种静态的安全,而行为安全是一种动态安全。

行为安全强调的是过程安全,体现在组成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和应用系统协调工作的程序(执行序列)符合系统设计的预期,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

(1)行为的秘密性: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危害数据的秘密性。

必要时,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也应是秘密的。

(2)行为的完整性: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危害数据的完整性,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是预期的。

(3)行为的可控性:当行为的过程出现偏离预期时,能够发现、控制或纠正。

1。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概念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预
防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更改或泄漏敏感信息的
能力。

相关内容
•身份认证:验证用户的身份以防止未经授权访问。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有密码、指纹识别等。

•访问控制:限制用户或程序对信息系统中的资源的访问权限。

包括物理访问控制和逻辑访问控制两种方式。

•加密技术:通过将信息转换为密文,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取敏感信息。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定与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包括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和安全事件响应等。

•漏洞管理:及时修补和防范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以减少安全威胁。

包括漏洞扫描、漏洞分析和漏洞修复等。

•安全监控与审计: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并记录审计日志以追踪安全事件。

总结
信息系统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攻击的重要措施。

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安全策略与管理、漏洞管理以及安全监控与审计等相关内容,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现状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攻击:黑客利用技术手段侵入信息系统,窃取、篡改或破坏敏感信息。

这种攻击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等。

2.内部威胁:员工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例如疏忽大意、故意窃取数据等。

内部人员的行为往往更难以发现和控制。

3.物理安全:信息系统不仅依赖于计算机软件和网络,也需要保障物理设备的安全。

例如,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设备被盗等情况。

4.社会工程学攻击:攻击者通过欺骗、冒充等手段获取系统的访问权限,进而进行恶意操作。

这种攻击方式越来越常见,容易让人措手不及。

以上是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主要现状,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免受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二、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措施为了应对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监控和防护,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

2.加强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措施,如密码、指纹、虹膜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减少内部威胁的发生。

3.加强物理安全:加强对机房和设备的监控和保护,设置门禁系统、摄像头等,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机房,减少物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4.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减少员工的疏忽和不当行为。

5.加强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减少损失。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6.加强信息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建立灾备系统,确保在系统受到攻击或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和服务。

信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信息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和降低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

安全生产方针如下:1.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确保安全生产与业务发展同步。

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3.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4.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生产目标:1. 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零发生。

2. 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逐年减少安全事故损失。

3. 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实现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

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 全员参与,共同防范。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信息体系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2. 工作机构(1)安全生产办公室:设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

(2)安全生产技术组:负责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安全生产培训组: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4)安全生产检查组:负责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安全生产应急组: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包括:a. 贯彻执行国家及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b. 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明确项目安全生产措施,并负责实施。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信息系统安全是世界各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手段。

信息系统安全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

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技术因素1.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之一,它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网络攻击者通过漏洞、口令破解、钓鱼等手段攻击网络,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2.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安全涉及到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数据安全。

操作系统漏洞会被黑客利用,甚至会导致大规模的数据泄露和损失。

3.应用程序安全应用程序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有可能存在漏洞和安全问题,因此需要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及时修补漏洞和强化安全措施。

4.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存储了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数据库的安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数据库需要加密、备份、访问控制等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5.物理安全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包括电源管理、防火、防盗、备份等措施,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数据不丢失、防范不法分子的破坏和盗窃。

6.网络渗透测试网络渗透测试是一种主动探测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它能够模拟攻击者的攻击行为,验证系统的安全性,这种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漏洞,提高安全性。

7.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必要手段,员工在工作中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非技术因素1.人为失误人为失误是影响信息系统安全主要的非技术因素之一,这种失误可能是非恶意的,也可能是故意的。

员工需要受到培训和守则的约束,以避免出现这种失误。

2.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人类的社会心理、活动、习惯等进行攻击的一种方式。

攻击者通过伪装身份、制造事实等手段欺骗信息系统用户,以获取用户信息或者窃取系统密码等机密信息。

3.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和间谍软件等,这些软件为黑客获取不法利益或者攻击其他系统提供直接帮助,造成隐私泄露和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保护和维护信息安全以及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进行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其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一、信息安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企业的商业机密、个人的隐私数据等。

