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身边的风景|冀美版(2014秋)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近大远小是绘画透视中最基本的现象,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

意在从透视学中最基本的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加深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的透视知识的理解。

并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绘画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并能在画纸的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立体的三维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透视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开始留心观察,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

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明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身边的风景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身边的风景冀教版

身边的风景教学目的: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用毛笔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1、请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问题:(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2、学生回答。

三、新授:(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播放课件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用毛笔进行表现。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课后分析:我依据课标精神,对《身边的风景》这一课做的新的尝试,效果很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并让学生画出来。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同学间的友爱、教师的无私奉献、同学悄悄捡起身边的垃圾等等,都可以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利用合作的形式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

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节课使学生们走出了教室,亲近了大自然,不仅丰富了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形式,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作美的意识。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身边的风景|冀美版(2014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身边的风景|冀美版(2014秋)

《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涞源第一小学孙艳玲课型:表现(线描写生练习)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生活及大自然的美,体会和了解本地景物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能大胆、创造性的表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能学会取景及巩固写生、构图知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教学难点:取景、构图、认识到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是作者把自然形变成艺术形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具:线描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课前准备:1.围绕主题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风景图片、影视资料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

1.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片。

提问: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见到过这些熟悉场景呢?美不美,是不是留意过这些风景?(揭题:《身边的风景》)2.教师小结: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用心感受美的心,缺少对事物认真观察,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同样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只要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

二、讲解如何取景构图。

1. 当我们看风景时,能看见的风景很多,如何来取景呢?为什么要取景?面对生活中我们常见、熟悉而又美丽的风景。

要想把这些风景表达到纸上,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呢?这就突出了取景的重要性,面对美景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要画下来。

有两点对初学者要重点说明一下:一是,照抄自然景物,如同照相机一样,把自然界的(即眼下能看到的)景物一五一十地全搬上画面,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是,培养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注意观察方法。

2.取景:在取景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确立主体,根据主体选取景物,根据画面需要选取亮点进行构图,取景时不要面面俱到,大而空泛,应本着小而精的原则。

五年级美术下册《身边的风景》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美术下册《身边的风景》优秀教学案例
3.倡导保护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得到提升,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3.鼓励学生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撰写学习心得,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4.教师通过反思教学策略、方法和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身边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由此导入新课《身边的风景》,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发现、欣赏并描绘身边的美好风景。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风景画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
解描绘风景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a.线条: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景物的轮廓、纹理和空间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身边的风景》的学习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1.利用多媒体展示身边的风景图片,如校园、公园、街道等,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美好瞬间。
2.创设“小小旅行家”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带着画笔和画纸,漫步在熟悉的场景中,寻找美丽的风景。
3.通过讲述与风景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时光。
(二)问题导向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2014秋)

景物的近大远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九册内容,近大远小是绘画透视中最基本的现象,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

意在从透视学中最基本的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加深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的透视知识的理解。

并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绘画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并能在画纸的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立体的三维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透视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开始留心观察,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

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明确。

教学目标:1、通过对景物近大远小的学习,归纳和总结透视的基本原理,初步理解和掌握空间的概念。

2、运用透视的基本原理,尝试着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表现空间。

重点:归纳和总结出景物近大远小的基本透视规律。

难点:运用基本的透视知识进行实践练习,尝试着表现空间。

教师准备:课件、光盘、范画、音乐学生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言:请同学们看一幅画,课件出示西洋绘画作品《米德赫尼斯的林荫道》,师:请学生观察小路和树近处和远处有什么不同?生:小路近处的宽,远处的窄。

树近处的高,远处的矮。

师:这就是近大远小的现象。

出示课题:近大远小(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新1、解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师:近大远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是人的视觉上产生的一种缩狭的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教学意图:使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在绘画中的作用。

)2、看光盘,分析书中图片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近大远小的现象。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2014秋)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透视规律。

知道什么是视角、视平线、消失点。

2、能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绘制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制作和绘画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形成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在一个平面内表现出物体远近的关系。

