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电阻率、方阻
电阻与电阻率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电阻率则是用来描述材料本身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本文将对电阻与电阻率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阻电阻是指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电流通过一个电阻的时候,会遇到电阻中的电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电子的运动遇到阻碍,形成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速度受到限制。
电阻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即V = 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这个公式说明了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当电阻增大时,电流相对减小;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相应增大。
电阻的大小和形状都会对电流的通过产生影响。
常见的电阻有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两种。
固定电阻通常由金属或碳材料制成,具有固定的阻值。
而可变电阻则可以通过调节旋钮或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其阻值。
二、电阻率电阻率是用来描述材料本身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电阻率用符号“ρ”表示,是由材料的特性决定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与电阻之间有如下关系:R = ρ * (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电阻器的长度,A表示电阻器的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说明了电阻率对电阻的影响。
当电阻率增大时,电阻也增大;当电阻器的长度增加或横截面积减小时,电阻也增加。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的电子结构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导致的。
通常来说,金属的电阻率较小,而非金属的电阻率较大。
在电路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电阻器,以满足电路的要求。
三、总结电阻与电阻率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用来描述电流在电路中的阻碍程度。
电阻是指电流通过电路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而电阻率则是材料本身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的描述。
电阻和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表示。
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物理学家来说,了解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非常重要。
日常电路中导线电阻相关知识及计算
日常电路中导线电阻相关知识及计算相关物理量的简单说明:1、电阻:单位是“欧姆”,简单欧。
千分之一简称“毫”,百万分之一简单“微”,1欧的千分之一就是1毫欧。
2、电阻率:单位是“欧姆.米”,表示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强弱。
3、电流:即电流强度,单位“安培(A)”,表示每秒流过导体上的电荷数量,类似于“水的每秒流量”。
4、电压:单位“伏特(V)”,大致相当于水压,类似情况是:同样1吨水,水压越高就能发出更多的电。
5、功率:单位“瓦(W)”,表示每秒产生或消耗的能量,日常中一般用“马力”表示功率大小,一批马拉车时功率大约是“1马力”,也就是735W,“马力”这个概念就是从一匹马干活的能力引申而来,注意功率不是力量的大小!力量小但速度大时同样是大功率。
简单理解就是一匹马和一头牛虽然一快一慢,但它们的功率即“马力”数可能相同。
1、纯铜导线的电阻及其影响纯铜的电阻率在20℃时为0.0175微欧.米,其含义为:在20℃温度条件下,一米长度纯铜导体,当截面积为1平方米时,该段导体的电阻值为0.0175微欧(注意:只计算电流沿长度方向传导时因电阻而产生电压降)。
换算成1平方毫米的截面时,同样是1米长导线,电阻则是上述值的一百万倍,也就是0.0175欧姆,通常称之为17.5毫欧。
(因为1m2=1000000mm2,一平方米截面等效为一百万根截面为1平方毫米的细导线并连工作从而减小电阻,所以导线的电阻值与截面积成反比,这个原理很重要但容易理解)记住这个17.5特别有用,因为常见的铜导线都是按平方毫米来标注,例如居室内墙插座的导线是2.5平方,它的每米电阻值就是17.5/2.5=7(毫欧)。
注意决定导线电阻值的是截面积而不是形状。
纯圆形导线的直径与截面积成正比,但计算载流量(也就是导线允许持续通过的电大电流,电流过大温度就会过高,轻则加速老化、重则短路起火,本质上还是电阻的发热所致)时需要按截面(平方毫米)计算。
另外非专业人员常犯的一个认知错误是:把线路长度与导线长度混为一谈。
方阻概念——精选推荐
方阻是指膜厚一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膜材料的电阻,又称为片电阻率、面积电阻率
蒸发铝膜、导电漆膜、印制电路板铜箔膜等薄膜状导电材料,衡量它们厚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测试它们的方阻。
什么是方阻呢?方阻就是方块电阻,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导电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如图一所示,即B边到C边的电阻值。
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边到边的电阻都是一样的,不管边长是1米还是0.1米,它们的方阻都是一样,这样方阻仅与导电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方块电阻R=ρ/d。
定义:在一长为l,宽w,高d(即为膜厚),R=ρ*L/S(电阻定义式),此时L=l,S=w*d,故R=ρ*l/(w*d)=(ρ/d)*(l/w).令l=w于是定义了方块电阻R=ρ/d。
电阻、电阻率、方阻
