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模考卷及答案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模考卷及答案第I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
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B.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2.按“四呼”来给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归类,uang属于()。
A.开口呼B.齐齿呼C.合口呼D.撮口呼3.“汽车”和“卡车”是()。
A.上下位词B.同义词C.等义词D.近义词4.“行为”和“行径”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B.形象色彩不同C.语体色彩不同D.理性意义不同5.[y]是()。
A.前高不圆唇元音B.前高圆唇元音C.后高不圆唇元音D.后高圆唇元音6.下列关于语汇性质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意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B.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C.稳定性保证了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D.活跃性满足了社会变化的需要7.下面音素中属于塞音的是()。
A.[k]《语言学概论》模考卷及答案B.[s]C.[f]D.[x]8.下列属于应用语言学的是()。
A.普通语言学B.语言教育学C.理论语言学D.历史语言学9.屈折是一种()。
A.语法范畴B.语法形式C.语法意义D.语法手段10.下列词组中不属于联合词组的是()。
A.能源交通B.读和写C.调查研究D.喜欢下棋11.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12.文字发展三阶段说认为,文字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为()。
A.音位文字B.表意文字C.象形文字D.音节文字13.下列各句,通过停顿可以区别歧义的是()。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分析题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正式提出“语言学的语用学”这一概念的是( )A.莱文森的《语用学》B.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C.瑟尔的《言语行为》D.1977年在荷兰出版发行的《语用学杂志》正确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具有蕴含关系的一组是( )A.(甲)今天中秋节——(乙)今天吃月饼B.(甲)他买了一本小说——(乙)他买了一本书C.(甲)他打破了花瓶——(乙)花瓶被他打破了D.(甲)他们家的电视机坏了——(乙)他们家有电视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蕴含义。
蕴含义通常情况下是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上位义或整体义,蕴含义一般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
A项必须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C项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同的句子,不存在蕴含关系,D项属于预设关系。
3.下列句子属于施为句的是( )A.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B.上海房价今年又涨了。
C.这件事绝对没问题。
D.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
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施为句。
在言语交际中存在两类话语:一类是“言有所述”,一类是“言有所为”。
前者在于依言叙事,即一般的“叙述句”;后者在于用语句做事,称为“施为句”,这类句子不以陈述事实为目的,或者不仅仅以陈述事实为目的,句子的使用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有所行动。
A、B、D三项属于一般的“叙述句”。
4.下列关于文字和语言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没有任何联系B.文字不能等同于语言C.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D.同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统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是有一定联系的。
5.各种文字的“字符”根据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分为( ) A.意符、声符、独体字B.声符、记号、独体字C.意符、声符、记号D.意符、记号、独体字正确答案:C6.下列语言属于音节文字的是( )A.俄语B.英语C.德语D.日语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音节文字的相关知识。
《语言学概论》考试卷(A)(5篇模版)

《语言学概论》考试卷(A)(5篇模版)第一篇:《语言学概论》考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1、普遍语法的提出者是()A、洪堡特B、索绪尔C、乔姆斯基D、布洛卡2、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变化最慢的是()A、语音B、词汇C、语法D、修辞3、下列关于“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组合规则关注的是线性搭配问题,聚合规则研究同功能的替换问题B、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D、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各自独立4、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A、屈折变化B、变换重音的位置C、变化中缀D、异根5、下面关于语义模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B、词义的中心是明确的 C、有不少词的词义是精确的D、模糊性影响了人们的交际,所以要多造一些专有名词6、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A、象形的B、会意的C、表音的D、假借的7、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语言的()A、语言的借用和吸收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D、双语现象8、关于语言能力,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能力指语言表达能力B、语言能力指利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C、语言能力指不同年龄段获得语言的能力D、语言能力指人类的大脑为人类提供了掌握语言的先天基础9、“戏子”、“厨子”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改用“演员”、“炊事员”,这种变化是()。
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 C.词义的演变 D、词语的消亡10、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A、表示性范畴B、表示格范畴C、表示人称范畴D、什么语法范畴都不表示二、多项选择题1、基本词汇的特点是()A、数量最多 B、使用范围广 C、理据性强D、产生历史长E、构词能力强2、一个元音的发音特征取决于()A、起主要作用的部位B、声带是否振动C、唇形的圆展D、舌位的前后E、舌位的高低3、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可以将文字分为()A、音节文字B、音位文字C、表意文字D、意音文字E、表音文字4、下面提到的研究内容,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范畴的是()A、外语教学的规律B、母语教学规律C、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规律D、语言规范化问题E、语言信息处理5、来自原始印欧语的亲属语言有()A、拉丁语B、日耳曼语C、古斯拉夫语D、苗语E、阿尔泰语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分析题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 )A.惯用语B.歇后语C.成语D.术语正确答案:D解析:语即固定词组或熟语,大致可分为专有名词、惯用语(习语、俚语)、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和简缩词语等几种。
2.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 )A.结构语法理论B.功能语法理论C.生成语法理论D.认知语法理论正确答案:C3.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C.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D.是组合,不是成分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和“我们做过”是该语言片段的组成成分,但它们本身又是词组,即包含其他成分,所以又是组合。
4.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A.性B.格C.数D.态正确答案:B解析:She应改为宾格her,属于格的错误。
5.把词分为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所依据的是( )A.音节的长短B.语素的数量C.字的多少D.词的地位一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词在语汇系统的重要程度可以分出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
6.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A.音节的数量B.语素的数量C.词的用途D.词的地位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7.“背黑锅”、“马后炮”、“泼冷水”、“炒冷饭”都属于( )A.简缩词语B.成语C.谚语D.惯用语正确答案:D解析:语根据本身的特点,可以分出“专有名词”“惯用语”、“谚语”、“简缩词语”等,“背黑锅”、“马后炮”、“泼冷水”、“炒冷饭”都属于惯用语。
8.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派生构词的一项是( )A.rewriteB.catsC.teacherD.unafraid正确答案:B解析:派生词又叫附加式合成词,就是词根语素加词缀语素构成的新词。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分析题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中,注意到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是( )A.神授说B.社会契约说C.摹声说D.感叹说正确答案:B解析:“社会契约说”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约定,规定了各种事物的名称,就产生了语言。