因此,保护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使用各类技术和措施来防止非法获取、使用、披露、干扰、破坏、篡改信息的行为。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密、防火墙、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加密是信息安全的基础,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使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难以被窃取。

防火墙可以过滤掉来自网络的非法访问,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攻击。

访问控制则限制了对信息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敏感信息。

此外,信息安全还需要重视对内部人员的管控,防止内部人员泄露信息或滥用权限。

组织可以通过设置权限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和意识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内部安全风险。

二、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的行为。

系统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信息往往是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

系统安全涉及到硬件、软件和网络等多个层面。

在硬件层面,可以通过使用安全的芯片、加强对设备的物理保护等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软件层面,需要遵循最佳实践,及时安装补丁、更新软件版本,以防止攻击者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

在网络层面,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入侵。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还需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测试。

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

安全测试则可以模拟实际的攻击场景,从而评估系统在面对攻击时的表现和防护能力。

三、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的联系和差异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相互依存。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信息系统中最常见和最具威胁性的问题之一。

黑客通过利用系统漏洞、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手段,获取非法访问权限,盗取个人隐私信息或造成系统瘫痪。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和个人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建立强密码、定期更新系统补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

二、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信息系统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企业和个人的机密信息、财务数据等可能会因为内部人员疏忽、系统漏洞或外部黑客攻击等原因而被泄露出去。

为了避免数据泄露,需要加密重要数据、设立访问权限、定期备份数据以及培训员工如何妥善处理敏感信息。

三、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指黑客通过与无辜员工交流获取敏感信息的手段。

他们可能冒充来自公司的人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渠道欺骗员工,从而获取他们的账户密码等信息。

为了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公司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警惕来路不明的电话、邮件等,并采取双重验证等措施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四、物理安全问题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是确保硬件设备和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保护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免受自然灾害、盗窃、恶意破坏等威胁。

为了解决物理安全问题,公司可以选择将数据中心设立在安全的地点,增加监控设备以及设立访问权限等。

五、员工失职员工失职指员工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出现的错误和疏忽。

员工可能会不小心删除重要数据、泄露敏感信息或者未经授权地访问系统。

为了避免员工失职导致的安全问题,公司应该建立规范的信息安全政策,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保护数据的重要性,并采取技术手段监控员工的操作行为。

六、灾难恢复灾难恢复针对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情况下的安全问题。

在遭受灾难性事件后,迅速恢复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4篇)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4篇)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障重要信息资料不被泄露、篡改和丢失,规范信息系统的使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制定本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

三、保密责任1. 所有人员都有保密责任,必须妥善保管和使用系统账号和密码。

2. 未经授权,禁止向他人透露、复制、篡改、销毁或提供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料。

3. 在终止使用信息系统时,必须及时注销账号,并归还或销毁与该账号相关的一切资料。

四、账号管理1. 所有用户都必须有唯一的账号和密码,且禁止共享账号和密码。

2. 账号和密码应采用复杂的组合,并定期更换。

3. 管理人员对账号进行严格授权和权限管理,按照不同的工作职责分配不同的权限。

五、信息安全技术措施1. 信息系统应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技术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 数据库应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3. 系统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系统的安全漏洞。

4. 系统应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六、信息安全事件处理1. 任何发现或怀疑信息安全事件的人员,应立即报告信息安全管理员。

2. 信息安全管理员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查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公司领导。

3. 对于因违反保密规定而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应依法承担责任。

七、违规处理1. 对于未经授权访问、篡改或毁坏信息资料的行为,将依法给予处理,并承担法律责任。

2. 对于泄露重要信息或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3. 对于其他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将依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处分等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当前和未来的所有信息系统。

2. 涉及外部合作伙伴和第三方供应商的合作,必须在合同中明确信息安全保密要求,并加以监督和检查。

3.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是为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干扰或篡改的威胁。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系统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大量的敏感和关键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系统安全措施: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最基本的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之一,它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系统和敏感信息。

这包括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以及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

2.密码策略:密码策略是确保用户密码强度和安全性的一种手段。

它可以要求用户使用具有足够复杂度的密码,并要求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密码应该以加密方式存储在系统中。

3.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网络安全设备,可监控进入和离开网络的数据流量。

它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如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和入侵。