电阻率的定义(Ω·m)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毫米和欧姆·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表面电阻率(Ω)(理论上等于方阻)surface resistivity平行于通过材料表面上电流方向的电位梯度与表面单位宽度上的电流之比,用欧姆表示。
注:如果电流是稳定的,表面电阻率在数值上即等于正方形材料两边的两个电极间的表面电阻,且与该正方形大小无关。
是指表示物体表面形成的使电荷移动或电流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在固体材料平面上放两个长为L、距离为d的平行电极,则两电极间的材料表面电阻Rso与d成正比,与L成反比,可用下式表达:dRs=ρs——L式中的比例系数ρs称作表面电阻率,它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并随周围气体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很大变化,单位用Ω(欧)表示。
方块电阻ohms per square在长和宽相等的样品上测量的真空金属化镀膜的电阻。
方块电阻的大小与样品尺寸无关。
薄层电阻又称方块电阻,其定义为正方形的半导体薄层,在电流方向所呈现的电阻,单位为欧姆每方方阻就是方块电阻,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导电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边到边的电阻都是一样的,不管边长是1米还是0.1米,它们的方阻都是一样,这样方阻仅与导电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方阻方阻是指膜厚一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膜材料的电阻,又称为片电阻率、面积电阻率。
方阻的大小与材料的特性及膜层的厚度有关,而与面积的大小无关。
电阻和电阻率的公式
电阻和电阻率的公式在我们的物理世界中,电阻和电阻率可是一对相当重要的“小伙伴”。
电阻就像是道路上的关卡,限制着电流的通行;而电阻率呢,则是决定这个关卡“难度”的内在因素。
先来说说电阻,它的公式是 R = U / I 。
这里的 R 代表电阻,U 是电压,I 是电流。
想象一下,电流就像是一群急匆匆赶路的小人儿,电压呢,就是在后面催促它们快走的力量。
而电阻呢,就是路上的各种障碍,比如狭窄的通道、崎岖的路面。
当电压增大时,电流这群小人儿受到的催促力量更强,想要通过的愿望就更强烈;但电阻这个障碍如果很大,电流小人儿通过的难度也就越大。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电阻的实验。
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不同的电阻丝,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我们要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
我当时特别紧张,手心里都是汗,拿着电表的手都有点发抖。
我小心翼翼地连接电路,眼睛紧紧盯着电表的指针,生怕错过了一点点变化。
当我算出电阻值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再来说说电阻率,它的公式是ρ = RS / L 。
这里的ρ 就是电阻率,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L 是导体的长度。
可以把电阻率想象成材料本身的一种“脾气”,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脾气”,也就有不同的电阻率。
比如铜,它的电阻率就比较小,所以常用在电线中,让电流能够顺畅地通过;而铁的电阻率相对较大,就不太适合用来做电线啦。
有一次我在家自己捣鼓小制作,想要用铁丝做一个简单的电路。
结果发现电流通过得特别不顺畅,灯泡也特别暗。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铁丝的电阻率太大了,阻碍了电流的流动。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电路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电阻和电阻率的应用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我们家里的电器,像电热水壶、电视机,里面都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元件,通过控制电阻的大小来调节电流和功率,实现不同的功能。
还有我们的电线,为了减少电阻带来的能量损耗,都会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
总之,电阻和电阻率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多做实验,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就能轻松掌握它们的奥秘,让物理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电阻与电阻率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电流在电路中的阻碍程度。
在电路中,电子在导体中受到碰撞和摩擦力的影响,从而形成电阻。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阻与电阻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电阻的定义和计算电阻是衡量电流阻碍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R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和电势差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阻: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该公式揭示了电阻的本质,即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比率。
二、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为欧姆,用符号Ω表示。
1欧姆等于电压为1伏特,电流为1安培时的电阻。
除了欧姆,常用的子单位还有千欧、兆欧、毫欧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电阻大小。
三、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电阻率是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的物理量,用希腊字母ρ表示。
电阻率的定义为单位长度和单位面积的导体的电阻:ρ = R * (A / L)体长度。
四、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
