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ppt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课件
《孟子》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 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
《孟子》
• 2,主张行政爱民,确立“民贵君轻”的民本 精神。
• 在先秦诸子的政治学说中,孟子的“民本” 思想最引人注目。冯友兰认为民本“乃孟 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 。有研究 者将之称为“先秦民本思想的高峰” 。
《孟子》
• 3,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确定“制 产裕民”的经济政策。
• (1)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 •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
《孟子》
• 1,性善论和王道仁政是“贵民说”的理论 基础。
《孟子》
• 2,古代重民思想是“贵民说”的思想之源。 • 《尚书·皋陶谟》说:“天聪明,自我民聪
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尚书·泰誓》 也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周 书·泰誓上》) • 《管子·权修篇》提出:“士、农、工、商 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孟子》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 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 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梁惠王上》)孟子又说:“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 这里存在着这样一种“推”的程序:亲 (亲)→ 仁(民)→ 爱(物)。这就是 儒家关于如何“施爱”方面的“爱有差等” 的思想。
《孟子见梁惠王》课件
叟:对老人的尊称。 亦:句首助词,无义;但,只。
利:使动用法。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注释和翻译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 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见梁惠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他为避秦兵威胁, 把都城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魏 国又称梁国。
资 料
经典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 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 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 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家:古代执政大夫都有一定的封邑,称为家。
“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 夫之家;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 的大夫之家。从一万里取一千,从一千里取一百,不算是不多了。”
注释和翻译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
资
经典原文
料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 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 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 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和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一、不排斥物质利益
"非其有而取之,不义也"。 ——《孟子·尽心》
孟子简介PPT课件作品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2.3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PPT课件人教版
.圣人而治天下(形容词作动词,重用)
(7)则是重
.利盗跖也(形容词作动词,增益)
(8)而天下始人含其明
.矣(形容词作名词,视觉)
(9)胶
.离朱之目(名词作动词,粘住)
(10)非所以明
.天下也(形容词作动词,明示)
-13-
孟子见梁惠王
凝听作家故事
胠箧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4)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10-
孟子见梁惠王
凝听作家故事
胠箧
首 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何适而无有道邪(到……去)
(5)适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惑乱天下的主要原因。因而庄子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求摒弃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回到“至德之世”,这表现了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
中消极颓废的一面。
-16-
孟子见梁惠王
句段点评
胠箧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
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
(2)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被动句)
(3)何适而无有道邪(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孟子·梁惠王上ppt精品课件
思考五:
孟子生在战国时期,而且远游
★ 过各国,难道他真的是那么迂 阔,不懂时势,甚至连当时风尚 游说之士们纵横捭阖的作风, 一点都不会吗?
思考五答案:
答:不是.他对那些只图个人进身之阶 的做法和博取功名富贵的办法完全懂得.他 之所以不肯那么做,是“非不能也,是不为 也”.可以说孟子是不屑于那么做,因为他 完全是从济世救人的宗旨出发,他希望在那 个只将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中,找出一个 肯实行王道仁政,以济世为目的的领导人物, 促使这个领导人物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内圣外王
读《孟子》方法
经史合参
以《孟子》的原文为
“经”,春秋战国的社 会背景,人物活动为 “史”,配合其他历史 故事和社会现象.
孟子简介: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① 。 道既通②,游事齐宣王③ ,宣王不能用。 适梁④,梁惠王不果所言⑤,则见以为迂 远而阔于事情⑥。当是之时,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 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 面朝齐⑦。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⑧,以攻 伐为贤⑨,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⑩,是以所如者不合⑾。退而与万章之徒 序《诗》、《书》⑿,述仲尼之意⒀,作 《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⒁。
圣人的界定
他始终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
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 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 着眼.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 越的崇敬,称他为 “圣人”了.
•谢谢!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024版《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孟子及其思想概述•人性本善与道德修养•仁政思想与民本主义•教育观念与学习方法•辩证法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孟子及其思想概述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战争频繁。
然而,在这个时期,学术思想却异常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力图通过仁政和王道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生平及时代背景VS孟子思想体系与核心观念孟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性论、道德论、政治论和教育论等方面。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仁义为道德标准,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道德的完善;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和王道,反对霸道和战争;教育上强调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仁义”。
他认为“仁”是人的本质和天性,“义”则是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实现仁义,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三章分别是《梁惠王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上》和《滕文公章句上》,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
其中,《梁惠王章句上》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国家和实行仁政的问题;《公孙丑章句上》则重点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如何培养浩然之气的问题;《滕文公章句上》则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三章中,孟子通过对话和论辩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理念。
他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现象,呼吁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王道,关注民生疾苦。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人性本善与道德修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这些美德需要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人性本善孟子强调人皆有恻隐之心,即对他人痛苦和不幸的同情和怜悯,这是人性本善的重要体现。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2024版《孟子》三章PPT课件[1]
关注教育公平
现代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采取措施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优质
教育的权利。
22
2024/1/29
06 总结与展望
23
《孟子》三章核心思想回顾
仁政思想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推行仁政。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
现社会和谐。
20
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用
个体发展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认知、情感、 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人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社会进步
教育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和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1/29
6
02 人性本善与四端说
2024/1/29
7
人性本善观念阐述
1 2
人性本善的含义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具有向善的潜能和 倾向。
与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对比 与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不同,孟子强调人的善良 本性,认为恶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孟子人性本善的理论依据
3
孟子从人的心理和情感出发,认为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即同情心、羞耻心等,这些构成了人性本 善的基础。
核心观念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天生的道德意识。他 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孟子还强调“民 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实行仁政。
5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
2024/1/29
《孟子·梁惠王上》
本章主要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如何实行仁政、使国家富强、 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减轻赋税徭役, 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孟子见梁惠王ppt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
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
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
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
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 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 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将十一经刻石, 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 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 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 《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扫,清王文曰字:障“碍叟!不 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 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 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 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 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 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曰‘利’?”