4.加密:加密是将数据转换为无法识别的形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

使用加密算法加密机密信息,可以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黑客也无法读取或使用。

5.更新和补丁管理:及时更新和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是保持系统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这些补丁解决了已知的漏洞和安全漏洞,阻止了黑客的入侵。

6.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它们。

7.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备份数据,即使系统受到攻击或数据丢失,也可以恢复重要信息。

8.员工培训和教育:人为因素是信息系统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教授有关网络安全、社会工程学攻击和信息系统使用最佳实践的知识,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9.多因素身份验证:多因素身份验证是在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时对其进行多个验证步骤的过程。

这可以包括使用密码、生物识别(如指纹或面部识别)和独立的硬件令牌。

10.事件响应计划:制定和实施事件响应计划是在信息系统遭受攻击或数据泄露时快速采取行动和减少损失的关键。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3篇)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3篇)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为了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制定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目标1.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获取机密信息,避免信息泄露。

2.保持信息系统的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篡改、破坏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

3.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按照业务需求正常运行,防止由于安全事件导致系统宕机或瘫痪。

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全面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包括涉及设备、网络、应用、数据等各方面的安全措施。

2.规范操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流程,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符合安全标准。

3.分类管理: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级别的安全措施。

4.责任明晰:明确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确保责任的履行。

5.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升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及时更新安全技术和措施,适应新的威胁。

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1.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决策和协调工作。

2.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策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审计等。

3.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由各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和风险评估。

4.设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岗位,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五、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1.物理安全控制措施(1)机房设备应安置在符合标准的物理环境中,且仅限授权人员进入。

(2)机房设备应安装防火、防盗、防水等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设备间的布线应规范、整齐,并设置相应的标识和标志。

2.网络安全控制措施(1)采取有效的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采取实时监控和审计系统,对网络流量和安全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不断扩大。

然而,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本文将就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1)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的信息系统,从而获取非法利益或者窃取他人的个人隐私。

黑客攻击对个人隐私和企业的数据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2)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通过传播、潜伏等方式,对信息系统进行破坏和入侵。

一旦感染病毒或恶意软件,个人或企业的数据将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

(3)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个人或企业的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利用。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暴露、财产损失等安全问题。

(4)物理安全问题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问题指的是信息系统所处环境的物理安全条件不佳,可能导致设备被盗、信息泄露等问题。

例如,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造成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

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通过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方式,控制用户访问信息系统的权限。

合理的访问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将敏感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转化为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敏感信息。

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使用加密技术,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3)安全审计与监控安全审计与监控是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安全事件。

通过安全审计与监控可以减少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的风险。

(4)灾备与恢复灾备与恢复是指在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或遭受攻击时,能够迅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备份数据、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能够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和停机时间。

三、个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个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尽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主要与企业有关,但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样重要。

只有确保个人信息系统的安全,才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1)建立信息安全策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情况,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策略。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

信息系统安全的保护已成为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以提供有效的安全方案。

第一,网络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的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隔离等。

网络防火墙作为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一个关卡,能够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来自外部的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则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网络隔离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隔离,从而减少内部网络遭受攻击的风险。

第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身份认证的目的是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系统和数据。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

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对系统的资源进行控制。

访问控制机制应该能够对用户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并实现审计功能,以便对用户的操作进行监控和追溯。

第三,数据加密是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泄露和篡改。

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证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攻击者也无法解密获得有用的信息。

常见的数据加密方法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而非对称加密则使用公钥加密和私钥解密的方式进行操作。

第四,定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可以帮助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弱点,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

同时,进行安全评估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为组织提供完善的安全措施和规划。

第五,员工教育和安全培训也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是两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硬件和软件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网络安全则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损坏。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威胁对系统进行入侵。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强密码和身份验证方法、实施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对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备份和恢复系统数据等。

网络安全则更着重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攻击和损害,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网络安全的措施包括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网络流量监控、加密通信、以及培训员工和用户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等。

尽管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有一些重叠之处,但它们着重保护的对象和方法略有不同。

信息系统安全更关注保护整个系统中的数据和资源,而网络安全则更专注于防止网络威胁对整个网络造成危害。

此外,信息系统安全还包括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持其正常运行和更新。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确保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攻击和损坏的关键措施。

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我们能够保护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数据和资源,确保其安全和机密性。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和干扰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常见安全威胁以及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信息系统安全不仅关乎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首先,信息系统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他人获取和利用,只有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才能有效保障个人权益。