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率较低,而绝缘体的电阻率较高。
常用导体的电阻率如下:- 铜:1.68 × 10^-8 Ω·m- 银:1.59 × 10^-8 Ω·m- 金:2.44 × 10^-8 Ω·m需要注意的是,导体的温度和材料杂质等因素也会对电阻率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五、电阻率的应用电阻率对电路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用合适的导体材料,可以降低电路中的能量损耗,并提高电路的效率。
此外,电阻率还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电子元件的制造、电力传输线路的设计等。
六、电阻率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导体的电阻率:ρ = R * (A / L)示导体长度。
七、总结电阻和电阻率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电流在电路中的阻碍程度。
电阻通过欧姆定律与电压和电流之间建立了关系,而电阻率则通过计算电阻与导体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比值来描述导体的特性。
四探针测试电阻率和方块电阻的实验教案
四探针测试电阻率和方块电阻的实验教案第一篇:四探针测试电阻率和方块电阻的实验教案《四探针测试电阻率和方块电阻》的实验教案一、实验教学目的通过该实验,通过让学生测试不同样品的电阻率和方块电阻。
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电阻率和方块电阻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微电子相关的研究和测试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原理及要求1、实验教学原理电阻率是决定半导体材料电学特性的重要参数,它为自由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函数。
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四探针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以及对样品的形状无严格的要求等优点,是目前检测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主要方法。
直线型四探针法是用针距为s(通常情况s=1mm)的四根金属同时排成一列压在平整的样品表面上,如图1所示,其中最外部二根(图1中1、4两探针)与恒定电流源连通,由于样品中有恒电流I通过,所以将在探针2、3之间产生压降V。
图1测量方阻的四探针法原理对半无穷大均匀电阻率的样品,若样品的电阻率为ρ,点电流源的电流为I,则当电流由探针流入样品时,在r处形成的电势V(r)为V(r)=Iρ………………………(1)2πr同理,当电流由探针流出样品时,在r处形成的电势V(r)为V(r)=-Iρ...........................(2)2πr可以看到,探针2处的电势V2是处于探针点电流源+I 和处于探针4处的点电流源-I贡献之和,因此:Iρ11V2=(-) (3)2πs2s同理,探针3处的电势V3为V3=Iρ11(-)……………………(4)2π2ss 探针2和3之间的电势差V23为V23=V2-V3=Iρ………………..(5)2πs由此可得出样品的电阻率为V ρ=2πs23 (6)I从式(1)至式(6),对等距直线排列的四探针法,已知相连探针间距s,测出流过探针1和探针4的电流强度I、探针2和探针3之间的电势差V23,就能求出半导体样品的电阻率ρ。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
电阻率是指物质的电阻性能,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它是描述物质抵抗电流通过的能力的物理量,与物质的导电性质有关。
电阻率越大,表示物质越不导电。
体积电阻率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电阻率,通常用符号ρ_v表示,单位同样是欧姆·米(Ω·m)。
它是描述材料本身的电阻性质,与物质的成分、结构、温度等因素有关。
体积电阻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在工程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表面电阻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电阻率,通常用符号ρ_s表示,单位同样是欧姆(Ω)。
它是描述材料表面的电阻性质,与表面的形状、粗糙度、涂层等因素有关。
表面电阻率在涂层工艺、电子元件设计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能够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磁特性。
总的来说,电阻率、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都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它们分别从整体、局部和表面的角度描述了材料的电阻特性,对于材料选择、工程设计和电子元件性能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什么是电阻率?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用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mm2米。
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
一般常用的单位是欧姆·毫米2/米。
(3)说明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
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
如一个220 V100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什么是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
通常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
通常所说的电阻率即为体积电阻率。
,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 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通常称为载流子,他们可以是电子、空穴、也可以是正负离子。
在弱电场作用下,材料的载流子发生迁移引起导电。
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用与尺寸无关的电阻率或电导率表示,体积电阻率是材料导电性的一种表示方式。