板书: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精讲点拨1、分析透视规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透视规律)播放ppt课件,展示道路、林荫道、灯笼、长廊、列车内部图等不同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大小的变化。

教师设问:这些变化有规律吗?根据学生回答,找出重点:近大远小……请学生读一读。

教师谈话:我们看景物时,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这是为什么?教师讲述:我们把景物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2、什么是透视?“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体空间转换为绘画上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语。

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的主要是“焦点透视”,它表现在画面上的主要特征是“近大远小”。

3、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感受身边的透视现象(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悟透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设问: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看看在的教室里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提示学生看课桌、荧光灯、教室墙面、天花板等。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6课身边的风景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6课身边的风景冀教版2014秋

美 , 令 人 目 不 暇 接 。 古 老 的 长
上 , 两 侧 奇 峰 怪 石 , 绿 水 青 山
平 方 公 里 。 库 区 水 面 由 北 向
1040
米 , 顶 长 米 , 总 库
处 , 是 滦 河 干 流 上 游 第 一 座 大

榆木岭长城位于迁西县榆木岭村,是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长城。 长城东接迁安,北抵宽城,地势险要,城墙也修的很有气势。在长城 周围植被也很茂密,拍照非常好看。
钓群城兼 上容型位
29.3 30
等峰在具 延 水于
丰之山北 伸 库迁
富巅峦方 亿。西
多,之雄 公立水县
彩令间奇 里方库城
的人时及 。米大北
27 107.5
, 67
娱浮隐江 泛水坝
乐 活
想 联
时 现
南 秀
舟 水


公 里
动 。
翩 。 可 进 行 水 上 娱 乐 、 水 上 垂
, 孤 寂 的 敌 楼 、 烽 火 台 耸 立 于
景人一景
忠文体忠
山古的山
巡建宗位
游蔚教于
.
为名河
壮山北
观 。 当 年
,
其 佛 道 文
迁 西 县 三
顺化屯
治博营
和大镇
,
,
康精是
熙深集
皇 帝 曾 多 、 道 、 儒 于
,
喜峰雄关大刀园是一家坐落于原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109旅守喜峰口关驻 地,以“铭记历史、强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旅游区。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2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2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风景,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自然之美。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身边的风景也有所了解。

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然之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边的风景,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自然之美。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美术语言表现自然之美。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新。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风景,了解自然之美。

2.讲解法:讲解美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然之美。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作品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身边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些风景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自然之美的。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表现手法,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绘画工具表现自己喜欢的风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身边的风景与环保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风景,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下节课进行展示。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说课稿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说课稿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身边风景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身边的风景,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欣赏身边的风景图片,学习绘画技巧,以及进行风景绘画实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身边的风景有一定的认识和观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同时,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身边的风景,学习绘画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身边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身边的风景,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风景的整体布局和细节描绘,使作品具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身边的风景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素材;同时,采用现场示范、个别指导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组身边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美景。

2.欣赏与讨论:学生欣赏教材中的风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现身边的风景。

3.绘画技巧学习:讲解绘画风景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4.实践创作:学生分组进行风景绘画实践,老师现场示范并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老师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观察与欣赏2.绘画技巧学习3.实践创作4.作品展示与评价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说课稿2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说课稿2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是一节绘画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风景,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景象。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景图片,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容易激发创作欲望。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绘画风景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表现身边的美景。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美景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风景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身边的美景,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展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美景,激发创作灵感。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风景画,拓宽学生的视野。

4.采用分组讨论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风景,激发学生对绘画风景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并进行示范。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风景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构图、色彩、线条等关键词,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的质量: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线条流畅等。

2.学生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观察身边美景、主动请教和帮助他人等。

3.学生创新意识: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是一节关于透视原理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绘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表现自我,对于新的绘画技巧和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2.教学难点: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3.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实例图片。

3.学具:绘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街道、建筑、山水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奥秘。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大远小的实例,如同一物体在不同距离的视觉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体会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析、评价,进一步巩固对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理解。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4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4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是本学期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景物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景物,使他们能够发现并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来创作美丽的画面。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于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有一定的了解,但景物近大远小的概念可能是首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逐步理解和掌握景物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景物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画面。