该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 )A.语系B.语支C.语群D.语族正确答案:C解析: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层级分类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母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其中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语群是最小的类。
3.下列语言中不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A.壮语B.苗语C.维吾尔语D.傣语正确答案:C解析: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不属于汉藏语系。
4.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属语言是社会完全分化的产物B.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C.亲属语言具有历史同源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是亲属语言的重要标志正确答案:B解析: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如果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那么,方言也会由语言的地域变体转变为独立的语言。
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叫做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
5.下列汉语中的词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 )A.啤酒B.剑桥C.卡通D.酒吧正确答案:B6.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 )A.音译词B.仿译词C.意译词D.借词正确答案:B解析: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时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7.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C解析:语言转用虽然同民族的融合关系密切,但由于语言并不是民族最根本的特征,因而语言转用了,并不等于不同民族也融合了。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二、填空1、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语言学可分为语言学和语言学。
2、思维可以分为思维、思维和思维。
3、“手枪”是“枪”的词,“袖子”是“衣服”的词。
4、构词或造句时位置固定的是语素,位置不固定的是语素。
5、英语属于语系中语族语支。
6、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是(国别)的,其代表作是。
7、儿童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是阶段、和阶段。
8、既不同于,又不同于的结构系统称为中介语。
9、“老汉”是“老人”的__________词,“卧室”是“房子”的____________词。
10、中国、____ 、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三、名词解释1、合作原则2、语义场3、对比分析4、指示语四、分析题1、指出下列句子的前提和前提触发语。
语言学概论 模拟题与参考答案汇编

语言学概论模拟题(一)一、填空题。
1、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三个部分。
2、()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语言系统的秩序,体现了其内部的各种关系和法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关系、()关系、()关系。
4、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是()。
5、中国传统的“小学”由()、()、()组成。
二、举例解释下列名词1.聚合关系2.条件变体3.附加色彩4.音素文字5.地域方言三、综合分析题。
1. 指出下列各组音素在音质上的区别。
①u-o ②T-D ③m-n2. 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人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四、论述题。
1、请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2、“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语言学概论模拟题(二)一、填空题。
1、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2、中国、印度、________________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指的是人们对某种语言的具体应用。
5、______________是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3、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
4、义素是语义的宏观层次。
5、“山”、“吃”、“水”属于一般词汇。
三、分析题。
1、试从词语的构造方式的角度对下列合成词进行分类,分别填入相应的各项中。
修辞阿姨瓜子燕子女儿马儿作者司仪刚刚第三作为忘记窗户木头开头后现代后年(1)词根和词根组合的合成词(2)词根和词缀组合的合成词(3)前加式派生词(4)后加式派生词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1-5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1-5第一篇: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1-5语言学概论(本)模拟试题 1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1、聚合关系2、语流音变3、基本词汇4、形声字5、借词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内部又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大学派。
2、中国、()和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口腔、鼻腔和咽腔在发音中的主要功能是起()的作用。
4、各个音位的变体,如果其出现条件要受环境的制约,那么就是这个音位的()。
5、基本词汇在使用上不分地域,不分阶层,因而具有()特点。
6、同义词“鼓励——怂恿”的区别是()不同。
7、腓尼基字母向西发展产生了(),拉丁字母是在它的基础上产生的。
8、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是()。
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例如(),以长沙话为代表。
10、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变成了双音节词,例如“龟、蝇”变成了“乌龟、苍蝇”。
这种变化是词语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题中括号内。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C.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如汉语、英语这样一些个体形式存在着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2、有甲乙两个声波图,甲声波比乙声波振动次数少,乙声波比甲声波振幅小,因此()。
A.甲声音高,乙声音弱 B.甲声音低,乙声音弱C.甲声音低,乙声音强D.甲声音弱,乙声音低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D.反义词“冷”和“热”是相对反义词4、下列说法只有()不正确。
A.实物记事是文字的源头B.表意文字能记录语言的语音C.表音文字能记录语言的语音D.日文中夹杂有汉字,但日文是拼音文字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
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
(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
(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
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
共10分)
1.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
例如:i、I。
2.借词就是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例如:沙发、吉它。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C 4.B 5.A 6.B 7.C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8分,每小题2分)
①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②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③双唇、浊音、鼻音。
④舌面后、清音、擦音。
9.分析F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
(12分)
① go:词根;ing:词尾。
②老:词缀;乡:词根。
③绿:词根;化:词缀。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
(10分)
①联合结构②主谓结构③偏正结构④述补结构⑤述宾结构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每个要点5分,共l0 分)
① buy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
② book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4分)
②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6分)
13.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
(3分)
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
(3分)
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4分)
14.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
(5分)
②基本词汇义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
(5分)
15.①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4分)②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问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