简言之,在绝缘材料里面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什么是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在试样的某一表面上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过一定时间后流过两电极间的电流之商;访伸展流主要为流过试样表层的电流,也包括一部分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成分.在两电极间可能形成的极化忽略不计.表面电阻率: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材料说明A、通常,绝缘材料用于电气系统的各部件相互绝缘和对地绝缘,固体绝缘材料还起机械支撑作用.一般希望材料有尽可能高的绝缘电阻,并具有合适的机械、化学和耐热性能.B、体积电阻班组可作为选择绝缘材料的一个参数,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的京戏化而显著变化.体积电阻率的测量常常用来检查绝缘材料是否均匀,或都用来检测那些能影响材料质量而又不能作其他方法检测到的导电杂质.C、当直流电压加到与试样接触的两电极间时,通过试样的电流会指数式地衰减到一个稳定值.电流随时间的减小可能是由于电介质极化和可动离子位移到电极所致.对于体积电阻小于10的10Ω.m的材料,其稳定状态通常在1min内达到.因此,要经过这个电化时间后测定电阻.对于电阻率较高的材料,电流减小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因此需要用较长的电化时间.如果需要的话,可用体积电阻率与关系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D、由于体积电阻总是要被或多或少地包括到表面电阻的测试中去,因些近似地测量表面电阻,测得的表面电阻值主要反映被测试样表面污染的程度.所以,表面电阻率不是表面材料本身特性的参数,而是一个有关材料表面污染特性的参数.当表面电阻较高时,它常随时间以不规则的方式变化.测量表面电阻通常都规定11min的电化时间.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和精度1、方法:测量高电阻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法和比较法.直接法是测量加在试样上的直流电压和流过试样的电流而求得试样电阻.直接法主要有检流计法和直流放大法(高阻计法)比较法主要有检流计法和电桥法.2、精度:对于大于10的10Ω的电阻,仪器误差应在±20%的范围内;对于不大于10的10Ω的电阻,仪器误差应在±10%的范围内.3、保护:测量仪器用的绝缘材料一般只具有与被测材料差不多的性能.试样的测试误差可以由下列原因产生:①外来寄生电压引起的杂散电流通渠道.通常不知道它的大小,并且有漂移的特点;②测量线路的绝缘材料与试样电阻标准电阻器或电流测量装置的并联.使用高电阻绝缘奢侈可以改善测量误差,但这种方法将使仪器昂贵而又笨重,而且对高阻值试样的测量仍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较为满意的改进方法是使用保护技术,即在所有主要的绝缘部位安置保护导体,通过它截信了各种可能引起误差的杂散电流;将这些导电联接在一起组成保护系统,并与测量端形成一个三端网络.当线路连接恰当时,所有外来寄生电压的杂散电流被子保护系统分流到测量电路以下,这就可大大减少误差的可能性.在系统的保护端和被保护端之间存在的电解电势,接触电势或热电运势较小时,均能补偿掉,使它们在测量中不引起显著误差.在电流测量中,由于被保护端和保护端之间的电阻与电流测量装置并联可能产生误差,因此前者至少应为电流测量装置输入电阻的10倍,最好为100倍.在电桥法测量中,保护端与测量端带有大致相同的电位,但电桥中的一个标准电阻与不保护端和保护端之间的电阻并联,因此,后者至少为标准电阻的10倍,最好20倍.在开始测试前先断开电源和试样的连线进行一次测量,此时设备应在它的灵敏度许可范围内指示无穷大的电阻.可用一些已知值的标准电阻业检查设备运行是否良好.体积电阻率为了测业体积电阻率,使用的保护系统应能抵消由表面电流引起的误差.对表面泄漏可忽略的试样,在测量体积电阻时可以去掉保护.在被保护电极与保护电极之间的试样表面上的间隙宽度要均匀,并且在表面泄漏不致引起测量误差的条件下间隙应尽可能窄,实际使用时最小为1MM.表面电阻率为测定表面电阻率,使用的保护系统应尽可能地抵消体积电阻引起的影响。
方阻的计算公式
方阻的计算公式方阻,这玩意儿在电学领域可是个重要的概念。
那啥是方阻呢?简单来说,方阻就是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电阻,它等于这个电阻的阻值除以正方形的面积。
咱们来好好聊聊方阻的计算公式。
方阻用字母 R_s 表示,计算公式是:R_s = ρ / t 。
这里的ρ 是材料的电阻率,t 是材料的厚度。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带着一群学生做实验。
当时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导电薄膜材料,需要计算它的方阻。
有个小同学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方阻到底咋算啊?”我就耐心地给他解释,从电阻率讲到厚度,还拿了个小本本给他画示意图。
那咱们再仔细瞅瞅这个公式。
电阻率ρ ,这可是材料本身的特性,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不同的材料电阻率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铜的电阻率就比较小,所以它导电性能好;而一些绝缘材料,像塑料啥的,电阻率就特别大。
材料的厚度 t 呢,也会对方阻产生很大的影响。
想象一下,同样的材料,如果把它做得薄薄的,那电阻肯定就大,方阻也就跟着变大啦。
在实际应用中,方阻的计算可重要了。
比如说在电子电路设计里,要是不知道方阻,那可就没法准确设计电阻的大小和布局,整个电路说不定就乱套了。
再比如说在半导体制造行业,精确计算方阻能帮助工程师们控制芯片的性能,让芯片变得更强大、更高效。
就像我之前带的那批学生做实验,最后通过准确计算方阻,成功地分析出了那种新型导电薄膜材料的特性,大家都特别有成就感。
所以啊,搞清楚方阻的计算公式,对我们探索电学世界,解决实际问题,那可是相当有帮助的!总之,方阻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蕴含的知识和应用可不少。
咱们可得好好掌握,才能在电学的海洋里畅游无阻!。
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率
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导体或电路元件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它是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关键参数,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存在导致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电阻效应。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