四. 教学重难点1.景物近大远小的原理。

2.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自然界中的景物图片或视频4.示范作品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景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景物近大远小的原理,如:近大远小是指在画面中,距离观察者近的景物显得大,距离观察者远的景物显得小。

并通过示范作品,展示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3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3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此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关系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更加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景物的大小关系,提高绘画的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简单的透视现象》,对透视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透视原理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积极动手实践,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特别是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表现出来。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3.相关景物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透视原理,特别是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绘画中创新,如何将透视原理运用到其他绘画场景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5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5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5.景物的近大远小》是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学会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绘制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绘画的基本技巧,对色彩、线条等有了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近大远小的现象。

2.引导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并能在绘画中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并能在绘画中应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近大远小现象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近大远小的现象。

2.示范法:教师示范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练习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近大远小的实例、透视原理讲解等。

2.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实例,如景物照片、插图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近大远小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透视原理,包括近大远小的成因和表现。

通过PPT展示透视原理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在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的近大远小现象,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尝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景物画面。

五年级美术下册《身边的风景》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身边的风景》教案、教学设计
2.引导观察,培养感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风景,关注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分步骤教学,突破难点:
a.教师示范: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身边风景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方法。
b.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c.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互相借鉴,提高绘画水平。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逐渐成熟,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同时,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绘画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最后,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风景,完成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一幅以“身边的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技巧,表现出自己对身边风景的感悟和情感。
-作品尺寸:A3或A4纸张。
-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2.结合自己的作品,撰写一篇创作心得,内容包括: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身边风景的感知和表现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和情感表达的作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身边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绘画创作的兴趣。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6.身边的风景》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培养学生对身边风景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风景,发现风景之美,进而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身边的风景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但学生在表现风景时,往往难以把握整体构图和细节描绘,对于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边的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风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风景,发现风景之美,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构图和细节描绘,以及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风景,发现风景之美。

2.讲授法:讲解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创作风景作品。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风景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身边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风景,激发学生对风景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如色彩、线条、构图等,并展示优秀的风景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身边的风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画笔和颜料尝试表现身边的风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5课风景写生(教案)

第5课风景写生(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风景写生这一课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实践活动环节,他们积极参与,用心观察,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和构图知识进行写生。看到他们专注的样子,我深感欣慰。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鼓励。此外,我还可以通过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色彩知识的应用:如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现风景画的色调,如冷暖色的搭配、色彩对比与和谐等,使学生能够通过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举例:在描绘夕阳下的田野时,指导学生运用暖色调来表达温暖、宁静的氛围。
-构图原则的运用:掌握黄金分割、前景、中景、背景处理等构图方法,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并表现美丽的风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我发现这样的角色转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观点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更加注意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风景写生中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概念。色彩是风景画中表现情感和氛围的关键元素,构图则决定了画面的美感。它们在风景写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身边的风景》说课设计

小学美术《身边的风景》说课设计

小学美术《身边的风景》说课设计《身边的风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线描写生练习课,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场景,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风景写生,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亲身感受“身边的风景”。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并提高线描绘画技巧和写生能力。

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的整体目标如下: 1. 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 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是认识生活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难点是:构图,认识到画面的处理和安排,是作者把自然变成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教学安排为1课时。

二、有机渗透,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本节课我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一个教学要点,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2、引导观赏法。

这是美术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欣赏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并从中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通过展示、欣赏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本节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照片和美术作品来学习、探究,从而得出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自主创新,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上我创设了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中探索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教学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动手能力。

冀教版美术五年级下:15、《身边的风景》教案

冀教版美术五年级下:15、《身边的风景》教案

冀教版美术五年级下:15、《身边的风景》教案欣赏与交流1、展示上海景观图片。

2、通过多媒体欣赏城市新风貌,感受城市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3、交流见过的或者花园般的城市景象。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对城市中层层叠叠的大楼的感受。