其次,信息系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

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可能导致国家秘密被泄露或国家重要机构的正常运转受到干扰,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最后,信息系统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

现今社会各个行业都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可能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

二、常见的信息系统安全威胁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控制、篡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的行为。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信息系统,窃取个人隐私和机密信息,不法分子还可能借此进行勒索、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2.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指通过植入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的恶意程序,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进行破坏、监听或盗取的行为。

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邮件附件、下载网页等多种方式传播,一旦感染,将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指未经授权或非法披露敏感信息的行为,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渗透、内部泄密等方式获取机密数据,并将其用于恶意目的,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损失。

三、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措施1. 强化用户身份验证:采用多层次身份验证措施,如密码、指纹、虹膜识别等,限制未授权用户访问系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安全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2008年8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指以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网络为主体,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构成的处理涉密信息的人机系统。

第3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方针。

第4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实行分级保护与分类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技术防范相结合、防范外部与控制内部相结合的原则。

第5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第二章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第6条本单位的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由各科室负责,具体技术工作由信息中心承担,设置以下安全管理岗位: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密钥管理员。

第7条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主要职责是:信息系统主机的日常运行维护;信息系统的系统安装、备份、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应用系统访问权限的管理;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的线路保障;网络服务器平台的运行管理,网络病毒入侵防范。

第8条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技术管理,主要职责是: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管理;违规外联的监控。

第9条密钥管理员负责密钥的管理,主要职责是:身份认证系统的管理;密钥的制作;密钥的更换;密钥的销毁。

第10条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要遵循“从不单独原则”、“责任分散原则”和“最小权限原则”。

第11条新调入或任用涉密岗位的系统管理人员,必须先接受保密教育和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12条保密单位负责定期组织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三章机房管理制度第13条出入机房要有登记记录。

非机房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

外来人员进机房参观需经保密办批准,并有专人陪同。

第14条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食品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

严禁在机房内吸烟。

严禁在机房内堆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第15条机房内不得使用无线通讯设备,禁止拍照和摄影。

第16条各类技术档案、资料由专人妥善保管并定期检查。

第17条机房内应按要求配置足够量的消防器材,并做到三定(定位存放、定期检查、定时更换)。

加强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做到会使用消防器材。

加强电源管理,严禁乱接电线和违章用电。

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安全措施。

第18条机房应保持整洁有序,地面清洁。

设备要排列整齐,布线要正规,仪表要齐备,工具要到位,资料要齐全。

机房的门窗不得随意打开。

第19条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机房做日常巡检,检查机房环境、电源、设备等并做好相应记录(见表一)。

第20条机房大门必须随时关闭上锁。

机房钥匙由信息中心专人管理。

第21条机房门禁磁卡(以下简称门禁卡)由信息中心管理。

第22条门禁卡的发放范围是: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密钥管理员。

第23条对临时进入机房工作的人员,不再发放门禁卡,在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由安全保密管理员陪同进入机房工作。

第24条门禁卡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互相借用。

第25条门禁卡遗失后,应立即上报信息中心,同时写出书面说明。

第四章系统管理员工作细则第一节系统主机维护管理办法第26条系统主机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系统主机进行操作。

第27条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和应用系统运行要求进行主机系统安装、调试,建立系统管理员账户,设置管理员密码,建立用户账户,设置系统策略、用户访问权利和资源访问权限,并根据安全风险最小化原则及运行效率最大化原则配置系统主机。

第28条建立系统设备档案(见表二)、包括系统主机详细的技术参数,如:品牌、型号、购买日期、序列号、硬件配置信息、软件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妥善保管系统主机保修卡,在系统主机软硬件信息发生变更时对设备档案进行及时更新。

第29条每周修改系统主机管理员密码,密码长度不得低于八位,要求有数字、字符、字母并区分大小写。

第30条每周通过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对系统主机进行运行性能分析,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四),根据分析情况对系统主机进行系统优化,包括磁盘碎片整理、系统日志文件清理,系统升级等。

第31条每周对系统日志、系统策略、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做详细记录(见表四)。

第32条每天检查系统主机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做详细记录(见表五)。

第33条每天检查系统主机各应用服务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并做详细记录(见表五)。