例如,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而绝缘体则具有较高的电阻。
电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换句话说,电流正比于电压,反比于电阻。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电压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的导体材料的电阻。
它是导体材料固有的特性,通常用字母ρ表示。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
电阻率可以通过电阻和导体的尺寸来计算,即R = 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说明了电阻率与电阻、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电阻率是一种用来比较导体材料电阻大小的指标。
例如,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因此在电路中常用铜导线来减小电阻;而绝缘体如橡胶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可以用于隔离电路。
电阻和电阻率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和导体材料的特性。
通过对电阻和电阻率的研究,可以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和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
它们在电子设备、电路设计和电力输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与应用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与应用电阻和电阻率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阻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电阻是指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物理特性以及电流流动的条件。
电阻率是一个与物质本身相关的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它定义为单位长度内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二、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电阻和电阻率之间存在着简单而重要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我们能够计算出导体材料的电阻。
关系式为:R = ρ * (L/A),其中R是电阻,ρ是电阻率,L是导体长度,A是导体横截面积。
根据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导体长度增加时,电阻也会增加,因为电阻与长度成正比;2. 当导体横截面积增大时,电阻会减小,因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3. 不同物质的电阻率是不同的,对于相同尺寸和形状的导体,电阻率越大,电阻也会越大。
三、电阻与电阻率的应用1. 电路设计:了解导体的电阻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尺寸,以满足特定应用中对电流和电压的需求。
在设计高功率电路时,选择低电阻率的导线可以减少能量损耗和线路发热问题,提高电路效率。
2. 材料研究:电阻和电阻率的测量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导电性质和材料的纯度。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电阻率,我们可以评估它们的导电能力,并判断其是否适合用作导线或导体。
3. 温度传感器:根据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设计出电阻温度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利用了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特性,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变化,从而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领域。
4. 电阻箱和电位器:电阻箱和电位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电阻调节器件。
电阻箱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方便实验中对电路参数的控制和测量。
而电位器则是一种可变电阻,通过改变电位器的旋钮位置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可用于平衡电桥、调节输出信号等实验和应用中。
北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_第4章 电阻
三. 电阻的分类
(1) 多晶硅电阻 在集成电路中经常采用多晶硅做电阻,由于多晶硅电阻 的制作方法与MOS工艺兼容,因此制作简单。制作时先用离 子注入向淀积的多晶硅层进行掺杂,控制其方块电阻,然后 将淀积在场区上的多晶硅光刻成电阻条形状,再在多晶硅电 阻条上生成氧化层,用来掩蔽源漏区注入时向电阻区的掺杂。 淀积在场区上的多晶硅说明:用来做电阻的多晶硅是第 二层多晶硅。第一层多晶硅的作用:栅极、导线、poly-poly 电容下极板。第二层多晶硅的作用:多晶连线、多晶电阻、 poly-poly电容上极板。 多晶硅电阻的阻值由掺杂浓度和电阻形状决定。
(1) 多晶硅电阻
三. 电阻的分类
电阻的实际版图需要很多图层,分别为电阻标示层、高阻 注入层、第二层多晶硅和第二层多晶硅与金属1接触孔。各 个图层的具体作用如下: 电阻标示层表示被该层覆盖的区域为电阻区,在此区域内 的多晶硅材料作为电阻来使用; 高阻注入层表示通过注入掩蔽达到控制多晶硅方块电阻的 目的; 第二层多晶硅表示利用该工艺的多晶硅材料来制备电阻, 通常是第二层多晶硅; 第二层多晶硅与金属1接触孔表示在多晶硅电阻的两端开与 第一层金属相连接的接触孔,然后利用第一层金属将该电阻 与其他元件相连接。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流动时遇到的一种内在阻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二、电阻率的概念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