预期学习效果:感受美景,激发学习兴趣2、讨论与尝试1、运用多媒体展示城市里的各种建筑和绿化景观。

注意定格在楼房的前后层次上面。

2、学生观察并感受。

3、学生观察比拟物体的上下、远近层次关系。

讨论表现方法。

4、学生尝试组合城市景物。

预期学习效果:观察比拟建筑物的上下、远近层次。

3、示范与指导1、师生示范:由学生选择景物并组合,教师示范描绘。

先画前面的建筑,再画后面的,表现前后遮挡关系,有层次。

,建筑组合要有上下。

大小、前后变化。

注意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并要统一。

口 ,,添加绿化等装扮城市。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预期学习效果:了解表现要求,创意表现花园城市景观。

4、展示与评价1、展示“现在和未来”的花园城市作业(或将学生作品连成一长卷进行展示)。

2、学生欣赏并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

评价内容:是否注意前后遮挡关系,使画面层次丰富。

,是否表现出建筑组合的上下、大小。

f是否表现出建筑的立体感。

预期学习效果:欣赏并评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前反思文本解读了解城市建筑中近大远小的关系,学会用前后遮挡的方法表现有空间感与层次感的城市建筑的组合画面。

学生分析低年级学生的画面根本呈现平面感,不大会有透视的感觉。

环节设计1、多媒体欣赏城市新面貌,感受城市的美丽2、交流见过的或者附近花园般的城市景象3、讨论表现方法4、老师示范5、学生创作。

课中反思预设片断观察建筑物的前后关系,尝试用近大远小、遮挡的方法表现建筑物瞬间反思近大远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比拟大。

怎样让学生把握好近大远小的关系,还要慢慢探讨。

预设片断(二)说说对城市中层层叠叠的大楼的感受瞬间反思有的学生在绘画楼房时,只表达前面,没有层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涞源第一小学孙艳玲
课型:表现(线描写生练习)
教学目标:
1.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生活及大自然的美,体会和了解本地景物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能大胆、创造性的表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能学会取景及巩固写生、构图知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教学难点:取景、构图、认识到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是作者把自然形变成艺术形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具:线描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围绕主题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风景图片、影视资料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片。

提问: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见到过这些熟悉场景呢?美不美,是不是留意过这些风景?(揭题:《身边的风景》)
2.教师小结: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用心感受美的心,缺少对事物认真观察,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同样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只要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

二、讲解如何取景构图。

1. 当我们看风景时,能看见的风景很多,如何来取景呢?为什么要取景?
面对生活中我们常见、熟悉而又美丽的风景。

要想把这些风景表达到纸上,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呢?这就突出了取景的重要性,面对美景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要画下来。

有两点对初学者要重点说明一下:
一是,照抄自然景物,如同照相机一样,把自然界的(即眼下能看到的)景物一五一十地全搬上画面,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是,培养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注意观察方法。

2.取景:在取景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确立主体,根据主体选取景物,根据画面需要选取亮点进行构图,取景时不要面面俱到,大而空泛,应本着小而精的原则。

3.多媒体放映图片结合图片分析怎样取景。

取景时选择能够触动内心情感表达主题思想的主体进行写生,写生时要突出重点以表达情感为目的,主次分明。

可做取景框,双手组成镜框,先观察周围的景色,选取吸引你的部分,仔细观察,确立主体。

4.把你看见的景象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三、讲解描绘步骤:
1.起稿: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画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强调构图要恰当,使学生在写生时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把精力放到主体物上)
2.根据画面主体用简单的线条勾画草图,可适当进行取舍和位移。

3.深入:对定好的草图进行深入的刻画,可整体考虑也可从局部画起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

在写生时用线要点、线、面结合搭配,利用线条的疏密突出主体,使画面充满节奏美感。

四、分析范图:欣赏线描作品和学生作品。

分析作品的取景、构图、用线
五、风景写生练习
1.要求:能勾画出草图并简单对主体进行描绘,用线肯定、大胆、流畅。

2.指导学生选景写生:
(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

一次画不好,可以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

六、作品展评:
七、课堂反思及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了怎样取景,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

从而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生活及大自然的美,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创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