第34条每周下载安装最新版的系统补丁,对系统主机进行升级,做详细记录(见表四)。

第35条每天记录系统主机运行维护日记,对系统主机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第36条在系统主机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用户,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故障,保证系统主机尽快正常运行,并对系统故障情况做详细记录(见表六)。

第37条每月对系统主机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系统主机运行维护月报,上报保密办。

第二节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38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信息系统进行任何操作。

第39条根据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及实施细则安装、调试、配置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员账号,设置管理员密码,密码要求由数字、字符、字母组成,区分大小写,密码长度不得低于8位。

第40条对信息系统的基本配置信息做详细记录,包括系统配置信息、用户帐户名称,系统安装目录、数据文件存贮目录,在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发生改变时及时更新记录(见表三)。

第41条每周对信息系统系统数据、用户ID文件、系统日志进行备份,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四),备份介质交保密办存档。

第42条当信息系统用户发生增加、减少、变更时,新建用户帐户,新建用户邮箱,需经保密单位审批,并填写系统用户申请单或系统用户变更申请单(见表七),审批通过后,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并做详细记录。

第43条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访问权限,并提交保密办审批。

第44条每天检查信息系统各项应用功能是否运行正常,并做详细记录(见表五)。

第45条在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用户,并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故障,保证信息系统尽快正常运行,并对系统故障情况做详细记录(见表六)。

第46条每天记录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日志,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第47条每月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信息系统维护月报,并上报保密办。

第三节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48条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由系统管理员专人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网络系统进行操作。

第49条根据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和实施细则安装、调试、配置网络系统,包括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建立管理员账号,设置管理员密码,并关闭所有远程管理端口。

第50条建立系统设备档案(见表二),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的品牌、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硬件配置信息,详细记录综合布线系统信息配置表,交换机系统配置,路由器系统配置,网络拓扑机构图,VLAN划分表,并在系统配置发生变更时及时对设备档案进行更新。

第51条每天检查网络系统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是否正常运行。

第52条每周对网络系统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进行清洁。

第53条每周修改网络系统管理员密码。

第54条每周检测网络系统性能,包括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传输速率。

第55条网络变更后进行网络系统配置资料备份。

第56条当网络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用户,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网络系统尽快正常运行,并对系统故障情况作详细记录(见表六)。

第57条每月对网络系统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总结,并作出网络系统运行维护月报。

第四节终端电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58条终端电脑的维护由系统管理员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终端电脑进行维护操作。

第59条根据用户应用需求和安全要求安装、调试电脑主机,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杀毒软件、技防软件。

第60条建立系统设备档案(见表二)、包括电脑的品牌、型号、购买日期、序列号、硬件配置信息、软件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在电脑主机软硬件信息发生变更时对设备档案进行及时更新。

第61条在电脑主机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备份用户文件,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故障,保证电脑主机尽快能够正常运行,并对电脑主机故障情况做详细记录(见表六),涉及存储介质损坏,直接送交保密办处理。

第五节网络病毒入侵防范管理办法第62条网络病毒入侵防护系统由系统管理员专人负责,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第63条根据网络系统安全设计要求安装、配置瑞星网络病毒防护系统,包括服务器端系统配置和客户机端系统配置,开启客户端防病毒系统的实时监控。

第64条每日监测防病毒系统的系统日志,检测是否有病毒入侵、安全隐患等,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八)。

第65条每周登陆防病毒公司网站,下载最新的升级文件,对系统进行升级,并作详细记录(见表九)。

第66条每周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病毒查杀,对病毒查杀结果做系统分析,并做详细记录(见表十)。

第67条每日浏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网站,了解最新病毒信息发布情况,及时向用户发布病毒预警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安全保密管理员工作细则第一节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办法第68条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由安全保密管理员专职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第69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及主机审计系统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配置、修改、删除主机审计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0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制定、配置、修改、删除网络安全评估分析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1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制定、配置、修改、删除入侵检测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2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制定、配置、修改、删除、内网主机安全监控与审计系统的各项管理策略,并做记录(见表十一)。

第73条每周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进行数据备份,并作详细记录(见表十二)。

第74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系统(主机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内网主机安全监控与审计系统)由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员统一负责安装和卸载。

第二节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第75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由安全保密管理员专职负责执行,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行此项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