电阻率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电阻率越小,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电阻率的单位是Ω·m。
三、电阻的计算1.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U/I。
2.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即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
(2)并联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即1/R_total = 1/R1 +1/R2 + 1/R3 + … + 1/Rn。
四、电阻率的计算1.电阻率的定义式:ρ = RA/L,其中R为电阻值,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L为导体的长度。
2.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对于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对于半导体,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小。
3.电阻率的单位:Ω·m。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由电阻的单位和横截面积的单位决定。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通过掌握电阻和电阻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并分析不同材料导电性能的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电阻值为2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4A,求该电阻上的电压。
解题方法:根据欧姆定律,U = IR = 20Ω × 4A = 80V。
2.习题:两个电阻分别为10Ω和20Ω,串联连接在电源上,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题方法:R_total = R1 + R2 = 10Ω + 20Ω = 30Ω。
3.习题: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并联连接在一个5Ω的电阻上,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题方法:1/R_total = 1/R1 + 1/R2 = 1/10Ω + 1/5Ω = 0.1 + 0.2 = 0.3。
电阻与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
电阻与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电阻是电子元件中常见的一个物理量,它用来描述物质对电流运动的阻碍程度。
电阻是电子元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会受到的阻碍作用,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力。
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电压的大小成反比。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进行计算:R = V / I其中,R表示电阻的大小,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二、电阻的计算方法1. 串联电阻的计算串联电阻指的是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电路中,串联电阻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阻值的和。
计算方法如下:R_total = R1 + R2 + R3 + ...其中,R_total表示串联电阻的总阻值,R1、R2、R3等分别表示每个串联的电阻的阻值。
2. 并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阻指的是多个电阻并列连接在电路中,并联电阻的总阻值可以根据下述公式计算:1 / R_total = 1 / R1 + 1 / R2 + 1 / R3 + ...其中,R_total表示并联电阻的总阻值,R1、R2、R3等分别表示每个并联的电阻的阻值。
三、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导体材料在单位温度差下电阻的大小,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进行计算:R = ρ * (L / A)其中,R表示电阻的大小,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的截面积。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出导体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性质参数,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从而影响到电路的性能。
综上所述,电阻是描述电子元件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进行计算。
电阻可以根据串联和并联的物理连接方式进行计算,而电阻率是导体材料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根据导体长度、截面积和电阻进行计算。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电阻和电阻率是电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而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体积导体的电阻。
一、电阻的定义和特性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导体材料对电流的阻碍能力。
它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经过电阻R产生电压V,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IR。
电阻一般由导体材料和构造形式决定。
常见的导体材料有金属、半导体和电解质等,在电路中常用的电阻器就是利用金属导体的特性制造而成的。
同时,电阻的构造形式,比如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二、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体积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
它用希腊字母ρ(rho)表示,单位为欧姆·米(Ω·m)。