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 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 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 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 长于论辩。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孟子人生三乐
•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也,父母俱在,兄弟 无故,一乐也”,父母亲都健在,兄弟都 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一种快乐。“仰不 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抬头不 愧于天,低头不愧于地,我心无愧于天地, 这是人生的第二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人生三乐也”,能够得到天下英才来 教育,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快乐。
2024/10/21
14
孟子对“利”的观点
• 有一天,孟子来到齐国王宫,游说齐宣王实行仁政。齐宣王认为实行 仁政实在是太难而且也太飘渺了,就干脆说:“我不行,因为我有个 毛病,——我贪财”。孟子不以为意,反而苦口婆心地劝道:“你贪 财不要紧,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你能以自己对财物的爱好中体会 到别的人,老百姓也同样爱好财物,并且努力在满足自己贪财愿望的 同时,让老百姓也富裕起来,也满足他们对财物的需求,那就是行仁 政了”。齐宣王还是很犹豫,又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色”。孟 子回答到:“当年的圣人太王宣父也好美色,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 大圣人。可见善好美色也不能成为不行仁政的藉口。只要你自己好美 色的时候想到老百姓也喜好美色并在满足自己好色愿望的同时也满足 老百姓对美色的喜好,那也是在仁政了”。
7、《尽心》上下。
孟子的学说以“性善论”为出发点,核心是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其文章说理 畅达,气势充分并长于论辩。
2024/10/21
4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惜人民 为先,为政者要保证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 权推翻政权。
2024/10/21
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
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
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三经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列子》——《清虚经》
孔门(孔子至圣)四圣
宗圣——曾子(参) :《大学》 述圣——子思:《中庸》 亚圣——孟子:《孟子》 复圣——颜回
道家与儒家的价值与作用
▪ (1) 儒家像粮食店 道家像 药店
▪ (2)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 (3) 拨乱反正 ▪ (4)涵养心灵 提升修养
圣人的界定
❖他始终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 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 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 着眼.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 越的崇敬,称他为 “圣人”了.
•谢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 (3)后世的历史印证了“民欲与之偕 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理论的正确性.
思考四:
梁惠王的语气与 孟子的修养,体会 孟子的用心。
《史记·魏世家》
❖ 惠王数被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 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惠王曰: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 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 甚丑之,叟不远千里,①辱幸至獘邑之廷, 将何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 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 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 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思考一:
★根据时代背景,孟子是先到 齐国后到魏国,但文章为什 么不按时间顺序排列?后发 生的事为什么排在前面?
★答:因为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义 利之辨是最重要的要点之一.
仁义与利的关系
★利 ❖ 狭义→金钱财富,权利名利 ❖ 广义→长远之利
★仁义与利的关系 从广义来看,利便是义,义便是利.
思考二:
※孟子借文王建灵台的 历史故事向梁惠王提 出为君的重点是什么?
答:与民同乐
思考三:
• ※孟子所阐明的为政原则,可 以说是大家都明白的普通常 识,并没什么高深的道理,大家 能不能在这普通之中看出孟 子了不起的地方?
思考三答案:
❖ (1)提出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共有、共 享的政治思想
❖ (2)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 个有野心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天下共 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 这种精神,可贵!
内圣外王
读《孟子》方法
❖经史合参
❖以《孟子》的原文为 “经”,春秋战国的社 会背景,人物活动为 “史”,配合其他历史 故事和社会现象.
孟子简介:
❖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① 。 道既通②,游事齐宣王③ ,宣王不能用。 适梁④,梁惠王不果所言⑤,则见以为迂 远而阔于事情⑥。当是之时,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 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 面朝齐⑦。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⑧,以攻 伐为贤⑨,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⑩,是以所如者不合⑾。退而与万章之徒 序《诗》、《书》⑿,述仲尼之意⒀,作 《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⒁。
思考五:
孟子生在战国时期,而且远游 过各国,难道他★ 真的是那么迂 阔,不懂时势,甚至连当时风尚 游说之士们纵横捭阖的作风, 一点都不会吗?
思考五答案:
答:不是.他对那些只图个人进身之阶 的做法和博取功名富贵的办法完全懂得.他 之所以不肯那么做,是“非不能也,是不为 也”.可以说孟子是不屑于那么做,因为他 完全是从济世救人的宗旨出发,他希望在那 个只将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中,找出一个 肯实行王道仁政,以济世为目的的领导人物, 促使这个领导人物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孟子·梁惠王上
开课时间:2007年11月13日(星期一) 下午第二节
开课地点:新教学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高考分析:
❖ 文化经典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是10分,考查对 思想内容的评价和对语段的分析,其中7分考 查句子翻译,3分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因 此语文试卷的一些分值发生变化,文言文阅 读从原来12分减少为9分,语言运用题从原来 14分减为10分,名句默写从原来8分减为6分。 这意味着主观题不断强化,要求大家掌握更 高的阅读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