电阻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ρ = R × A / L其中,R为电阻,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L为导体的长度。
电阻率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特性,不随导体尺寸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例如,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通常比较小,而半导体导体的电阻率则比较大。
三、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导体材料对电流的阻碍能力不同,因此导体材料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金属导体的电阻较小,半导体导体的电阻较大。
导体材料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也会随之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增加会导致导体中的电子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电阻。
四、电阻与电阻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电阻率的定义可以得知,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R = ρ × L / 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电阻与电阻率成反比关系。
电阻率越大,电阻就越大;电阻率越小,电阻就越小。
这是因为电阻率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特性,它决定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能力。
电阻率公式
电阻率公式
电阻率(Resistivity)是材料的一个基本电学属性,表示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下材料对电流通过的阻力。
电阻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ρ= R × A / L
其中,
➢ρ是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
➢R 是电阻(单位:欧姆,Ω),
➢ A 是截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L 是导体的长度(单位:米,m)。
★这个公式表明,电阻率等于电阻乘以截面积再除以长度。
电阻率是材料固有的特性,与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通常,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例如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等。
★电阻率的知识在电路设计、材料工程和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计算电阻器件的电阻值、评估导体的电导
性能,并进行材料选型和优化设计。
方块电阻,什么是方块电阻,方块电阻介绍
方块电阻,什么是方块电阻,方块电阻介绍方块电阻方块电阻又称薄层电阻,其定义为正方形的半导体薄层,在电流方向所呈现的电阻,单位为欧姆每方。
简单来说,方块电阻(Sheet Resistance)就是指导电材料单位厚度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
简称方阻,理想情况下它等于该材料的电阻率除以厚度。
目录方块电阻概述方块电阻特征方块电阻测试方法方块电阻概述假设电流流经一个二维方块,定义等长宽的一个横面微元,电流流经方向上的偏压与电流大小(载流子N和所带电荷大小Q的函数)比值就是方块电阻,方块电阻对厚度积分可以得到电阻率,方块电阻只与材质有关。
广义上将其抽象为一个静电场的半球,对电场半径求得微元电阻的大小也叫方块电阻。
方块电阻特征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边到边的电阻都是一样的,不管边长是1m还是0.1m,它们的方阻都是一样,这样方阻仅与导电膜的厚度和电阻率有关。
方块电阻计算公式:R=ρL/S ,ρ为物质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 m),L为长度,单位为米(m),S为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长宽相等时,R=ρ/h ,h为薄膜厚度。
材料的方阻越大,器件的本征电阻越大,从而损耗越大。
用于离子注入或导电薄膜的工艺监控,主要关心方块电阻绝对值与均匀性,离子注入方块电阻反映剂量,导电薄膜方块电阻反映厚度,方块电阻是电路设计人员和工艺操作人员的一个接口。
电路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工艺库把实际的电阻值转换成方块电阻,而工艺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方块电阻确定实际的电阻值。
对于薄膜:厚度越大,电阻越小.厚度越小,电阻越大。
方块电阻测试方法1、探头法测试原理图下图是电流平行经过ITO 膜层的情形,其中:d 为膜厚,I 为电流,L1 为在电流方向的膜层长度,L2 为在垂直于电流方上的膜层长度。
当电流流过如图所示的方形导电膜层时,该层的电阻为式中,ρ 为导电膜的电阻率,对于给定的膜层,ρ 和d 可以看成是定值。
L1=L2时,即为正方形的膜层,其电阻值均为定值ρ/d。
方阻和电阻率单位换算
方阻和电阻率单位换算
电阻和电阻率是电子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在电子系统的运行和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阻表示电路对电流的抗性,通常以欧姆(Ω)为单位来表示;而电阻率则是指抗电击能
力的反比,通常用兆欧(MΩ)为单位来表示。
将两个单位换算起来可以按照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抗阻(Ω)=1/电阻率(MΩ)×1000000
抗阻率(MΩ)=1/电阻(Ω)×1000
例如:假设一个电路中有1Ω的电阻,那么它的电阻率应为1000MΩ。
反之,如果电路中
电阻率为1000MΩ,那么它的电阻就是1Ω。
电阻和电阻率是彼此相关的,其转换关系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理解,即电路中电阻不变,
而电阻率变化,或者电阻率不变而电阻变化,这取决于电路的具体情况。
通常来说,电阻的单位是欧姆,而电阻率的单位是兆欧,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应用中,我
们会遇到混合使用这两个单位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我们将它们进行换算来做出正确的实际
用途。
假设有一个电路,它有两个电阻,第一个电阻的值为2Ω,第二个电阻的值为20 MΩ。
如
果要将它们转换为各自的单位,那么就需要做如下的换算:
第一个电阻的抗阻率(MΩ)=1/2Ω×1000=500 MΩ
第二个电阻的抗阻(Ω)=1/20MΩ×1000000=50000 Ω
可以看出,电阻和电阻率的换算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抗性关系,即假定电
阻不变,电阻率会变化;反之亦然。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正确进行单位换算,以
避免因不熟悉技术而犯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率的定义(Ω·m)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毫米和欧姆·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表面电阻率(Ω)(理论上等于方阻)
surface resistivity
平行于通过材料表面上电流方向的电位梯度与表面单位宽度上的电流之比,用欧姆表示。
注:如果电流是稳定的,表面电阻率在数值上即等于正方形材料两边的两个电极间的表面电阻,且与该正方形大小无关。
是指表示物体表面形成的使电荷移动或电流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在固体材料平面上放两个长为L、距离为d的平行电极,则两电极间的材料表面电阻Rso与d成正比,与L成反比,可用下式表达:
d
Rs=ρs——
L
式中的比例系数ρs称作表面电阻率,它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并随周围气体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很大变化,单位用Ω(欧)表示。
方块电阻
ohms per square
在长和宽相等的样品上测量的真空金属化镀膜的电阻。
方块电阻的大小与样品尺寸无关。
薄层电阻又称方块电阻,其定义为正方形的半导体薄层,在电流方向所呈现的电阻,单位为
欧姆每方
方阻就是方块电阻,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导电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边到边的电阻都是一样的,不管边长是1米还是0.1米,它们的方阻都是一样,这样方阻仅与导电膜的厚度等因素有
关。
方阻
方阻是指膜厚一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膜材料的电阻,又称为片电阻率、面积电阻率。
方阻的大小与材料的特性及膜层的厚度有关,而与面积的大小无关。
2.1 体积电阻
在试样的相对两表面上放置的两电极间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稳态电流之商;该电流不包括沿材料表面的电流。
在两电极间可能形成的极化忽略不计。
2.2 体积电阻率
在绝缘材料里面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
2.3 表面电阻
在试样的某一表面上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过一定时间后流过两电极间的电流之商;该电流主要为流过试样表层的电流,也包括一部分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成分。
在两电极间可能形成的极化忽略不计。
2.4 表面电阻率
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
介电常数的定义: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诱电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
相对介电常数是材料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的比值。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F/m)
定义为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之比,ε=D/Ε。
电位移D的单位是库/二次方米(C/m^2)。
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与真空介电常数ε0之比称为该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εr=ε/ε0是无量纲的纯数,εr与电极化率χe的关系为εr=(1+χ)e。
真空介电常数:ε0= 8.854187817×10^-12 F/m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per mittivity),
如果有高相对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
[编辑本段]
应用
电介质经常是绝缘体。
其例子包括瓷器(陶器),云母,玻璃,塑料,和各种金属氧化物。
有些液体和气体可以作为好的电介质材料。
干空气是良好的电介质,并被用在可变电容器以及某些类型的传输线。
蒸馏水如果保持没有杂质的话是好的电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80。
一个电容板中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倍。
故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其两块极板之间为真空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
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侧得电容Cx。
然后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εr=Cx/C0
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
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
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对于时变电磁场,物质的介电常数和频率相关,通常称为介电系数。
电流密度
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
它是矢量[1],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电流方向单位面积的电量,以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这矢量的正方向。
单位:安培每平方米,记作A/㎡。
它在物理中一般用J表示。
公式: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